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列寧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發(fā)展及其當代價值

        2016-03-21 08:38:01楊承訓張新寧2
        當代經濟研究 2016年10期
        關鍵詞:列寧市場經濟經濟

        楊承訓,張新寧2,

        (1.河南財經政法大學經濟倫理研究中心,鄭州450002;2.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北京100009)

        列寧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發(fā)展及其當代價值

        楊承訓1,張新寧2,1

        (1.河南財經政法大學經濟倫理研究中心,鄭州450002;2.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北京100009)

        列寧繼承馬克思恩格斯的偉大學說,從帝國主義的時代特點和俄國實際出發(fā),把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帶入第二次飛躍,主要有三大貢獻:深化一般商品經濟規(guī)律的認識、揭示帝國主義基本矛盾和發(fā)達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勇于探索社會主義初期利用市場關系。我們要排除一切否定列寧主義的謬論,認真學習列寧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

        列寧;第二次飛躍;市場經濟;帝國主義;新經濟政策

        2016年是《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帝國主義論》)發(fā)表100周年,2017年是十月革命100周年。這兩個100年都會使我們永遠銘記一個偉大的名字:列寧。習近平同志號召我們學習、貫徹、創(chuàng)新馬克思主義經濟學,領會列寧的經濟思想也是一個必修課,其普遍原理仍然具有指導意義,對于我們今天深化理解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也具有重要價值。然而,一個不可忽視的事實是,有些攻擊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勢力,一直借蘇聯解體的悲劇褻瀆列寧主義的真理性,胡說什么“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的“不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以否定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列寧,進而否定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因此,我們有必要重新認識、發(fā)掘列寧政治經濟學的光輝思想和它的當代價值。

        一、列寧的偉大理論建樹: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第二次飛躍

        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實現解放的科學,凝結了人類的智慧,是經過實踐檢驗,又是隨著實踐不斷發(fā)展的科學理論體系,其真理性永遠不會過時。170多年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經歷了四次飛躍:(1)由古典政治經濟學向科學政治經濟學的飛躍;(2)由科學理論向革命實踐、由以“破”為主向以“立”為主的飛躍;(3)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轉向東方大國的飛躍;(4)創(chuàng)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飛躍。在這四大飛躍鏈條中,列寧主義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

        從認識論上看,實踐上升為理論是一次飛躍,而理論應用于實踐又是一次飛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發(fā)展也是如此。馬克思恩格斯奠定了科學理論的基礎,但尚未實踐,他們沒有具體經歷領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實踐(72天的巴黎公社尚未觸及資本主義經濟基礎,更未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列寧則是第一個成功領導社會主義革命、從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革命領袖,其在實踐中進一步發(fā)展了原有的理論。用列寧在十月革命后的話說:“現在一切都在于實踐,現在已經到了這樣一個歷史關頭:理論在變?yōu)閷嵺`,理論由實踐賦予活力,由實踐來修正,由實踐來檢驗?!保?]他既是理論家又是實踐者,在實踐中實現了新的理論飛躍。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無現成的方案,需要在實踐中探索。

        這里,需要重新定義“列寧主義”。過去,人們將列寧主義定義為: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時代的馬克思主義。這個說法,總體上是正確的,反映了它在世界歷史發(fā)展中的地位。然而,現在看來也有需要補充之處,因為它僅概括了那個時代的一般特征,沒有反映它生長、發(fā)展的直接土壤。全面地說,列寧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時代的實踐結合,特別是他同俄國民主革命、社會主義革命以及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相結合的產物。

        列寧的政治經濟學研究也是沿著馬克思恩格斯的思路深入展開的,內容十分豐富。列寧在年輕時就說過:馬克思“從各個社會經濟形態(tài)中取出一個形態(tài)(即商品經濟體系)加以研究,并根據大量材料(他花了不下25年的功夫來研究這些材料)對這個形態(tài)的活動規(guī)律和發(fā)展規(guī)律作了極其詳盡的分析。”[2]110列寧沿著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思路,繼續(xù)抓住商品經濟(即市場經濟)這條線索,進一步深入研究了新時代社會形態(tài)的新現象,揭示它行動和發(fā)展的規(guī)律,特別是他將這一理論與俄國的社會經濟實際相結合,在新的高度上豐富和深化了商品經濟理論。其內容和形式與馬克思相比都有很多新的貢獻。以此為線索,我們可以概括列寧的政治經濟學建樹:在三個時期主要有三大貢獻。

        二、第一大貢獻:深化論述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成長的一般規(guī)律

        在早期的20多年(1893-1913)中,列寧著重剖析俄國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發(fā)展,以揭示從簡單商品經濟到次發(fā)達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和運行規(guī)律,特別是對經濟成分復雜交錯、農業(yè)經濟占很大比重的俄國進行了透徹的分析。這個階段的研究又可分為兩個層面:一是分析俄國國內資本主義市場的形成,二是分析土地問題與商品經濟的關系。這一時期的代表作是列寧在流放期間所寫的《俄國資本主義發(fā)展——大工業(yè)國內市場形成過程》。其理論觀點有:

