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菁 李石 慕臣英 宋曉巍 徐全輝 張思瑤 張靖萱
(遼寧省沈陽市氣象局,遼寧沈陽 110168)
·園藝與氣象·
1961~2010年遼寧地區(qū)高溫變化特征分析
張菁 李石 慕臣英 宋曉巍 徐全輝 張思瑤 張靖萱
(遼寧省沈陽市氣象局,遼寧沈陽 110168)
利用遼寧地區(qū)1961~2010年逐日最高氣溫資料,計算遼寧地區(qū)極端高溫事件的發(fā)生頻次,并采用統(tǒng)計分析和GIS空間分析得出近50年來遼寧地區(qū)極端溫度事件的氣候變化趨勢及空間分布特征。研究結果表明,近50年遼寧地區(qū)高溫日數的年際變化曲線呈現出微弱的上升趨勢。
溫度;極端;年代際
自然因素的影響加上人類活動的干擾,加劇了氣候變化的速度,IPCC對全球范圍氣溫的研究指出,全球平均溫度自19世紀末以來升高了0.3~0.6℃[1]。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fā),給農業(yè)生產、人民生活帶來了負面影響,這是氣候變化研究中普遍關注的問題[2]。極端氣候災害的頻繁發(fā)生給社會經濟發(fā)展和人民生活帶來嚴重的影響,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因此對極端事件隨時間、空間變化規(guī)律的研究,對預防和減輕由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所引發(fā)的災害性損失有重要的意義。
目前國際上在氣候極值變化研究中最多見的是采用某個百分位值作為極端值的閾值,超過這個閾值被認為是極值,可以認定為是極端事件[3]。借鑒極值閾的方法,我們將遼寧地區(qū)某站近50年(1961~2010年)中同日的最高溫度資料按升序排列,得到逐日最高氣溫的第90個百分位值,照此方法得到年度366個最高溫度的第90個百分位最高值,可將之作為極端高溫事件的上閾值。如果某日的最高溫度超過了該日極端溫度事件的上閾值(大于第90個百分位值),則認為該日出現了極端高溫事件,每年總共出現的極端高溫事件的次數即為概念的極端高溫日數。
2.1 極端高溫天氣日數的年際變化
利用年度累積日數繪制年際變化曲線,近50年遼寧地區(qū)高溫日數的年際變化曲線呈現出微弱的上升趨勢,平均以1.1d/10年的速度趨勢上升(見圖1)。遼寧省平均年高溫天氣日數為85d,省內53個監(jiān)測站近50年平均高溫日數為82~89d,近50年極端高溫日數最多的1年出現在1997年,為115d,高溫日數占全年日數的32%。歷史上,遼寧地區(qū)極端高溫事件次數最少、白天最涼爽的年份是2010年,全省平均年高溫天氣日數為50d,溫度偏高的日數占全年日數的14%。
圖1 年極端高溫日數變化曲線
2.2 極端高溫事件日數的年度變化
1961~2010 年遼寧地區(qū)月極端高溫日數各月平均都在6~8d之間,偏多時段和偏少時段相差1~2d。冬季~春季、春季~夏季、夏季~秋季、秋季~冬季,每個季節(jié)轉換的月份(2月、5月、8月、11月)出現高溫極端天氣的概率相對較低。從區(qū)域變化特征來看,遼寧中部地區(qū)最易在3~4月出現極端高溫天氣,7月遼南地區(qū)最易出現極端高溫天氣,9月遼東地區(qū)最易出現極端高溫天氣。
2.3 極端氣溫變化的空間分布
從分區(qū)域極端高溫日數計算結果來看,遼寧5個區(qū)域各地年平均高溫日數均在84~87之間,以遼南、遼中、遼北、遼東、遼西的順序依次遞減。遼東局部地區(qū)和遼南的局部地區(qū)是單點發(fā)生概率最高的城市或縣區(qū)。分屬遼南區(qū)域的臺安、營口和長海3個監(jiān)測站年度極端高溫日數較多(見圖2)。
圖2 遼寧地區(qū)年平均極端高溫日數分布圖
(1)遼寧地區(qū)高溫日數呈現出微弱的增多趨勢,其線性增加趨勢為1.1d/10年;遼寧地區(qū)高溫日數的年代際變化分別呈現由少到多的變化。(2)遼寧地區(qū)每個季節(jié)轉換的月份(2月、5月、8月、11月)出現高溫極端天氣的概率相對偏低。(3)從遼寧地區(qū)分區(qū)域極端高溫日數計算結果來看,從多到少依次為遼南、遼中、遼北、遼東、遼西。
遼寧各地區(qū)可參考本地區(qū)1916~2010年的天氣變化趨勢,合理安排農事活動,科學布局農作物栽培的種類和品種,極端天氣來臨前做好各項防災措施,減少災害性天氣造成的損失。
[1]張耀存,張錄軍.東北地區(qū)和生態(tài)過渡區(qū)近50年降水和溫度概率分布特征變化[J].地理科學,2005,25(5):561~566.
[2]汪寶龍,張明軍,魏軍林,等.西北地區(qū)近50年氣溫和降水極端事件的變化特征[J].自然資源學報,2012,27(10):1720~1733.
[3]翟盤茂,潘曉華.中國北方近50年溫度和降水極端事件變化[J].地理學報,2003,58(增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