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書光 董禮花 賈金川 范育明 張亞麗
(江蘇省連云港市灌南縣蔬菜辦公室,江蘇灌南 222500)
·食用菌·
海鮮菇周年安全高產栽培技術研究
趙書光 董禮花 賈金川 范育明 張亞麗
(江蘇省連云港市灌南縣蔬菜辦公室,江蘇灌南 222500)
海鮮菇是適合工廠化設施周年安全栽培的珍稀食用菌新品種,菇形美觀,質地脆嫩,營養(yǎng)豐富,倍受廣大消費者喜愛。為進一步提高海鮮菇周年安全高產栽培技術水平,實現增產增效,我們在灌南縣現代農業(yè)園區(qū)的連云港友和食用菌有限公司,對海鮮菇新品種和工廠化周年安全栽培工藝進行了集成創(chuàng)新和試驗研究,系統(tǒng)總結出了海鮮菇周年安全高產栽培技術,對規(guī)?;a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海鮮菇;安全;高產;研究
海鮮菇學名Hypsizygusmarmoreus(Peck)H.E. Bige-low,隸屬于白蘑科離褶菌族玉蕈屬,是斑玉蕈(真姬菇)的白色品種,菇形美觀,質地脆嫩,味道鮮美,營養(yǎng)豐富,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已成為“菜籃子”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市場需求量不斷增大。為有效解決海鮮菇周年安全生產上遇到的技術性瓶頸問題,進一步提高栽培技術水平,實現增產增效,2010年以來,我們以連云港友和食用菌有限公司為平臺,在菌種篩選、基質預處理、菌包制作、高壓滅菌、凈化室接種、菌絲培養(yǎng)、后熟管理、出菇及采收包裝等生產環(huán)節(jié)進行了試驗研究,系統(tǒng)總結出了海鮮菇周年安全高產栽培技術,現已應用于友和、五旺、雪森等海鮮菇工廠化生產企業(yè)及合作社。
1.1 菌種選擇與擴繁
1.1.1 菌種選擇
菌種的純度和生物學特性是關系到產量高低和鮮菇品質的關鍵因素。由于海鮮菇生育周期長達100余d,生產者應選擇純度高、現蕾早、產量高的優(yōu)良品種。通過試驗研究和規(guī)?;a,我們發(fā)現從福建農林大學引進的海鮮菇1號新品種,較其它海鮮菇品種菌絲更密更白,且尖端長勢一致;從接種到鮮菇采收結束僅需98d,同比減少10~20d;平均每個菌包可采收鮮菇350g以上,同比增產40~60g。海鮮菇1號綜合優(yōu)勢突出,適合規(guī)?;茝V應用。
1.1.2 菌種擴繁
在菌種擴繁方面,我們采用試管母種→三角瓶Ⅰ級原種→塑料袋Ⅱ級原種→塑料袋栽培種新型四級制種程序,代替了傳統(tǒng)的試管母種→玻璃瓶原種→塑料瓶栽培種制種程序。新型四級制種程序的主要優(yōu)點:(1)將以試管斜面為培養(yǎng)基的母種擴繁到以三角瓶為容器的木屑培養(yǎng)基上,再轉接到塑料袋培養(yǎng)基,可促使母種菌絲更好地適宜木屑等培養(yǎng)基,菌絲活力更強;(2)與玻璃瓶原種相比,塑料袋容器不僅價格較低,便于更清晰地觀察菌絲長勢,而且制種過程中破損率更低;(3)雖然新型四級制種程序增加了1道工序,但綜合生產成本低,菌種質量更有保證,其中任何一級菌種感染雜菌時,菌種補做需時更短,對生產影響小、損失少。
1.1.3 擴繁操作方法