        第一,“市場經濟”的概念是列寧較早提出的,起初主要采用“商品經濟”的表述。1906年,他開始提出市場經濟概念。他說:“只要還存在著市場經濟,只要還保持著貨幣權力和資本力量,世界上的任何法律也無法消滅不平等和剝削。只有實行巨大的社會化的計劃經濟,同時把所有的土地、工廠、工具的所有權都轉交工人階級,才能消滅一切剝削?!保?]當時,他把市場經濟同計劃經濟是以兩個對立物看待的,與我們現在的概念大體一致??梢?,我們采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提法,并非搬用西方資本主義經濟學,而是源于列寧。

        第二,列寧用社會分工與社會聯系揭示市場經濟產生和發(fā)展的機理,并將其與生產社會化聯系起來。他明確指出:“社會分工是商品經濟的基礎?!保?]17而市場則是社會分工之間的一種“聯系”。“商品交換表現著各個生產者之間通過市場發(fā)生的聯系。貨幣意味著這一聯系愈來愈密切,把各個生產者的全部經濟生活不可分割地聯結成一個整體。資本意味著這一聯系進一步發(fā)展……”。[5]列寧多次論述市場乃是一種“聯系”形式,也是市場最基本的功能,生產社會化正是社會分工之間社會聯系的強化。他說:“資本主義生產使勞動社會化,決不在于人們在一個場所內做工(這只是過程的一小部分),而在于隨著資本集中而來的是社會勞動的專業(yè)化,每個工業(yè)部門的資本家人數的減少,單獨的工業(yè)部門數目的增多;就是說,在于許多分散的生產過程融合成一個社會生產過程……在每個現在已更加專業(yè)化的工業(yè)部門里,資本家的人數日益減少。這就是說,生產者之間的社會聯系日益加強,生產者在結成一個整體……這樣,所有的生產就融合成一個社會生產過程?!保?]145,146從列寧的論述,我們可以認識到:社會化包含分工與協作、專業(yè)化與集中聯合之間的相互聯系,分工的深化是加強社會經濟聯系的內在動力。由于社會分工的深化,使商品生產者的勞動成為單方面的,而需要卻是多方面的。隨著社會分工的發(fā)展,專業(yè)化的加深,生產者不可能生產它所需要的一切東西,而是要依賴其他千萬種專業(yè)生產來提供。可見,社會分工是社會化的基礎,社會分工與社會聯系、專業(yè)化與協作、獨立經營與統(tǒng)一協調,乃是相輔相成的。因此,橫向經濟聯合的發(fā)展不僅對商品經濟的發(fā)展有促進作用,而且也是分工和社會化發(fā)展的必然產物。社會化與市場范圍的擴展、市場關系的深化緊密相聯。國內市場的形成和擴大(小的地方市場變?yōu)槿珖慕y(tǒng)一市場),以至“結合成為世界市場”,這是社會化廣度和深度不斷提高的表現和結果。只有市場的擴展、市場關系的深化,方能強化社會經濟聯系的密切程度,方能把專業(yè)化程度越來越高的社會分工聯系成為一個社會經濟過程。而市場關系的擴大和深化,又加速了社會化的進程。從這個意義上說,列寧把社會化同市場經濟看作是互為里表、互相聯動的經濟關系,二者不可分離。這就在更深刻的層次上揭示了市場經濟存在、發(fā)展的根基,它表現著日益提高的生產力的一種要求、一種屬性。列寧把社會化視為商品——市場經濟的技術基礎或生產力基礎。他在早期就說過:“市場量和社會勞動專業(yè)化的程度有不可分割的聯系?!保?]79后來,列寧進一步指出:“大資本主義經濟,就其技術性來說,是社會化的經濟,就是說,它為千百萬人工作,它通過自己的各種業(yè)務把成百、成千、成萬個家庭直接或間接地連在一起。”[6]這實際上講的是成熟的商品經濟——市場經濟的技術經濟基礎。沒有生產社會化就沒有市場經濟;而沒有市場經濟,也不會造成高度的社會化。用他的話說:“在商品的社會經濟組織條件下”,整個勞動過程“日益專業(yè)化”、“日益社會化”,資本和企業(yè)“日益集中”[2]147,這是列寧對商品經濟存在和發(fā)展基礎的新見解。

        從這里我們也可以引伸理解,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相結合不是一種表層關系,而是根植于生產社會化,即社會化生產力與社會化生產關系的結合,需要作為交換關系總體的市場作為中介聯系形式。

        第三,列寧強調了技術進步對社會分工、社會聯系進而對市場發(fā)展的推動作用。列寧把市場的廣度和深度的發(fā)展同技術進步直接聯系起來,提出:“技術進步必然引起生產的各部分的專業(yè)化、社會化,因而使市場擴大”,[2]80“市場量和社會勞動專業(yè)化的程度有不可分割的聯系”,[2]79“市場發(fā)展的限度決定于社會勞動專業(yè)化的限度。而這種專業(yè)化,按其實質來說,正象技術的發(fā)展那樣沒有止境”。[2]79又說:“市場不過是商品經濟中社會分工的表現,因而它也和分工一樣能夠無止境地發(fā)展?!保?]81列寧之所以作出這樣的論斷,是由于緊緊抓住了包括社會分工在內的社會化的整個鏈條。由于社會分工的擴大,才能使各個生產部門之間互為市場;而社會分工是技術進步的結果和新的動因,屬于生產力自身的運動和發(fā)展,它是無止境的,而且超越社會制度,從而也就決定了市場發(fā)展的無止境性。根據列寧的思想,我們可以概括出這樣的公式:技術進步——專業(yè)化——社會化——市場擴大——技術進步,可以把它視為市場經濟發(fā)展的規(guī)律。

