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春燕,齊艷花,王 維,侯瑞金
(1.大興區(qū)青云店鎮(zhèn)農(nóng)業(yè)技術推廣站,北京 102605;2.大興區(qū)蔬菜技術推廣站,北京 102600;3.大興區(qū)青云店鎮(zhèn)二村一村,北京 102605)
大興區(qū)青云店鎮(zhèn)二村一村的侯瑞金自2010年以來,連續(xù)6年種植春大棚嫁接黃瓜,通過采用新品種、新技術,其栽種的黃瓜長勢好、病害少、產(chǎn)量高,并持續(xù)獲得高收益。667 m2最高產(chǎn)量達到10 991 kg,產(chǎn)值24 799元,曾獲得2012年北京市設施蔬菜高產(chǎn)高效春大棚黃瓜組一等獎?,F(xiàn)將其春大棚嫁接黃瓜高產(chǎn)高效栽培技術總結如下,供生產(chǎn)者參考。
選用抗病性強、早熟性好、商品性佳的黃瓜品種,目前大興區(qū)蔬菜技術推廣站主推的春大棚優(yōu)良黃瓜品種有“寒秀3-6”“北農(nóng)佳秀”“金胚99”等。
耐低溫優(yōu)勢明顯,長勢強,不封頂。以主蔓結瓜為主,株型緊湊,早熟性好,瓜條順直。把短、刺密,肉厚心腔小,深綠色,有光澤。
中早熟雜交一代,植株生長勢強,葉片大,主蔓結瓜為主,瓜碼密,回頭瓜多,瓜條生長速度快。瓜條商品性極佳,瓜長棒型,單瓜質量200 g左右,瓜條順直。前期產(chǎn)量高,豐產(chǎn)性好??顾共?、白粉病、枯萎病,耐低溫弱光,適宜春秋大棚及日光溫室越冬茬和早春茬栽培。
早春大棚不需嫁接,抗黃瓜霜霉病、枯萎病、白粉病。早熟豐產(chǎn),商品性極好,耐弱光性強,適合早春、秋延大棚栽種,早春表現(xiàn)更為優(yōu)異。
黃瓜嫁接技術是保證高產(chǎn)的關鍵。嫁接后的黃瓜長勢旺盛,結瓜多、瓜條直。嫁接黃瓜不僅能減少病蟲害的發(fā)生,還可以提高抗逆能力和肥水利用率,增加產(chǎn)量和改善品質。
黃瓜嫁接所采用的砧木品種很多,侯瑞金采用的砧木是目前大興區(qū)主推的“北農(nóng)亮砧”。該品種以從日本引進的南瓜砧木材料中選育出的自交系H45471為母本,以國內南瓜砧木材料選育出的自交系MH67156為父本配制而成,是黃瓜專用砧木一代雜種。該砧木與黃瓜嫁接親和性好、成活率高,有提高黃瓜抗枯萎病和增加產(chǎn)量的效果,尤其是對嫁接黃瓜果實表皮具有很強的脫蠟粉能力,使黃瓜皮色鮮綠光亮,可明顯提高黃瓜的商品性。同時可以提高黃瓜果實中的可溶性糖和VC,降低單寧和亞硝酸鹽含量,適于秋冬季及春季保護地黃瓜嫁接栽培。
北京地區(qū)春大棚黃瓜一般的定植期在3月中旬,砧木和接穗的播種時間在1月下旬。目前大興區(qū)在黃瓜上主要采用貼接的嫁接方法,接穗比砧木晚播2~3 d,催芽后播種。砧木種子播在50孔穴盤或8 cm×8 cm的營養(yǎng)缽中,接穗種子可直接播在平底穴盤內。播種前用50%多菌靈500倍液噴灑苗床,并將營養(yǎng)缽或苗盤澆足底水。
當砧木1葉1心、接穗剛露出心葉時為嫁接適期。目前大興區(qū)黃瓜嫁接主要采用貼接法,貼接具有操作簡單,嫁接速度快,成活率高等優(yōu)點。其要點為:削切砧木苗時,從苗頂部緊靠一子葉基部,用刀片呈50°~60°角向另一子葉下斜切,將一片子葉連同心葉一起切掉(農(nóng)民稱之為“片耳朵”),要求切面長度在0.6~0.8 cm。削切接穗時,在接穗子葉下方1.5 cm處,選擇苗莖的寬面(要切在子葉的正下方一側)進行斜切,方向自上而下,切面的長度、角度必須與砧木的切面相吻合。最后,將切好的接穗苗和砧木苗切面對齊,用嫁接夾將接口固定。嫁接完成后,及時將嫁接苗放入小拱棚內,用75%百菌清藥液進行葉面噴施,預防苗期病害的發(fā)生。
