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董麗雯
外國人如何看待中國的電動自行車問題
文:董麗雯
The Problems of Chinese E-vehicles from Foreigners Perspective
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動自行車市場,我國電動自行車管理問題由來已久,禁與不禁也一直爭論不休。無論是主張禁電還是提倡電動自行車出行,各方從來都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福布斯》 在不久前刊登的一篇文章,也將視線聚焦在中國的電動自行車問題上。以“旁觀者”的視角來看待禁電問題,這或許能給我們一點啟示。以下是英文原稿的部分編譯。
作為史上最受歡迎的綠色交通工具,電動自行車為何在中國屢遭禁止?
在過去的10年間,中國已成為新能源交通工具普及率最高的國家。盡管越來越多的城市涌現(xiàn)出以特斯拉為代表的電動汽車,以及數(shù)量眾多的電動巴士,但真正遍布中國大街小巷的卻是電動自行車。
由于電動自行車低價、低消耗、充電使用零排放等特性,現(xiàn)今中國電動自行車保有量已超過2億輛。電動自行車儼然成了一項大產(chǎn)業(yè):每年賣出3 500萬輛,超700個電動自行車品牌。僅中國的電動自行車產(chǎn)業(yè)鏈價值就達300億美元。
但是,與大力提倡電動汽車和新能源相反的是,中國一些城市都在限制甚至禁止電動自行車上路。
中國很多城市在規(guī)模、人口及交通復(fù)雜程度上都較20年前有了極大的變化,城市中產(chǎn)階級及工薪階層需要新的交通方式通勤,而電動自行車正好滿足了中國廣大城鎮(zhèn)居民的這一需求。因此,電動自行車的出現(xiàn)及風靡完全是市場導向、社會選擇的結(jié)果,而不是源于政府的倡導支持。
美國田納西大學教授克里斯托弗·謝里從2005年起就開始研究中國的交通問題,他認為電動自行車是把中國城市社會化和經(jīng)濟化連接起來的關(guān)鍵。他發(fā)現(xiàn),電動自行車作為迅速普及的個人交通工具,低收入群體從中受益最多。謝里教授表示:“工薪階層既不想乘坐擁擠的公共交通,又負擔不起高昂的打的費,因此他們需要另一種出行選擇,幸運的是,電動自行車就是最適合工薪階層的交通工具。”
對使用者來說,電動自行車在中國如此受歡迎的原因很明顯:
1.不論是購買還是后續(xù)使用,電動自行車價格都很低廉。通常只需125~375美元一輛,每日使用僅需21美分 (差不多只占在中國駕駛汽車所需費用的1/20)。
2.電動自行車速度相對較快,最高時速可達35~40 km(屬于超標車速)。
3.電動自行車比自行車更省力。有研究表明:電動自行車擴大了個人的出行半徑——這就意味著即使人們住在離工作地點較遠的地方,也不會因此感到不便。這對于高速發(fā)展的中國城市來說是很關(guān)鍵的。
電動自行車在中國也成為了“便利”的代名詞:不僅能載人,而且還能承擔運輸?shù)墓δ堋獜目觳屯赓u到郵件包裹投遞都是使用電動自行車。
世界范圍內(nèi)的各大城市,尤其是中國的城市都在變得越來越緊湊。這樣,電動自行車體型小巧的優(yōu)點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一輛大巴至少占用10㎡空間,而電動自行車僅占用不到2㎡的地方。如今城市中汽車越來越多,停車難問題突出,導致人行道、自行車道,甚至部分汽車道都成了停車場。與汽車相比,停放電動自行車只需要極小的空間,而且移動起來也很方便。
既然電動自行車有如此大的優(yōu)勢,為什么中國許多城市還要禁止電動自行車上路呢?包括北京、上海、廣州、廈門、深圳在內(nèi)的10多個主要城市都限制或者禁止電動自行車的使用。
其實,電動自行車除了上述優(yōu)勢之外,還有一些眾所周知的弊端存在。電動自行車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部分騎行者不僅在人行道和自行車道上任意穿插變道騎行,還在人流中隨意穿梭,完全不遵守交通規(guī)則,也不考慮個人安全。而且多人共乘一輛單人電動自行車的情況也屢見不鮮——有時候你甚至能看到一家三口騎在一輛電動自行車上。
在中國,電動自行車被納入到自行車的管理范圍,這就意味著騎電動自行車者不需要上牌照、不需要培訓、不需要保險,甚至不需要戴頭盔,你只要去商店買一輛電動自行車回家就萬事大吉了。
謝里教授說:“電動自行車騎行者在眾多交通規(guī)則破壞者中是最‘惡名在外’的。有數(shù)據(jù)表明,電動自行車事故死亡率特別高,幾乎趕得上電動自行車產(chǎn)業(yè)的增長率了?!?/p>
“對應(yīng)的交通法規(guī)也很匱乏。警察沒辦法懲處那些破壞交通規(guī)則的電動自行車騎行者,因為騎電動自行車的人實在太多,而不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情況又太常見了?!?/p>
電動自行車的另一個弊病就是鉛酸電池的普遍使用。在生產(chǎn)制造中,鉛酸電池排放了大量的鉛,對環(huán)境造成很大的危害。而且這類電池使用壽命短,僅1~2年時間就需要更換新的電池。
但謝里教授認為,電動自行車本身是沒有“過錯”的。他還為平衡電動自行車優(yōu)勢和弊端之間的關(guān)系提出建議,包括制定相關(guān)安全法規(guī);強制佩戴頭盔;規(guī)范電動自行車生產(chǎn)標準,如設(shè)定最高時速;規(guī)定駕駛電動自行車者需要持有專門的駕駛證;強制上保險;加強道路安全管理等。
文章最后寫道:中國的電動自行車問題極其復(fù)雜,其中牽涉到中國城市擁堵、公共交通、貧富差異以及其它因素。由此在外國 “旁觀者”看來,中國電動自行車管理問題也并不能簡單以功與過、是與非來下判斷,其牽扯之深,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見分曉的。
來源:中國電動車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