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燕 夏小鳳中國.昆明理工大學社會科學學院(云南昆明) 650500 E-mail:zhangyankm@126.com
?
中國大學生超越性精神品質自評量表的編制*
張 燕 夏小鳳
中國.昆明理工大學社會科學學院(云南昆明) 650500 E-mail:zhangyankm@126.com
【摘 要】目的:編制大學生超越性精神品質自評量表,并進行信度、效度檢驗。方法:在文獻綜述和半結構訪談的基礎上收集超越性精神品質的評估條目,經過試測與項目修訂、探索性因素分析、驗證性因素分析等方法檢驗其信效度。結果:總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數為0.899,分半系數為0.784。探索性因子分析成功提取出7個因子,累計方差貢獻率為56.841%。驗證性因素分析顯示,模型擬合指標χ2/df=1.716,RMSEA=0.057,NFI=0.901,RFI =0.903,CFI=0.915,IFI=0.917,均符合心理測量學指標,表明量表結構效度較好。結論:大學生超越性精神品質自評量表的信度、效度符合心理測量學的要求,可作為評估大學生超越性精神品質的測量工具。【關鍵詞】 大學生;超越性精神品質;探索性因素分析;驗證性因素分析
塞利格曼教授(Matin Seligman)創(chuàng)立的積極心理學關注人的思想品質、潛能和精神因素在個體處理心理問題中的作用,開創(chuàng)了對人的超越性精神品質的探索[1],其與克里斯托弗·皮特森(Christoper Peterson)教授編寫的積極心理品質問卷(VIA-IS問卷)將“精神超越”作為該問卷的重要測量維度[2]。人作為有自我意識的理性存在,不僅要在經濟活動及社會關系中反思自我實現的方式,而且還要把自我本身當作一個精神性的存在而加以反思,以尋求精神出路或心靈的安頓之所。這個問題即通常所說的精神超越,而“精神超越”在中國文化中有很深厚的傳統,凝結著中國人尋求身心和諧的生存智慧。本研究認為,研制超越性精神品質自評量表,有助于深入挖掘基于中國文化的積極心理品質,并為塑造這些積極品質提供實證研究支撐。
目前國內外對超越性精神品質還沒有專門的測量工具,主要作為一個測量維度分散于其它測量工具中,主要有:①Seligman等編制的積極心理品質問卷(VIA-IS),以及吳九君、孟萬軍等對其進行的本土化研究[3-5];②Luthans等研制的心理資本量表,以及柯江林對其進行的本土化[6];③Arifwidodo等的生命滿意度量表,以及耿曉偉等對其進行的本土化研究[7-8]。已有項目為超越性精神品質的測量提供了重要借鑒,但由于分散在其它量表中,不能系統地測量中國人的超越性精神品質,本研究將編制本土文化背景下的大學生超越性精神品質量表。
1.1 對象
采用隨機分層抽樣的方法,分別在北京、武漢、云南、安徽、山東選取大學生共701名為被試進行初測,回收有效問卷689份,其中男生295名(42.8%),女生394名(57.2%);大一學生206名,大二學生148名,大三學生51名,大四學生100名,研究生184名。349份用于探索性因素分析,340份用于驗證性因素分析。
1.2 方法
量表的條目來源于以下途徑:一是直接選自國內外優(yōu)秀的相關項目(如VIA-IS問卷);二是采用半結構訪談,對10名大學生進行調查,收集他們對超越性精神品質的陳述。對獲得的305個陳述句按照超越性價值目標、超越途徑、超越體驗3個大的維度,分別從精神超越的11種途徑:人際關系、性格發(fā)展、身心修煉、求知、道德、職業(yè)、體育、藝術、政治參與、信仰、批判性思維等理論維度,由2名研究生進行歸類,選取歸類一致性系數在0.75以上,題目被提及的頻率≥5的題目,最終得到包含36個題目的初始問卷。施測量表采用Likert 5點評分,被試在1~5等級上進行自我評定:1表示“非常不符合”,2表示“不符合”,3表示“一般”,4表示“符合”,5表示“非常符合”。
1.3 統計處理
采用SPSS 17.0對數據進行項目分析、計算其內部一致性系數、分半信度、探索性因素分析(EFA);采用Amos 7.0對數據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CFA)。
2.1 項目分析根據兩條標準進行
①計算各項目與各分量表總分的相關,有3個條目q4、q6、q12因為P>0.05,條目與總分的相關未達到顯著,未通過同質性檢驗,所以這3題刪除。剩下的33題相關系數在0.423~0.641之間(P<0.05);②計算各分量表的總分并進行排序,取前27%作為高分組,后27%作為低分組,獨立樣本t檢驗顯示同樣是q4、q6、q12 3個條目高分組與低分組差異不顯著(P>0.05),所以這3個條目刪除,剩下的33個題目(t=5.360~16.296,P<0.05)檢驗結果表明,這33個條目具有較高的鑒別度。
2.2 信度分析本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
Cronbach’sα系數為0.899,分半系數為0.784,兩個值均大于0.6,說明本量表總體信度較高。
2.3 效度分析
2.3.1 內容效度 在量表的編制過程中,對精神超越性品質的內涵和結構進行反復考量,與專家討論,確定精神超越性品質3個維度的操作定義和結構,并在此基礎上嚴格按照心理測量學標準進行編制、篩選項目,并請專家進行審核,保證了量表編制的內容效度。
2.3.2 結構效度
2.3.2.1 探索性因素分析 對36個條目的數據先進行KMO抽樣適度測定值與Bartlett球形檢驗值,得到KMO檢驗值為0.914,Bartlett球體檢驗近似卡方為8933.06(P<0.05),KMO值大于0.9,總體而言,本量表適合做因子分析。模型擬合經過9次迭代達到收斂,按照特征值超過1進行抽取,得到了7個共同因素,7個因子累計方差解釋率為56.841%。其中因子1解釋率最高,達到4.225,研究者發(fā)現該因子下包含的內容極具中國傳統精神特征,例如Q26立志于社會治理,Q15自愿參加公益活動,這些題項包含了中國儒家對“治國平天下”的精神追求,因此因子命名時,對其進行了中國本土化的命名“公義”,而放棄了西方特色的“利他”這一命名。7個因子下包含的題項變量特性基本與量表設計時最初的結構化思路相一致,分別將7個共同因素命名為公義、信仰、審美、堅毅、哲思、社交智慧、內觀,見表1。