黃瓜嫁接苗從嫁接到成活,一般需要10 d左右的時間。必須嚴格按照技術要求進行溫度、濕度和遮蔭管理,保證嫁接瓜苗的成活率。嫁接后1~3 d苗床內白天溫度25~30 ℃,夜間溫度18~20 ℃,空氣濕度保持在90%以上。3 d后可適當放風,降低小拱棚內的空氣濕度,避免因棚內濕度長時間偏高引起傷口腐爛。以后逐漸延長嫁接苗的通風時間,并逐漸加大通風量,以黃瓜苗不發(fā)生萎蔫為標準。在遮蔭管理上,嫁接后1~3 d,要用遮陽網(wǎng)遮蓋,增加散射光。從第4天開始,每天早、晚接受短時間的光照,以后逐漸延長見光時間。隨著嫁接苗的成活,中午要間斷性的見光,待見光后不萎蔫時去掉遮陽網(wǎng)。嫁接后10 d左右進入正常生長階段,這時應撤掉小拱棚,轉入正常管理,并去除嫁接夾,抹除砧木側芽。當嫁接苗長到3~4片葉時進入定植期,定植前5~7 d,要加強通風,降低溫度進行煉苗,使苗子敦實健壯以適應定植后的田間環(huán)境。
每667 m2施優(yōu)質腐熟有機肥9 000 kg、三元復合肥45 kg、磷酸二銨45 kg,將糞土充分摻勻。定植前菜田做成小高壟,上覆地膜并進行膜下滴灌,以利于提高地溫、降低空氣濕度,達到防病目的。當10 cm深土壤溫度穩(wěn)定在12 ℃以上,日平均氣溫通過5 ℃時即可定植。應選晴天定植,一般每667 m2定植3 000~3 200株。
定植后1周,大棚內密閉保溫,棚溫白天30~32 ℃,夜間10~13 ℃。緩苗后上午保持28~30 ℃,下午25 ℃左右,夜間12~15 ℃。一般情況下除了開花結果期應有稍高一些的溫度外,白天維持25~30 ℃,夜間13~15 ℃即可。黃瓜生長發(fā)育適宜的空氣相對濕度為85%左右,棚內空氣相對濕度超過85%時,應立即通風排濕。
黃瓜緩苗后到根瓜采收前,以促進根系發(fā)育、控制地上徒長、為結果打基礎的管理為主。待根瓜坐住且開始發(fā)育后,結束蹲苗,并應及時澆水1次。結合澆水,追施氮磷鉀含量16-8-34的“圣誕樹”沖施肥,每667 m2追施10 kg。根瓜采收后,結瓜前期每7~10 d澆1水,結瓜盛期5~6 d澆1水,不澆白水,水水帶肥,氮磷鉀含量18-18-18的史丹利沖施肥和含量16-8-34的圣誕樹沖施肥交替使用,每次每667 m2施10~15 kg,保證黃瓜水肥的充分供應。結瓜盛期要保持土壤濕潤,澆水要注意應在采瓜前進行,陰天或溫度高的中午前后不宜澆水。高溫季節(jié)澆水宜在傍晚進行,以降低地溫。從5月上旬開始,可用0.2%磷酸二氫鉀作葉面追肥,結合預防病害進行噴施。
春大棚黃瓜植株生長旺盛,需定期落秧,落下的秧蔓按順時針方向盤繞在根部,同時摘除卷須、病葉、老葉,功能葉片控制在10~14片。隨著植株的生長,要進行多次落蔓,保持瓜秧高度在1.5 m左右。黃瓜生長后期要及時摘除下部枯黃老葉和病殘葉,以利通風透光,減輕病害發(fā)生。后期要摘除過多的雄花和卷須,減少養(yǎng)分的消耗,還可促進通風、除濕、降溫。
及時在通風口覆蓋防蟲網(wǎng),并在棚內懸掛黃粘板,規(guī)格25 cm×40 cm,每667 m2懸掛30張左右,可有效防止蚜蟲、白粉虱等的危害。通過物理防治,可降低農(nóng)藥的使用量,也保證了蔬菜的安全生產(chǎn)。黃瓜易出現(xiàn)的病害有霜霉病、白粉病、細菌性角斑病,及時打掉下部的老、病葉,促進通風透光,減輕蟲害,確保黃瓜長勢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