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北伐時期國民黨基層黨政矛盾考察

        2016-03-23 10:37:23李曄曄孫紅艷
        長春大學學報 2016年11期
        關鍵詞:黨部黨政國民黨

        李曄曄,孫紅艷

        (長春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與行政學院,長春 130022)

        ?

        北伐時期國民黨基層黨政矛盾考察

        李曄曄,孫紅艷

        (長春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與行政學院,長春 130022)

        國民大革命的發(fā)展,伴隨而來的是政治形勢、社會秩序的巨大轉變。與此同時,國民黨黨內的政治生態(tài)卻出現(xiàn)變化,黨治模式在北伐軍所過之處推廣之際,國民黨內的權力結構在北伐前后持續(xù)變化,使得黨治模式徒有其名,這也最終激化了國民黨的黨政矛盾。

        北伐;國民黨;基層;黨政矛盾

        學界對國民黨黨政關系的研究,目前多停留在國民黨的上層黨政關系,少數(shù)學者注意到國民黨基層黨政關系的復雜。王奇生在《黨員、黨權與黨爭》認為,在訓政時期,國民黨黨治在中央與地方運行方式完全不同,基層黨政在政治資源爭奪方面屢起沖突,使得國民黨的黨治在地方層級,特別是縣以下的廣大鄉(xiāng)村處于虛擬的虛弱狀態(tài)[1]。田湘波認為,“廣州、武漢國民政府時期,國民黨中央關于地方黨政關系的思想不明確,從而導致地方黨政體制的制度規(guī)定比較混亂,黨政兩個政治主體也就無法形成遵守法制的習慣,黨政必然是無序運作。”[2]王奇生和田湘波對于國民黨基層黨政的認識為研究國民黨的組織及政權形態(tài)提供了新的視角,但這些研究對于訓政以前,尤其是北伐時期的國民黨基層黨政形態(tài)未做過多研究,北伐時期的黨政形態(tài)有別于訓政時期,整個社會政治體制仍處于變化當中。本文擬就以黨治模式的施行為切入點,并以個案分析來考察北伐時期國民黨基層黨政矛盾的具體形態(tài)。

        1 黨治模式的塑造與缺陷

        1924年,以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會議召開為標志,國民大革命在國共兩黨的共同推進之下得以迅速開展。1925年6月,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決定將原大元帥大本營改組為國民政府,1925年7月1日,廣州國民政府正式成立。一年后,廣州國民政府宣布北伐。在北伐過程中,即在軍事上掃蕩吳佩孚、孫傳芳等北洋系軍閥,對湖南、湖北、江西等諸多北伐波及省份的政治格局產生劇烈變化,更為重要的影響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出現(xiàn)的黨治模式的大面積推廣。

        黨治模式并不是國民黨首創(chuàng)的,而是孫中山等國民黨人以俄為師的結果。在此前革命斗爭中屢屢失敗的孫中山于20年代初在蘇俄及中共的影響下,走上了以俄為師之路。在學習蘇俄革命成功經驗的過程中,孫中山對于蘇俄革命經驗并不是全部吸收,而是有的放矢,蘇俄的黨治模式便是學習的重點。1923年2月,孫中山在第二次護法失敗后重返廣東,建立了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雖然此時就已接受了蘇俄“以黨治國”主張,但在重返廣東過程中借助的滇軍、桂軍等“客軍”暫留廣東,同時國民黨本身無軍事力量可依靠,因此“黨治”原則難以成行。此后,孫中山等人學習蘇俄革命成功經驗的步伐并未停息,“以黨統(tǒng)政”“以黨治軍”逐漸成為國民黨標榜的政治原則。在孫中山逝世后,蔣介石等人仍延續(xù)了這一思路,在廣州國民政府成立前,黨治模式就已經作為國民黨學習蘇俄的重要經驗,成為國民黨內的普遍共識,但在武力平定陳炯明、劉震寰、楊希閔等地方軍閥前,廣東省境內的政治形勢極不穩(wěn)定,缺乏武力后盾的廣州國民政府依賴于黃埔學生軍和廣大工農群眾的支持才得以擊破地方軍閥,統(tǒng)一廣東地區(qū),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黨治模式難以推行。從1925年6月,劉震寰、楊希閔叛變失敗后,廣州國民政府才能完全行使廣東地區(qū)的行政管轄權,此前“廣東還是在反動的軍閥劉震寰、楊希閔統(tǒng)治之下”,“即國民黨及革命政府也同時受他們的壓迫,現(xiàn)在廣東的政權已經不在反動的軍閥手里”[3],國民黨的黨治模式有了真正實踐的可能。1925年11月,蔣介石在演講中認為,“中華民族的覺悟,本黨同志的決心和群眾的力量,固然對于革命進步的地方很多,但是本黨不改組,蘇俄同志不來指導我們革命的方法,恐怕國民革命軍至今還不能發(fā)生。……我們實行總理遺囑,不是在形式上的,若要真正的實行遺囑,要真正的革命成功,一定要照俄國革命的方法去做,才是總理真正的信徒?!盵4]

