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映潮
名師工作室是形成本地學科教學特色的研究基地,是培養(yǎng)本地優(yōu)秀學科教師的培訓學校,已成為國家教育部在國培活動中要求試用、推廣的一種組織形式和活動形式。如何辦好名師工作室,我們應怎樣開展研究工作?
基本工作理念。不離實踐:任何項目、任何話題的研究探討,都要立足于教學實踐;崇尚學術:要從學術研究的高度開展教學科研活動,教學與研究都要“脫俗”,不跟風,不玩花架子;著眼技能:教學研究與學術研究的目的都是為了提高工作室成員的教學與研究的技能,要少說空話,少在“概念”上做文章;專題推進:要有三年左右的遠景規(guī)劃和近期的研究話題,在不同的階段落實不同的專題研究;悉心指導:名師工作室的主持人要對工作室成員進行耐心細致的理論指導與業(yè)務指導;扎實訓練:在各種教科研活動中對工作室成員進行多角度的富有實效的技能訓練,如專項研究、論文寫作、課堂教學技能的訓練等。
各個學科的名師工作室,都應該有前沿的理念和務實的規(guī)劃,都應該有對工作室成員切實的訓練和嚴格的要求,真正起到引導、傳授、訓練、培養(yǎng)的作用。
對工作室主持人的要求。工作室主持人應具備“六有”:有很高的教學水平,有很強的科研能力,有很好的學問素養(yǎng),有很韌的學習精神,有很細的工作方法,有很嚴的培訓要求。前“四有”是對工作室主持人學科教學業(yè)務素養(yǎng)方面的要求,后“兩有”是對其工作方法和工作精神方面的要求。
工作室主持人要確定工作理念,制定活動計劃,敲定活動主題,擬定細節(jié)要求。這四個“定”,衡量著主持人教育教學理念的高度與獨立思考的水平、獨立主持工作的能力與智慧。
對工作室主持人工作素養(yǎng)與專業(yè)水平方面的要求,主要體現(xiàn)在六個“能夠”上:能夠主持活動,能夠上示范課,能夠做專題講座,能夠評課議課,能夠撰寫論文,能夠提煉研究成果。
如何開展研究。名師工作室的工作重點,一是進行可行的專項研究、話題研究。也就是進行諸如“高效教學形式”“教材利用研究”“學生課堂實踐活動設計”等專項課題的研究與實踐。這樣的研究一般需要進行立項,需要制訂兩到三年的工作計劃,大致規(guī)定每次科研活動的內(nèi)容、方法與時間,在頂層設計到位的基礎上進行有目標、有計劃、有步驟、有科研資料積累的研討活動,最后形成可用于指導大面積學科教學的規(guī)律與經(jīng)驗。二是培養(yǎng)優(yōu)秀的青年教師。著眼于課堂教學實踐,培養(yǎng)在課堂教學藝術、教學論文寫作、教學研究能力等方面全面發(fā)展的本地骨干教師。通過重點訓練和提升,形成教師十個方面的本領:教材研讀、教學設計、高效教學、專項研究、評課議課、撰寫論文、讀書學習、提煉規(guī)律、積累資料、復習備考的本領。
對名師工作室上述兩個方面工作評價的著眼點是:是不是真正地訓練、培養(yǎng)了本地有影響力的優(yōu)秀教師,是不是真正地在工作過程中積累了資料、提煉出經(jīng)驗,是不是真正地對大面積的學科教學質(zhì)量的提升有示范、引領、普及的作用。
工作室的常規(guī)活動形式。在日常狀態(tài)下,工作室成員可以有意識地進行如下學習與交流活動:“每月一課”,對一個課進行深入的教學研究,并共同探討、交流;“我的一技”,交流自己確有心得的教學技能;“專項研究”,在日常工作中堅持進行自己的一兩項專門話題的研究,彼此之間互相交流;“微型講座”,交流自己的“微型學術講座”,或用文檔的形式,或用音頻的形式;“說課評課”,相互之間通過網(wǎng)絡的形式進行說課稿的交流與評析活動;“客串練兵”,彼此到對方的學校去上課、圍繞某一個研究話題進行教學實踐;“論文寫作”,結(jié)合課題研究,堅持積累資料、提煉資料,進行自己的論文寫作;“共享資料”,成員之間交流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收獲的專題資料或自己整合提煉出來的學科教學資料;“每月一讀”,主持人每個月發(fā)給各位成員有價值的、供閱讀或參考的學術資料;“坊主專題”,主持人不定期地對工作室成員發(fā)去自己的書面或音頻的微型講座。
(作者系語文教育專家,特級教師,全國中語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國培計劃”首批培訓專家)
(責任編輯 鄢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