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晨楓
?
“閃電”故事——F-35 的昨天與今天(中)
文/圖 晨楓
近日,有媒體報道,由于擔心F-35的飛行員在低速彈射中受傷,因此美軍暫時禁止體重低于136磅(約合62千克)的飛行員駕駛這款飛機。其實,這已經(jīng)不是F-35第一次成為新聞焦點,在剛剛過去的2015年,諸如F-35近距格斗不敵F-16、F-35因軟件缺陷導致無法進行空中加油等新聞頻頻見諸報端,這無疑讓這款自誕生之日起便飽受爭議的戰(zhàn)機一直處于“輿論漩渦”中。
人們之所以如此關注F-35,不僅因為其本身是一項三軍通用、耗資巨大的“世紀工程”,同時還因為其很可能將成為未來裝備規(guī)模最大、裝備國家最多的第4代戰(zhàn)斗機。因此,除美國之外,其他F-35項目的參與國、雖未參與但對F-35感興趣的國家以及那些以F-35為假想敵的國家都紛紛瞪大眼睛,拿起顯微鏡來觀察這款戰(zhàn)機的每一個細節(jié)、時刻關注其每一點動態(tài)。
其實,要想真正了解F-35,不應單純關注其賬面數(shù)據(jù)或負面新聞,而應從其當初的研發(fā)初衷、研發(fā)歷程、未來前景等方面來整體把握。因此本刊特策劃了《“閃電”故事——F-35的昨天與今天》專題,希望廣大讀者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