        20年代的蘇俄黨治模式,開創(chuàng)了有別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政黨與政府關系的另一種模式,執(zhí)政的蘇共對于政體即蘇維埃是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這種黨政關系的是以組織嵌入的形式來實現(xiàn)的,“蘇維埃的上層與黨的上層融為一片”[5],“通過逐級復制,各級黨政組織中黨的上層與政權上層也溶成一片。”[6]考察廣州國民政府時期的國民黨的黨治模式,并不是簡單地對以蘇俄黨治模式的完全復制,在具體的構建模式上與蘇俄黨治模式有所不同,尤其是在黨政關系層面上。

        在中央黨政關系方面,實行以黨統(tǒng)政。據日本學者深町英夫考證指出:“廣東省政府的主要人員與大本營重復極多,且大半是粵籍老革命黨員,可見中國國民黨企圖掌握地方政府,以對廣東社會進行實效統(tǒng)治,鞏固其勢力基礎?!盵7]可見,在廣州國民政府尚未成立前,在國民黨中央與廣東省政府之間即采用以黨統(tǒng)政的形式(此時,廣州國民政府僅據廣東一隅,中央黨政關系與省黨政關系實質是一體的)?!皣裾烙趪顸h之決議而發(fā)生,國民政府內之政事機關、軍事機關皆受中國國民黨之指導與監(jiān)督,以執(zhí)行其職務?!盵8]

        但是在省以下地方卻明顯不同,并沒有逐級復制,而是采取了平行的雙軌制,而地方的實際權力仍掌握在地方政府手中。在廣州國民政府下屬的市、縣、鄉(xiāng)村,雖然層層設立了國民黨黨部,其基層細胞為區(qū)黨部,但是國民黨沒有足夠的強力資源自上而下重塑黨務政治體系,所以,地方黨部的功能大多停留在主義的宣傳、民眾動員組織、民眾運動推動三個方面,最終形成與廣東省內原先的地方精英達成政治聯(lián)合。國民黨黨務體系的建立過程,充滿了與原先政治體系的沖突與矛盾,既是黨務系統(tǒng)與行政系統(tǒng)的矛盾與妥協(xié)過程,也是國民黨中央權力與廣東地方精英的權力博弈過程,遠未實現(xiàn)一元化的領導。同時,國民黨基層黨部通過民眾運動來實現(xiàn)獲取地方資源,塑造地域內的權威性,自然會與原先的政治系統(tǒng)產生沖突。1926年1月24日,廣州國民政府曾發(fā)出通告,要求國民黨黨部不得干涉地方財政、行政事務,“各屬黨部及各種人民團體對于政治問題,固有自由討論及建議之權,而對于財政收入及一切行政事項,不容直接干涉?!盵9]1926年3月,國民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再次明令禁止,“凡各屬黨部及各種士農工商團體概不得擅自干涉財政收入及一切行政事項,如應為必要應建議于財政當局或省政府,如有違抗以破壞統(tǒng)一論罪?!盵10]這也一再反映出國民黨基層黨部在基層政治生態(tài)中與行政體系的沖突。

