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景
華蟾素在原發(fā)性肝癌介入術中的應用
夜景
華蟾素是從中華大蟾蜍陰干全皮中提取制成的注射液,在原發(fā)性肝癌介入術中應用廣泛。使用的方法有經皮肝穿刺、靜脈滴注聯合TACE、肝動脈灌注栓塞等,大量臨床報道表明華蟾素確有抗腫瘤作用,且毒副作用小。
華蟾素; 原發(fā)性肝癌;介入術
原發(fā)性肝癌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手術是原發(fā)性肝癌的首選方法,但由于其特殊的病理特點,患者早期常無癥狀,發(fā)現時多已至中晚期,能手術切除者僅占10%~15%[1]。近年來,介入治療發(fā)展迅速,其中,經導管肝動脈化療栓塞(TACE)已成為不能手術切除肝癌最常用的治療方法[2],但TACE也有其副作用,如術后容易出現栓塞綜合征,表現為不同程度的惡心嘔吐、發(fā)熱、腹脹等[3]。華蟾素注射液是中華大蟾蜍皮水溶性成分制成的注射液,經實驗及臨床研究表明具有抗腫瘤作用,且毒副作用小[4-5]。目前臨床上已經用于治療惡性腫瘤,大量研究和臨床實驗表明華蟾素對抑制肝癌具有一定的療效,現將其在原發(fā)性肝癌介入術中的應用作一綜述。
無水乙醇瘤內注射是治療小肝癌的常用方法,臨床上有人嘗試用華蟾素瘤內注射治療肝癌并觀察其療效。文華長等[6]等將50例肝癌患者隨機分成治療組和對照組各25例,經皮肝穿刺治療,治療組注射華蟾素,對照組注射無水乙醇。治療組在6、12、18和24個月生存率方面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對比有統計學差異(P值均< 0.05)。彭大為[7]對11例肝癌患者直接在肝臟癌瘤內注射華蟾素。結果:在11例中,除1例在治療期間死亡外.其余10例中有9例臨床癥狀均有不同程度減輕或消失,特別是緩解疼痛效果較明顯,腫瘤縮小25%以上7例。
薛騫等[8]將62例原發(fā)性中晚期肝癌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華蟾素+TACE)32例與對照組(單純TACE)30例,結果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后近期總有效率分別為71.87%、66.67%;兩組的不良反應主要表現為骨髓功能被抑制:治療組發(fā)生II度以上骨髓抑制5例,發(fā)生率為15.6%;對照組則為15例,發(fā)生率為50%。兩組對比有統計學差異(P<0.05)。孫中杰等[9]將236例原發(fā)性肝癌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華蟾素+TACE)與對照組(單純TACE),兩組各118例,結果A組有效率及1、2、3年生存率均高于B組,兩組對比有統計學差異(P值均<0.05)。華蟾素靜脈滴注聯合TACE治療原發(fā)性肝癌較單純使用TACE療效更為確切,且毒副作用較單純使用TACE小,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
3.1 華蟾素聯合化療藥肝動脈灌注栓塞
李文華等[10]將38例中晚期肝癌隨機分入A、B兩組,A組作TACE聯合大劑量華蟾素,B組單純使用TACE。結果A組患者生活質量提高的有效率為84.2%,與B組62.1%相比差異顯著(P<0.05)。A組患者化療后白細胞下降得到有效防治,但對AFP無明顯影響。腫瘤部分緩解率A組為73.6%。B組為52.6%,有顯著差異(P<0.05)。聯合華蟾素治療未見明顯不良反應,個別發(fā)生皮疹,畏寒發(fā)熱不超過39℃,其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3%,與單純TACE組11.2%比較,無顯著差異。張一平等[11]將144例HbsAg陽性肝癌患者隨機分為A、B兩組,A組肝動脈插管灌注化療栓塞(TACE)聯合大劑量華蟾素,B組單純使用TACE。結果:A組有效率為86.84%,1、2年生存率分別為86.84%和71.05%;B組有效率72.73%,1、2年生存率分別為72.73%和54.41%,兩組對比有統計學差異(P值均<0.05)。兩組化療栓塞后不同程度出現栓塞后綜合征,表現為發(fā)熱、腹痛、惡心、嘔吐,均在6~8 d消失,對比無統計學差異。華蟾素聯合TACE治療原發(fā)性肝癌能取得與單純使用TACE相當的療效,且毒副作用輕,兩組對比有統計學差異(P<0.05)。
