黃艷華
(貴州大學外國語學院,貴州貴陽550000)
探究英語教學中茶學詞匯翻譯的特點
黃艷華
(貴州大學外國語學院,貴州貴陽550000)
隨著世界貿(mào)易的不斷發(fā)展,茶葉貿(mào)易不斷增多,茶文化也在世界各國傳播開來。因此,為了更好地了解茶文化,并將我國的茶文化精髓向外傳播,需要我國在各級院校的英語教學中積極開展對茶學詞匯的翻譯項目研究,了解詞匯的翻譯特點及應用方法,進而為我國培養(yǎng)出更多的茶文化人才。
英語教學;茶學詞匯;翻譯
茶文化的發(fā)展,目前在我國已經(jīng)形成體系。為了讓我國的茶學體系可以更好地走出國門,形成世界型的一流茶文化,還需要從基礎步驟開始做起,在進行茶學詞匯的英語翻譯教學過程中,要指導學生掌握翻譯的原則和重點,并且結合茶學詞匯在翻譯時的特點進行分析,使翻譯的準確性得到提高,將茶文化有效地傳播開來。
我國的茶文化有著上千年的發(fā)展歷史,茶文化也是一門比較復雜的研究學科。它一般涉及到從茶葉的培育,再到茶葉的制作等各個方面,所以茶文化也是一門比較系統(tǒng)而龐大的學科。而大多數(shù)人對中國的茶文化了解甚少,大多都停留在喝茶或是茶葉的種類上面。然而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要想做到對茶文化更為精確的翻譯,則需要對茶學詞匯的掌握和了解,將每種茶葉的名字都要進行細化翻譯,同時還要對茶產(chǎn)品中的文化元素進行翻譯。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要結合茶文化的具體語境來進行分析,根據(jù)不同語境下的不同茶文化特點進行翻譯,并且不同的茶學詞匯也有著不同的翻譯要求,要嚴格按照翻譯要求的規(guī)定來進行英語語法、詞法的教學。事實上,只有掌握了對茶學詞匯的翻譯方式,才能夠更好地完成對茶文化的學習,進而解決過去茶文化翻譯難的教學困境[1]。
2.1 詞匯
首先,有關茶學方面的詞匯有很多,比如說關于各種茶葉的種類分類上就有很多,其中僅綠茶的茶葉種類就高達20幾種,我國的茶葉種類主要分為六大類,除了綠茶以外,還有黑茶、紅茶、白茶、黃茶、烏龍茶,除了茶葉的種類以外,還有很多和茶相關的化學詞匯,如茶多酚之類的化學方面的詞語,在對這些與茶有關的詞語進行翻譯的時候,還要考慮到不同國家的茶文化之間的差異性。就比如說我國的茶文化和日本的茶文化肯定是不一樣的。而我國的功夫茶常常在英語的教學翻譯中被翻譯成“Kungfu Tea”,而不是將功夫翻譯成“Skill”或者是“Ability”。這與我國文化的背景關系則是分不開的,通過漢語拼音的方式來進行英語翻譯,而白茶種類中的白牡丹將會翻譯成“White penoy”而不是科學性名稱“Graptoveria Titubans”。由此可見,白茶中的白牡丹和真正的牡丹花是具有一定的聯(lián)系的,因而在英語的翻譯教學中,一定要把握好各國的文化精髓,在掌握茶文化底蘊的基礎上完成對茶學詞匯的教學[2]。
2.2 詞性
在進行與茶相關的茶學詞匯英語翻譯的學習之前,還要對詞匯的詞性有一個了解。詞性就是按照不同詞匯種類的特點來將詞匯分為不同類型的依據(jù)。不同的單詞詞匯會有不同的語法使用方式,在翻譯過程中,單詞所處的語言環(huán)境也會導致詞性的變化。因為在英語教學的翻譯項目中,詞性的變化會不斷地變得更加豐富,然后將單詞進行變形,它的詞匯詞意都會發(fā)生轉(zhuǎn)變,而且在英語翻譯的過程中,還可以發(fā)揮出更加靈活性的特點。但是在實際的英語翻譯中,還是要注意將英語的詞性使用特點和我們漢語的詞性使用特點相區(qū)別開來,不要將二者混淆,這樣在進行詞匯表達的時候,需要對英語和漢語的詞性劃分有著更加明確的界限。明白二者在詞匯翻譯時的區(qū)別,才能夠更加準確地表達出專業(yè)的結果,在翻譯教學中,必須要注意區(qū)分英語和漢語之間的文化區(qū)別。
