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莉
(安徽科技學(xué)院 外國語學(xué)院,安徽 鳳陽 233100)
《獻給艾米麗的一朵玫瑰花》中黑仆形象解讀
張文莉
(安徽科技學(xué)院 外國語學(xué)院,安徽 鳳陽 233100)
《獻給艾米麗的一朵玫瑰花》是美國作家威廉·??思{最具影響力的短篇小說之一。小說中黑仆形象撲朔迷離,充滿神秘色彩。通過對黑仆形象的解析,既可以客觀地定位黑仆與艾米麗的關(guān)系,又可以從側(cè)面揭示該小說豐富的內(nèi)涵與深刻的主題思想。
南北戰(zhàn)爭;黑仆身份;忠奴與幫兇;邊緣人
《獻給艾米麗的一朵玫瑰花》是美國現(xiàn)代作家威廉·??思{的短篇小說代表作品。小說自1930年發(fā)表起,便在文學(xué)評論界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小說中的女主人公艾米麗是南方?jīng)]落貴族格里爾升家族的最后一名成員,深受南方父權(quán)文化及清教傳統(tǒng)道德觀念的雙重迫害,這也是導(dǎo)致其人生悲劇的根源所在。小說自始至終彌漫著死亡的陰森氣息,隱藏著一些不可告人的秘密,因此,該小說常常被界定為一部具有哥特式寫作風(fēng)格的作品。學(xué)界對這部作品的研究多集中在從社會文化角度及女權(quán)主義角度分析女主人公艾米麗的悲劇命運成因。如,何森梅《從女性主義視角解讀〈獻給艾米麗的玫瑰〉》一文從女性主義視角出發(fā),結(jié)合社會語境,全面而細(xì)致地解讀了艾米麗異化的必然性[1];還有學(xué)者從敘事學(xué)角度對其敘事特征進行闡釋,如,程錫麟《獻給愛米莉的玫瑰在哪里?——〈獻給愛米莉的玫瑰〉敘事策略分析》對小說的敘述者和敘述聲音進行了分析[2];王敏琴《〈獻給艾米麗的一朵玫瑰花〉的敘事特征》主要從時間倒錯、人稱代詞所指模糊和無名的聲音三個方面探討小說的敘事特征[3],等等。小說中黑仆是一個容易被人忽視的小角色,其神秘的氣息早已吸引不少讀者的注意,但至今學(xué)界卻鮮有對其形象進行研究。在小說中,黑仆角色幾乎貫穿了故事的每一章節(jié),但他的每次出場,作者只用寥寥數(shù)筆進行極簡的勾勒,甚至剝奪了其話語權(quán),對他沒有任何語言描寫。他不與其他人進行交流與溝通,對他的內(nèi)心世界,戲里與戲外的人都無從把握。正因為如此,其角色才顯得神秘莫測,以至在戲里與戲外,他都成了被無視、被邊緣化的角色。然而,在小說中作者把黑仆安排在女主人公艾米麗的身邊,并陪伴她度過了孤苦伶仃、暗無天日的一生。作者的這種構(gòu)思安排是有意還是無意,是否又有著某種情感寄托,值得進一步探討。
這篇小說同樣貫穿了??思{虛構(gòu)的約克納帕塔法世系小說的寫作風(fēng)格及主題思想。在作品中作者通過對黑人形象的刻畫,揭示了南方種族制度對人性的摧殘。小說第二章交代,艾米麗的父親去世以后,孤單無助的她,“居處周圍唯一的生命跡象就是那個黑人男子拎著籃子出出進進,當(dāng)年他還是一個青年”[4](P44)。由此可知,黑仆與艾米麗從青年時期就已開始相依為命。但據(jù)美國歷史上南方蓄奴制的背景可以推測,黑仆可能在孩童時期就已被販賣到艾米麗家,并跟隨他的父輩們?yōu)楦窭餇柹易宸?wù)了。文中進一步交代,“日復(fù)一日,月復(fù)一月,年復(fù)一年,我們看著那黑人的頭發(fā)變白了,背也駝了,還照舊提著購物籃進進出出?!盵4](P49~50)主人公艾米麗“就這樣與世長辭了……伺候她的只有一個老態(tài)龍鐘的黑人”[4](P50)。可見,黑仆用一生的時光守候著格里爾升家族,直到該家族最后一位成員逝去。然而,美國南北戰(zhàn)爭之后,南方黑人奴隸制度已經(jīng)被廢除,從政治概念上黑人已經(jīng)獲得了解放,是什么原因讓黑仆與艾米麗相伴一生呢?他們是親人關(guān)系?愛人關(guān)系?朋友關(guān)系?
