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菊榮
學校管理是一件極其復雜的實務,高談闊論,紙上談兵,無濟于事。關于學校管理的理論、理念、理解,都是重要的,但必須將它們轉化為實踐中的真功夫。
第一,與人為善。所有的管理都是基于人性假設的。“積極的人性假設”有利于學校正能量的傳播。所以,我們愿意把所有教師都假設成“好的”。管理的愿景就是引導所有人向“好的”方向走去,聚集在美好事物的周圍。我們要有一雙慧眼,能看到團隊中的正能量,看到每個人身上的善因子。沒有十全十美的人,包括我們自己。但每個人一定有向善的一面,我們要看到它,并放大它。學校管理當然有原則性的一面,要依規(guī)抑制不良行為的發(fā)生。而抑制不良行為的最好方法,是千方百計地發(fā)現(xiàn)人的好,把人引向善。這樣,所有的人就會站在一起,而不是分為“我們”與“你們”,更不會站在“對立面”。站在對立面去管理學校,一定管理不好。哪怕是表面平安無事,但深處一定是暗流涌動。陶行知說“不能用人之長,便是我們之短”,我們也可以認為,不能見人之好,便是我們之丑。
第二,工作前置。學校管理中涉及的事情千千萬萬,必須前置,方能從容。如果在某個工作現(xiàn)場,我們顯得匆匆忙忙,像個救火隊員一樣,那一定是我們事先的功夫花得不夠。德魯克說:“靠突擊來管理,是混亂的一種標志?!辈贿M行前置思考的人,一定會在現(xiàn)場顯得特別忙亂。而做管理工作的人,必須要提前思考工作。如果我們不前置,那么到了老師那邊,就會出現(xiàn)“腳打背心”,從而擾亂教師的正常工作,把人心弄得煩躁不安的。這樣工作就會流于形式,品質自然也不會高。
第三,系統(tǒng)思考。不要把學校里的工作一件一件分開來思考,不要把學校工作看成是一團散沙,而要善于系統(tǒng)思考,把這些事情關聯(lián)起來。一是要聚向核心。學校一定要有核心的追求。沒有核心,工作就無法聚核,“價值觀”就成為空話。我們學校從2009年建校到今天,經歷了很多事情,但“讓每一位師生擁有成長的感覺”這個核心從來沒有動搖過。幾年來,所有的努力,都是對這個核心的詮釋。二是要學會“關聯(lián)”。要看到各種教育現(xiàn)象背后的復雜關聯(lián)性,要看到同一件事在不同階段的相互依存性,而不能用割裂的、孤立的眼光去思考工作。只有這樣,我們的工作才會形成豐富的內涵,才會事半功倍且意義深遠,才能昭示出事情背后的意義,而不止于“就事論事”。
第四,過程跟進。學校管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共事的過程,而不是簡單的、線性的、生硬的“布置與檢查”的過程。學校管理者如果真要做好一件事,必須過程跟進,而不能布置之后就等著收成了。沒有過程,哪來結果?不經耕耘,何來收獲?其實,管理就是服務,服務就是一起做研究。教師有時候完不成工作,不是不想完成,而是完成不了。我們不能等學期結束時才發(fā)現(xiàn),才去“問責”,而是要更多地過程跟進,用心傾聽,有效溝通,發(fā)現(xiàn)困難,一起研究,這個過程才是最重要的。管理不僅是懲罰完不成任務的人,而是盡最大努力去幫助每個人成事、成人。
(作者系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qū)汾湖高新技術產業(yè)開發(fā)區(qū)實驗小學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