2.3 使用方法
在茶學詞匯的使用方法中,英語中多數(shù)都會使用名詞詞性的茶詞匯,而漢語則不同,中國人喜歡用動詞來表達,比如說“喝茶”,主要強調(diào)的是動作,而英語翻譯中主要想表達的“茶”,英語語法當中所使用的連詞就比較多。不僅如此,在茶學詞語的翻譯教學中,可以按照漢語拼音的方式進行翻譯,就像上文所說的“功夫茶”,當然也可以直接按照中文的意思進行翻譯。在翻譯時,多數(shù)還是要考慮到前人的翻譯習慣,而盡量選擇大多數(shù)人都能夠接受的翻譯方式。因而在茶學詞匯的使用翻譯教學中,一般不會拘泥于細節(jié),而是隨著語言情境或者人們的口語習慣來進行翻譯[3]。
由于我國文化和其他國家文化之間的不同,在語言的表達上也有著很大的差異,這樣在英語翻譯的教學過程中,不能過于將自己局限在傳統(tǒng)的英語語法當中,適當?shù)匦枰淖兙渥拥谋磉_方式,而不是將單詞套在固定的句子模板當中,比如可以使用單詞轉(zhuǎn)化的方式,來給出更為直觀、形象的翻譯效果,從而更加生動地表達出茶文化的意境。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種詞語的轉(zhuǎn)化并不是隨隨便便發(fā)生的,它需要一個合理的文化氛圍,在特殊的語境中進行專業(yè)性的茶學表述,盡量保留它的原有意境,而不是靠翻譯人員的主觀添加,避免過多的主觀元素影響到茶學詞匯的翻譯,在進行英語教學的練習中,假如遇到那些比較長,又比較難理解的長句子時,學生要想盡可能地避免出現(xiàn)失誤的話,需要在練習的初期階段,將比較長的句式分割開來看,一個長句子就可以變成幾組短的詞語,在短詞中,要學會找到短詞中的核心茶單詞,然后逐個進行翻譯,對核心型的茶學單詞要進行重點的分析和理解,最后再將翻譯的結果進行整合,使句子連貫通順起來,完成茶學句子的翻譯教學,在具體的翻譯過程中,學生可以嘗試使用以下幾種的翻譯方法技巧[4]。
3.1 直譯
一般來說,直譯性的翻譯方法比較適用在商務性質(zhì)的茶葉貿(mào)易中,關于茶葉的經(jīng)銷和零售方面,需要很多專業(yè)性質(zhì)的詞匯表達,而且對翻譯工作人員的材料整合能力以及商業(yè)思維能力的要求都比較高,在進行整合翻譯過程中,非常難理解和運用的復合型的句式就不適合出現(xiàn)在茶葉商務的英語翻譯當中,例如說“pre-fermented”直接翻譯成為預發(fā)酵茶即可,而不是將它翻譯成為其他的茶葉類型。
3.2 加譯
在所謂加譯的翻譯方法,顧名思義,就是在針對具有特殊文化或者產(chǎn)地的茶詞匯介紹時,為了更好地提高翻譯內(nèi)容的深度,在英語教學時,可以適當?shù)靥砑右恍┖线m的詞語對茶學詞匯進行補充性說明,讓原有的茶學概念和意義得到深度地延展,比如說對普洱茶進行翻譯介紹時,可以加進一些關于云南普洱城市的介紹,讓人們在了解普洱茶的同時加深了對茶葉生產(chǎn)地的印象。
3.3 約定
還有一些詞匯的翻譯是按照過去人們之間的約定方式來進行的,有的可以按照漢字的含義進行翻譯,比如名字比較文藝化的雨前茶,需要翻譯成為“Yony hyson”而盡量不要使用那些不是大多數(shù)人所規(guī)定的“Yu-chine tea”作為翻譯方式,還有一個比較有意思的就是關于紅茶的翻譯上面,正確的翻譯結果應該是“black tea”,卻不是直接的“red tea”,之所以一定要進行這樣的翻譯,還要回溯到茶文化的發(fā)展歷史中來說,當了解了現(xiàn)代紅茶的發(fā)展歷史以后,也就能夠明白為什么要將紅茶翻譯成“黑茶”了。
