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衛(wèi)
?
現代財政文明,從威尼斯出發(fā)
史衛(wèi)
我們探索財政制度的現代化轉型,首先關注到的往往是英法美德等大國,而很容易忽視蕞爾小邦的威尼斯。事實上,正是威尼斯的一系列制度創(chuàng)新拉開了財政現代化的序幕。濟貧稅、廉租房、計簿管理、退休年金、最低收購價、職業(yè)培訓、國有企業(yè)、國債、國家銀行、債券市場、專利制度……可以說,一個現代國家財政的雛形漸漸展現出來,倉儲型財政、生產型財政都已成過往煙云。威尼斯共和國財政作為世界財政史一個重要關節(jié)點的意義還不僅于此,它同樣結束了貢賦型帝國財政的歷史,開創(chuàng)了通過商業(yè)霸權建立的新秩序,以商業(yè)、金融、資源三條吸金管道集聚各國財富的新帝國財政模式。威尼斯第一次將艦隊、軍隊、政治力量和影響記入一個國家財政總賬的借貸兩方,通過價格操縱、貨幣發(fā)行、債券交易、資源搶奪為世界帶來一場場更大規(guī)模的血雨腥風。
威尼斯地處意大利半島的東北角,由散落在亞得里亞海北端的120多個小島組成。往北走,是連綿千里高聳入云峰巒重疊的阿爾卑斯山脈。往南看,是水天相接,一片茫茫。這里還是一片咸水的沼澤地帶,無清水可飲,無田地可耕,而且連石頭和木材都不產,原本是不適合居住的地方,但是在羅馬帝國崩潰后,卻成了最好的避難地。前后有近10多萬人逃到這里,在絕望中尋找一線生機,開始了威尼斯的歷史。他們在這里建立社區(qū),選舉出總督(Doge,也有譯作大統(tǒng)領①威尼斯前期因為在名義上依附拜占庭帝國,所以首領也稱威尼斯公爵,后期也有用這個舊稱作為代稱的。如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里就稱作威尼斯公爵。后期多譯作總督,但和我們理解的總督并不相同,因為不是他國派遣,而是自己選舉產生,所以也有人譯作執(zhí)政官或大統(tǒng)領。)管理。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威尼斯人四面環(huán)海,只能靠海來吃飯了。也是天無絕人之路,他們很快發(fā)現海水里不僅有魚還有鹽,于是他們駕著船用鹽換回糧食,也因此做開了東西貿易。因為貿易,威尼斯人才知道這里原來是風水寶地,處于拜占庭帝國、穆斯林世界和歐洲三大經濟區(qū)之間,威尼斯正好在其間幫助他們互通有無。于是威尼斯人都成了商人,其實他們除了經商,也實在沒有什么可做。當然他們還需要船,于是他們也有了造船廠。等富裕了,他們發(fā)現玻璃在西歐很暢銷,也買來配方自己生產起來,各種工業(yè)生產也一點點做起來。無論工業(yè)和商業(yè),在當時的歐洲都首屈一指,威尼斯很快成為歐洲最富庶的城市國家。威尼斯人硬是巧婦做成了無米之炊,一個空前繁榮的“威尼斯共和國”憑空出現在歐洲的大地上,成為新型商業(yè)共和國的鼻祖,也開啟了人類財政文明的新紀元。
英國史學家湯因比認為文明的“卓越出自艱辛”,“挑戰(zhàn)才能真正激起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應戰(zhàn)?!雹冢塾ⅲ莅⒅Z德·湯因比:《歷史研究》,劉北成、郭小凌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91頁。正是生存的壓力,帶來了一系列的制度創(chuàng)新,將威尼斯打造成一個海上強國,被現代歷史學家用“威尼斯神話”這一專門的術語來概括。因為生存艱難,所以必須精誠團結,相互依存,共謀生路。要維系團結,就必須要求自律和一定程度的公平。這也就使威尼斯打造出一個有別于當時歐洲封建專制體制的政治、經濟體制。生活在孤島的人們就像同坐在一艘船上,不分貴賤面臨同樣的風險,必須相互扶持。所以他們在歐洲大陸最早建立起社會保障制度,成功實現了社會的長期和諧穩(wěn)定。
