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 吳慎勇
(作者單位:湖北省棗陽市高級中學)
?
物理教學應注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 湖北 吳慎勇
在中學物理教學中應著眼于開發(fā)學生的智力,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要提高物理教學質量,關鍵是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主動參與整個教學過程,發(fā)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使之既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
學生的心理因素決定著學生的學習活動和學習效果,而學習活動和學習效果又影響著學生學習的樂趣,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的主動性自然就提高了,獨立思考問題、獨立解決問題、創(chuàng)造性學習等習慣也就隨之形成了.目前,物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是以“教”為中心,以認識測試為標準,這種片面的智力型應試教育極大壓抑了學生潛能的開發(fā),缺失了學生主動性學習、創(chuàng)新性學習的機遇,使課堂教學變成一種缺少師生互動和學生與學生互動的單方面的灌輸,遏制了學生創(chuàng)造性學習的發(fā)展.學生思維的發(fā)展以及物理能力的培養(yǎng)想要獲得最佳效果,除了做到課堂教學的規(guī)范化外,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是絕對不可忽視的,要全面提高物理教學質量,務必要重視學生創(chuàng)造性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并形成明確的教學目標.
物理教學中,營造教學氛圍,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優(yōu)化學習環(huán)境,是有效上好每一節(jié)課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設計巧妙的環(huán)節(jié),就能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挖掘各種資源,利用物理學科趣味性強的特點,設計有趣的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和諧統(tǒng)一的教學氛圍,形成一種生動活潑、輕松愉快的“教”與“學”的環(huán)境,從而達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物理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構成的雙向活動過程,既要有師生互動,又要有學生間的互動,整個過程的發(fā)展變化是衡量一堂課的優(yōu)劣,這取決于學生是否積極參與、認真思考.物理規(guī)律的得出要經過學生的分組討論,獨立思考,將自己的討論結果匯總,再進行組與組之間的積極討論,最后由教師點評而得出學生自主學習的正確結論,這樣的學習過程,使學生能自主思考,融會貫通地掌握物理知識,學生真正體會到學習物理知識的樂趣.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合理設計物理教學的引入,設計靈活有趣的物理問題,從而充分提高課堂效果.
例如在進行“浮力”這一知識點教學時,筆者并不是急著按課本內容去講授,而是設置了一個趣味故事為課堂的開頭:在兩千多年前,敘拉古王國的國王西羅找人用黃金做了一頂王冠,王冠做成后,王冠的質量和國王所給匠人的黃金一樣重,但國王懷疑匠人盜了他的黃金,用同樣重的銀或者其他金屬摻在王冠中,他請來了阿基米德鑒定王冠是不是純金的,但不能損壞王冠,阿基米德苦思冥想了好多天一直沒有結果,他非常懊惱.有一天,他去鄰居家找朋友聊天,發(fā)現(xiàn)鄰居家5歲小男孩在盛滿水的浴缸中洗澡,當小男孩跨入浴缸時,阿基米德注意到浴缸里的水向外溢,他頓時豁然開朗,興奮地喊:“我知道怎樣做了!我知道怎樣做了!”.講完故事之后,筆者設計問題讓學生分組討論:阿基米德用什么方法來鑒定王冠?學生在故事情境中帶著問題去思考,不僅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還能對學生有所啟迪,養(yǎng)成相互合作的學習習慣,在學習活動中認真仔細地觀察思索問題,進行創(chuàng)造性學習,這才是教學的宗旨.
物理教學是具有一定結構的思維活動的教學,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思維引導訓練,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將集中思維和發(fā)散思維有機結合起來,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通過有效的思維方式的培養(yǎng),既能發(fā)現(xiàn)問題又能解決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在學習生活中融入情感、教育、價值觀,也才能體現(xiàn)出學生的創(chuàng)新學習精神.
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催化劑,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是學生學習知識的潤滑劑.物理教學過程是在教師引導組織下學生認識物理自然知識的過程,學生對物理世界的認識,由不知發(fā)展到可知,由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要做到讓學生在物理情境中認識、發(fā)現(xiàn)、探索物理知識.例如,在進行“速度和加速度”知識點教學時,為指導學生理解這2個概念,提出以下問題讓學生思考:“物體的速度改變越大,它的加速度也一定越大嗎?”大多數(shù)學生分不清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做出錯誤的判斷或舉棋不定.此時,教師進一步強調:速度是描述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而加速度是描述物體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這樣學生只要認真思考體會,就會得出正確結論.為了加深學生的理解,教師還可以給學生設置更多問題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例如:一物體由靜止出發(fā),沿直線運動開始時加速度最大,然后逐漸減小,經10min加速度變?yōu)?,此后加速度保持為0.則該物體的速度是如何變化的?以上問題的設計可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思維是創(chuàng)造的核心”,學習過程必須具備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必思,思則明智.在教學中可有意給學生設疑,引導學生通過“思”的結晶和過濾,在解決問題的同時還要能發(fā)現(xiàn)新問題,學會質疑,找出問題的“癥結”,對癥下藥,歸納出知識內在的規(guī)律,這樣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和創(chuàng)造性才能得到拓展.
教學過程既是師生心靈碰撞過程,更是學生與知識點交融的過程.教育家杜威說過:“要使教學過程成為真正的師生共同參與過程,成為真正的合作相互作用的過程.”物理學科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的言行,都與學生潛在意識的情感交流相關,所謂“親其師,信其道”,這說明對教師的情感能改善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傾向性.當然物理是一種很抽象的自然學科,大多數(shù)學生感覺物理知識枯燥索然無味,這時教師應設法培養(yǎng)學生對物理學科的感性認識,使學生產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例如,在學習游標卡尺的使用及如何讀數(shù)時,為了便于學生觀察,筆者自己動手用三合板材料制作了一個長達1.5m,寬0.8m的游標卡尺.在學習簡諧振動圖象時,由于課本上的實驗很不成功,學生很難觀察到明顯現(xiàn)象.為了克服上述問題,筆者要求學生閱讀有關實驗內容,先讓學生形成自學意識,再將學生分成6組進行討論,分析如何將上述實驗進行更好的改進.并要求學生通過課外查閱資料或者通過網絡查詢完善實驗,鼓勵每組學生將自己改進的結果在課堂上進行展示,這種具有啟發(fā)性的情景,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和探索欲望,把外部的物質活動轉化為內部的心理活動,使學生的思維隨活動深入而得到發(fā)展,使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進行自我完善,實現(xiàn)創(chuàng)造性學習.當然在此過程中教師也要不斷鼓勵學生,肯定學生的學習效果.
在物理教學中注重學生創(chuàng)新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是目前教書育人必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設置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設置合理的探究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教師要把握好每一環(huán)節(jié),才能取得完美的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湖北省棗陽市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