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韶維,丁 群
(中國礦業(yè)大學 藝術與設計學院,江蘇 徐州 221008)
?
論新媒體時代紅色資源與“青馬”學員培養(yǎng)
范韶維,丁 群
(中國礦業(yè)大學 藝術與設計學院,江蘇 徐州 221008)
新媒體正成為黨的宣傳輿論的新陣地,高校如何借助新媒體開展黨員教育成為重要的任務和課題。本文以新媒體為研究背景,結合新媒體在高校大學生黨的教育中的應用現狀,分析紅色資源對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學員教育的意義和影響,探索新媒體環(huán)境下紅色資源對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學員教育的創(chuàng)新應用途徑。
新媒體;紅色資源;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學員教育;應用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網絡已經成為學生信息來源的主要渠道,新媒體成為學生群體中生活、學習、娛樂的重要部分。隨著新媒體技術的不斷完善和發(fā)展,各類網絡載體逐漸被高校應用。新媒體為大學生獲取各類信息和人際交流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價值觀念、行為模式和思維方式,為高校利用紅色資源進行黨員教育提供了一個嶄新的平臺。
紅色教育是加強大學生黨員愛國主義精神和時代精神的重要途徑,是他們多途徑、多形式、多層次了解紅色文化的有利平臺。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和載體,加強高校的多元化的黨員紅色教育,能又好又快地傳播黨的方針、政策和路線,加強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學員的政治素養(yǎng)、堅定其理想信念。
(一)拓展了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學員教育的途徑和載體
新媒體包含了豐富的黨員教育信息和資源,傳播途徑多樣且覆蓋的領域極廣,具有創(chuàng)新性、時代性等優(yōu)勢,突破了傳統的教育場所、方法和手段。新媒體的出現給高校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學員教育提供了一個新的平臺,帶來了機遇,有利于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學員教育工作的直接性和深入性。新媒體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和完善使其被走在時代前端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學員所接受和認同。由此看來,新媒體具有較強的適應性、便捷性、交互性和及時性,使得紅色教育資源逐漸豐富化,便利了黨員教育等黨建工作的開展。概括來說,高校主要通過課堂教學、黨課、培訓和社會實踐等形式進行紅色教育,而新媒體則改變并不斷完善黨員教育的環(huán)境、方式和方法,以一種喜聞樂見、生動活潑、易于接受的方式開展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學員紅色教育,為紅色教育提供了更加便捷、有效的新途徑和新載體。
(二)豐富了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學員教育的形式和內容
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學員紅色教育是基于良好的互動性的教育,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的關系不同于傳統黨員教育模式下的“單向灌輸”,更加注重自然、平等、舒暢的雙向交流互動,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兩者之間面對面交流的障礙、戒備和隔閡,有利于教育主客體之間的良性互動、溝通和交流,還有利于提高教育者的主動性和受教育者的積極性。與大學生關聯比較多的傳播載體有博客、微信、微博、QQ、飛信、人人網等。與閱覽報紙和書籍、課堂教學和實地觀賞等傳統的黨員教育形式相比,新媒體形式的傳播更加迅速、直觀、靈活。新媒體技術的完善和發(fā)展帶來了海量的信息、素材,圖文并茂、形式多樣、領域廣泛,為黨員教育工作和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學員作用發(fā)揮提供了新知識、新方法、新領域,為黨員紅色教育提供了有效的資源和良好的環(huán)境,增強了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學員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拓展了他們的思維空間和陣地,便利了紅色資源和信息的溝通以及互動和交流,使整個教育過程輕松、自由。
(三)增強了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學員教育的效果
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學員教育具有開放性、透明性、即時性,在這樣輕松的氛圍中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學員可以在新媒體媒介上自由表達個人思想觀點和內心真實的想法,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互動達到一定程度時形成親密的人際關系。例如,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學員通過微博、微信、QQ空間等及時發(fā)布、瀏覽和轉載正確信息時,便于教育者及時掌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學員的思想動態(tài),及時干預出現的問題,貼近學生的思想和生活實際,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從而提高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學員教育的效率和效果,增強高校黨建工作的及時性與感染力。