威尼斯沒有君主,他們的領導者經選舉產生。雖然總督一經選出,任職終身,但其權力受到法律的嚴格約束。1355年,一個叫華立羅(Marino Faliero)的總督據稱企圖做獨裁者,被36人組成的法庭以叛國罪判處死刑。這里沒有貴族,而是富有的商人、銀行家把自己封為貴族,形成商人貴族的集體領導。最初總督本由全體市民選舉產生,后來由大議會(Great Council)選舉,大議會由480名議員組成,任期1年,其職權不止選舉總督,同時也是最高立法機構。行政大權則由120名議員組成的元老院(Pregradi)掌管。元老院的構成,一半由大議會選舉出來,一半由上屆元老院選舉,經大議會同意。元老院負責決定國家大政方針,掌管財政稅收事務。選舉權和行政權都逐漸為商業(yè)貴族占據。但是威尼斯貴族與其他封建國家的貴族不同,威尼斯的貴族是流動的,所有的平民都有可能通過經商獲取財富升為貴族,貴族也可能一夕破產,身無分文,靠救濟維持。個人身份是靠商業(yè)冒險的膽量贏取的,而不再是血緣繼承的,也沒有法律來限定,一切由錢來說話。
因為商業(yè)是威尼斯發(fā)展,甚至是基本生存唯一的路徑,所以他們只能不惜一切去拼搏,竭盡一切手段去打造能維系貿易穩(wěn)定發(fā)展的環(huán)境,開辟出一條條商路,想方設法為在各地經商的國民提供保護。通過各種貿易協議,牽連起一個龐大的商業(yè)網絡,幫助各方交換和貿易。在宗教文化尖銳對立的時代,威尼斯商人周旋于穆斯林世界和基督教世界之間,通過商業(yè)努力化解著沖突。
財政收入是威尼斯繁盛的重要指標。據現存資料能統(tǒng)計到的,1423年,威尼斯財政年收入高達159萬杜卡特①杜卡特(ducats),威尼斯共和國鑄造發(fā)行的金幣,始于1284年,每枚含純金3.56克。1杜卡特又分為100索里多。,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②[法]費爾南·布羅代爾:《十五至十八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與資本主義》(第3卷),顧良等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7年版,第120-121頁。。據黃仁宇測算,這個規(guī)模和當時中國明代大體在一個水平上,但威尼斯的人口還比不上明代的一個縣③黃仁宇:《資本主義與二十一世紀》,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7年版,第84頁。。而這已經是威尼斯的海外貿易開始萎縮的時期,其鼎盛時期的財政豐盈可以想見。此后,隨著威尼斯商業(yè)走向衰落,財政收入逐年減少,到15世紀中期,減少了約25%。不過到1489年,從亞歷山大港運回威尼斯的財富還在300萬杜卡特以上。
11世紀中葉,威尼斯管理國家財政的行政機構與總督的機構分開,獨立出來,由檢察署——實際上相當于財政部——主持,而其主要是向元老院負責。
總督的財權有限??偠娇偸鞘⒀b出席各種慶典,從現在留存下來的油畫作品就可看出其服裝的華麗,有材料顯示僅其軍帽上的珠寶就不下19萬杜卡特,這只是禮儀形式上的需要,其實總督的生活并不奢侈。威尼斯反對過分奢侈,反對宴會駭人聽聞的花費。1476年還立法規(guī)定每間房間的裝修費用不得超過150杜卡特??偠皆诰吐毷脑~里就承諾:“除薪水和附近城市所進貢他份下所得的蘋果、櫻桃和螃蟹之外,不得在職務內有法外收入”。為提醒總督注意,他的誓詞每兩個月就會向他宣讀一遍,使其隨時有所警惕??偠侥芙邮艿亩Y物也有很嚴格的限制。總督任職終身,在他去世后,大議會會選出兩名議員對其業(yè)績和賬簿進行全面核查,若有任何缺失,都會從其遺產中扣除和罰款?,F在留存下來的有1423年去世的總督托馬佐·莫切尼戈的一份《遺囑》,詳述了此時威尼斯的財政收入、商業(yè)投資收入、國有企業(yè)收入,以及金幣的制造和外流情況。