首先,從美國南方蓄奴制的歷史來看,黑奴僅是奴隸主的私有財產(chǎn),可以被隨意地交換或買賣。白人奴隸主與黑奴間地位懸殊,種族差別不可逾越。因種族歧視而釀造的種種家族悲劇,也是加速南方蓄奴制度土崩瓦解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小說中,作者沒有對艾米麗的母親做任何信息交代,但其黑人血統(tǒng)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更何況格里爾升家族作為南方世襲貴族,其清教文化傳統(tǒng)道德觀念和父權(quán)至上的觀念可謂根深蒂固。正因如此,艾米麗的父親當(dāng)年趕走了她所有的追求者,認(rèn)為沒有人能配得上自己出身高貴的女兒。所以艾米麗的父輩與黑人女性聯(lián)姻的可能性也是不存在的,小說中黑仆與艾米麗之間沒有血緣關(guān)系。
那么,他們之間有愛情嗎?對此已有人進行過論證,如托馬斯·迪爾沃斯通過把艾米麗與維多利亞女王進行比較研究,認(rèn)為艾米麗與維多利亞女王有著相類似的命運遭遇,推論出艾米麗與黑仆之間可能也維持著某種背離社會道德觀念的情人關(guān)系[5]。生活在同一屋檐下且同病相憐的這對青年男女會不會擦出愛情的火花呢?“那是她父親死后兩年……她居處周圍唯一的生命跡象就是那個黑人男子拎著一個籃子出出進進,當(dāng)年他還是個青年?!盵4](P44)作者這樣的描寫與構(gòu)思,又在向讀者傳達什么樣的信息呢?一個剛剛失去生活中唯一親人與依靠的年輕淑女,悲痛欲絕,孤苦伶仃,誰會來拯救她呢?而作者此時為她在身邊安排了一位年輕男子出場,每日在她周圍進進出出,照顧她的生活,為她打理一切。他會是艾米麗的王子嗎?如果他是一個白人,如果他和艾米麗有著平等的社會地位,如果他們彼此惺惺相惜,也許故事的發(fā)展與結(jié)局將是皆大歡喜。然而,他是一個黑人,艾米麗家的仆人。在他們之間,種族、地位、社會身份的懸殊與差異及清教道德觀念的束縛,決定了這對相依為命的青年男女不會產(chǎn)生愛情。盡管身為花匠,但黑仆身份卻讓他不能夠用愛心去呵護身邊這朵受傷的白“玫瑰花”。就算他對眼前孤苦伶仃的女主人有愛慕與憐惜之情,恐怕也只能藏匿于心吧。由此,我們也可看出??思{對青年男女之間平等與美好情感的期待,以及對南方種族制度和清教思想的揭露與批判。
那么,他們之間有友誼嗎?在文中第四部分,“他跟誰都不說話,恐怕對她也是如此……”[4](P50)“黑人在前門口迎接第一批婦女……黑人隨即不見了,他穿過屋子,走出后門,從此就不見蹤影了?!盵4](P50)由此可見,黑仆與艾米麗之間,不但沒有最起碼的友誼,而且由于長期缺乏交流與溝通,他們在情感上甚至是陌生的。他們之間只是主仆關(guān)系,只有服務(wù)與被服務(wù)的義務(wù)。當(dāng)艾米麗去世后,黑仆立即離去,甚至沒有留下來為她送葬。
