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永宏(甘肅省武威市民勤五中,甘肅 民勤 733300)
古典送別詩歌中的鄉(xiāng)土文化意象淺析
喬永宏
(甘肅省武威市民勤五中,甘肅民勤733300)
在中國古代詩歌中,留下了大量的表達(dá)友情、描寫送別的詩詞,它們常常借助于典型意象抒寫離愁別緒,表達(dá)鄉(xiāng)土之情。筆者將這些送別詩歌中有代表性的鄉(xiāng)土文化意象,結(jié)合詩歌進(jìn)行歸納分析。
送別詩;鄉(xiāng)土文化;意象
(一)楊柳
楊柳是送別詩歌中最為優(yōu)美動人、情意纏綿的一個意象?!对娊?jīng)·小雅·采薇》中有這樣的句子:“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兮,風(fēng)雨霏霏?!睏盍囊酪乐畱B(tài)和人們的依依惜別之情和諧地交融在一起,使“楊柳”開始有了惜別的意蘊(yùn)?!皸盍迸c離別聯(lián)系在一起,還有一個因素,就是“柳”與“留”諧音,折柳送別,暗寓殷勤挽留。王之渙《涼洲詞》中的“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fēng)不度玉門關(guān)”,李白《春夜洛城聞苗》中的“此夜曲中聞?wù)哿?,何人不起故園情”,柳永《雨霖鈴》中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fēng)殘?jiān)隆?,晏幾道《清平樂》中“渡頭楊柳青青,枝枝葉葉離情”,秦觀《江城子》中“西城楊柳弄春柔,動離憂,淚難收”等等,婀娜的楊柳,景中含情,無不反襯出辭家別友的依戀感傷之情。
(二)芳草
《楚辭》淮南小山《招隱士》中就有“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的句子,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歸,離恨頓生,愁緒幽深。從那以后,古詩文中寫到離別遠(yuǎn)行、抒述離愁別恨,總喜歡以草來作寄托或映襯。如漢樂府《飲馬長城窟行》“青青河邊草,綿綿思遠(yuǎn)道”,《古詩十九首》之二“青青河畔草,郁郁園中柳”,南朝梁江淹《賦》“閨中風(fēng)暖,陌上草熏”、“青草碧色,春水綠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營亂飛”;唐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遠(yuǎn)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唐劉長卿《送李判官之潤州行營》“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馬蹄”,南唐馮延巳《南鄉(xiāng)子》“細(xì)雨濕流光,芳草年年與恨長”,等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名句。至于芳草何以常與離別鞍旅相聯(lián)系,這固然因?yàn)榛茨闲∩健墩须[士》開其先例,但更起作用的還在于草本身的特征:“一年一度春草綠”,鮮明表現(xiàn)時序之流轉(zhuǎn),易于觸動久別的憂思;再則,碧草連天,似將人的思念引向遠(yuǎn)方,遙無涯際。樂府“青青河邊草,綿綿思遠(yuǎn)道”、白居易詩“遠(yuǎn)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表現(xiàn)此種情景最為盡致。
(三)流水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結(jié)尾兩句借流水寫友情:“孤帆遠(yuǎn)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痹娙藖辛⒔?,極目遠(yuǎn)眺,映入眼簾的是一幅寬闊明麗、流動變化的圖景。朋友乘坐一葉孤舟,揮手告別,漸行漸遠(yuǎn),最后消失在水天相接的遠(yuǎn)方,留在詩人眼前的是碧空如洗,高遠(yuǎn)遼闊,是江水東流,滔滔不絕。一片空闊明麗的天地,一個悵然若失的詩人,那浩浩東流,綿綿不盡的流水不正如詩人追隨友人而戀戀不舍的深摯情懷嗎?凝眸流水而心馳神往,久久佇立而天地不見,足見詩人對朋友感情之深、思念之切?!顿浲魝悺芬彩菍懪笥阎g的送別之情,與前一首詩人送別友人不同的是,這首詩寫的是朋友送別詩人。結(jié)尾兩句是這樣寫的:“桃水潭水三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毕仁强鋸?zhí)宜端钸_(dá)千尺,美麗誘人;再是就境設(shè)喻,以水喻情;最后出人意料,凡語翻新,“不及”一比,凸現(xiàn)出朋友情深似海,義重如山。有道是:“落花有意,流水無情?!笨墒窃谖覈诺湓娫~中,鮮活靈動、曲折多變的“流水”卻寄寓了詩人無盡的離情別緒,可以說句句表露情意,字字顯示深情。
(一)長亭(短亭)
