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贈卷參考答案】
一、1.B(A項,“暄嘩”應(yīng)為“喧嘩”。 C項,“佇”應(yīng)讀為“zhù”。 D“淋漓盡至”應(yīng)為“淋漓盡致”)
2.B(結(jié)合上下文,“幽美”指幽靜美麗;幽雅,幽深;“領(lǐng)略”既有對外在形象的觀賞,也有對其內(nèi)蘊的理解、體悟;“繁雜”有貶義,“繁復(fù)”則為中性詞。綜合比較,故選B。)
3.A(“驕傲睥睨的表情”和“跌宕飛揚的韻致”是并列關(guān)系,故“表情”后用頓號,下一句 “灰白的屋壁被時間畫出斑駁的線條”與前兩個短語不構(gòu)成并列關(guān)系,故“韻致”之后不可再用頓號,而應(yīng)用逗號。)
4.D(A 項,“天工”即自然之功,“巧奪天工”只用于凸顯人工技藝的精巧,不能用于形容“自然美景”。B項,“扣人心弦”形容言論或表演打動人心,用來陳述災(zāi)情,對象、感情色彩都不恰當。C項,“一見如故”是說陌生人處得像老朋友一樣;如果兩人本來就是戰(zhàn)友、故人,用“一見如故”來形容就不恰當?!叭绻省辈坏扔凇肮式弧?。)
5.A(B項,“運營成本”高于“其他同級別機型”,不可能“優(yōu)勢明顯”,此項不合事理。C項,成分殘缺,應(yīng)在“自救互救”之后加“的方法”三字,構(gòu)成“掌握……方法”的動賓對應(yīng)。D項,“思考”與定語“廣泛而熱烈”搭配不當,可在“思考”前加“深刻的”三字。)
二、6.D(A項,“逐漸走向衰微”是無中生有。B項,“因而”屬強加因果,由文中內(nèi)容可知,“格律限制并不嚴格”及“篇幅可長可短,押韻自由靈活,不必拘守對偶與聲律”皆是古體詩的特點,語句之間是并列關(guān)系,不是因果關(guān)系。C項的“更似絕句律詩”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據(jù)。)
7.C(原文第二段中說“在音節(jié)上,唐代古詩受今體詩的影響,或則吸取聲律的和諧與對仗的工整,或則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徑,皆不同于晉、宋以前詩歌韻調(diào)的純?nèi)巫匀弧?,?jù)此可知,C項說有的唐代古詩“有意‘反律化’”是“繼承漢魏古詩”,違反原文文意。)
8.C[C項說原文引用的詩論、詩句,“其作用是幫助讀者準確把握不同時代古體詩形式和內(nèi)容的異同”,概括不夠準確。例如文中所引用的詩論,有的就是為了說明古人(如清人王士禛)對唐代古詩有偏見,而不僅僅局限于對 “不同時代古體詩形式和內(nèi)容的異同”的解說。]
三、9.B(“文”為動詞,裝飾花紋。)
10.D(A項,其:語氣副詞,加強揣測語氣,相當于 “或許”“大概”/代詞,他們。B 項,于: 介詞,對于/介詞,從。C項,以:介詞,拿、用/表目的的連詞,來。D項,而,均為連詞,表轉(zhuǎn)折,但、卻。)
11.A(畫線句子中“冠足以修敬”“衣足以掩形御寒”結(jié)構(gòu)相似, “不務(wù)其飾”“不務(wù)其美”結(jié)構(gòu)相同,“身服不雜彩”“首服不鏤刻”結(jié)構(gòu)相同,據(jù)此即可正確斷句。同時,注意文段中的兩個“服”均為動詞,義為穿、戴。)
12.B(“最重要的不是取法已過時的古圣王制度”一句對原文文意概括不準確。從選文內(nèi)容來看,晏子認為要治理好國家,使天下歸附,要做的不是效法古圣王的穿著和居室,而是效法他們的節(jié)儉與行善。)
四、13.(1)他們不再造柴薪搭成的巢穴居住,是為了避風寒;不再造土穴居住,是為了避潮濕。
(2)您卻還想讓諸侯來歸附,不是很難嗎?您的話錯了。