3.2 華蟾素肝動脈灌注栓塞
王昌俊等[12]對晚期原發(fā)性肝癌患者施行Seldinger技術插管,以華蟾素10~20 mL肝動脈灌注及碘油混合作肝動脈栓塞后,藥盒注入華蟾素10~30 mL,連續(xù)5次,4~6周重復1次;與單純行TACE組比較,華蟾素灌注組無進展中位生存時間及總中位生存期較TACE組延長。鄧力等[13]報道60例中晚期原發(fā)性肝癌,治療組采用華蟾素+介入栓塞(華蟾素30ml、LP10~20m1);對照組采用介入化療栓塞(ADM50mg、MMC10mg、CBP300mg、LP10~20mI)兩組均為每4周為1周期,連續(xù)治療3個周期為一療程,一療程后治療組有效率為63.33%,對照組有效率為50%,兩組對比有統計學差異(P<0.05)。
手術是原發(fā)性肝癌的首選方法,但是由于約80%的患者發(fā)現時已不能手術或術后復發(fā)及肝內轉移,目前治療多采用的方法有腫瘤內無水酒精注射法、射頻消融法,而TACE術是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具有安全、有效等優(yōu)點[14]。但是TACE副作用較明顯,主要有:(1)肝功能損害;(2)消化道反應;(3)肝區(qū)疼痛、發(fā)熱[15]。而華蟾素具有抗腫瘤和保護肝功能的作用,能延緩腫瘤的生長、使部分病例腫塊縮小,多數患者的病情在一定時間內獲得較好的穩(wěn)定,并能改善臨床癥狀,提高生活質量,延長生命,且毒副作用小,可以作為中晚期肝癌患者的抗腫瘤藥物,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應用。但華蟾素中成分復雜,其中何種成分發(fā)揮主要的抗癌作用,尚未完全清楚。華蟾素瘤內注射對巨塊型肝癌療效欠佳,與介入聯合使用大多取得了良好療效,通過肝動脈灌注栓塞也取得了滿意的療效,但目前缺乏大樣本的、前瞻性、隨機雙盲的研究,有待深入探討,可作為我們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作者單位:63771部隊)
[1] 樊代明.提高肝癌介入治療的療效[J] .中華消化雜志,2006.
[2] 吳孟超等.微創(chuàng)在肝癌外科治療中的地位[J] .中國微創(chuàng)外科雜志,2002.
[3]張亮,李斯文.中醫(yī)藥在原發(fā)性肝癌介入術中的應用進展[J] .中醫(yī)臨床研究,2010.
[4]梁朝輝等.華蟾素在腫瘤防治中的意義[J] .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2.
[5]左小東,崔永安.華蟾素抗腫瘤作用的臨床研究進展[J] .臨床腫瘤學雜志,2003.
[6]文華長.超聲引導下經皮肝穿刺注射無水乙醇和華蟾素治療原發(fā)性肝癌[J] .中華消化雜志,2007.
[7]彭大為.內服中藥配臺B超引導下肝內注射華蟾紊治療原發(fā)性肝癌11例[J] .安徽中醫(yī)臨床雜志,1997.
[8]薛騫等.華蟾素聯合TACE術治療中晚期肝癌患者32例臨床研究[J] .江蘇中醫(yī)藥,2010.
[9]孫中杰.華蟾素配合TACE治療肝癌的臨床觀察[J] .腫瘤防治研究,2002.
[10]李文華.聯合華蟾素栓塞化療中晚期肝癌的療效觀察[J] .世界臨床藥物,2006.
[11]張一平.華蟾素聯合化學藥物經動脈灌注栓塞治療原發(fā)性肝癌的價值探討[J] .實用放射學雜志,2005.
[12]王昌俊,陳慶強,鄧力.華蟾素肝動脈灌注治療晚期原發(fā)性肝癌的臨床觀察[J] .中西醫(yī)結合肝病雜志,2001.
[13]鄧力,陳慶強,盧秋紅.華蟾素配合介入治療原發(fā)性肝癌臨床觀察介入[J] .放射學雜志,1999.
[14]董海濤,趙煒,盧雯平,賀用和.華蟾素并肝動脈介入治療原發(fā)性肝癌38例臨床觀察[J] . 中國中醫(yī)藥信息雜志,2008.
[15]姚全軍,盧武勝.肝癌的血管介入治療[J] .華西醫(yī)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