        第四,列寧考察了工業(yè)化、商品——市場經濟發(fā)展對加快城市化進程的推動作用,城鎮(zhèn)化的形成與市場化互為動力。

        第五,市場對生產力發(fā)展的推動作用,即其活力表現在:(1)商品經濟與社會分工互為因果、相互促進;(2)商品經濟能夠通過經濟利益的滿足來充分調動經營者的積極性,用盡一切智慧去改進經營、提高技術、降低成本,爭取最佳效益;(3)市場競爭產生強勁的動力,推動生產者和經營者采用新技術、降低成本、改進經營管理、制造新的產品,以戰(zhàn)勝競爭對手;(4)需求的擴大引起市場的擴大,市場的擴大推動生產的擴大,形成螺旋式上升的擴大再生產型的經濟;(5)商品經濟是交換經濟,它促進人們的經濟交往、互通信息,改變互相閉塞的局面,有利于新的生產要素的擴散,提高人們的素質;(6)商品經濟的發(fā)展掃除了自然經濟的結構,使“小而全”的小生產組織變?yōu)槠髽I(yè)形式,使得社會分工、利益層次、經營細胞統(tǒng)一在一個單位(企業(yè))中;(7)商品經濟的發(fā)展促進生產的聯合、集中,形成日益擴大的規(guī)模經濟。由此,形成了聯系機制、核算機制、激勵機制、競爭機制、連動機制(擴大再生產)、調節(jié)機制(資源配置)、優(yōu)選機制(優(yōu)勝劣汰七大機制)。

        第六,列寧同時指出了市場的嚴重缺陷。市場的缺陷,主要是由盲目性所導致的波動性、跳躍性、非均衡性,集中表現為經濟危機,造成嚴重的兩極分化。列寧說:經營者“是為銷售而生產,是為市場生產商品。而管理生產的是單個的資本家,他們各干各的,誰也不能準確知道市場上究竟需要多少產品和需要哪些產品。他們盲目地進行生產,所關心的只是只要超過對手。這樣,產品的數量就可能不符合市場上的需要,這是很自然的?!保?]73又說:“在資本主義生產條件下(可以理解為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初期——引者),生產和消費(在另一處特別說明是‘供給和需求’——引者)的平衡只有經過一系列的波動才能達到;生產規(guī)模越大,它所依靠的消費者范圍越廣,這些波動也就越厲害?!保?]80由此造成生產的不穩(wěn)定性,使得“資本主義的生產,只能跳躍式地發(fā)展,即進兩步退一步(有時甚至還退不回來)?!保?]73它“只能通過一系列的不平衡和不合比例來進行:繁榮時期被危機時期所代替,一個工業(yè)部門的發(fā)展引起另一工業(yè)部門的衰落”,農業(yè)也是如此。他形象地比作“寒熱病”。[4]549這種波動性帶有一定的周期性,表現為經濟危機。當然,更深刻的根源,“危機是由現代經濟制度(即資本主義制度——引者)中另一個更深刻的基本矛盾,即生產的社會性和占有的私人性之間的矛盾引起的”,而市場表現的生產和消費之間的矛盾要“放在應有的從屬地位”。[8]137資本主義市場的波動性必然造成兩極分化。例如,在競爭中,“手藝較好,精明強干的生產者會因這些波動而更為強大,弱的、手藝差的生產者則會因這些波動而垮臺。少數人發(fā)財而大眾貧困,——這就是競爭規(guī)律的必然后果。”[2]76

        三、第二大貢獻:揭示了帝國主義的基本矛盾和發(fā)達市場經濟特征

        從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1914~1918)前夕開始,旅居國外(當時的沙皇統(tǒng)治不容許他在國內活動)的列寧著手研究資本主義新階段的特征和基本矛盾,即壟斷資本主義,寫了一系列論著,代表作是《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簡稱《帝國主義論》,可視為《資本論》的續(xù)篇。

        列寧在分析了大量材料之后,作了這樣一個“盡量簡短的定義”: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壟斷階段。這樣的定義能包括最主要之點,因為一方面,金融資本就是和工業(yè)家壟斷同盟的資本融合起來的少數壟斷性的最大銀行的銀行資本;另一方面,瓜分世界,就是無阻礙地向未被任何一個資本主義大國占據的地區(qū)推行的殖民政策,過渡到壟斷地占有已經瓜分完了的世界領土的殖民政策。這里,他是從內涵和外延或者國內大經濟力量的融合和國際化的經濟擴張兩個方面論述的,前一方面講的是它的經濟實質,后一方面是講它的爭奪范圍。

        列寧沒有滿足這個簡短定義,他說:“過于簡短的定義雖然方便(因為它概括了主要之點),但是要從中分別推導出應當下定義的現象的那些最重要的特點,這樣的定義畢竟是不夠的。因此,如果不忘記所有定義都只有有條件的、相對的意義,永遠也不能包括充分發(fā)展的現象一切方面的聯系,就應當給帝國主義下這樣一個定義,其中要包括帝國主義的如下五個基本特征:(1)生產和資本的集中發(fā)展到這樣高的程度,以致造成了在經濟生活中起決定作用的壟斷組織;(2)銀行資本和工業(yè)資本已經融合起來,在這個“金融資本的”基礎上形成了金融寡頭;(3)和商品輸出不同的資本輸出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4)瓜分世界的資本家國際壟斷同盟已經形成;(5)最大資本主義大國已把世界上的領土瓜分完畢?!保?]401