(1)母種采用PDA培養(yǎng)基常規(guī)制作方法。(2)三角瓶Ⅰ級原種以規(guī)格為250mL的玻璃三角瓶為容器,培養(yǎng)基按木屑71%、麥麩28%、輕質碳酸鈣1%配制,含水量以62%~64%為宜,裝填濕料壓實至100mL刻度線即可,瓶口以棉花塞封口后再包裹2層牛皮紙,放入高壓滅菌鍋內0.11MPa滅菌30min;冷卻后,在超凈工作臺等無菌條件下按1支母種擴接3~4個三角瓶原種標準接種;然后置于20~22℃、空氣相對濕度65%~68%、二氧化碳濃度2200mg/kg以下的菌種室或恒溫培養(yǎng)箱內避光培養(yǎng)13~15d,菌絲即可長滿試管培養(yǎng)基,選擇菌絲潔白、尖端菌絲一致、無雜菌的母種備用。(3)塑料袋Ⅱ級原種以對折口徑(17~17.5)cm×33cm×0.005cm聚丙烯塑料袋為容器,培養(yǎng)基按木屑70%、麥麩25%、玉米粉3%、石灰1%、輕質碳酸鈣1%配制,含水量以63%~65%為宜,每袋裝填濕料0.9~1.0kg,袋口套上塑料套環(huán)和防水型海綿透氣塞,0.11MPa滅菌120min;冷卻后,按1個三角瓶原種擴接6袋Ⅱ級原種標準接種,然后置于室溫20~22℃、空氣相對濕度65%~70%、二氧化碳濃度2500mg/kg以下的潔凈避光菌種室內培養(yǎng),24~27d菌絲即可吃透培養(yǎng)料,選擇菌絲潔白、無雜菌的菌種。(4)塑料袋栽培種容器同Ⅱ級原種,培養(yǎng)基按木屑40%、玉米芯25%、麥麩30%、玉米粉3%、石灰1%、輕質碳酸鈣1%配制,含水量以62%~65%為宜,每袋裝填濕料0.9~1.0kg,封口和滅菌方法同塑料袋Ⅱ級原種,按1袋Ⅱ級原種擴接24袋栽培種的標準擴繁后相同條件下培養(yǎng)。
1.2 準備生產原輔材料
闊葉樹木屑、玉米芯、棉籽殼、麥麩等農林產品下角料都是栽培海鮮菇的主要原料。木屑直徑以2~4mm為宜,為便于菌絲吸收養(yǎng)分,木屑要淋水堆積發(fā)酵3個月以上,每隔15d翻堆1次,拌料前過篩去除樹皮等雜質;玉米芯顆粒直徑以4mm左右為宜,使用前8~12h用2%石灰水噴淋預濕;棉籽殼、麥麩、玉米粉和豆粕粉營養(yǎng)豐富、含氮量高,要求新鮮、潔凈、干燥、無霉味,大規(guī)模生產時需粉碎以降低生產成本。同時,根據生產規(guī)模和生產計劃,購置塑料袋、套環(huán)、塑料筐、打孔棒等輔助材料。
2.1 工藝流程
海鮮菇栽培工藝流程:培養(yǎng)料配制→攪拌→裝袋→滅菌→冷卻→接種→養(yǎng)菌→搔菌催蕾→出菇管理→采收包裝。通過技術集成創(chuàng)新和試驗研究,我們已將海鮮菇工廠化袋式栽培周期由原來的120d縮短至98d,其中,接種至菌絲吃透培養(yǎng)料需30~32d、后熟45~47d、出菇期20~22d。
2.2 主推高產配方
目前,我們主推的高產培養(yǎng)料配方為木屑30%、棉籽殼20%、玉米芯20%、麥麩25%、玉米粉3%、石灰1%、輕質碳酸鈣1%,或木屑40%、棉籽殼25%、玉米芯10%、麥麩20%、豆粕粉3%、石灰1%、輕質碳酸鈣1%。裝袋前培養(yǎng)料含水量以63%~65%為宜,pH值自然。
2.3 培養(yǎng)料配置、裝袋和滅菌
裝袋前先測定木屑、玉米芯等原料的含水量,按配方量取各種材料。拌料時,先將木屑、棉籽殼、玉米芯等主料倒入攪拌機,邊加水邊攪拌20min,然后加入麥麩、玉米粉、石灰等輔料再攪拌15~20min,控制培養(yǎng)料含水量在63%~65%、pH值7.0~8.5。采用對折口徑(17~18)cm×33cm×0.005cm聚乙烯塑料袋,每袋填裝濕料0.9~1.0kg,料高14~15cm,料中間預埋孔徑2.5cm、長12cm的塑料打孔棒,拉緊套環(huán)使其與料面緊貼,蓋上透氣型防水塑料蓋。從原料攪拌到滅菌的時間控制在4h以內,以免培養(yǎng)料出現高溫酸化,在121~123℃溫度條件下滅菌2~3h。
2.4 冷卻和接種
