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重生
筆墨到處有春雷
文/吳重生
《春波漁戲》
張芥嘉先生本名張國樟,浙江浦江人氏,為著名畫家姜寶林先生高徒。其作品取法海派諸家,既有古意,又有現代氣質。寫作的秘訣在于寫你熟悉的人和事,畫畫也是同樣的道理。寫生,就是要抒寫生活的生意:生機蓬勃,意趣盎然。深諳此理的芥嘉先生選擇了與他的工作內容緊密相關的瓜果蔬菜等農家尋常物作為自己的寫生對象,在工作之余,見縫插針,以自然為師,與生活為友,筆耕不輟。青菜、蘿卜、芋艿、豆莢,以及葡萄、西瓜、佛手、桃子等都成為他常畫常新的素材。
芥嘉畫畫取材廣泛,花鳥、山水、人物均有涉獵,然尤以花卉見長。筆者觀芥嘉先生的《水仙圖》,線條很松,但松中有緊;與水仙花相映成趣的石頭,純以線條勾勒,仿佛在不經意間,畫面的空間感、通透感已赫然而出。他畫的《金魚圖》,將兩枝紫藤和四只金魚組合在一起。金魚的頭朝下,與紫藤形成一種呼應關系。這樣的構圖,也是他的獨創(chuàng)。
張芥嘉:
中國收藏家協(xié)會會員,浙江省收藏家協(xié)會書畫委員會常委,浙江省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金華市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出版畫冊《錦扇境美》、詩集《一段青史的脈沖 》 ;2015年參加《走進浦江寫生展》,同年,于中國畫院參加《姜寶林師生作品展》;2016年參加西湖美術館《美術報名家學院展》及《精英匯姜門傳薪畫展》等展覽。
《無量壽佛》
《佛手圖》
張芥嘉認為,書畫有三個方面的功能:一是自娛。通過書畫來提升自身修養(yǎng)。有了書畫這一業(yè)余愛好,品味、內涵,也就有了支撐點。能夠促使人在繁雜的事務中沉下心來,寧靜以致遠。二是悅人。好的書畫作品能給人帶來快感,傳播美的心靈體驗跟助人為樂相似。三是教化。書畫作品通過美的意象傳達,來實現民眾對美的社會教化的功能,從而提升全社會的真善美水平。
展讀芥嘉先生的畫作,你會感受到一種撲面而來的生活氣息。精神是畫的靈魂,也是畫的生命力所在。他的畫有精神,有境界,有生氣。芥嘉先生畫畫極重線條。他的線條拙、穩(wěn)、慢、生。所謂拙,就是有金石味;所謂穩(wěn),就是落筆沉穩(wěn),不飄忽;所謂慢,指的是用筆沉著,不浮躁;所謂生,就是強調原汁原味,生而不澀。芥嘉畫畫有一個習慣,一提起畫筆,就全神貫注,心無旁騖,真正做到了眼到,手到,心到。觀張芥嘉先生的國畫作品,使我領悟“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的道理。他畫的紫藤,像朝霞平鋪于天空之上,真可謂是他的精神寫照。
芥嘉先生作為書畫之鄉(xiāng)浦江的后起之秀,為人低調,畫風嚴謹。不求聞達于諸侯,但求造福于桑梓。其畫可贊,其情可嘉!為農民作畫,為鄉(xiāng)村代言,芥嘉先生樂此不疲。芥嘉先生有一個心愿,就是要聯(lián)合書畫同好一起,在全國農村舉辦一千場畫展,面向農村、農業(yè)和農民,彰顯公益性和鄉(xiāng)土性,使之成為有別于傳統(tǒng)館院畫展的最接地氣的畫展,使廣大民眾接受美的教化。
筆墨到處有春雷。相信并期待芥嘉先生在屬于自己的書畫春天里大有作為!
《桃實圖》
《看蝶的貓》
《得水能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