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玉榮
?
沖淡自然,不落形跡——讀劉益善《有鳥相伴》
■梅玉榮
此番赴恩施參加筆會,一個意外的收獲是,有幸得到劉益善老師的大著《有鳥相伴》。回程的動車上,有此書相伴,一路不孤單。
這是一本樸實親切的隨筆集,文章大多千字左右,好讀易懂,不做作,不端著,沒有任何花架子。真實,自然,淺淡的筆調(diào),正是成熟的名家風格。
一頁頁翻開,一篇篇讀來,如同一部漫長的跨越幾十年的生活履歷,敘事與議論之中言及方方面面,作者的各種生活情狀歷歷顯影于紙上,呼之欲出。
一個貧苦的鄉(xiāng)村少年,愛書成癡,第一次到跟祖父到武漢,沒買任何吃的玩的,竟然呆在路邊看了一天的娃娃書。在鄉(xiāng)下讀完小學六年級,以優(yōu)秀的成績考取了武昌縣一中。學校放假時分,因無錢搭車,他要孤身走八十多里山路回家,手中提著裝著木臉盆的網(wǎng)兜,網(wǎng)兜里必然裝著書。民兵連長把人家捐贈的書籍隨便丟在閣樓上,以兩角錢一斤出賣,任人將其糊墻或搗成漿和泥抹灶面,他聞訊跑去買回25斤書,如獲至寶。成年之后,每到一地第一件事是找書店,在《鶴峰買特價書記》文中,他細致記錄某次在鶴峰開民族文學筆會時逛書店的意外所得,購得張潮《虞初新志》、邁位.沙龍利《世界野人之謎》、南懷瑾《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等12本珍稀的版本的書籍,總計才16元。他最怕別人來借書,“當我看到來人在我的幾個大書架前逗留,還抽出幾本出來翻翻,我就擔心他要借那幾本書,特別是其中有我珍藏的書”,其情狀與心理,正如“書與老婆概不外借”的笑談,令人忍俊不禁又感同身受。
愛書,是劉益善的最大特點。但他并非書呆子,而是深諳生活情趣。在《大碗藕湯》中寫道,“藕煨爛的訣竅,將藕洗凈切成筒子后,裝進盆子里,撒一層細鹽,簸一簸,稍放十幾分鐘,再放進排骨或骨頭中煨,沒有煨不爛的”,可見其在吃方面還是頗有研究的?!断奶斓呐恕芬晃?,說夏天的女人們愛買衣服,只要看中了,她就一套一套地買,買多少套也不嫌多。很貼合女性心理,不正應(yīng)了一句流傳已久的話“女人的衣柜里永遠缺少一件衣服”么?《哥倫布的老婆是個什么樣的女人》是篇趣文,從一則幽默出發(fā),探討哥倫布如果有個老婆,還能發(fā)現(xiàn)新大陸嗎?他老婆會說:“你上哪兒去?和誰一塊去?去找什么?什么時候回來?”諸如此類的煩瑣的問題,從而探討一個家庭,男人成功與否,跟他老婆對他事業(yè)的態(tài)度有很大關(guān)系。除書籍、字畫外,他還愛收藏一些有特殊意義的物件,如1966年當紅衛(wèi)兵時毛主席接見時戴過的紅袖章,70年代武漢卷煙廠的煙盒,1998年采訪長江抗洪時的“浪渣(被江水拍打啃咬過的一小片造型奇特的木頭)”等。
作者曾說,散文的寫作,“只有在文字中融進了作者的血肉,傾注了作者的覺悟,有愛有恨”,才能打動人,才是大作品,讓人永不忘記。
給我印象很深的是《田野上的白發(fā)》,寫作者一次偶然夜晚回家,看到家門緊閉,不知母親去了哪里,后來到野外自家田邊,竟看到母親提著銅臉盆,用棒子敲擊圍著田塍轉(zhuǎn)悠,目的是趕走偷食谷籽的老鼠!“夜風吹著,母親的白發(fā)在田野上飄拂,飄拂,飄拂出我的一臉淚花”。讀后幾乎淚下:普天下清苦年代的母親們,都是鄉(xiāng)野上一株普通的莊禾,把一生的苦樂獻給了土地啊。而在《膝蓋上的傷疤》文中則記敘了作者少年時一段奇特的經(jīng)歷:鐮刀割破的傷口,因化膿久不愈合,某次他坐小凳上吃飯,被一只覬覦已久的大公雞對準潰爛的傷口狠命一啄,把膿血帶著腐肉拉出來,疼得他昏了過去,奇怪的是,傷口很快愈合。沒想到貪吃的大公雞,竟成了治好其傷口的良醫(yī),短文深藏的意蘊與哲理,也許只有用心體會才能有所悟。
劉益善不僅是一位知名作家,也是一名優(yōu)秀編輯,長期戰(zhàn)斗在《長江文藝》主編一職上,幾十年來,一邊寫作一邊為人作嫁衣。在《千變?nèi)f變,操守唯重》、《精品難得,必欲求之》等文中,他認為“發(fā)表高水準、高品位的文學作品,是一個刊物的操守”。他常對時事和熱點發(fā)表自己的看法,仗義執(zhí)言,針砭時弊,鮮明地亮出自己的觀點。如《作家的作秀》,對某些喜歡自我標榜的所謂作家進行揭露,說某些作家“如果有幸是個‘創(chuàng)作一級’的職稱,他定會印上‘國家一級作家’;如果出過一次國,那他在幾十篇文章中都會寫到,‘那年我到法國’之類的話”。在《童聲》中,寫某次歌廳唱歌,4歲的小侄女唱《千年等一回》,聲音如清泉洗濯人心,一片純真潔凈,由此他感嘆:“我們作文與做人,能達到那童稚中透出的純凈與真切么?凈化生活的東西很多,但童稚不可缺少”?!肚嚆~之光》寫在湖北大冶參加青銅之光文學筆會,他得到感悟,將探礦與寫作聯(lián)系起來:“搞寫作的,要有不畏艱難的探礦精神,深掘進去,生活的富礦才能發(fā)現(xiàn),而一個新的輝煌的文化時代才能到來”。還有,他寫到某點子廣告的炒作,某首詩題目為《悟》,內(nèi)容只有兩個字:“……來/去……”,竟然被拍賣6.6萬元,這等可笑之事,其實是對現(xiàn)今胡亂炒作的極大諷刺。此外,他還在相關(guān)篇目中提出“詩要走向群眾”、“防止老一套”、反腐倡廉要從“聞腥即止”開始等。
《有鳥相伴》
鐘嶸《詩品·沖淡》中講道:“飲之太和,獨鶴與飛。猶之惠風,荏苒在衣?!比绨Q翔天,如惠風在衣,好的文章就是這樣妙會于心,不落形跡。讀劉益善的《有鳥相伴》,如入沖淡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