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的回歸,是當代影視劇的一股浪潮。2016春節(jié)檔開年大戲《西游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成為影視西游的新樣本。
作為山東的一張文化名片,鞏俐塑造了新一代“白骨精”。在她的文化地理中,“山東”是繞不過去的藝術原鄉(xiāng),此次在角色中所詮釋的三打與三度的禪意結合、關于自由的探討、關于真相的探討,共同孵化出一個關乎信仰與犧牲的故事。
作為影視劇熱門IP,《西游記》是最被廣泛解構的作品。淹沒在各種雜書、筆記、雜居、宗教經(jīng)典和民間傳說中的神怪,在小說中進行了復活重組。正是因為它的影響力,《西游記》成為了中國文化繞不過去的終極命題。
電影《三打》結尾,鞏俐扮演的白骨精,一身素衣,面容純凈,回歸了少女姿態(tài),走向輪回之路。唐僧死后化為一尊石像,被三個徒弟馱上白馬,繼續(xù)西行。人類的終極問題沒有改變過,幾百年后,我們依舊有興趣重新閱讀,也許正是關于信仰的精神延續(xù)。從懵懂無知,到求知若渴,到叛逆無道,直至最終被那世上的磨難與不公平給消磨了銳氣,走到佛家無爭的路子上來,一路坎坷,一生悲傷,理想與自由仍然永生。
山東是儒家文化的發(fā)祥地,雖然儒家文化的特點是務實、重理性,《論語》中記載“子不語怪力亂神”,就是證明。然而,這并不意味著鬼神信仰、奇跡傳說等文化現(xiàn)象銷聲匿跡。鬼神信仰作為原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民間的影響深遠,顯然比儒家文化更加源遠流長。
傳統(tǒng)神怪文化的影響為何綿延至今?通過重新解讀以山東文化為原鄉(xiāng)的民間體系,我們?nèi)绾螌ふ耶斒佬叛龅碾[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