        同時,在黨內的組織上,改組后俄國民黨與蘇俄共產黨仍存在較大差距。在國民黨一些人看來,蘇俄的以黨治國確實有許多可以學習的地方,“蘇俄實行以黨治國,并不是徒靠發(fā)宣言下命令便可成功的,他們的黨無論有什么政策,都是靠黨員做綱線,散到社會上各種團體一致去執(zhí)行,其作用實偉大無倫?!盵11]對于國民黨組織的孱弱,廖仲愷在1923年12月9日指出:“本黨自同盟會以來,即無精密組織,如民國成立改為國民黨后,僅以議員為黨員多少標準,其后經過中華革命黨、中國國民黨,均屬于無甚組織,改造中國之責既在吾黨,倘非從下層多做工夫,而拘泥于上層之干部,必不足以負此偉大責任,因為??可蠈颖刂寥鐝V州今日情形,徒賴軍隊,不過終為軍隊所用而已,遑能改造國家哉?”[12]但改組后的國民黨組織并不盡如人意,1925年12月的《中國國民黨全國黨務概況》披露“許多黨員入了黨自己還不知道的,有些人入了黨,連國民黨政綱、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也沒有看過的。”[13]1926年國民黨二大時通過的《各省區(qū)黨務報告決議案》指出:“各省區(qū)黨部對于中央,多未能發(fā)生親密關系,他們對所屬縣市黨部,亦未能時常派員巡行指導。因此各地之宣傳及各種工作,下級機關多無具體報告,上級機關亦多無統(tǒng)一指導?!盵14]從中可以看出,國民黨自上而下并未如蘇俄共產黨一般建立嚴密的體系,缺乏組織層級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也缺乏組織層級之間對于共同政治理念的堅定信仰。這種局面造成此后的國民黨日益缺乏向心力、組織力量孱弱,這也是導致國民黨黨政矛盾爆發(fā)一個重要的原因。

        總而言之,這一時期的黨治模式并不穩(wěn)固,一方面是因為國民黨“僅襲用俄共組織的形式,而未能得其組織內涵,組織形式與意識形態(tài)相脫離”[15],黨力不足,難以擔負黨治的重任;另一方面,黨治模式開創(chuàng)了中國歷史上的新的時代,其建立、發(fā)展必然會對傳統(tǒng)的政治生態(tài)產生諸多影響,各種政治力量的反復較量、沖突過程,也必然會產生新的政治秩序與新的沖突。

        2 黨治模式推廣與地方政治生態(tài)的影響

        國民大革命時期,國民黨的組織從廣東一隅逐漸發(fā)展到全國大部分省份。1925年12月,當時國民黨省級的正式黨部成立后有報告的“有直隸、湖北、浙江、江蘇、湖南、山東、河南七省,連現(xiàn)在的廣東,就有八省”[16],且組織力量較為薄弱,甚至于一些黨部在當?shù)剀婇y的壓制下,不能公開活動,大多處于秘密狀態(tài),更談不上能對當?shù)卣鸬筋I導作用。北伐開始短短半年時間即從珠江流域發(fā)展到長江流域,國民革命軍相繼占領湖南、江西、福建、湖北等省份。國民革命軍軍事上的勝利,使得國民黨黨部驟然獲得強有力的支持,從原先秘密狀態(tài)紛紛轉為公開,原先沒有國民黨組織的區(qū)域國民黨黨部也在北伐軍所到之處紛紛成立,尤其是福建、江西、湖南、湖北等地的國民黨黨部發(fā)展突飛猛進,同時,廣州國民政府時期的黨治形態(tài)得以在這些省份推廣。各地國民黨黨部以國民革命軍北伐勝利為依托,以民眾運動為基礎,從局限于少數(shù)幾個城市開始向基層蔓延,使其組織迅速侵入地域社會之中,并很快建立一套新的權力機構、社會政治秩序。但是,軍閥統(tǒng)治推翻并不意味著地域社會結構的徹底轉變和基層政治生態(tài)的根本變化,在縣以下的廣大基層社會,治理模式未有大的變化,也并沒有撼動地方精英的權力格局。國民黨黨部成立之后,面臨著如何處理原先地方精英關系,復雜的社會階層沖突與矛盾既影響了當?shù)卣紊鷳B(tài),也對國民黨黨政關系造成嚴重影響,黨部與地方精英之間的沖突更甚于廣東省,博弈的結果是基層政治體系的扭轉和權力格局的重構。湖南石門地區(qū)的黨政沖突即帶有較強的典型性。