一般賦稅征收的執(zhí)行機構都由委員會主持。威尼斯人要么是商人,要么是與商業(yè)相關聯的水手、手工匠、銀行家,所有的官員也都是由商人貴族擔任,所以威尼斯的賦稅都是商稅,如關稅、貨物轉口稅和食鹽公賣等,而且以間接稅為主。為了方便征稅,他們會把外國商人集中起來居住和經商。如在威尼斯最多的德國商人,就集中在泰代商館。由一個三人組成的委員會直接入駐,共和國政府授予他們全權管理商館內外事務,辦理商務手續(xù)、征收稅金,還有房租,每周平均100杜卡特。為防止走私漏稅,商館之外不得有任何購銷活動,所有進出威尼斯買賣的商品都得在商館估價征稅。所有買賣也只能在商館進行,并由三人委員會提供船工、搬運工、過磅員、打印人等服務。據一份1472年的文件記載,威德當年貿易額為100萬杜卡特,每年通行稅收入為2萬杜卡特。威尼斯共和國政府規(guī)定所有的商業(yè)交易過程的服務都要由威尼斯商人壟斷,收取服務費。
威尼斯的賦稅并不重,目前還沒有任何資料抱怨過威尼斯的賦稅重。作為商稅,它的增加主要靠量的積累。輕稅政策使威尼斯成為外國商人的天堂,不僅歐洲各國的商人,還有黎凡特的猶太人和一些穆斯林,他們云集威尼斯的大街小巷,把他們的商品、理念和技術帶到這里,當然還有稅費。由于商貿越來越繁盛,威尼斯的財政收入也一直是很富足的。
威尼斯財政最大支出項目是軍費,威尼斯雖然小,但不弱,它擁有當時歐洲最強大的海軍。在那個時代做生意,特別是遠程貿易,沒有國家武力做后盾是不可想象的。不說沿途會不會被地痞強盜們搶光,就是一個個封建主一段路一段路的設卡收費,也會讓你還沒有運到目的地,就已經血本無歸。還有各國的封建貿易壁壘,還有到處都是戰(zhàn)火硝煙,還有……威尼斯政府為了保護本國商人的利益,保證商路的暢通,必須保持相當的武力。作為以海立國的威尼斯側重發(fā)展海軍,而陸軍根據需要使用雇傭軍。
任何豐厚的財力,也很難經得起戰(zhàn)爭的折騰。遇到戰(zhàn)事,威尼斯財政也馬上相形見絀,但困難也帶來了制度的創(chuàng)新。1171年因為準備與拜占庭帝國交戰(zhàn),曾以強迫形式,向國民借債,居民按照祖?zhèn)鬟z產數額向政府提供貸款,威尼斯政府承諾在本金全部歸還前,每年支付5%的利息。政府向國民借債在中世紀歐洲并不罕見,但其他各國政府都是有借無還,而威尼斯的不但還錢,還支付5%的利息。威尼斯還創(chuàng)建了債券市場,讓這些債券可以買賣流通。在對熱那亞的戰(zhàn)爭中,由于連年戰(zhàn)爭,發(fā)行規(guī)模不斷擴大,為了吸引國民購買,威尼斯政府開始嘗試低于面值的價格出售債券,這樣就使其實際利率高于正常水平,有時只有面值的48%,所以很有吸引力,一度引起威尼斯人瘋狂搶購。威尼斯還開辦了歷史上第一個國家銀行。銀行的Bank一詞也來自威尼斯語的“Bank rott”。在早期,運用金融手段來彌補國家財政的不足,緩解由于戰(zhàn)爭等突發(fā)事件引發(fā)的巨大財政赤字,還有著很多不足,但也是財政史上一個很重要的發(fā)展。
為了維持海軍的實力,威尼斯還創(chuàng)辦了當時歐洲最大的軍工廠。威尼斯最早通過私人造船廠來建造軍艦,于1436年建立了政府的造船廠。從留存至今的賬簿來看,當時在現金、材料和人員方面都有精確的會計記錄,還使用了一種早期形式的成本會計。所有賬目都合并成兩本日記賬和一本分類賬。其嚴密程度還高于同時期的私營企業(yè)。后來發(fā)展成為兵工廠,除了造船,還制造和儲備裝備,擁有3000名職工,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工廠。威尼斯元老院派有專門的特派員,負責聯系和監(jiān)督,元老院也經常直接干預工廠事務。1574年,法國的亨利三世參觀威尼斯,一個小時內就利用儲備物資安裝并下水一艘全副武裝的艦船。管理效率之高,可見一斑。