古代生產(chǎn)力不發(fā)達(dá),從陸路離去,或乘車、或騎馬。在車馬所行的古道旁,早在秦漢時便開始置亭,供行旅休息或送別餞行之用。北周時慶信在《哀江南賦》中寫道:“水毒秦涇,山高趙陛;十里五里,長亭短亭?!碧拼娙死畎住镀兴_蠻》詞曰:“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玉階空仕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連短亭?!彼未~人柳永《雨霖鈴》中也有“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的名句。民國詩人李叔同《送別》中“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的句子更是人所共知。詩人把無盡的離情,通過長亭送別這一特定的場景,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今天的讀者一旦看到詩歌中“長亭”“短亭”的意象,眼前便會自然的浮現(xiàn)出在長亭古道、衰柳斜陽的背景下設(shè)宴餞行的情景,并能深切地感受到“長亭”“短亭”所承載的無奈的悲戚和不盡的哀傷。
(二)南浦
古代的交通工具,除了陸路的車馬外,還有水路的舟船。由于我國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差異,在南方的送別詩中,“長亭”“短亭”等意象相對要少得多;相反,與河流相關(guān)的“浦”或“南浦”的意象卻俯拾即是。屈原《九歌·河伯》中就有“子交手兮東行,送美人兮南浦”的句子,而使“南浦”這一意象和送別情懷形成比較固定聯(lián)系的,應(yīng)得力于江淹那篇著名的《別賦》中為人傳誦的名句:“春草碧色,春水淥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自此以后,一代又一代的詩人,將離愁別緒不斷地添加到“南浦”這一意象上,如盛唐詩人王維《送別》詩曰:“送君南浦淚如絲,君向東州使我悲。為報(bào)故人憔悴盡,如今不似洛陽時。”唐詩人白居易《南浦別》詩曰:“南浦凄凄別,西風(fēng)裊裊秋。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彼未~人柳永《傾杯》詞曰:“離宴殷勤,蘭舟凝滯,看看送行南浦。情知世上,難使皓月長圓,彩去鎮(zhèn)聚。算人生、悲莫悲于輕別,最苦正歡娛,便分鴛侶。淚流瓊臉,梨花一枝春帶雨?!钡搅嗽髑宓脑娫~中,“南浦”意象依然經(jīng)常出現(xiàn),比較典型的如清人沈樹榮《送別》詩寫道:“落葉楓林兩岸秋,曾于南浦動離愁。只今一片江頭月,不照歸舟照去舟?!北緛硭吽蛣e并非只在南浦,但長期的文化浸染,南浦已成為水邊送別之地的一個專名了?!澳掀帧边@個積累和沉淀了歷代詩人們離愁別緒的意象,總能喚起人們對一片依依惜別場景的聯(lián)想。
(三)美酒
美酒能使親情融融,美酒能讓友情長存?!坝信笞赃h(yuǎn)方來,不亦樂乎?”如果沒有美酒相待,那待客之情就少了幾分隆重,少了幾分熱情。故人相逢要飲酒,離別也是少不得酒的,長亭送別,無酒何以成行?唐代詩人王維有兩首膾炙人口的送別詩,都沒有離開飲酒,一首是《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彼陀堰h(yuǎn)行殷勤勸酒,足見情深意切。一首是《送別》:“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但去莫復(fù)問,白云無盡時?!庇讶耸б鈿w山,送者依依惜別。想一想,如果不是用酒,而是“勸君更進(jìn)一杯茶”,“下馬飲君茶”,那會少了多少情味,淡了多少感情!又如李白《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詩曰:“醉別復(fù)見日,登臨遍池臺。保時石門路,重有金撂開。秋波落泅水,海色明徂徠。飛蓬各自遠(yuǎn),且盡手中杯?!贬瘏ⅰ端蜅钭印吩娫唬骸跋e添壺酒,臨歧贈馬鞭。看君穎上去,新月到家圓?!本瓦B大家閨秀李清照描寫離情的詞《醉花陰》中也有“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钡木渥印L扑卧娙嗽~人將美酒與送別離情聯(lián)系在一起的詩歌,舉不勝舉。
“多情自古傷離別”“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無論是親人離別、友人離別還是戀人離別,“長亭”“南浦”“楊柳”“芳草”“流水”“美酒”等意象總是寄寓了使人黯然神傷的離情別緒,的確是“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編輯:劉國華)
I222.7
A
1673-9019(2016)10-0040-02
2016-04-06
喬永宏(1975-),男,甘肅民勤人,中學(xué)級教師,主要從事中學(xué)教學(xu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