由此可見,黑仆與艾米麗之間沒有任何愛的牽連與情感瓜葛??梢哉f,讓他們相伴一生的原因來自客觀因素。正是南方黑人奴隸制度綁架了黑仆,讓他失去了人身自由與精神自由,把一生獻給了格里爾升家族。只有當(dāng)該家族的最后一名成員艾米麗死去以后,他才從法律與道義上獲得了最終的解放,然而此時,他亦是人生遲暮,去日無多了。??思{在小說中正是通過對黑仆身份的界定,揭示了南方種族制度及清教思想違背人性的一面。
首先,從小說不多的幾處描寫可以看出黑仆是艾米麗的忠實奴仆?!叭諒?fù)一日,月復(fù)一月,年復(fù)一年,我們看著那黑人的頭發(fā)變白了,背也駝了,還是照舊提著購貨籃進進出出。”[4](P49~50)“她得了病……伺候她的只有一個老態(tài)龍鐘的黑人?!盵4](P50)同時,文中又還有這樣的描寫,“房子已破敗”[4](P41),“黑人打開了一扇百葉窗,這時,便可以看出皮套子已經(jīng)坼裂;等他們坐了下來,大腿兩邊就有一陣灰塵冉冉上升,塵粒在那一縷陽光中緩緩旋轉(zhuǎn)?!盵4](P42)“她就這樣與世長辭了,在一棟塵埃遍地、鬼影幢幢的屋子里得了病……”[4](P50)“她那長滿鐵灰頭發(fā)的頭枕著的枕頭,由于用了多年而又不見陽光,已經(jīng)黃得發(fā)霉了?!盵4](P50)這些描寫又讓讀者心生疑問,共同生活在這棟房子里的兩個人為什么不凈化和清理一下他們的生活環(huán)境呢?原因大概只有一個,在經(jīng)受各種打擊之后,萬念俱灰,心情糟糕,并且在樓上藏著情人死尸的女主人沒有給黑仆下達清理房屋的命令。同時,小說第一部分有一處描寫,艾米麗“連人帶馬”打翻了前來收稅的參議員代表,最后說了一句“托比……把這些先生們請出去”[4](P43),黑人應(yīng)聲而來??梢?,黑仆對女主人艾米麗向來是唯命是從,并隨時處于待命狀態(tài),等候女主人發(fā)號施令。黑仆是女主人忠實的仆人,工作盡職盡責(zé),沒有絲毫懈怠。
其次,黑仆是艾米麗謀殺心上人伯隆的幫兇嗎?當(dāng)艾米麗明白她被玩世不恭的心上人欺騙和拋棄之后,她到藥店買來砒霜,決定毒死伯隆。文中交代,“一位鄰居親眼看見那個黑人在一天黃昏時分打開廚房門讓他進去了”[4](P49),因此,黑仆對伯隆的到來和沒有離開,顯然是知情的。對于這一事實的描寫,托馬斯·迪爾沃斯也認(rèn)為黑仆是艾米麗毒殺伯隆事件的同謀[5]。瘦小、柔弱的艾米麗要想讓身高馬大的伯隆乖乖地把毒藥服下去,唯有提前把藥偷偷摻入食物中不讓他察覺。黑仆是艾米麗家里唯一的仆人,且又是廚師,摻藥的任務(wù)恐怕非他莫屬了。接連遭受失去父親和愛人的雙重打擊,艾米麗此時可能心已成魔,極度扭曲。她并沒有立刻把伯隆的尸體處理掉,而是留在了閨房內(nèi),每日與死尸同眠。日久天長,腐尸的異味驚擾了左鄰右舍,“那種氣味越來越厲害”[4](P44),“通知她把氣味弄掉……法律不是有明文規(guī)定嗎?”[4](P44)“我們對這件事實在不能不過問了……”[4](P44)鄰居們對此已是忍無可忍。精神上的癲狂與麻木讓艾米麗已無所謂痛苦與折磨,那么,黑人如何面對與忍受這一切呢?此時能給他帶來力量的大概就是他對女主人的赤膽忠心以及對自身命運的無奈吧!