威尼斯共和國財政的創(chuàng)新,不僅表現在制度上,而且也表現在技術上。不僅復式記賬法在威尼斯得到很大改進,運用至今,而且備忘錄、日記賬、分類賬、損益報表一應俱全,所有交易文件都有詳盡完備的記錄,并建立了編號存檔的制度,以便定期核查進行內部控制。近代統(tǒng)計科學也在威尼斯誕生,在當時所有商業(yè)交易,必須向國家匯報,每個家庭的財產,在大議會的登記簿上都有記錄。在選舉中,必須申報財產數額和財產來歷,任何弄虛作假和漏稅都將受到嚴厲的處罰。當時的會計技術,如觀察和度量、系統(tǒng)分析、為決策提供精確的資料等都有很多進步。威尼斯政府還建立起了外國財經情報的搜集分析處理系統(tǒng),以對財政決策提供幫助。
有學者說:“這一商業(yè)貴族階層對臣民是寬容的,在公共事業(yè)中是奢侈的,在財政管理上是節(jié)儉的,在司法處理上是公正無私、不偏不倚的,它懂得怎樣使藝術、農業(yè)和商業(yè)繁榮;她受到了服從于它的人民的愛戴”。①[美]詹姆斯·W·湯普遜:《中世紀晚期歐洲經濟社會史》,徐家玲等譯,商務印書館1992年版,第331-332頁。威尼斯商業(yè)貴族的口號是:“富人有責任維護國家,管理國家,照顧窮人”。有人這樣形容威尼斯:“它的政府就是一個股份公司,它的總督就是它的總經理,而元老院議院,就是它的董事會,它的人民就是它的持股人”。作為持股人也要分享公司進步的成果。事實上,威尼斯人,只要稍有儲蓄,就會參加股份投資,獲取豐厚的收益,真正需要照顧的窮困人口很少。
從流傳下來的大量素描和油畫作品看,總督府、市政大廈、鐘樓、學校、醫(yī)院、公共圖書館、各式的噴泉、177條運河和400多座橋梁等等,為我們展示著威尼斯共和國公共事業(yè)的成就,海港街道船舶、市場喧囂似乎猶然在耳。
立國海上的威尼斯財政最重要的民生保障是淡水和糧食。政府除了一船船往各島上運水外,還要努力自力更生,向天要水。他們每年都要撥出大量款項,修建儲水池,來收集雨水。令人郁悶的是,這里屬于典型地中海氣候,雨水很少,只是在冬天時稍微多一些,所以收集起來很是不容易。儲水池的維修和水質安全也是一個棘手的事情,都需要很多的資金。威尼斯設有公共衛(wèi)生局,負責檢驗飲水的清潔及防止地層下陷。在糧食保障方面,威尼斯政府為鼓勵各地糧食運到威尼斯市場售賣設立了最低收購價格,如在市場沒能賣出,保證用最低價格完全收購。
在文化教育方面,威尼斯雖建有學校,但威尼斯人大多都不喜愛讀書,他們更重視經商。對他們來說,在實際中學習到的知識更實在,威尼斯人幾乎人人都有很好的運算能力。但是我們不能否認威尼斯商人為人類文明做出了重大貢獻,他們對歐洲大陸的文化教育有很多資助,特別是對文藝復興功德無量。他們捐贈興建的巴黎大學被稱為“歐洲大學之母”,博洛尼亞大學被稱為“大學之母”。而威尼斯商人也很好地抓住了文藝復興的巨大商機,發(fā)展了出版業(yè),威尼斯當時出版的圖書數量居于全歐第一。有統(tǒng)計顯示,1495年至1497年全歐洲出版了1821本書,447本由威尼斯出版,第二名的巴黎只貢獻了181本。
在衛(wèi)生服務方面,威尼斯的醫(yī)院規(guī)模不大,但是專業(yè)分工細致,除了普通醫(yī)院外,還有專門收治朝圣者的醫(yī)院,治療麻風病的醫(yī)院,收留寡婦和被迫淪為娼妓的婦女的醫(yī)院,救助和撫育孤兒、棄兒為主的保育院。元老院任命的一個三人委員會,負責國家的公共健康和衛(wèi)生管理,并制訂相關事務的規(guī)章條例。政府將壟斷鹽業(yè)的收入作為該委員會開展防疫和維護公共健康活動的資金。對于醫(yī)院的運行經費,威尼斯政府1528年開征“濟貧稅”來解決,通過對居民征收房產或房租價格的2.5%的濟貧稅作為醫(yī)院正常運行的專項開支。為了保證濟貧稅開征的公平和公開,在征收環(huán)節(jié)和分撥環(huán)節(jié)都采用世俗代表和各區(qū)牧師一起負責的原則,相互監(jiān)督,共同負責。對于拒不繳稅或逃稅的居民,衛(wèi)生委員會將其姓名記錄下來,并在逢宗教節(jié)日進行全城彌撒儀式時向公眾宣讀。這種公開對個人名譽進行羞辱的辦法,使威尼斯的居民基本不敢拒繳濟貧稅。