        湖南常德石門縣地處湖南西北,離湖南政治中心長沙較遠,即使如此,在國民大革命的風潮下,石門境內的政治生態(tài)也掀起了極大的波瀾。在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的學員培訓中,自1925年4月第四期開辦始,湖南籍的學員明顯增多,其中即有湖南常德籍學員。常德石門境內國民黨黨部也在逐漸建立,其籌建最早要上溯到軍閥趙恒惕統(tǒng)治湖南時期,“趙恒惕在湘的時候,我們的黨,雖不能公開活動,但是我們黨的主張,都在群眾中充分的宣傳出來!黨的組織,卻隨著趙恒惕壓迫的程度而日益發(fā)展了!”[17]1926年5月,石門縣就設立了國民黨縣黨部籌備處[17]。此后不久,湖南主政者唐生智倒向廣州國民政府,石門縣國民黨黨部正式成立。僅僅數(shù)月之后,1926年底,石門縣就出現(xiàn)了縣黨部與縣政府的嚴重矛盾,甚至于縣政府將縣黨部兩名人員拘捕、監(jiān)禁,縣黨部其他黨員紛紛逃散,石門當?shù)伛v軍甚至要求“確實鋪保出具切結,方允釋放”[18]。

        縣黨部與縣政府紛紛向上級反映,互相攻擊??h黨部指責該縣土豪劣紳“聯(lián)合縣長彭石渠、團長劉珊,盡力破壞黨務,摧殘農運,且嫉吾同志奮斗。唆使已撤農特員熊潤民,伙同熊輪傳、陳拔萃等,組織非法偽黨。發(fā)出打倒縣黨部,解散農協(xié),取消各學校……傷農協(xié)二人,封鄉(xiāng)農協(xié)會,更按冊緝捕黨員”[19]。石門縣縣長彭石渠、駐防軍九軍一師八團長劉珊則宣稱:“陳峨、熊彥明等假縣黨部名義集眾鬧署、逼印,業(yè)迭電呈在案,唯伊等投機入黨,違反民意,種種行為不啻為新土豪劣紳。”[19]

        兩者對比可以發(fā)現(xiàn),黨部與政府之間矛盾尖銳,當時的看法是“外間有傳黨部人員,擬捉王立齊(乩壇掌壇者),盛再生游街(亦文壇中人)之說未見實行。惟將乩仙壇改為第一高小校址,將同善社取消而已,此縣黨部人員與舊紳士不相融洽之大原因也?!盵20]其中還夾雜著原有的社會矛盾和權力斗爭,“省特派員農民協(xié)會長熊潤民,系王立齊之女婿。與舊紳士較為接近。本擬將乩仙壇改為農民協(xié)會會址,兩次召集農民歡迎熊會長,均被阻未成,后經彭縣長石渠從中調解,始未釀成事端。黨部中以農工部長吳協(xié)眾最為激烈,熊潤民之不能履行職權,吳頗有力?!币l(fā)此次黨政風潮的直接原因是:“最近新關區(qū),搗毀團局事發(fā)生。駐石團長劉玉珊,縣長彭石渠奉警備司令陳昆化令,緝捕新關區(qū)農協(xié)委員長閻于榜及吳協(xié)眾。迨閻就捕,黨部熊彥明、陳廷謨等十余人前往縣署要求釋放,并取消捕吳令。熊、陳二人語言激烈,劉團長、彭縣長遂將二人收押?!盵20]

        考察發(fā)現(xiàn),石門地區(qū)國民黨黨政矛盾的發(fā)生,有著深刻的政治、社會原因:

        (1)從政治生態(tài)的演變角度考察,黨部的建立與黨治模式的推廣、國家權力的重構有密切關系,基層黨部的建立是國民黨欲借黨治模式來重構國家權力的基本步驟,意圖將國家意志透過國民黨基層黨部直接貫徹到地方。但國民黨在北伐途中一方面高歌猛進,但僅是將北洋軍閥勢力擊潰、驅逐,一方面招降納叛,并未使湖南、湖北、江西、福建等地的政治生態(tài)發(fā)生根本改變,尤其是未能將縣以下廣大地方精英把持的政治體系摧毀、重構,這也導致上層的軍事——政治集團雖然瓦解,但是下層的政治基礎仍然頑固存在。這造成既有勝利的局面,也使得原先的政治權力階層改頭換面滲入革命隊伍中間,這是國家權力重構過程中國家意志與地方勢力的沖突,也是國民黨政權難以解決的難題。