        這些新特征進一步加深了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一是國內的階級矛盾;二是宗主國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三是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由此列寧作出這樣的結論:帝國主義是寄生的、腐朽的、垂死的資本主義,是無產階級革命的前夜。同時指出:“帝國主義是腐朽的但學沒有完全腐朽的資本主義,是垂死但還沒有死亡的資本主義。”“過程的復雜性和事物本質的被掩蓋可推遲死亡,但不能逃避死亡?!保?0]

        現在有些人對帝國主義的“垂死”性和“無產階級革命前夜”的論點提出種種質疑,這在認識上是不全面、不辯證的,忘卻了列寧所論述的另一條重要規(guī)律,即資本主義發(fā)展不平衡規(guī)律,從而不懂得事物發(fā)展過程的復雜性。

        列寧說:“經濟和政治發(fā)展的不平衡是資本主義的絕對規(guī)律?!保?1]367可以說,這是他對“五大特征”的重要補充,具有同等重要的意義,人們卻往往忽視這條“絕對規(guī)律”。事實上,“過程的復雜性”恰恰出自這個規(guī)律。我們可以從三個層次理解。

        1.兩次世界大戰(zhàn)和一批社會主義國家的出現證明,由這條規(guī)律所決定的歷史大趨勢是正確的。列寧說:由不平衡規(guī)律應得出結論,“社會主義可能首先在少數甚至在單純一個資本主義國家內獲得勝利?!保?1]367這一論斷已為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和中國革命的勝利以及其它社會主義國家的建立所證實,改變了馬克思、恩格斯關于社會主義在世界范圍內“共同勝利”的個別結論。列寧關于帝國主義和戰(zhàn)爭(包括局部戰(zhàn)爭、軍備競賽)、關于帝國主義爭奪世界的矛盾的理論、關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革命和覺醒的理論以及建立在此基礎上的社會主義國家外交、外貿和外經的有關理論等為實踐所檢驗。這樣一部論著,能為近一個世紀的歷史證明其基本觀點是正確的,就有了不起的功績,表明它確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和理論價值。社會主義中國日益強大的事實,更是很有力的見證。

        2.“不平衡”包括客觀因素與主觀因素之間的不平衡。有的社會主義國家夭折,有的國家未發(fā)生革命,有的國家正在發(fā)生預想不到的變化(如退化),但這并不是客觀歷史條件不成熟,而是由內部因素變異所決定的。同一切事物發(fā)展內因起決定作用一樣,一個國家革命和建設能否成功,關鍵因素在內因,特別是有沒有一個成熟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為最大的決定因素。為什么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變質,為什么一批社會主義國家被顛覆,為什么有的國家形勢很有利卻沒有發(fā)生革命,而社會主義中國卻能經過改革開放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一切都主要取決于內部。同樣的外部條件,卻情況大不相同,這就是內外因素的不平衡。

        3.現代資本主義國家和資本主義世界發(fā)展更加不平衡(后面還將論述)。這其中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是市場經濟發(fā)展不平衡,一些國家進入發(fā)達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它的活力還在釋放,這又是不平衡規(guī)律復雜過程的另一種表現。實際上,列寧在論述帝國主義的時候,已經對發(fā)達市場經濟作了一定分析,我們可從中把握市場經濟發(fā)達階段的一般規(guī)律。

        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資本主義由次發(fā)達階段進入發(fā)達階段。列寧敏銳地把這一階段稱之為帝國主義階段(這是當時學者們的共識),同時又將其稱作“現代資本主義”(曾想將《帝國主義論》換名為《現代資本主義的基本特點》[12])、“資本主義的最高(現代)階段”、[13]“最新資本主義”。[9]515他在為布哈林所著的《世界經濟和帝國主義》一書所寫的序言中,批評普列漢諾夫放棄了馬克思主義,不去分析“帝國主義這一高度發(fā)達的、成熟的而且過度成熟的最新資本主義關系體系的基本特征和趨勢”。而布哈林的著作則“考察了世界經濟中有關帝國主義的基本事實,它把帝國主義看成一個整體,看成最高度發(fā)達的資本主義的一定的發(fā)展階段”。[9]141列寧在這里強調的是一個階段(或“一定的發(fā)展階段”),并且突出了“現代”、“最新”、“最發(fā)達”等定語,表明資本主義商品經濟已經與以前不同,發(fā)生了重大變化。從某種意義上說,帶有質的變化,或者確切說發(fā)生了“部分質變”(部分質變是毛澤東的新概括:“在總的量變過程中許多部分的質變”[14])。這在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發(fā)展史上又是一次飛躍,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新特點。對此,列寧做了如下論述:“發(fā)生這種更替不是由于別的原因,而是資本主義和一般商品生產的最深刻最根本的趨勢直接發(fā)展、擴大和繼續(xù)的結果。交換的發(fā)展,大生產的發(fā)展,這是幾百年來全世界范圍內處處可見的基本趨勢。在交換發(fā)展的一定階段,在大生產發(fā)展的一定階段,即大致在19世紀和20世紀之交所達到的階段,交換造成了經濟關系的國際化和資本的國際化,大生產達到了十分龐大的規(guī)模,以至自由競爭開始被壟斷所取代。典型的已經不是‘自由地’進行競爭(在國內和在國際關系中)的企業(yè),而是企業(yè)家壟斷同盟,托拉斯。典型的世界‘主宰’已經是金融資本?!保?]141,142這是列寧對自由資本主義商品經濟向壟斷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發(fā)展過程所作的一個相當精辟的概括。