(3)這樣做是可以的。雖然這樣,難道您就不想要富有和尊貴嗎? [翻譯句子時應(yīng)注意落實重點實詞、虛詞和特殊句式。如(1) 句中的 “其”(他們)、“為”(動詞,建造)、“以”(連詞,是因為、是為了);(2)句中的“致”(使動用法,讓(使)…… 來歸附)、“過”(錯誤),“不亦……乎”(難道不……嗎?反問句式);(3)句中的 “是”(代詞,這樣)、“雖然”(雖然這樣, 可是……)、“獨”(難道)。 ]
14.(1)比擬、排比?!霸姾琅c風雪爭先”,用“爭先”“鏖戰(zhàn)”把“風”和“雪”擬人化,“詩和雪繳纏”,用“繳纏”將“詩”擬物,把抽象的“詩”具象化,生動形象地描寫風雪交加的壯美,表現(xiàn)作者迸發(fā)的詩情?!霸姾琅c風雪爭先,雪片與風鏖戰(zhàn),詩和雪繳纏”構(gòu)成排比句,描寫了作者的詩情與風雪難分難解的關(guān)系,渲染了氣氛。
(2)孤舟夜泊、青熒客船、朔風等,表現(xiàn)了作者的孤獨之感、羈旅之思;漫天飛雪激發(fā)了作者的創(chuàng)作豪情,風雪鏖戰(zhàn),“詩豪”與風雪爭先,“詩”又與雪“繳纏”,表現(xiàn)作者嘯傲孤獨于風雪的豪邁氣概;“一笑瑯然”,抒發(fā)了作者戰(zhàn)勝困境的快意和樂觀曠達的情懷。
15.(1)水擊三千里 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2)吳楚東南坼 乾坤日夜浮
(3)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五、16.①東灘的景象可不是這樣 ②比偷獵者更可怕的,是互花米草
17.答案示例:拖延癥是生命的竊賊,它會在不知不覺中,盜取你的熱情,偷走你的機會。
18.(1)極高 一定(或務(wù)必)
(“盛譽”是指極大的聲譽,極力稱贊,或好的口碑的意思;“極高”與“盛”重復(fù),去掉“極高”。 “務(wù)必”指一定、必須的意思;“一定”“務(wù)必”重復(fù),保留一個即可。)
(2)奉送 撥冗 (文段中說“孫榮教授……向各班奉送其最新研究著作”,屬于謙敬失當,可改為“贈送”?!皳苋摺本哂形难陨剩粔蛲ㄋ?;另一方面,用在班長身上也屬于謙敬失當,可刪除。)
六、19.①突出了吳秋明心理學(xué)博士的身份,說明她懂得“溫暖的懷抱”對孩子的重要性;②交代吳秋明穿碎花薄棉衣去兒童村的原因;③引出下文,馬驍馭對吳秋明產(chǎn)生了新認識;④為下文吳秋明在兒童村與孩子們的親密互動做鋪墊。
20.(1)馬驍馭對吳秋明敞開了心扉,把吳秋明放進了自己的心里。
(2)細節(jié)描寫。 用“趴”“搖晃”“埋”等動詞,描寫出一個充滿母愛光輝的溫馨而圣潔的畫面,體現(xiàn)女孩子對吳秋明深深的依戀和吳秋明對孩子濃濃的愛意。
21.吳秋明是一個細心、耐心,有愛心,充滿吸引力的單身心理學(xué)女博士的形象。
22.①三次心理沖動將馬驍馭對吳秋明的了解認識逐層展開,使小說脈絡(luò)更加清晰;②三次心理沖動寫出了馬驍馭不同的思想感情,從側(cè)面塑造了吳秋明的形象;③三次心理沖動都源于吳秋明對孤兒的獨特關(guān)愛所呈現(xiàn)的善心和愛意,吳秋明付出愛的同時也獲得了愛,深化了主題。(在小說中,馬驍馭的第一次沖動是在吳秋明講了 “絨布媽媽”實驗之后,馬驍馭“忽然有了一種擁抱吳秋明的沖動”;第二次“沖動”是在馬驍馭聽老師們講述兒童村孩子的情況后,馬驍馭“產(chǎn)生了做課題研究的沖動”,表明馬驍馭已經(jīng)從內(nèi)心里開始關(guān)心兒童村的孩子們;第三次“沖動”是在馬驍馭看到吳秋明擰干毛巾,給孩子擦頭發(fā)的時候,“馬驍馭忽然有了一種把吳秋明擁入懷中的沖動”,表明馬驍馭被吳秋明感動了,對吳秋明產(chǎn)生了愛意和敬意。)
七、23.(略)
【文言文參考譯文】
景公詢問晏子說:“我想穿上古代圣賢君王的衣服,居住圣賢君王的宮室,這樣,那么諸侯們或許都會來吧?”