在其他社會福利方面,威尼斯對退休公務員制定了退休年金制度。年金制度也是威尼斯財政的一個創(chuàng)新,當然年金不僅針對退休公務員,有時還帶有獎勵鼓勵之意,如給告發(fā)犯罪者60個金幣的終身年金。還有對于孤兒、寡婦給予定額補助金。在政府資助之外,政府還鼓勵社會互助,主要是十人委員會領導和監(jiān)督下的“兄弟會”在發(fā)揮作用。兄弟會雖是以宗教的名義展開工作,但是從其誕生之初,就完全由世俗民眾組織管理,還限制教會人員參與,只是借用宗教的互助理論,號召宗教兄弟互濟互助,為貧苦的、受疾病折磨的和去世的兄弟提供相應的救濟、治療和喪葬。兄弟會的收入來源主要是會員繳納的入會費、參加宗教活動時的慈善捐助以及去世成員捐贈的遺產。同業(yè)行會也擔負著相應的職責,他們除了要救助同行中的貧弱者外,一些大的行會如面包師、裁縫和紡絲工人的行會還擁有自己的行業(yè)醫(yī)院。各行會還要用自己的專業(yè)技能幫助社會上的窮困人士,就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每個行會要按一定名額對窮困人士提供職業(yè)技術培訓并提供相應的工具和報酬。
威尼斯的社會救助不是普惠的,而是有一定原則的。1528年的《濟貧法》規(guī)定窮人必須盡自己最大的能力,用勞動養(yǎng)活自己和家庭。如果有勞動能力卻不愿從事適當工作的窮人,將被永遠驅逐出威尼斯。對寡婦和帶小孩的婦女,法律也規(guī)定如果她們愿意從事力所能及的勞動來養(yǎng)活自己和家庭時,其所在社區(qū)的神父和議員也必須保證為其提供力所能及的勞動機會和所需的勞動資料,如果她們還是無法靠此生活,政府就要提供額外所需的救濟金。
在住房保障方面,威尼斯政府主要提供廉租房。這也帶有商業(yè)社會的特征,除了為窮人提供廉租房外,還有經商失敗的破落貴族和年老力衰的水手,這是為了解除他們商業(yè)冒險和海上冒險的后顧之憂。威尼斯政府很注意幫助商業(yè)失敗者,稱之為有尊嚴的窮人。因為他們曾經生活富足,身份高貴,在困境中經常羞于啟齒,主動尋求社會幫助,所以更需要政府主動對他們提供救助。莎士比亞的喜劇《威尼斯商人》中顯示一個威尼斯商人的財產經常都在海上,周轉不靈時還要接受苛刻的條件借貸,如果海上的貨物受難,就會馬上傾家蕩產,所以威尼斯政府對社會救助很重視。為幫助各種窮困人士,威尼斯政府專門修建了不計其數的廉租房來提供給他們,但是入住都有嚴格的條件,除了經濟條件,還有品格要求,游手好閑、好吃懶做的貧民被排除在外。申請者的經濟、品格情況都由兄弟會協助查證。據記載,曾有一個名叫赫爾昂尼莫的羊毛工為獲得廉價房的租住權,竟偽造了一個假證明,但最終被查明,沒能成功。
文藝復興時期的薩伯利科描述了威尼斯的公共福利機關及醫(yī)院,稱贊說:“威尼斯的公共事業(yè)機關也是同時期其他地方所無法比擬的,每一種公共設施都可在威尼斯找到典范:退休公務人員的年金制,對孤寡的照顧,議員的醫(yī)療福利制度等等①雅各布·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何新譯,商務印書館1982年版,第65頁。。但是威尼斯共和國政府做得最好的,還是對商業(yè)貿易提供最好的最周到的服務。威尼斯政府被商業(yè)貴族壟斷,完全代表商業(yè)貴族的利益,一切為了商業(yè)及其獲利服務。政府盡最大努力為商業(yè)提供方便和保護,并進行組織、安排、提供船只。船的大小、裝貨多少、航行目標和日期、路線等都由政府確定。大多數船只為國有,由軍隊護送和押運。遇事由政府出面交涉。威尼斯在里昂、巴黎、盧昂、倫敦、布魯日和安特衛(wèi)普設立了常駐辦事機構。威尼斯商人往往能在政府的引導下,整體出擊,這也算是個奇跡。在其他北意大利商業(yè)城市,內部紛爭一直很厲害。在羅馬帝國崩潰后,曾經的“條條大道通羅馬”的條條道路全部中斷、荒廢,在全歐洲,唯有威尼斯到君士坦丁堡的道路和郵路暢通。威尼斯建立了郵局,以滿足商業(yè)的需要。