新媒體的存在和發(fā)展是一把雙刃劍,在給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學員紅色教育帶來積極影響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和不利的影響。因此,需要我們審時度勢,把握好新媒體發(fā)展的趨勢和大局,找出問題、解決問題。
(一)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學員的傳統教育方式逐漸弱化
部分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學員過度依賴QQ、微信、微博等新媒體,極大地限制了傳統教育方式對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學員教育效果的發(fā)揮和體現,降低了傳統教育的掌控力、吸引力和實效性,弱化了傳統教育模式的作用和積極影響,一些習慣于傳統教育的教師權威受到挑戰(zhàn),其作用發(fā)揮變得被動和弱化。
(二)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學員教育的輿論導向受到制約
部分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學員在新媒體上接收知識和信息時,難以控制自己,無節(jié)制地瀏覽負面、消極、非健康的信息,盲目認可某些錯誤的價值取向。部分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學員紅色基礎知識不扎實、社會責任感不強、政治理論素養(yǎng)不高,在外界不良因素的影響和誤導下思想形態(tài)和價值觀受到沖擊和變化。例如,某些西方資本主義國家試圖通過各種新媒體途徑和載體,對我國人民進行思想和文化上的滲透,對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學員的心理、行為方式、生活方式、意識形態(tài)產生很大的影響,導致不良信息對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學員教育的輿論導向產生一定的消級影響。
(三)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學員價值觀的形成與鞏固受到影響
大學生正處在價值觀的形成和鞏固的關鍵時期,相對于其他大學生,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學員也許思想更為先進、立場更為堅定、自制力更強,但是紛繁復雜的新媒體對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學員學習和生活影響越來越深,新媒體的開放性、自主性導致了其傳播信息的隨意性,不乏有一些有繁雜多變、良莠不齊的信息出現,在“三觀”上尚未成熟的大學生黨員很難把握和判斷其真實性、準確性。另外,一部分黨員在網絡的虛擬空間里,疏遠了現實群體,人際交往出現了障礙,在負面信息多、誘惑多的網絡世界里無法自拔、放縱自己,并導致了一些網絡犯罪和不道德行為的出現,過分的沉迷和依賴降低了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和勇于鉆研的能力,對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學員價值觀的形成和鞏固造成了很不利的影響和巨大的沖擊,并且不利于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學員健康人格和品格的養(yǎng)成。
在黨員教育上,高校應該認識到新媒體發(fā)展的意義和影響。紅色教育是一種革命傳統文化和愛國主義文化的基本形式,高校應該充分利用紅色文化資源對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學員進行黨性修養(yǎng)的教育。
(一)重視新媒體的建設和管理,增強紅色教育的輿論宣傳
為了加強對新媒體的建設和管理,高校應該充分依托其管理和教育優(yōu)勢,把握好新媒體的發(fā)展大勢,注重對它的深入研究、探索和實踐,并有效利用紅色資源,積極開展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學員的教育工作。高校應優(yōu)化新媒體的信息傳播環(huán)境,加大校園網絡建設力度,搭建網絡黨建教育平臺,不斷創(chuàng)新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學員教育的方式和技巧,增強輿論宣傳的效果。
(二)有效整合和優(yōu)化紅色資源,使其品牌化和本土化
新媒體上的信息廣泛而復雜,其豐富的資源和表現形式亦存在一定的弊端,即資源信息無序繁瑣、無條理性。為更好地加強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學員的紅色教育工作,高校應對紅色資源和信息進行有效整合和優(yōu)化,使紅色教育以更為快捷、全面、系統的形式深入學生中去。為了充分利用高校所在地的紅色資源,高校應該對本地的紅色資源進行有力打造,形成品牌和特色的教育形式,不斷弘揚優(yōu)良的傳統紅色文化,使紅色教育形式更為有效和豐富,結合實際滿足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學員的各種需求和愛好。
(三)加強新媒體工作隊伍建設,建立健全黨員教育的新機制
新媒體的發(fā)展離不開一個高素質的隊伍,這就要求高校大力加強隊伍教育的管理和建設,嚴肅新媒體團隊的紀律,形成并強化媒體人的職業(yè)精神和操守,引領隊伍人員在工作中踏實肯干、提高素質和技能,并不斷保持純潔性和先進性。新媒體管理和建設隊伍應具備較強的媒體素養(yǎng)和技能。其中,新媒體素質是工作隊伍建設的首要的、基本的條件。紅色教育資源的整合利用要求新媒體管理建設者具有過硬的技術和有效的時間把控,應該及時、按時更新新媒體平臺信息,讓學生黨員更加便捷地瀏覽信息;其次,新媒體的管理人員應該具備較高的政治覺悟、理論素養(yǎng),具備業(yè)務精湛、作風過硬的素質,這是工作隊伍建設的關鍵的、核心的條件,準確把握資源和信息的準確性,具備分辨是非的能力,善于篩選有利信息,防止負面信息影響大學生的三觀以及全面發(fā)展。例如,高校依托新媒體平臺,建立一批網上基層黨支部、網絡評論員、學生黨員組織、理論學習社團等。另外,新媒體的建設發(fā)展需要制度的有力保障,因此,高校和其新媒體建設團隊要根據高校和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學員的實際需求和發(fā)展,建立并完善保障制度和相關規(guī)定。