4.1 功能整合策略
所謂的功能整合翻譯策略認為,翻譯實質(zhì)上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一種形式,是兩種不同文化下受眾之間的交流。在英語翻譯的教學過程中,還要考慮到學生的英語基礎。學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語法策略和茶學詞匯知識以后,才能夠?qū)⒎g重點向所要翻譯的內(nèi)容上面轉(zhuǎn)移,在翻譯功能整合的時候,可以適當?shù)匕岩恍┎槐匾男揎椥栽~匯整合帶來,從而讓翻譯內(nèi)容的受眾人群能夠更清楚、簡潔地了解到翻譯的主要內(nèi)容和具體表達思想。特別是在針對不同茶文化之間的交流研討會上進行翻譯時,需要教會學生使用功能整合策略,從而快速提高英語翻譯的時間,也使得茶文化交流的雙方溝通更有效率[5]。
4.2 翻譯目的論策略
在進行茶學詞匯的英語翻譯教學時,可以讓學生理解并掌握翻譯目的論的學習原則策略。所有的翻譯行為都是要圍繞一個目的來進行的,將我國或者是其他國家的歷史作為翻譯的研究背景,從而根據(jù)翻譯對象人群的不同來選擇不同的翻譯方式,使得翻譯過后的受眾人群能夠理解并閱讀所翻譯的材料,達到茶學詞匯文化翻譯的教學目的。也就是說,英語教師需要教會學生在不同的翻譯目的下所要進行的翻譯工作是不一樣的,必須要根據(jù)不同的翻譯情境來作出相應調(diào)整,在進行同一種茶學詞匯材料的翻譯工作時,不要隨意變換翻譯方式,盡量保持翻譯思想的連續(xù)性,這樣茶學詞匯文章的翻譯才能夠一氣呵成,翻譯起來也更加方便順手一些。在目的論的翻譯策略練習中,一定還要記住盡量保持原文的含義,不過在實際的翻譯過程中,人們發(fā)現(xiàn),目的論翻譯的結果會和原文作者所想要表達的內(nèi)容有所不同。因而在目的論翻譯的過程中,還需要翻譯人員主動去和原文方作者進行溝通,確定個別茶學詞匯在翻譯過程當中是否發(fā)生了詞意偏差,然后再根據(jù)要求進行目標翻譯整合。
綜上所述,根據(jù)茶學詞匯在英語教學中的翻譯特點,學生必須根據(jù)不同的翻譯情境勤加練習,不斷探索出合適的翻譯方法和策略,使英語翻譯的結果滿足教學要求。同時也加深了學生的茶文化底蘊,希望可以幫助中國的茶文化走向世界,為國家培養(yǎng)出更多的茶文化人才。因而在翻譯教學過程中,還要考慮對學生實踐翻譯能力的培養(yǎng),給學生提供一些實際的翻譯例子,讓學生可以在茶葉貿(mào)易日常翻譯中,了解當今茶文化的發(fā)展現(xiàn)狀,進而加深對茶學詞匯的理解。
[1]羅國旗.茶葉專業(yè)的茶學詞匯特點及其英語翻譯[J].福建茶葉,2016(5):383-384.
[2]劉芳瓊.茶學專門用途英語需求分析[J].福建茶葉,2016(5):276-277.
[3]魯俊彪.芻議茶學專業(yè)英語教學[J].福建茶葉,2016(7):264-265.
[4]梁綺顏.中英茶文化比較與茶學詞匯翻譯教學[J].福建茶葉,2016 (9):361-362.
[5]鄧威威,李大祥,夏業(yè)鮑等.《茶學專業(yè)英語》課程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3(2):41-43.
黃艷華(1963-),女,云南人,本科,副教授,主要從事英語語言學、翻譯、教學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