        總體上,由于生產社會化的高度發(fā)展,經濟運行機制出現了許多“頭足倒置”的現象,似乎與次發(fā)達的市場經濟相悖,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生產大規(guī)模集中,造成壟斷占主導地位,壟斷競爭與自由競爭并存,少數起主導作用的特大型企業(yè)集團與為數眾多的中小企業(yè)并存;(2)銀行由“中介”變成“萬能的主宰”(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資本與產業(yè)資本結合,加速了集中聯合的進程,形成了金融資本集團,增強了壟斷力度;(3)產業(yè)結構出現高級化趨勢,從事工農業(yè)的人數在減少,第三產業(yè)人口比重在提高,一些壟斷企業(yè)形成,從生產方式上看就是構成產業(yè)鏈;(4)國家壟斷資本的出現成為一種經濟調控力量,政府干預作用有了增大的趨勢,經濟計劃性在加強,逐步構建了兩種調節(jié)并存(“兩只手”調節(jié))的機制;(5)隨著經濟集約化(列寧稱之為“大工業(yè)的集約化”[15])進程加快和企業(yè)組織結構、治理結構、經營方式的重大變革,企業(yè)管理方式進入一個新階段(以泰羅制科學管理為標志),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現象普遍化,開始形成企業(yè)家這一獨立階層;(6)世界經濟形成,資本輸出和資本在世界范圍內的流動占據支配地位,世界統(tǒng)一的市場日漸廓清,國際競爭更加激烈,一體化的趨勢日益明顯;(7)隨著國際聯合的資本輸出的突出,跨國的經營形式紛紛出現;(8)各國、各地區(qū)發(fā)展的不平衡性更加顯著,一些國家和地區(qū)表現出跳躍式發(fā)展的勢頭;(9)科學技術社會化的趨勢日益明顯,技術進步以加速度的態(tài)勢發(fā)展。列寧在論述大的工業(yè)集團斗爭時說道:“當然,擁有億萬巨資的大銀行企業(yè),也能用從前遠不能相比的辦法來推動技術的進步。例如,銀行設立了各種專門的技術研究會,研究成果當然只能由‘友好的’工業(yè)企業(yè)來享用。這一類機構有電氣鐵路問題研究會、中央科學技術研究所等等?!保?]360上述的概括并不是抹殺發(fā)達資本主義剝削本質(恰好相反,我們在研究列寧的論述時必須把二者結合在一起),我們主要是從列寧的理論中發(fā)掘對發(fā)達商品經濟(現代市場經濟)一般特征的思想資料。

        客觀地說,發(fā)達市場經濟的優(yōu)勢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資本主義滅亡的進程,但不能阻斷它最后終結的命運。對我們來說,一方面應當認清歷史的總趨勢,另一方面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fā)展中注意發(fā)達市場經濟的一般規(guī)律,借鑒其先進經驗,更好地為增強我們的綜合國力服務。

        四、第三大貢獻:探索社會主義初期運用市場關系的優(yōu)勢

        在十月革命后,列寧領導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經歷了一個曲折的過程。1921年之后,他開始探索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的商品、市場關系。在他最后的三年中,其著作多為論文、講演、文件、書信、批示、筆記、電報等,后來由于患病又采取口述的形式。前后200多篇(若包括電報批示約2000多篇),以探索社會主義同商業(yè)、市場的關系為主線,認識上有一個逐步深入的過程。主要論著有:《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會文獻》(1921年3月)、《論糧食稅》(1921年4月)、《十月革命四周年》(1921年10月)、《新經濟政策和政治教育局委員會的任務》(1921年10月)、《在莫斯科第七次黨代表會議上關于新經濟政策的報告》(1921年10月)、《按商業(yè)原則辦事》(1921年10~11月)、《論黃金在目前和在社會主義完全勝利后的作用》(1921年11月)、《關于工會在新經濟政策條件下的作用和任務的提綱》(1921年12月~1922年1月)、《俄共(布)中央委員會政治報告》(1922年3月)、《俄共革命的五年和世界革命的前途》(1922年11月)、《在莫斯科蘇維埃全會上的講話》(1922年11月)等,特別重要的是他最后的著作之一《論合作社》(1923年1月),已經有很明確的傾向。還有一些筆記、電報、文件等也迸發(fā)出重要的思想火花。如果把這些論著的思想脈絡理清,可以明晰地看出他對社會主義建設初期商品、市場關系的很多認識,蘊含著豐富的理論內容。

        列寧的經濟學,在十月革命取得政權后轉到如何發(fā)展生產力、完善社會主義制度上來。這是一個完全嶄新的課題,經過了十分曲折的過程才取得比較正確的認識。鄧小平曾經做了這樣的評價:“社會主義究竟是什么樣子,蘇聯搞了很多年,也并沒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寧的思路比較好,搞了個新經濟政策,但是后來蘇聯的模式僵化了。”[16]

        列寧得到的第一個教訓,就是在國內戰(zhàn)爭期間(1918~1920年)實行過激的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以余糧制的形式幾乎消滅了商品、貨幣,取消了市場。結果,經濟上帶來饑荒,政治上引起農民暴動,列寧力排眾議、力挽狂瀾作出重大轉變,實行糧食稅,開始小規(guī)?;謴妥杂少Q易。然而,還不夠,市場基本放開,恢復了銀行,等于實行商品經濟。在列寧的新經濟政策中,至少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理念值得吸?。?/p>

