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曉軍
3月17日,美國《洛杉磯時報》發(fā)了一篇題為《五角大樓再次嘗試訓練敘利亞反政府武裝》的新聞??吹竭@則新聞中奧巴馬已授權再次啟動去年9月終止了的培訓敘利亞反對派武裝計劃后,我馬上想到了最近被媒體不斷炒作的美國可能會借軍事演習對朝鮮進行“先發(fā)制人”軍事打擊的傳說。要說清楚這兩者之間的聯系,首先需要了解一個概念——政權更迭戰(zhàn)爭。
在2002年的《美國國家安全戰(zhàn)略》中,小布什明確表示了美國今后將奉行通過先發(fā)制人的戰(zhàn)爭對一些所謂“邪惡國家”進行政權更迭的政策。從這個角度看,“政權更迭戰(zhàn)爭”是描述軍事行動政治目的的一個專用術語。奧巴馬上任前后,盡管他對小布什發(fā)動的阿富汗戰(zhàn)爭和伊拉克戰(zhàn)爭頗有微詞,甚至在2013年8月做出了不對阿薩德政權實施先發(fā)制人軍事打擊的決定,但他對“政權更迭”這一目標似乎并沒有完全放棄。這一點,從他一再做出培訓敘反政府武裝人員的決定上看(第一次培訓5400名人員,花費5億美元,用時3年。最近啟動的培訓計劃并沒有提及培訓人數),就可以得出結論。很顯然,奧巴馬做出決定前,一定汲取了伊拉克和利比亞戰(zhàn)爭的教訓。簡單說就是:成功的“斬首式”軍事打擊只是決定政權更迭戰(zhàn)爭結局的序幕,它僅為下一步完成政權更迭的一系列行動創(chuàng)造了前提條件,而何時創(chuàng)造這個“前提條件”,還取決于之后一系列行動是否準備充分。這可能就是奧巴馬一再做出培訓敘反政府武裝人員計劃的真正原因。
接下來再說朝鮮。盡管近來媒體(特別是韓國媒體)一再炒作美、韓聯軍對朝鮮具有的巨大軍事優(yōu)勢,包括不斷歷數美軍最近派往朝鮮半島各類先進武器平臺的性能,但這些都還屬于軍事性的范疇,而所謂“政權更迭戰(zhàn)爭”恰恰具有政治性明顯高于軍事性的特征。它的政治性并不完全取決于武器裝備的技術優(yōu)勢,更取決于爭取當事國內部多數民眾的積極行動。有關這一點,涉及朝鮮的信息都是一些散碎的傳言,顯然不能與敘利亞教派涇渭分明的狀況相比。其實之前美國很多專家、學者就“政權更迭戰(zhàn)爭”已經有了很多研究。他們在總結了之前幾次“政權更迭戰(zhàn)爭”的經驗和教訓后得出的基本結論是:在推翻一個政府并用另外一個新政府取而代之的兩個步驟中,第二個步驟的難度明顯要遠高于第一個步驟。正是這樣,才促進奧巴馬調整政策不斷在敘利亞內部尋找可建立新的穩(wěn)定政權的力量。而對于朝鮮,奧巴馬政府在尚未找到合適的政策突破口時,只能采取了既不調整外交政策也不制定新軍事打擊計劃的“戰(zhàn)略忍耐”。事實上,這也正是朝鮮半島不斷上演“核試驗VS軍事演習”老套路的一個原因。
3月12日,韓美在韓國浦項舉行聯合登陸作戰(zhàn)演習
最后我想說的是,自2002年小布什政府針對伊拉克、利比亞、敘利亞、伊朗和朝鮮五國確立了所謂的“政權更迭”外交政策目標以來,作為外交政策工具的美國軍方,一直在實踐中尋找一種與外交政策相配套的戰(zhàn)略,并且不斷針對原政權尚存的敘利亞、伊朗和朝鮮三國進行各種作戰(zhàn)模擬,以測算出部隊結構、武器裝備、作戰(zhàn)模式和相應預算支出的最佳組合。值得注意的是,在這期間俄羅斯和中國都對美國的“政權更迭戰(zhàn)爭”目標給出了否定的答案,俄羅斯甚至在敘利亞動用了有限的軍事力量。在這個意義上看,未來美國軍方是否減少對“政權更迭戰(zhàn)爭”的資源投入轉而針對傳統(tǒng)大國進行軍力調整的資源投入,應該是一個媒體的關注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