晏子回答說:“效法古代圣賢君王的節(jié)儉就可以了,效法他們穿什么衣服,住什么房子,沒有益處。夏、商、周三代圣賢君王穿的衣服不同,但都統(tǒng)一了天下,不是因為王的衣服使諸侯歸服的,誠心誠意地愛護人民,實實在在地推行善政,天下百姓都感念他們的恩德,而歸服于他們的道義,這就是他們的衣服節(jié)儉而大眾高興的原因。那帽子足夠用來表示恭敬就行了,不要致力于裝飾;衣服足夠用來掩護身體抵御寒冷就行了,不要致力于華美。身上穿的衣服不要色彩雜陳,頭上戴的帽子不要鏤刻花紋。古人曾有用木柴搭建居巢和挖洞穴居住而不厭惡的人,給他們住宮室也不要,天下人不是朝拜宮室,而是共同歸向于他們的仁愛。到了夏、商、周三代,制作衣服,是為了增加敬肅之意,頭上戴的帽子足以表示敬肅就行,而不求貴重;身上穿的衣服足以使行動方便就行,而不致有害于活動。衣服的輕重是為了方便于身體,使用錢財?shù)亩嗌夙槕?yīng)于民意。他們不再造柴薪搭成的巢居住,是因為要避風寒;不再造洞穴居住,是為了要避潮濕。因此修建明堂的原則是,地下的潮濕,不能浸出;天降的寒暑,不能侵入。土建筑物不能裝飾花紋,木建筑物不能鏤刻,給民眾看,讓他們知道節(jié)制。
等到這種風氣衰敗的時候,衣服的奢侈已超過于足以敬肅的程度,宮室的壯美已過于避開潮濕的程度,使用人力很多,使用錢財很浪費,這是與百姓為仇敵。如今君主想要效法古代圣賢君王的衣服,卻不效法他們的制度;如果效法他們的節(jié)儉,那么雖然還沒有成就治理,大概還是有益的。如今君主窮盡樓臺亭榭的高聳,竭力開掘深水池而沒有止境,致力于刻鏤雕花的巧妙和花紋彰顯的美觀而不厭倦,那么就是與百姓為仇敵了。就像我的憂慮,恐怕國家危險,而主公您也不平安呀。您卻還希望諸侯來歸附,不是很難嗎?您的話錯了?!?/p>
景公賜給晏子平陰和槀邑。晏子辭謝說:“國君您喜歡修筑宮室,百姓的力量十分疲困了;又喜歡游樂與珍寶,用來裝飾女子,百姓的錢財都用光了;又喜歡發(fā)動戰(zhàn)爭,百姓離死亡很近了。使他們力量疲困,錢財枯竭,其身臨死境,下面的人會非常痛恨上面的人!這就是我不敢接受君王恩賜的原因。”
景公說:“這樣做是可以的。雖然這樣,難道您就不想要富有和尊貴嗎?”
晏子說:“我聽說做臣子的人,以國君為先而以自身為后;安定國家后才考慮自己的家,尊重國君才能安身,怎能說唯獨不想富有和尊貴呢!”
景公說:“那么,我用什么封賞你呢?”
晏子回答說:“君王放寬對漁鹽的征稅,對關(guān)市只盤查而不征稅;對耕地的人收取十分之一的租稅;減輕刑罰,如果是犯死罪的人就判刑,如果是該判刑的就罰款,如果是該罰款的就免了。做到這三條,就是對我的賞賜,也是君王的利益啊?!?/p>
景公說:“這三條,我沒有什么說的,就聽從先生的吧?!?/p>
景公按照這三條去做了。派人去問大國,大國之君說:“齊國安定了?!迸扇藛栃?,小國之君說:“齊不會侵凌我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