(四)深化開展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學員的黨性教育,提高運用新媒體的素質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黨員的學習問題上,理論教育是根本,知識教育是基礎,黨性教育是關鍵,要更加突出黨性教育?!彼^黨性修養(yǎng),就是一種鍛煉,一種黨性上的實踐。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學員應該提高自己的參與度、自覺性、主動性,利用新媒體平臺展現自己,真正做到為學生服務,發(fā)揮其模范帶頭的典型和帶動作用,在學習、工作和生活等方面不斷地實踐、探索、鍛煉。在紅色資源的傳播和實踐上,學生黨員要扎實基礎知識,提高實踐和創(chuàng)新能力,嘗試自主管理,加強與教育者之間的互動和交流,依托新媒體發(fā)揮人際交往的優(yōu)勢,提高個人的黨性修養(yǎng),加強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學員的理想信念以及黨性教育。
通過對新媒體環(huán)境下紅色資源在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學員教育中的應用研究,我們不難發(fā)現,為加強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學員紅色教育,高校應該有效地運用新媒體這一媒介和平臺,推動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間的互動、交流,積極開展并深化多種形式的紅色資源教育活動,使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學員的常規(guī)性紅色教育日?;?、實踐性紅色教育品牌化、新媒體互動雙向化。
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高校作為當代青年學子以及黨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與鞏固的主要場所,應順應時代潮流,有效利用新媒體這一優(yōu)勢平臺,充分吸取紅色資源教育的精華,將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學員的紅色教育與新媒體技術手段相結合,深入了解學生和學生黨員的思想動態(tài),充分研究新媒體的格局、宣傳輿論動態(tài)以及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學員的情況,審時度勢,因勢利導,堅持創(chuàng)新和變革,扎實推進高校的黨員紅色教育以及黨建工作,提高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學員的思想素質、黨性修養(yǎng)、政治意識等,引導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保持黨員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發(fā)揮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學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加強和改進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學員教育和黨的建設。
[1]聶紅.新媒體環(huán)境下高校學生黨員教育模式創(chuàng)新研究[J].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11(12).
[2]吳榮軍,蔣義剛.略論新媒體視域下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學員教育工作[J].南方論刊,2011(2).
[3]熊輝,仰義方.紅色資源在高校學生黨建工作中的功能與運用[J].井岡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
[4]張錦福.新媒體環(huán)境下高校學生黨員教育工作的創(chuàng)新[J].經濟研究導刊.2010(16).
[5]諶蓉.現代傳媒對高校學生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負面影響及原因分析[J].重慶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4).
[6]王傳中.新媒體對大學生生活、學習、思想的影響[J].高校理論戰(zhàn)線,2009(7).
2016-05-24
2015年度江蘇省教育系統黨建研究會課題“新媒體環(huán)境下紅色資源在大學生黨員教育中的應用——以徐州高校為例”(2015JYDJ-YB0086);中國礦業(yè)大學2015年度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專項研究課題“新媒體環(huán)境下紅色資源在大學生黨員教育中的應用”(0V158061)。
范韶維(1979- ),女,講師,博士研究生,從事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丁群(1990- ),女,碩士研究生,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教育管理研究。
G651
A
2095-7602(2016)11-0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