        1.設想以市場、商業(yè)作為恢復發(fā)展經濟的基礎。1921年秋他在反思1918年春天的經驗教訓時寫道:“我們知道,看到,說過:需要向‘德國人’‘學習’,需要組織性、紀律性、提高勞動生產率。什么是我們所不知道的?這項工作的社會經濟基礎是什么?是以市場、商業(yè)為基礎還是反對這個基礎?”[17]506“當時根本沒有提出我們的經濟同市場、同商業(yè)的關系問題。”[17]506經過一連串的失敗,使得認識一步一步接近商品——市場關系?!俺姓J錯誤的益處和必要性就在于此,主張國家成為一個批發(fā)商?!保?7]221這一段反思,說明列寧開始意識到提高勞動生產率等重大措施應當以市場、商業(yè)作為“社會經濟基礎”,實質上是在思考社會化生產、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的經濟同市場的關系問題。他提的課題非常重要,意味著應當把市場關系引入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的經濟。

        2.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實行“改良主義”式的改革?!澳壳暗男率挛铮褪俏覈锩诮洕ㄔO的一些根本問題上必須采取‘改良主義的’、漸進主義的、審慎迂回的行動方式?!奔础安淮輾f的社會經濟結構——商業(yè)、小經濟、小企業(yè)、資本主義”,“只在使它們活躍起來的范圍內對它們實行國家調節(jié)。”[17]245就是說,要同原來的商品經濟相銜接,按著“自然歷史進程”前進。這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思路,實質上是列寧改革思想的端倪。

        3.采取國家掌握命脈前提下的利用多種所有制政策。列寧說:“新經濟政策的真正實質在于:第一,無產階級國家準許小生產者有貿易自由;第二,對于大資本的生產資料,無產階級國家采用資本主義經濟學中叫作‘國家資本主義’的一系列原則。”[18]263就是說,無產階級國家采用公有制占支配地位的多種成分同商品經濟相結合的種種形式。從另一個層面說,多種成分的存在,既是商品經濟發(fā)展不充分的表現,也是它進一步發(fā)展的要求,而采取正確的政策發(fā)展商品經濟,更有利于公有制的壯大和無產階級政權的鞏固。由于多種成分、多層次的經濟結構適合當時生產力發(fā)展的水平,適合商品經濟發(fā)展的客觀要求,使得國民經濟迅速活躍起來。當時的布哈林曾作過這樣的論述:“新經濟政策的最深刻的意義在于,我們第一次開辟了各種經濟力量、各種經濟成分互相繁榮的可能性,而只有在這個基礎上才能得到經濟的增長。只有從這種聯系和從這些經濟成分的相互影響中,才能得到這種經濟的增長,即生產力的增長和經濟的高漲?!保?8]357這是符合列寧思想的。尤其對于個體經濟,列寧并不認為市場的繁榮、小販的活躍會有什么危險:一是因為他們手里并沒有什么大的生產資料;二是他們不能從根本上左右市場;三是他們能夠起到生產和消費之間的中介作用,促進市場的活躍;四是列寧也沒有把“耐普曼”(新經濟政策中的人)視為政治經濟學上的科學范疇,只不過視為報紙上的戲語。用我們現在的話說,也就是從事第三產業(yè)的個體戶,他們的經濟力量還是有限的。

        4.提出了社會主義條件下利用國家資本主義的理論。列寧多次說過,國家資本主義是借用的“資本主義經濟學”中的述語。“照所有經濟著作解釋,國家資本主義就是資本主義制度下由國家政權直接控制這些或那些資本主義企業(yè)的一種資本主義?!保?8]83可以說,他是從資本主義商品經濟中發(fā)現了一種社會主義國家可以利用的經濟形式。列寧說:以前“沒有一本書寫到過共產主義制度下的國家資本主義。連馬克思也沒有想到就這個問題寫下片言只語,他沒有留下任何明確的可供引用的文字和無可反駁的指示就去世了。因此現在我們必須自己來找出路。”[18]83國家資本主義“不管是馬克思還是哪個馬克思主義者都未能預見到這一點”。[18]114列寧指出,在蘇維埃國家內,政權性質起了根本變化,“國家資本主義,就是我們能夠加以限制、能夠規(guī)定其范圍的資本主義,這種國家資本主義是同國家聯系著的,而國家就是工人,就是工人的先進部分,就是先鋒隊,就是我們?!薄皣屹Y本主義是我們應當將之納入一定范圍的資本主義。”[18]83,84他在共產國際三大報告中,把國家資本主義看作是“受無產階級國家監(jiān)督和調節(jié)的資本主義”。[17]6按照列寧的解釋,當時的國家資本主義的范圍很寬,他指的不僅是幾種特定的形式,還包括當時接受國家調節(jié)和監(jiān)督的一切私人資本主義企業(yè)。從《論糧食稅》所列的幾種形式看,不但包括一般的資本主義企業(yè),而且包括農民組織的合作社(后來改變了看法,單獨劃出來了)。列寧有時把它們稱之為“經過嚴格訓練的”、“循規(guī)蹈矩的”資本主義。