表1 超越性精神品質探索性因素分析及因子命名
2.3.2.2 驗證性因素分析 對量表采用極大似然估計,在構想的多因素模型基礎上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9],擬合指數見表2。結果表明,量表的近似誤差均方根RMSEA為0.057,比較擬合指數CFI、增值擬合指數IFI、規(guī)范擬合指數NFI、RFI均在0.9以上,模型擬合基本符合心理統計學要求,量表具有較好的結構效度。
表2 超越性精神品質量表驗證性因素分析模型擬合指數
近年來,社會學、哲學等領域對精神生活質量的研究呈現具體、深入的趨勢[10]。在物質極大豐富,溫飽已基本解決的今天,如何使人生活得更有意義、更有價值等問題逐漸凸顯出來。正如德國著名心理學家維克多·弗蘭克所說,現代人所遇到的心理問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病理性的和心理性的心理問題,而是一種來源于良心沖突、價值沖突的“心智性”的心理問題。而超越性精神品質量表的編制正是基于對這一研究論題的操作化,個體對自身超越性精神品質的自我評估,有利于提高自信、樂觀、堅韌等積極品質,從而增進心理健康[11]。鑒于超越性精神品質在中國人心理健康方面可起著重要作用,我們認為有必要對超越性精神品質的自我評估技術進行研發(fā)及標準化。因此,我們結合西方已經成熟的積極心理品質量表、主觀幸福感量表,并基于東西方社會文化價值的差異研制了中國大學生超越性精神品質量表,并進行一系列信度和效度檢驗。
本研究在借鑒西方量表的基礎上,重點考慮了中國人精神超越的文化特征:①相對于西方文化強調個人獨立、自主與能力的獨立我,東方文化強調的則是相依我,在相依我的建構下個人行為重點在于調整與他人的關系,傾向于認為滿足他人的期待或要求。因此,超越性精神品質特別考慮了以“家國情懷”為核心的倫理責任的承擔;②相對于西方強調競爭、奮斗、挑戰(zhàn)極限,東方傳統心理和諧更強調“安在當下”、“內心寧靜”,雖然西方開發(fā)的積極心理品質、心理資本等卻基本都忽略了這一點,但新近在西方興起的后物質時代“寧靜革命”,深生態(tài)學的“生態(tài)大我”都關注到東方“當下”寧靜文化對西方“未來”透支文化的超越價值,及其對深陷消費文化的人類精神的救贖意義[12]。因此,本量表借鑒主觀幸福感量表分生存型、發(fā)展型、超越型3類人群測量的思路[13],特別考慮了平行超越(平凡中的超越)和垂直超越(追求卓越)兩個基本維度,也考慮了。
本研究基于本土化的考量,根據心理統計與測量學的標準編制了大學生精神生活量表。項目分析后保留33個條目,最終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數為0.899,分半系數為0.784。對33個條目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提取7個因子,累計方差貢獻率為56.841%??傊?該量表具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作為大學生超越性精神品質的自評測量工具,為相關的研究提供支持。需要注意的是,超越性精神品質是一個復雜的概念群[14-15],大學生超越性精神品質還需要進一步的使用與研究以驗證其適用性。
參考文獻
[1]Dahlsgaard K,Peterson C,Seligman M E P.Shared Virtue:The Convergence of Valued Human Strengths Across Culture and History[J].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2005,9(3):203-213
[2]Park N,Peterson C,Seligman M E P.Character strengths in fifty -four nations and the fifty USstates[J].Journal of Positive Psychology,2006(1):118-129
[3]吳九君.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量表的編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4,22(11):1693-1695
[4]孟萬金,官群.中國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量表編制報告[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1,19(5):622-624
[5]張理義,何明駿,張其軍,等.中國積極信念自評量表的研制及其信效度檢驗[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4,22(10):1505-1506
[6]柯江林,孫健敏,李永瑞.心理資本:本土量表的開發(fā)及中西比較[J].心理學報,2009,41(9):875-888
[7]Arifwidodo S,Perera R.Quality of life and compact de-velopment policies in Bandung,Indonesia[J].Applied Re-search in Quality of Life,2011,6(2):159-179
[8]耿曉偉,王惠萍,張峰.主觀幸福感測量研究[J].心理學探新, 2013,34(3):266-270
[9]溫忠麟,侯杰泰,馬什赫伯特.結構方程模型檢驗:擬合指數與卡方準則[J].心理學報,2004,36(2):186-194
[10]秦文,郭強.社會轉型期公眾精神生活的斷裂樣態(tài)及彌合路徑-基于“現階段我國公眾精神生活水平調查數據”的分析[J].湖北社會科學,2014(4):33-38
[11]李虹.自我超越生命意義對壓力和健康關系的調節(jié)作用[J].心理學報,2006,38(3):422-427