接下來小說中進一步交代,“樓上那塊地方有一個房間,四十年來從沒有人見到過,要進去得把門撬開”[4](P51)?!白詈笠粋€學(xué)生離開后,前門關(guān)上了,而且永遠(yuǎn)關(guān)上了。”[4](P49)“至少有十年光景,誰也沒進去看看這棟房子了?!盵4](P41)“有少數(shù)幾位婦女竟冒冒失失地去訪問過她,但都吃了閉門羹。”[4](P43~44)“我們……也早已不想從黑人那里去打聽什么消息?!盵4](P50)因此,黑仆不但是艾米麗殺害伯隆的幫兇,并且事后和他的女主人一起塵封了所有的秘密。
小說中黑仆對自己淪為殺人幫兇的遭遇,不但沒有拒絕和反抗,也沒有選擇逃走和揭發(fā),且在事后依然忠心耿耿地守候著喪心病狂的女主人,直到她死去。由此可見,在南北戰(zhàn)爭之后,黑人從政治概念上已被松綁,但他們在精神上仍然戴著枷鎖。黑人奴隸不但要為主人服務(wù),而且在某些時候也是主人違法犯罪的幫兇。
在20世紀(jì)的美國小說中出現(xiàn)了大量的邊緣人形象,這些人都是生活在社會邊緣,被社會遺棄,或是與社會處于對立狀態(tài)[6]。同樣,在福克納虛構(gòu)的約克納帕塔法世系作品中,許多黑人形象及黑人群體也多被刻畫成被社會邊緣化了的人物形象,他們與當(dāng)時的社會主流意識格格不入,沒有尊嚴(yán),沒有地位,沒有話語權(quán),在社會上無法找到自己的立足點。
首先,在小說中,黑仆作為格里爾升家族的男仆,孑然一身,沒有親人,沒有朋友?!八l都不說話,恐怕對她也是如此,他的嗓子似乎由于長久不用變得嘶啞了?!盵4](P50)作者在文中沒有對他進行任何語言描寫,他的內(nèi)心世界是完全封閉的。沒有人能知道他的喜怒哀樂、愛恨情仇,抑或他根本就沒有什么情感,僅僅把自己看作是一臺為主人勞動的機器。他生命的全部意義與價值,大概就在于為格里爾升家族服務(wù),照顧好他最后的女主人。其實,他的內(nèi)心世界又何嘗不是充滿壓抑與痛苦的呢?他的女主人艾米麗,歷來是杰弗遜小鎮(zhèn)上人們議論的焦點,鄰居們千方百計想探知其謎一樣的生活。作為她身邊的仆人,他知道的太多了。尤其是樓上躺著的那個死尸,讓他日夜擔(dān)驚受怕,在精神與道義上備受煎熬與折磨。然而,為了保護女主人,他卻只能守口如瓶,什么都不能說,也無處可以傾訴。因此,黑仆被邊緣化,一方面是源于周圍人對于他的卑微地位與黑人身份的排斥,另一方面也源于他對自己內(nèi)心世界的自我封閉。
其次,在小說中,作者還有幾處對其他黑人群體生存境況的描寫。如,“打一八九四年某日鎮(zhèn)長沙多里斯上校——也就是他下了一道黑人婦女不系圍裙,就不得上街的命令……”[4](P41)“建筑公司帶著一批黑人、騾子和機器來了……一群群孩子跟在他身后,聽他用不堪入耳的話責(zé)罵黑人,而黑人則隨著鐵鎬的上下起落有節(jié)奏地哼著勞動號子……”[4](P46)“黑人送貨員把那包藥送出來給她,藥劑師卻沒有再露面?!盵4](P47 )從這些描寫可以看出,黑人群體在內(nèi)戰(zhàn)之后的南方仍然毫無尊嚴(yán)與地位,他們只能和牲口、勞動工具等相提并論。他們是一群生活在白人主流社會中被歧視、被邊緣化的弱勢群體。