        (2)社會矛盾的沖突的形式演化。在湖南、湖北、江西等省份的政治權力體系中并無國民黨黨部的一席之地,國民黨黨部是建立在國民革命軍軍事勝利的基礎之上,黨部的出現(xiàn)不但改變了政治體系,還嚴重影響了當?shù)氐恼紊鷳B(tài),使得原先在社會中尋求政治參與、政治權力的社會階層找到了新的平臺,社會階層的沖突以黨政矛盾的形式表現(xiàn)了出來??疾焓T縣的黨政情形,其黨部人員多是以青年學生等在原先政治結構中未占主導地位的激進分子組成,“石門縣黨部成立以來,黨員分子以學界青年為最多。一班舊紳士較有實力者如盛再生、王渠吾、王立齊、郭東史、熊輪才、龔星伯等概未加入?!盵20]

        近代以來,城市與鄉(xiāng)村之間的二元特征日益明顯,相對于城市中工人階級的成長,廣大鄉(xiāng)鎮(zhèn)仍是農民階級占據絕大多數(shù),縣以下的社會沖突大體集中在農民與地主之間。而在清末以來社會結構、社會政治發(fā)生變化過程中,隨著科舉廢除,縣以下的鄉(xiāng)村以中青年學生、教師為代表的中下層知識分子在社會政治系統(tǒng)中喪失了原先的社會地位,渴望通過新的途徑越過當前政治體系重獲得政治參與與政治權力。國民黨黨部甫一建立,為履行使命并確立權威,往往立即展開民眾運動,民眾運動之所以能夠蓬勃發(fā)展,并不僅僅在于激動人心的政治口號,更多的是民眾運動帶來的資源再分配和權力結構調整,而在政治體系中失勢的中下層知識分子,憑借國民黨黨部平臺深深地介入這場沖突之中,也致使一般的士紳及既得利益者與國民黨黨部極易產生沖突。

        湖南省國民黨黨部及湖南省政府對石門黨政沖突的處理意見是:“陳廷謨等,以代表資格晉署陳詞,尤不宜擅予拘押……政府查核情勢,當將該縣長彭石渠免職,改委劉夷同志接署,藉平民憤。而尊黨紀?!盵21]但這種處理方式治標不治本,僅將縣長免職,并沒有解決石門地區(qū)的黨政矛盾、社會矛盾。僅僅過了一個月,石門地區(qū)矛盾更激烈地表現(xiàn)了出來。1927年2月26日,石門縣國民黨黨部將土豪劣紳予以清洗:“本月十三日,據屬縣新關區(qū)農民協(xié)會委員長閻昌奎、副委員長鄧恒泰等率同區(qū)農民協(xié)會會員二百余人來署,口頭報稱本縣土豪龔星伯、曾茂齊、王告吾等,業(yè)于今日同時捕獲,當經民眾公決,立予就地擊斃。”[22]

        從石門一隅的黨政矛盾來考察北伐期間的基層黨政矛盾,不僅僅表現(xiàn)為國民黨黨部與地方政府的矛盾,還摻雜了社會不同階層的矛盾,國民黨被卷入地域社會原有的矛盾、沖突之中,并由于黨治模式的推廣,使得這種矛盾以黨政矛盾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更由于國民大革命的推進和國民黨黨部的設立,使得原先暗潮洶涌的社會矛盾激烈的迸發(fā)開來。從黨務體系發(fā)展和國民大革命演進的同步考察,由于各地的原先社會、政治情形與國民黨組織的發(fā)展水平并不相同,湖南、湖北、江西、福建等新占領地域實行的黨政關系與國民黨中央制定的方針、政策也并不完全同步。在黨治模式上,國民黨當局雖然仍堅持以黨治軍、以黨統(tǒng)政,但是權力結構的持續(xù)變化,使得蔣介石逐漸以軍權凌駕于黨權之上,腐蝕黨治的基礎,這也影響基層黨政關系不斷出現(xiàn)新的矛盾。