滅菌結束后,及時將菌包移至已用高錳酸鉀加甲醛熏蒸消毒處理的潔凈冷卻室內進行機械強制冷卻,待料溫降至25℃以下時開始接種。接種前6~8h自動開啟接種室消毒殺菌設備,接種前1h開啟空氣凈化系統(tǒng)進行通風換氣,并確保整個接種過程無競爭性雜菌、空氣清新舒適。接種人員要穿戴已消毒滅菌的工作服經風淋室進入接種室,雙手與接種工具用75%酒精棉球擦拭消毒,接種工具經酒精燈火焰灼燒后冷卻備用。菌種袋表面需用保菇王、來蘇爾等食用菌專用消毒藥品清洗除塵,使用時挖棄表層1~2cm老菌皮,用接種勺將菌種搗碎后倒入打孔棒形成的孔穴內和料面空隙處,以縮短菌絲滿袋時間。
2.5 菌絲培養(yǎng)與后熟管理
將已接種的菌包整筐置于潔凈的養(yǎng)菌室層架上,在溫度22~24℃、空氣相對濕度60%~70%環(huán)境條件下避光培養(yǎng),利用時間繼電器每隔4h或6h通風換氣1次,以保證室內空氣清新、二氧化碳濃度不超過2500mg/kg。接種后第9~12d檢查雜菌感染情況,及時挑除污染菌包并集中處理。接種后第30~32d菌絲即可吃透培養(yǎng)料,但菌絲稀疏細弱,養(yǎng)分積累少,還需繼續(xù)培養(yǎng)45d左右,促使菌絲積累更多養(yǎng)分完成生理成熟才能搔菌出菇。菌絲生理成熟標志為料面出現淡黃水水珠、袋壁菌絲顏色由潔白轉為黃白色、形成粗壯的菌絲束。
2.6 搔菌
挑選菌絲生理成熟的菌包,拔掉塑料蓋和套環(huán),將塑料袋口向外翻卷至料面上方1.5~2.5cm處,用經75%酒精消毒的搔菌耙除去培養(yǎng)料表面0.3~0.5cm厚的老菌皮。
2.7 出菇管理
搔菌后,及時將菌包移至14~15℃出菇房內層架上,覆蓋潔凈的編織袋或無紡布,并噴水增濕,保持空氣相對濕度90%~95%、二氧化碳濃度2000mg/kg以下。從第3d開始每d用200~300Lx光照連續(xù)照射6~8h,7~8d料面菌絲扭結形成米粒狀凸起,進而發(fā)育成淺灰色針頭狀幼蕾。當菇柄伸長至1.5~2cm時,揭除覆蓋物,室內溫度保持13~14℃、相對空氣濕度85%~90%、二氧化碳濃度2000~2500mg/kg,每d連續(xù)光照3h,2~3d后菇蕾尖端形成直徑0.5cm大小的圓形菌蓋。當菌蓋直徑達到0.5~0.7cm時,減少通風時間,逐漸增加二氧化碳濃度至3500~4500mg/kg,抑制菇蓋生長,促使菇柄快速伸長。
當菌蓋半球形、直徑1.0~1.5cm、整叢菌柄長11~13cm時即可采收。采收時,一手抓住菌包,一手握住菌柄擰下整叢菇,以菇蓋對菇蓋或菇根對菇根方式輕輕放入采收筐,避免菇蓋破損或菇體攜帶培養(yǎng)料而降低商品性。在15~16℃包裝車間去雜削根后分級,利用固定模具抽真空包裝,每個小包裝重量2.5kg。
環(huán)境衛(wèi)生是企業(yè)的生命線,海鮮菇工廠化周年栽培過程中,要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通過采用新鮮無霉變原料、加強廠區(qū)衛(wèi)生整治、及時處理廢料、養(yǎng)菌室和育菇房噴灑漂白粉及其它藥品消毒殺菌等措施,杜絕或減少鏈孢霉、綠霉等競爭性雜菌和害蟲傳染,確保產品質量安全。
海鮮菇周年安全高產栽培,一般只采收一潮菇,平均每個菌包可產鮮菇350g以上,生物轉化率高達80%以上,投入產出比高于純白金針菇等其它食用菌品種,經濟效益顯著,市場前景廣闊。
[1]巫仁高.海鮮菇工廠化袋栽制袋關鍵技術集成研究[J].福建農業(yè)學報,2016,31(2):140~144.
[2]黃毅,趙書光,陳劍,等.食用菌工廠化栽培實踐[M].福州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226~234.
[3]盧亨瓊.海鮮菇工廠化高產優(yōu)質栽培技術[J].食用菌,2013(4):65~66.
聯(lián)系電話:0518-83266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