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
摘要:現階段,大數據已經成為了信息技術領域研究和應用的熱點問題。審計作為一個綜合的經濟監(jiān)督部門也必將面臨著大數據時代所帶來的巨大機遇和挑戰(zhàn)。下面,本文就針對于大數據背景下審計分析面臨的問題,提出駕馭大數據是信息智能化審計的關鍵,給審計分析工作帶來的相關思考。
關鍵詞:大數據;審計;信息技術
中圖分類號:F239.45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03-000-01
大數據的浪潮促使著審計思維模式的變革,大數據自身所具有的多樣化與大量化以及快速化特點,在與審計監(jiān)督活動進行了全面的結合之后,必定會產生一種巨大的社會效用。審計分析應積極適應并全面服務于當前經濟發(fā)展需要,應認真分析現狀,研究大數據對傳統審計帶來的新問題。
一、什么是“大數據”
大數據時代來臨首先由數據豐富度決定的,和以往我們所收集到的結構化數據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在這些數據當中,有著很多的非結構化于半結構化數據,如果說我們要把這些數據下載到關系型數據庫里面來進行分析的話,那么將會耗費掉大量金錢與時間。相關的研究機曾經對“大數據”進行了研究分析,并在此基礎上來為之做了一下的定義:“大數據是需要新處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發(fā)現力和流程優(yōu)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蓖ㄟ^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大數據自身有著四個非常明顯的特點:首先,是數據體量巨大。其次,是數據的類型非常繁多。再次,是數據的價值密度相對較低。最后,是其自身的處理速度相對較快。其中,從最后一條特點當中我們能夠看出,其與傳統的數據挖掘技術之間存在著本質的不同,并且有著質的提高。
二、大數據背景下審計分析所要面對的問題
1.審計技術方法的落后
傳統的社會學、經濟學理論及相關數據分析技術如果要預測經濟安全風險,通常需要等到相關事件發(fā)生并初具規(guī)模后,才能根據搜集的相關信息進行分析,這種方式具有先天的滯后性,預警能力低。對大規(guī)模數據的傳統審計方式只能依賴于抽樣分析,即從抽樣樣本的局部來推斷審計對象整體的情況,因此這種審計判斷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準確、全面地對問題定性。
2.缺乏制度依據
實現資源統一規(guī)劃和使用,必須以數據編碼和信息標準統一、相互之間兼容互聯為前提。由于目前缺乏制度依據,部門間橫向協同難,原有的“信息孤島”將給審計機關獲取審計數據以及進行持續(xù)化審計造成困難。
3.審計工作人員職業(yè)素質難急需提高
是面對數量龐大、種類繁雜的數據信息源,審計機關不僅要具備對海量數據的采集和存儲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夠迅速分析和挖掘數據,從傳統的“經驗依賴”轉化為“數據依賴”,審計人員的數據駕馭能力將受到考驗。
4.受時間地點限制
就針對于傳統的審計方法來說,無論是通過運用查賬、現場核對實物的方式,還是通過調取相關資料佐證的手段,都需要耗費掉較長的時間,而從另一方面來看,由于需要確定的審計內容非常巨大,導致審計時間也往往會出現嚴重不足的現象。再加上當被審計單位在進行實際的審計工作時,往往需要對被審計單位的實際工作時間加以考慮,還要確保審計工作能夠在相關人員上班的情況下開展進行。這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導致審計工作在時間上存在著明顯的不自由問題,并進一步使得審計工作不能夠靈活高效的進行。
三、“大數據”時代給審計分析帶來的機遇
1.強化了審計分析的認同感
作為一個具有明顯綜合性的經濟監(jiān)督部門,審計部門一早就已經秉承了用數據說話的基本傳統。在具體的審計報告中,不管是進行綜合評價,還是揭示問題,沒有一樣是不需要用數字來加以支撐的。在大數據時代的環(huán)境背景下,通過對數據挖掘、數據倉庫等的充分利用,能夠對離散存儲于各個系統當中的海量數據進行深度的挖掘分析,并以此來對財政性資金的實際使用情況進行有效的評估,以此來更好地促進審計權威性的合理提升。
2.增加了審計數據分析的精準性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在大數據模式下進行審計數據的分析,不僅能夠有效的規(guī)避抽樣風險,也能夠合理的化解從局部推算整體所產生的局限性,并以此來讓審計數據分析工作所產生的結果變得更加精準。而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和傳統的審計相比而言,數據在不用進行預處理的情況下,能夠讓數據原始特征得以保持,并以此來讓整個數據分析工作變得更加真實全面。
3.便利了基礎數據的獲取
當我們在破除政府內部的協同思想阻礙之后,伴隨著大數據技術的全面發(fā)展,使得跨越平臺、跨越系統的技術,也開始在政府的內部得到了流暢的協同。在這樣的環(huán)境背景下,審計部門不僅僅不需要對各個部門的數據進行分別的獲取,同時也不需要再分別以點對點的形式,來對被審計單位進行聯網處理,而是只需要接入到政府的內部網絡之后,就能夠獲取到全部的數據,以此來實現審計成本的有效降低。
4.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
在大數據的環(huán)境背景下,我們所要進行的審計工作主要還是以互聯網的形式開展的,相關的審計人員在憑借權限來獲得數據,并且對數據進行深入的分析之后來得出結論。因為這里面大部分的數據都是在網絡數據庫當中存儲著的,因此,審計人員只需要通過運用一臺電腦和一個充足的網絡環(huán)境,就能夠進行工作,而不需要在固定的單位和工作時間當中進行,全面提高了效率。
5.提高審計數據的分析效率
隨著技術的進步,數據量也逐漸由 TB 開始向著 PB 甚至于 ZB 級發(fā)生轉變,在這樣的環(huán)境背景下,傳統的批量處理方式也逐漸被流處理方式所取代。通過運用模型和軟件,能夠幫助審計人員更快地將有價值的信息捕捉到,并以此來實現有效的實時分析工作,這樣一來,就能夠幫助審計人員來及時發(fā)現審計工作中所存在的問題并加以解決,更好的提升了審計工作的效率。
四、結語
綜上所述,審計工作只有駕馭了大數據,才能進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挖掘,解決審計中存在的各種問題,著力構建完善的數據安全體系。
參考文獻:
[1]顧洪菲.大數據環(huán)境下審計數據分析技術方法初探[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5,03:45-47.
[2]張兆信.大數據環(huán)境下的審計問題研究[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5,05:40-41.
[3]韓強.大數據背景下開展數據式審計的思考[J].鄭州師范教育,2015,04:94-96.
[4]徐正光. “大數據”背景下的審計分析[A]. 江蘇省審計廳、江蘇省審計學會.江蘇省國家審計信息化專題研討會論文集[C].江蘇省審計廳、江蘇省審計學會:,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