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捷,楊海峰
(特種作戰(zhàn)學院 一系,廣東 廣州 510500)
野外攀巖訓練風險因素評價與分析
陳小捷,楊海峰
(特種作戰(zhàn)學院 一系,廣東 廣州 510500)
運用風險評價方法對野外攀巖訓練進行分析,結果表明,做好以下幾點有利于風險的控制:一是要嚴格落實著裝與武器裝備的穿戴與攜帶要求;二是定期做好野外場地的清理、檢測與維修工作;三是訓練前和訓練過程中要嚴格落實“三查”(自查、互查、督查)制度。
野外攀巖;風險;評價
1.1 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為作訓參謀和基層訓練主官共30名,均為部隊攀登組訓人員。
1.2 研究方法
以風險評價原理為依據(jù),對研究對象開展問卷調查與訪談,對野外攀巖風險因素進行歸類、排序和計算風險量,分析相應的防范措施。風險量計算的公式為:RV=P×S×C,其中:RV為風險量,P為風險發(fā)生的可能性,S為風險發(fā)生對目標影響的嚴重性,C為風險發(fā)生的可控性[1]。P、S、C最高值均設為3,最低值均設為0。
2.1 攀登者風險因素的評價
問卷調查統(tǒng)計結果顯示,攀登者風險因素有22項,排前5位的因素如表1所示。被調查和受訪者認為,攀登者面臨的最主要風險是自身安全意識和操作行為的風險。由于官兵訓練時攜帶的武器裝備較多,攀登的難度也相應增加。因此,攀登前,攀登者要對裝備攜帶、連接等環(huán)節(jié)進行自查。除了實戰(zhàn)需要外,要盡量減少身體難以自控的攀爬行為。
2.2 保護者風險因素的評價
保護者風險因素有18項,排前5位的因素如表2所示。保護者必須經(jīng)過專業(yè)系統(tǒng)培訓才能上崗,訓練中要及時提醒攀登者的危險行為,還要注意避免自身風險事故的發(fā)生。攀登前,保護者與攀登者要相互檢查,排除著裝、武器裝備、連接環(huán)節(jié)等方面的風險。
2.3 組織者風險因素的評價
組織者風險因素有15項,排前5位的因素如表3所示。訓練前,組織者要對訓練中可能發(fā)生的風險做好應急預案,并進行演練;訓練中,要時刻觀察訓練情況,及時督查攀登者和保護者的安全工作。組織者還應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和知識,如心臟復蘇術、緊急包扎等。
2.4 自然環(huán)境風險因素的評價
自然環(huán)境風險因素有15項,排前5位的因素如表4所示。野外攀巖訓練環(huán)境復雜、多變,訓練過程中必須戴頭盔;要預先對野外攀巖場地進行清理,并定期進行檢測和維護;要加強不同地區(qū)動、植物及氣候變化等外在因素風險的防范。
表1 攀登者風險評價排前5位的因素
表2 保護者風險評價排前5位的因素
表3 組織者風險評價排前5位的因素
表4 自然環(huán)境風險評價排前5位的因素
2.5 裝備器材風險因素的評價
裝備器材風險因素有5項,如表5所示。受訪者強調,攀登制式裝備要按規(guī)定使用;使用簡易裝備代替專業(yè)裝備進行訓練,如用繩子或背包束帶編織安全帶時,要確保安全。另外,復雜的攀登線路要做好主繩的防護,以防發(fā)生橫向切割。
表5 裝備器材風險評價排前5位的因素
2.6 野外攀巖訓練總體風險因素比較分析
從表6可以看出,在總體風險因素排前5位的,自然環(huán)境風險因素有3項,攀登者風險因素和保護者風險因素各有1項,這充分體現(xiàn)了野外攀登訓練風險因素是全方位存在的,不僅要對客觀存在的風險做好預防措施,還要避免主觀性風險的發(fā)生,這樣才能確保野外訓練安全。
表6 野外攀巖訓練總體風險評價排前5位的因素
3.1 野外攀巖訓練風險因素的總體評價
野外攀巖訓練風險最高的是“巖壁上方石塊等物體墜落”和“巖壁上的掛片、頂部固定點失效”,風險量最低的是“沒有按要求使用裝備器材”,這與我們平時訓練當中所強調的一致。因此,對于風險量較高的因素,我們要做好相應的防范措施,對于風險量較低的因素,我們要及時檢查和提醒。
3.2 野外攀巖訓練安全防范的重點
野外攀巖訓練應當重點做好以下防范措施:一是嚴格落實人員著裝的穿戴要求和武器裝備的攜帶要求。二是對于新開發(fā)的場地要提前做好清理工作,對于以前使用過的場地要定期做好檢測和維修,防止固定點失效。三是訓練過程中,要嚴格落實“三查”制度。即攀登前,攀登者要做好自我檢查,攀登者與保護者要相互檢查,訓練中組織者要做好督查。
3.3 野外實戰(zhàn)攀巖中的安全處置措施
實戰(zhàn)攀登訓練要注意槍支、手雷或手榴彈的攜帶安全,既要確保使用的方便性,又要防止由于攀登操作不當發(fā)生意外。頭盔的佩戴要符合作戰(zhàn)的要求,除了能夠防范石塊等物體的墜落外,還要能夠防止彈片的襲擊。對于可能遭遇戰(zhàn)場特殊情況對主繩的破壞,如火情的出現(xiàn)或人為破壞等情況,可采用防切割、防火攀登主繩,確保攀登的安全。夜間的攀登,要選擇靈巧、隱藏性能較強的夜視儀,攀登過程中隊員之間的通聯(lián)要通過熟練的手語或動作進行,避免暴露目標。
[1] 羅云.風險分析與安全評價[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13.
[2] 王樹林,柯緹祖.安全訓練的本質與部隊的安全訓練[J].軍事學術,2012,31(4):46-49.
[3] 翁家銀.山地戶外運動安全風險管理研究[D].廣州體育學院,2009.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in Field Rock Climbing Training
CHEN Xiao-jie,YANG Hai-feng
(The 1st Department of Special Operations Academy,Guangzhou 510500,China)
The paper systematically discussed and analyzed field rock climbing training with the risk assessment methods. Several measurements should be carried out that is beneficial to the risk control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firstly, the wearable and portable stipulation of the uniforms,weapons and equipments should be carried out strictly ; secondly, the cleaning,inspection and maintenance work should be paid more attention to carry out to make the field site clean; thirdly, the Three Check stipulation“check by oneself, check each other, supervision” must be implemented strictly before and during training.
field rock climbing;risk;evaluation
體育總局登山運動管理中心項目(CMA2013-A-B17)
2015-09-02
陳小捷(1981—),男,廣東遂溪人,講師。研究方向:軍事體育。
G881
A
1671-1300(2016)01-003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