        3 黨治模式下的權力結構變化

        在中山艦事件、整理黨務案后日益得勢的蔣介石,在北伐過程中,進一步膨脹了個人勢力。在北伐的后方廣東,政治體系內添設了“總司令部”,其權力范圍極為寬泛:“凡國民政府下之海陸空各軍,悉歸其統(tǒng)轄,他如政治訓練部、參謀部、軍需部、海軍局、航空局以及兵工廠等機關,均直屬于總司令部。且自北伐動員令發(fā)下以后,凡國民政府所屬軍民財各部機關,均須受總司令部指揮?!贝送猓皣裾能娛挛瘑T會,國民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國民黨內在此時新設的軍人部,俱以總司令為主席為部長?!盵23]而蔣介石正是總司令部的實際掌舵者,借此蔣介石獲取了北伐時期的軍政全權,國民黨一大改組后標榜的黨治模式發(fā)生變化,黨治模式下的“以黨統(tǒng)政”原則逐漸失去作用。

        與此同時,“以黨治軍”原則也日益受到腐蝕。1926年7月17日,北伐甫一開始,國民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41次會議就通過決議,將軍事委員會特別黨部改組為總司令部特別黨部[24]415,隨后,總司令部特別黨部通過《在占地內組織臨時黨部手續(xù)及條例》,其中規(guī)定“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于軍事行動時期在占領區(qū)域內得委托國民革命軍總司部政治部有組織臨時黨部之權;總司令部政治部得命令各軍、師政治部依照本條例在占領地組織臨時黨部,臨時黨部成立后須即時將組織經過情形報告總政治部備案?!盵24]423并經過中央黨部考核后可以成立正式黨部,而總司令部特別黨部直屬于總司令,國民黨中央黨部無權統(tǒng)管。而在此前的7月2日,國民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39次會議在通過《北伐宣言》的同時,還通過決議在國民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下新設軍人部,并以蔣介石兼任軍人部部長[24]374。在《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軍人部組織大綱》中明確規(guī)定了軍人部有權“任免和管轄國民革命軍及軍事機關之黨代表”;“指導及組織軍隊及軍事機關之特別黨部黨務”;“軍人部設置政治訓練委員會”,其任務在輔助部長執(zhí)行“計劃軍隊中之政治文化工作”“計劃訓練黨代表及政治工作人員”。國民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軍人部及總司令部特別黨部的設立及其職權表明,蔣介石逐漸采取“以軍控黨”取代“以黨統(tǒng)軍”的原則。

        1927年4月18日,老資格的國民黨元老胡漢民在演講中仍為蔣介石開脫,“在事實上蔣總司令是不是獨裁呢?不是的。從國民革命軍出事北伐之日起,蔣總司令的權是黨所付予的,本黨把軍權給了我們一個忠實的能革命的同志,他就是在黨的指揮監(jiān)督之下的,他唯有奉行黨的命令,執(zhí)行討賊平叛的職權,他既然是奉黨的命令來北伐還有獨裁的可能嗎?”[25]但事實上,身為國民革命軍總司令的蔣介石在此前后逐漸集黨政軍大權于一身,個人權欲日益膨脹,不斷在國民黨內排斥異己,企圖在國民黨內構建以他本人為首的獨裁體制。陳獨秀在1926年10月就指出“每個有兵權在手里的人,若不能夠受民眾的或黨的任何制裁,都有變成軍閥和形成軍事獨裁政治之可能。”[26]蔣介石的獨裁行徑不斷引起了國民黨內一些領導人的不滿,也招致國民革命軍內一些將領的抵制。

        針對國民黨內權力結構的持續(xù)變化造成黨權旁落、蔣介石的軍事獨裁事實,在國民黨內一度發(fā)生“救黨運動”:湖北省國民黨黨部首先發(fā)起,湖南省國民黨黨部緊隨其后,“本黨中央黨部,自汪主席離職后,黨務日趨廢弛,以至發(fā)現(xiàn)下列幾種不良現(xiàn)象:①軍事指揮黨,黨不能左右軍事;②只有個人行動,而無黨的行動;③少數(shù)中央執(zhí)委濫用職權,如解散廣州市黨部、汽車工會等;④失去中央集權制的精神?!盵27]“救黨運動”的目標:一是反對蔣介石陣營的張靜江擔任黨主席;二是迎汪精衛(wèi)復職;三是要鞏固國民黨中央的權威,改變黨權弱于軍權的局面。其所指者,昭然若揭,就是針對蔣介石的軍事獨裁。