        5.注重克服商品、市場關系的消極因素。列寧一方面要求堅決實行和適應新經濟政策,另一方面又要求“必須善于克服新經濟政策的一切消極面,使之縮小到最低限度……必須善于精明地安排一切。我們的法律使我們完全可以做到這一點?!保?9]這實際上就是要認識和克服商品經濟的兩重性,重要手段就是法制。例如,懲辦那些“濫用新經濟政策的人”,即企圖越出國家限制從事違法活動的私商?!白錾獍?,發(fā)財吧!我們允許你這樣做,但是我們將加倍嚴格地要求你做老實人,呈送真實準確的表報,不僅要認真對待我們共產主義法律的條文,而且要認真對待它的精神,不得有一絲一毫違背我們的法律,——這些就應當是司法人民委員部在新經濟政策方面的基本準則。”對于投機倒把、搗亂市場、海關走私、偷稅漏稅的不法分子要根據法律罰以巨款。例如,1922年秋,蘇聯政府逮捕了一批違法搞黑市交易、倒賣外幣和黃金、白金、組織偷運國外的人。特別是對于那些破壞對外貿易壟斷制的國內外商人更不能客氣:“總有一天,我會為此把你們絞死?!保?7]425

        6.保持黨的純潔性,防止國家變質。在轉向新經濟政策的過程中,列寧經常強調加強共產黨領導的重要性,堅決反對削弱取消黨的領導作用的無政府工團主義(他們主張黨組織不能領導整個國民經濟)。列寧為此專門為俄共(布)十大起草一個決議,明確指出:“只有工人階級的政黨,即共產黨,才能團結、教育和組織無產階級和全體勞動群眾的先鋒隊,而只有這個先鋒隊才能抵制這些群眾中不可避免的小資產階級動搖性,抵制無產階級中不可避免的種種行業(yè)狹隘性或行業(yè)偏見的傳統(tǒng)和惡習的復發(fā),并領導全體無產階級的一切聯合行動,也就是說在政治上領導無產階級,并且通過無產階級領導全體勞動群眾。不這樣,便不能實現無產階級專政?!保?0]85“只要無產階級的革命先鋒隊的統(tǒng)一、力量和影響稍微受到削弱,這種動搖的結果就只能是資本家和地主的政權以及私有制的復辟(恢復)。”[20]87按照列寧的觀點,在社會主義建設初期商品市場關系條件下,決不能削弱黨的領導作用,而只能加強、改善。

        對列寧新經濟政策理論的總體評價,我們應當首先肯定他開辟了社會主義利用市場關系的先河,是一項偉大的創(chuàng)新。當然,由于他去世過早,由于歷史實踐的局限,列寧的思想沒有來得及展開。那時他還沒有明確提出社會主義商品經濟,更不可能形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概念(當時俄共(布)文件和有些領導人多次使用過“商品經濟”的表述),沒有論證過公有制企業(yè)之間的競爭問題,沒有形成完整的以市場為基礎利用“兩只手”配置資源的理論體系等。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列寧逝世后,新經濟政策于1928年被中止,蘇聯轉而走向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計劃經濟體制在一定時期內起了積極作用,它使蘇聯經濟突飛猛進,奠定了戰(zhàn)勝德國法西斯的物質基礎,現在的俄國高科技也是那時奠定的。斯大林有功也有過。由于體制僵化,經濟結構畸形,后來又被政治野心家所利用,先徹底否定斯大林,進而又否定列寧。從20世紀80年代走向了蛻變過程,致使1991年蘇聯解體。歷史地看,蘇聯的失敗是僵化模式的失敗,而不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失敗,不能由此否定列寧的偉大建樹。

        五、列寧政治經濟學思想的當代價值

        《帝國主義論》、十月革命離我們現在雖然已有百年的歷史,列寧逝世也有92年,但他的思想仍然閃耀著光輝。他的豐富的政治經濟學理論,對于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解放是重要的寶貴理論遺產,對于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依然有重要啟迪和指導意義。我們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深刻領會:

        第一,學習他堅持為人民、為社會主義奮斗不息的革命精神。他出身高貴家庭,卻勇于背叛出身的階級,勇于接受、堅持馬克思主義真理,不計個人安危,在極度困難的條件下,堅持領導共產黨為人民的解放而斗爭,許多著作是被迫在國外而以自費寫作的,直到他生命最后刻也不忘記人民的事業(yè)。

        第二,他對帝國主義的分析仍然是我們剖析當代壟斷資本主義的一把利刃。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以美國為代表的壟斷資本主義進入國際超級金融壟斷資本主義階段,在原有五個特征的基礎上出現七個新特征:(1)資本主義發(fā)展極端不平衡,形成了美國獨霸世界的格局(蘇聯解體前曾有兩霸相爭),美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絕對領袖和國際憲兵;(2)美國以無比強大的綜合實力為后盾實施史無前例的美元霸權取代一般的國際貨幣關系,通過與實體經濟相脫離的虛擬經濟主導全球化,剝削廣大發(fā)展中國家,表現了后殖民主義的新形式;(3)由超級的經濟虛擬化導致整體泡沫化,由金融危機引發(fā)經濟危機,并通過各種方式轉嫁于世界各國;(4)壟斷最先進的技術(特別是網絡技術),并與虛擬資本緊密結合,強化金融的流動性與連鎖性;(5)通過跨國公司組織推進實體產業(yè)轉移,以新形式壟斷國際商品市場與技術市場;(6)以虛擬經濟支撐軍事優(yōu)勢,利用核威脅與空間技術控制全球,美國軍事力量布滿大半個世界,尤其搶占戰(zhàn)略資源地域;(7)以新自由主義和“民主價值觀”作為統(tǒng)治意識,并作為戰(zhàn)略政策在全世界強力推行,竭力對所有的國家進行顛覆、滲透。這七個特征中構成基礎的是經濟特征,即國際超級金融壟斷,虛擬經濟主導國內與世界經濟,相聯通,互相支持,形成一個強勢而又充滿矛盾的體系。但其本質未變,是列寧當年的分析基礎的新概括,而且帝國主義正在走向衰落。