[12]彭彥華.中國傳統哲學的“精神超越”-兼論中西哲學“精神超越”的相異與會通[J].東岳論叢,2005,26(5):167-169
[13]莫文.生存型、發(fā)展型、超越型主觀幸福感測評工具的研制與應用[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3
[14]胡軍.從身心關系理論審視精神超越之可能[J].社會科學, 2009,32(3):115-119
[15]韓云忠.論人的超越性本質[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57(3):141-147
附:問卷具體條目
1 照顧好家人是我的重要使命2 戀愛是我人生中很重要的大事3 我樂于傾聽、開導朋友的煩惱和困惑4 寢室的同學比我富有5 我很關注提升溝通能力的信息6 總是缺錢讓我很傷腦筋7 我擅長美食鑒賞8 我的睡眠很沉很穩(wěn)9 我通過關注呼吸來靜心養(yǎng)氣10 我通過心理訓練提升自己情緒調控能力11 別人的批評讓我情緒波動很大12 我常常質疑權威的觀點13 我尋找各種機會與更高層次的人交流14 我擅長利用規(guī)則的漏洞把不可能變?yōu)榭赡?5 自覺參加公益活動16 常常幫助他人讓我引以為豪17 盡心盡力做好本職工作是我的人生信念18 我努力成為專業(yè)領域的能手19 我很關注能提升職業(yè)技能的培訓信息20 體育鍛煉是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21 我尋求專業(yè)指導提升自己的體育技能22 我通過體育鍛煉不斷挑戰(zhàn)自我潛能23 我的業(yè)余時間主要用在培養(yǎng)藝術愛好24 我努力使自己的藝術愛好達到專業(yè)水平25 我常常沉浸在藝術的世界達到忘我26 我立志對社會管理貢獻一已之力27 我常常對政治事件發(fā)表有深度的觀點28 我常常思考人類的精神歸屬問題29 我對宗教信仰很虔誠30 我通過比較選擇適合自己的精神信仰31 反駁他人觀點時,我很關注論證的合理性32 我關注知識產生的過程,而不是死記結果33 我關注提升思維能力的方法
更正:本刊2016年第24卷第3期386頁刊登的論文“老年人慢性疾病、應對方式與總體幸福感的關系”,作者“李愛芹”應為“張愛芹”。
·論 著·(心理干預)
Development of the Transcending mental Characteristics Self-rating Scale for China's College Students
Zhang Yan,Xia Xiaofeng
Kunming University,Kunming 6505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develop a college students transcending mental characteristics scale(CSTMCS)to assess the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mental life and examine its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Methods:On the basis of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 research,the evaluation items were developed.Then we determined its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by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and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Results:It was found that the split -half reliability was 0.784 and Cronbach’sαcoefficients was 0.899.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7 factor was extracted,the factors accounted for 56.841% of total variance.The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structure of the CSTMCS was rational:χ2/df=1.716,RMSEA=0.057,NFI=0.901,RFI=0.903, CFI=0.915,IFI=0.917.Conclusion:The scale has good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and can be effective tools evaluating transcending 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student.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Transcending mental Characteristics;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收稿時間:2015-10-06)
doi:10.13342/j.cnki.cjhp.2016.04.025
中圖分類號:B844.2,B84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1252(2016)04-0573-04
*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中美青年精神生活比較與中國夢精神動力培育”(編號:14YJC71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