        但是,蔣介石的軍事強權逐漸凌駕于黨權之上的趨勢并未隨著“救黨運動”而逆轉。在整個北伐的過程中,黨權與軍權之爭并未停息,蔣介石不斷追求以其個人為首的集權領導,甚至在1927年初爆發(fā)了遷都之爭。這一切嚴重影響到原先的黨治模式,“以黨治軍”“以黨統(tǒng)政”的原則不斷受到侵害,黨治模式在國民黨內原先廣泛的共識逐漸稀釋,導致黨治模式難以形成穩(wěn)固的有效的模式來推進。

        北伐進行的過程,也是國民黨重塑中央權威的過程,國民黨隨著軍事力量的反制與掣肘使得黨治模式下的中央權威大打折扣,基層黨部實際上并沒有強有力的國家力量支撐,在與原有權力體系的博弈中沖突不斷,這也表明政治體系的推廣必須要求國家權力集體形成穩(wěn)定共識,對政治體系推進過程中出現(xiàn)的若干問題進行宏觀干預,否則,在沒有中央強力推動支持,變革方案未能經過充分博弈前,制度的變革是難以推動國家政治的轉型發(fā)展。

        4 結語

        毛澤東曾說過:“我們現(xiàn)在是處在一個社會大變動的時期。中國社會很久以來就處在大變動中間了?!盵28]1912年至1949年,中國的社會結構、政治體系變動極為劇烈,不但經歷了從封建帝制向民主共和國的轉變,同時,黨治體制的全面形成推廣對整個社會形態(tài)發(fā)生重要影響。20年代興起的國民黨大革命不但沖擊了傳統(tǒng)的社會結構,還對社會政治文化產生極大沖擊,黨治的政治形態(tài)驟然呈現(xiàn)在北伐軍所過之處,一方面形成黨和政府的雙重治理,另一方面,促使更多階層的民眾積極進行利益表達和政治參與。當此之際,與辛亥革命之后的國民黨組織擴張不同,北伐期間的國民黨在組織發(fā)展的過程中,并沒有完全利用當?shù)卦械纳鐣尉W絡局限于社會的中上層,相反在民眾運動的推動下,國民黨擔負起動員、組織民眾,改造原先社會結構的重任,同時,社會各階層利用國民黨這一新的政治平臺謀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將國民黨石門黨部置于社會演變的歷史脈絡中考察,可以看出國民黨的黨治模式對湖南社會發(fā)展的影響,國民黨集團作為一個外源性的政治力量與原先湖南地區(qū)的社會利益集團關系復雜,原先社會矛盾以黨政矛盾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北伐時期的國民黨黨政矛盾,既延續(xù)了北伐前廣州國民政府時期的黨政矛盾的形態(tài),又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黨政矛盾與黨國體制變異關聯(lián),蔣介石以軍權逐漸凌駕黨權之上,使國民黨中央權力日趨縮小,成為軍權附庸,這也導致黨政矛盾發(fā)生;二是黨政矛盾與地方社會矛盾關聯(lián),游離于原先政治體系中的社會階層通過黨部獲取新的平臺。

        [1] 王奇生.黨員、黨權與黨爭1924 -1929年中國國民黨的組織形態(tài)[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3:183-199.

        [2] 田湘波.1924—1927年中國國民黨地方黨政體制研究[J].株洲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5(6):51-55.

        [3] 羅綺園.廣東第二次全國農民代表大會之經過及結果[J].中國農民,1926(7):6.

        [4] 蔣介石對于聯(lián)俄問題的意見[N].政治周報,1926-05-07(4):13-29.

        [5] 列寧全集:第4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11.

        [6] 孫林.蘇聯(lián)黨政關系模式對我們黨有何影響[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13(10):54-56.

        [7] 深町英夫.海外中國近代史研究文庫[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211.

        [8]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告諸將士文[N].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公報,1925-07-01(2).

        [9]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國民黨政府政治制度檔案史料選編:下[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260.

        [10] 秦佳.國民黨民眾運動研究:1927-1937[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10.

        [11] 胡漢民.黨與黨員的關系[N].政治周報,1926-06-15(12).

        [12] 羅家倫.革命文獻:第8輯:中國國民黨十三年改組史料[M].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55:77.