威尼斯商人開始周旋于基督教世界、拜占庭帝國、伊斯蘭世界,靠幫助他們互通有無謀取利潤,但等積累了雄厚的經濟實力之后,特別是打造出一支歐洲第一的海軍力量后,它已經不能滿足原有的商業(yè)盈利模式。它開始憑借自己的經濟實力和海軍力量,與各國討價還價,取得更多的貿易優(yōu)惠。威尼斯也更多以海軍力量參與拜占庭帝國的對外戰(zhàn)爭,在拜占庭獲得更多特權。威尼斯商人被獲準享有在拜占庭帝國全境的自由通商權,而且關稅、進港費全免。威尼斯還在拜占庭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中心地帶設置威尼斯商人特區(qū),設有領事館、倉庫和商店,擁有威尼斯商人專用的碼頭,還享有治外法權,這里使用威尼斯自己的度量、量具和錢幣,執(zhí)行威尼斯自己的法律。后來威尼斯獲取了更多的商業(yè)區(qū),并且還獲得了在這些地方征收關稅等特權。到11世紀末,威尼斯已經壟斷了拜占庭控制下的歐亞各省的交通權。威尼斯還以海軍力量建起地中海霸權,控制商路。
1096年開始的十字軍東征給予了威尼斯另類的機遇,威尼斯通過提供艦隊等支持獲取一定的商業(yè)利益。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更使威尼斯的繁盛達到了頂峰。在1201年2月,威尼斯總督丹多羅(Enrico Dandolo)和十字軍代表之間達成了協議。威尼斯共和國務必于1202年6月24日準備好艦隊,以便輸送4500名騎士,9000名騎士隨從和20000名步兵。服務持續(xù)一年,十字軍分四次支付運輸費85000銀馬克,也即為每名騎士付4馬克,每名步兵付2馬克。還有戰(zhàn)利品的一半。威尼斯忙碌了近一年,船艦和補給品都準備妥當,而教皇方面很艱難的才籌到5萬銀馬克。等七八月間,十字軍將士陸續(xù)抵達威尼斯時,運輸費還差3.5萬元。威尼斯堅持按照合同條款執(zhí)行,他們管制了所有船只,讓十字軍將士困守孤島,進退不得。等到十字軍郁悶得快到嘩變的時候,丹多羅提議如果十字軍在進軍途中為其攻占扎拉(Zara),那么威尼斯可以考慮將最后支付期推遲到勝利實現之后。扎拉當時處在威尼斯在亞得里亞海的貿易通道上,經常讓威尼斯不爽。十字軍滿足了威尼斯的要求,為其攻下了扎拉。這時依附威尼斯的拜占庭逃亡王子亞歷克斯(Alex)向丹多羅表示,如果十字軍能幫助他奪取政權,他愿意為十字軍還清欠款,而且他能幫忙詐開城門,君士坦丁堡有著無數的財寶等著他們。在丹多羅的煽惑下,十字軍竟調轉矛頭攻向君士坦丁堡,忘記了自己最初的神圣使命。拜占庭的富裕程度讓攻入的十字軍將士瞠目結舌,僅皇宮地庫里的黃金儲藏就在20萬鎊以上。威尼斯得到了45萬銀馬克,吉本說這個數目是當時英國年財政收入的7倍①[英]愛德華·吉本:《羅馬帝國衰亡史⑥》,席代岳譯,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08年版,第121頁。。此外,威尼斯還分得了君士坦丁堡3/8的土地。從此威尼斯總督的頭銜里新加了“羅馬帝國八分之三領主”的頭銜,一直持續(xù)到15世紀后期。威尼斯得到的好處還不止于此,通過“在帝國境內,凡威尼斯認定為敵對國家的商人,均不得從事商業(yè)”的條文,威尼斯成功排除了熱那亞等競爭對手??梢哉f威尼斯取得了新帝國全部的商業(yè)利益,控制了整個愛琴海和東地中海航道,以及進入黑海的水路通道。希臘、巴爾干、愛琴海島嶼都變成了威尼斯的依附國。威尼斯商人再次回到君士坦丁堡,恢復了他們的特區(qū),擁有了比以前更大的特權。歷史上稱第四次十字軍東征為“威尼斯人的十字軍東征”。