正如劉玉宇在《愛米麗的“同謀”》中所述:文學(xué)批評本來就是揣測的事業(yè),恰恰是通過揣測劇中人的內(nèi)心動機,我們才得以擴大對自我、對他人、對人性的理解。也只有讓人揣測的作品,才可能同時深入劇中人和讀者的內(nèi)心[7]。本文正是以小說中作者對黑仆形象描寫的有限資料為線索,在整理和歸納的基礎(chǔ)上,揭開了黑仆形象的神秘面紗。通過對黑仆形象的分析,可以看出,黑仆與艾米麗在同一屋檐下,一生相依為命,然而,他卻只是一個地位卑微的仆人,無法掌控自己的人生與命運,只能淪為艾米麗的幫兇、社會的邊緣人。??思{在小說中通過對黑仆形象的刻畫,一方面表達了他對南方黑人悲慘命運的同情,對束縛與迫害人性的黑人奴隸制度及清教思想的鞭撻,也揭示了在南北戰(zhàn)爭之后南方黑人依然面臨的生存危機。雖然南北戰(zhàn)爭廢除了南方黑人奴隸制度,但卻并沒有從法律上進一步保障黑人接受教育及就業(yè)的平等權(quán)利。即使是擺脫了奴隸制度的束縛,有了人身自由,但由于沒有生存的本領(lǐng)和機遇,黑人依然找不到出路,只能繼續(xù)茍且于白人的屋檐下。而且,以艾米麗為代表的沒落貴族,仍然緊握手中的權(quán)杖,從精神與肉體上繼續(xù)壓迫和奴役著黑人。因此,種族問題在南方重建時期依然非常尖銳,在某種程度上也繼續(xù)制約著新生代美國的工業(yè)化進程與發(fā)展;同時,它所倡導(dǎo)的“自由、平等、人權(quán)”等價值觀與理念也無從談起。小說中,艾米麗去世以后,她被安葬在南北戰(zhàn)爭時期犧牲的無名軍人墓地,難道這不是福克納的某種寄托嗎?就讓以艾米麗為代表的沒落貴族,讓美國的黑人奴隸制度,隨同南北戰(zhàn)爭的硝煙一起徹底畫上句號吧!
[1]何森梅.從女性主義視角解讀《獻給艾米麗的玫瑰》[J].重慶交通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14(14).
[2]程錫麟.獻給愛米莉的玫瑰在哪里?——《獻給愛米莉的玫瑰》敘事策略分析[J].外國文學(xué)評論,2005(3).
[3]王敏琴.《獻給艾米麗的一朵玫瑰花》的敘事特征[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xué)學(xué)報),2002(2).
[4](美)威廉·??思{.??思{短篇小說集[M].陶潔,編.南京:譯林出版社,2001.
[5]Dilworth,Thomas.A Romance to Kill for:Homicidal Complicity in Faulkner’s “A Rose for Emily”[J].Studies in Short Fiction,1999(36).
[6]劉道全.論20世紀(jì)美國小說中的邊緣人形象[J].許昌師專學(xué)報,2002(1).
[7]劉玉宇.愛米麗的“同謀”[J].外國文學(xué)評論,2007(4).
責(zé)任編輯 葉利榮 E-mail:yelirong@126.com
2016-07-22
安徽省教育廳2014年教研項目(2014jyxm271)
張文莉(1978-),女,安徽蕭縣人,講師,碩士,主要從事大學(xué)英語教學(xué)與研究。
I106.4
A
1673-1395 (2016)12-003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