        第三,列寧的經濟理論有相當一部分是論證市場經濟一般規(guī)律的,也部分地觸及如何對待社會主義初期的商品經濟,這對我們認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有很大的啟迪意義,包括許多部門經濟學他都有深刻分析,尤其是金融資本理論論述得相當豐富,值得我們發(fā)掘。

        第四,學習他領導經濟的藝術和科學的方法。列寧對自己所犯的錯誤從不文過飾非,而且善于用它教育干部。就戰(zhàn)時共產主義向新經濟政策轉變而言,他在兩年中檢討錯誤不下十幾次,以科學的態(tài)度來認識錯誤的原因、教訓,并尋找新的出路。這也豐富了政治經濟學的內容,即如何處理領導經濟中進與退的問題,不但敢于進,而且勇于退,辯證地處理好進與退的關系,這是政治經濟學的藝術篇章。他反復講:領導經濟與指揮戰(zhàn)爭不同,需要長期的循序漸進的工作,不能企圖在很短時間就會大改觀。在治學方法上,他不僅詳細占有資料,而且注重聽取群眾的呼聲,例如在實行新經濟政策之前,他專門聽取農民代表的意見,作了詳細記錄。他有一句名言:“政治經濟學的基礎是事實,而不是教條?!保?1]這正是他研究政治經濟學的科學依據。我們應當學習這種務實的科學態(tài)度和實踐第一的方法。

        最后,我們應當理直氣壯地回答:“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帶來的是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的科學理論,歷史實踐證明是完全正確的。那些把列寧主義歪曲為“不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的人,目的是否定中國革命歷史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進而搞民主社會主義,搞和平演變。我們一定要用科學的態(tài)度正確繼承和創(chuàng)新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

        [1]列寧全集:第3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208.

        [2]列寧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3]列寧全集:第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124.

        [4]列寧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5]列寧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46.

        [6]列寧全集:第3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99.

        [7]列寧全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8]列寧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9]列寧全集:第2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10]列寧全集:第2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479.

        [11]列寧全集: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12]列寧全集:第4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366.

        [13]列寧全集:第5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202.

        [14]毛澤東:毛澤東著作選讀(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805.

        [15]列寧全集:第5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549.

        [16]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39.

        [17]列寧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18]列寧全集:第4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19]列寧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37.

        [20]列寧全集:第4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21]列寧全集:第5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86.

        責任編輯:魏 旭

        F091.92

        A

        1005-2674(2016)10-043-10

        2016-07-14

        楊承訓(1935-),男,山東嘉祥人,河南財經政法大學經濟倫理研究中心教授,主要從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張新寧(1981-),男,河南鎮(zhèn)平人,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博士后流動站研究人員、河南財經政法大學經濟倫理研究中心副研究員,主要從事理論經濟學研究。

        猜你喜歡
        列寧市場經濟經濟
        “林下經濟”助農增收
        市場經濟下工程項目的招投標管理
        市場經濟
        增加就業(yè), 這些“經濟”要關注
        民生周刊(2020年13期)2020-07-04 02:49:22
        列寧晚年意識形態(tài)思想及其當代啟示
        民營經濟大有可為
        華人時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6:00
        關于對市場經濟的認識
        商情(2012年48期)2017-11-08 11:46:59
        政府救市是市場經濟的倒退嗎?
        IT時代周刊(2015年8期)2015-11-11 05:50:41
        民意調查:列寧和斯大林及其在歷史上的地位
        列寧的贈言
        白浆高潮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乱观看明星换脸va| 色婷婷综合激情| 日本中文字幕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在线精品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乱码| 男女超爽视频免费播放| 福利片免费 亚洲| 亚洲av熟女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99精品无码视亚| 日韩欧美亚洲综合久久影院d3| 免费国人成人自拍视频| 在线观看视频免费播放| 亚洲av美国av产亚洲av图片| 久久中文字幕乱码免费| 97国产精品麻豆性色| 亚洲蜜臀av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成人无码免费视频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Ⅴ无码| 最新国产成人自拍视频| 国产亚洲av无码av男人的天堂| 夜夜躁狠狠躁2021| 久久免费精品国产72精品剧情| 人妻少妇中文字幕久久hd高清 | 日本一卡2卡3卡4卡无卡免费网站| 456亚洲人成影视在线观看| 亚洲av乱码一区二区三区观影 |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天堂 | 亚洲中文字幕国产综合|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久久|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 亚洲综合伦理| 亚洲第一页视频在线观看 | 三叶草欧洲码在线| 百合av一区二区三区| 少妇太爽高潮在线播放| 亚洲人成欧美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毛片| 日本一区二区高清视频在线 | 国产毛片精品av一区二区| 中国老熟妇506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