但是拜占庭帝國在此役中的失敗,也使帝國衰落,拜占庭的集權統(tǒng)治事實上結束了,土耳其人乘勢而起,最終奪取了君士坦丁堡,也結束了威尼斯在那里的商業(yè)特權。同樣,經過此役,熱那亞與威尼斯的矛盾不斷升級,幾次大戰(zhàn),對威尼斯傷害很大,讓威尼斯不斷增發(fā)國債。但影響最大的還是一個威尼斯商人馬可·波羅(Marco Polo)在海戰(zhàn)中被熱那亞俘獲,他在牢里和人講他知道的關于中國的故事,最后被人編寫成《馬可·波羅游記》,激發(fā)了歐洲人對東方的興趣,成為新航路開辟的眾多誘因之一。而新航路的開辟,也斷送了威尼斯的地理優(yōu)勢,使靠商業(yè)立國的威尼斯逐漸走向衰落。
威尼斯的繁盛也帶動了周邊城市共和國的興起,相互之間既合作也競爭。他們不僅通過商業(yè)將一個個封建城堡連接起來,不斷沖擊著封建秩序,還通過借貸,觸動一個個封建主的賬房,富有的威尼斯成了各國君主的債主。威尼斯建立了龐大的商業(yè)情報信息網絡,甚至一些國家的君主都把自家的情報賣給他們,這些情報現在還保存在威尼斯,其中就包括一些國家的國家預算材料。威尼斯商人還對一些個人進行投資,幫助他們求學和發(fā)展,培養(yǎng)利益的代言人,中間甚至包括了一位教皇。隨著威尼斯神話在歐洲大陸的傳播,其政治經濟體制和財政制度也受到了廣泛關注,對后來的歐洲資本主義啟蒙運動產生了重要影響。
1797年,法國拿破侖將軍的軍隊占領威尼斯共和國,并將其移交奧地利管理,1805年,拿破侖與“奧地利”簽署伯勒斯堡條約,又從“奧地利”手中取回了威尼斯,并把其納入“意大利王國”,當時拿破侖已經是法國皇帝兼任意大利國王。1814年,隨著拿破侖的戰(zhàn)敗,威尼斯地區(qū)又再次被奧地利統(tǒng)治。1866年,威尼斯成為現在意大利共和國的一部分。
威尼斯共和國在一群孤島上屹立了1384年。在這期間歐洲大陸版圖發(fā)生多次變化,中國從南北朝到清,經歷了10多個朝代的興替。現在有學者講威尼斯衰落的原因,認為其產業(yè)單一,主要靠商業(yè),而且對地理特性依靠太大,新航路開辟后又不能及時轉型。這種觀點或許有些道理,但對當時的威尼斯人來說,其實已經做得非常了不起了:一群生活在海外孤島,靠魚鹽維生的人,竟能以商立國,做到民富國強,甚至以不到20萬人享有地中海霸權超過500年,不能不說創(chuàng)造了奇跡,其財政組織與資源調配能力絕對非凡。
今天意大利將威尼斯的旗幟繡在了海軍軍旗左上方,昔日的“地中海女王”至今仍傲游在地中海上。
參考文獻
[1][意]路易吉·薩爾瓦托雷利.意大利簡史[M].商務印書館2013年版.
[2][英]羅杰·克勞利.財富之城:威尼斯海洋霸權[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年版.
[3][美]詹姆斯·W·湯普遜.中世紀晚期歐洲經濟社會史[M].商務印書館1992年版.
[4][法]費爾南·布羅代爾,顧良等譯.十五至十八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與資本主義[M].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7年版.
[5]黃仁宇.資本主義與二十一世紀[M].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7年版.
[6]尚潔.中世紀晚期近代早期威尼斯貴族政治研究[M].武漢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
[7]張亞中.小國崛起[M].南方日報出版社2009年版.
作者單位: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
(責任編輯:李蘭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