        [13] 中國國民黨全國黨務概況[N].政治周報,1925-11-25(3).

        [14] 各省區(qū)黨務報告決議案[N].政治周報,1925-05-17(6).

        [15] 王奇生.中國近代通史:第七卷[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446.

        [16] 中國國民黨全國黨務概況[N].政治周報,1925-05-11(3).

        [17] 王基永.最近湖南之政治概況和黨務概況[N].政治周報,1926-10-11(13).

        [18] 石門[N].長沙大公報,1927-01-07(7).

        [19] 石門縣黨部與縣署之大糾紛[N].長沙大公報,1926-12-31(6).

        [20] 石門公法團全體離職之大風潮[N].長沙大公報,1927-01-06(7).

        [21] 省黨部解決石門黨部大風潮[N].長沙大公報,1927-01-14(6).

        [22] 石門農協(xié)會處決三大劣紳志[N].長沙大公報,1927-02-26(6).

        [23] 叔堅.北伐聲中廣東之政治狀況:八月十九日廣州通信[J].向導,1926(170).

        [24]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中國國民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常務委員會會議記錄:第二冊[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25] 胡委員漢民閱兵演說詞[N].國民政府公報,1927-04-18(23).

        [26] 陳獨秀.革命與武力[J].向導,1926(179).

        [27] 省黨部極力宣傳救黨運動通告[N].長沙大公報,1927-02-20(6).

        [28]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403.

        責任編輯:沈宏梅

        Investigation of Contradiction between Kuomintang and Government during the Period of Northern Expedition

        LI Yeye, SUN Hongyan

        (Marxism School, Changchu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2)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reat National Revolution, tremendous changes took place in the political situation and social order.At the same time, political ecology changed within Kuomintang, in the period of promoting the mode of governance by Kuomintang in the places that Northern Expeditionary Army covered, the power structure within Kuomintang kept changing during Northern Expedition, making the mode of governance by Kuomintang be useless, which eventually intensified the contradictions between Kuomintang and government.

        Northern Expedition; Kuomintang; grassroots; contradiction between Kuomintang and government

        2016-04-27

        李曄曄(1984-),男,江蘇鹽城人,講師,博士,主要從事中共黨史研究;孫紅艷(1972-),女,吉林長春人,副教授,主要從事中共黨史研究。

        D693

        A

        1009-3907(2016)11-0110-06

        猜你喜歡
        黨部黨政國民黨
        快過關了
        黨政聯(lián)動破難題 聚焦長遠抓落實
        澳“華人黨部”引“分裂”質疑
        黨政與工會
        工會信息(2016年4期)2016-04-16 02:39:22
        黨政與工會
        工會信息(2016年1期)2016-04-16 02:38:51
        1949~1956年黨政關系的建構與嬗變
        陳致中高雄找工作
        憶和平改編國民黨第16軍第94師
        軍事歷史(2000年2期)2000-11-22 07:03:52
        國民黨軍曾大量使用過化學武器
        軍事歷史(1992年3期)1992-01-18 05:21:26
        國民黨軍“五大主力”簡介
        軍事歷史(1988年6期)1988-08-21 01:57:54
        一本色道久久99一综合| 老岳肥屁熟女四五十路| 人妖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丰满大爆乳波霸奶| 久久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波霸影院一区二区| 日韩av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三a级三级日产三级野外 |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 久久爱91精品国产一区| 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四季| 国产产区一二三产区区别在线| 四虎影视在线观看2413| 亚欧免费无码AⅤ在线观看| 天堂丝袜美腿在线观看| 婷婷射精av这里只有精品| 国产小受呻吟gv视频在线观看| 四虎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 香港三级日本三韩级人妇久久| 蜜臀性色av免费| 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码专区| 日本一区二区在线资源| 中文字字幕在线中文乱码解| 999国内精品永久免费观看| 中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一本大道加勒比东京热|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免费网址| 黑人玩弄漂亮少妇高潮大叫| 老熟女熟妇嗷嗷叫91| 女优av性天堂网男人天堂|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不卡| 婷婷四房播播| 亚洲传媒av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少妇一区二区av免费观看 | 国产欧美精品aaaaaa片|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日本成人字幕在线不卡| 熟女免费观看一区二区| 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主播福利一区二区| 伊人狼人影院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