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蘇 陸亞萍
?
分層教學,使化學課堂更加精彩
◇江蘇陸亞萍
人教版新課程規(guī)定指出,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必須在課堂上有所體現(xiàn),課程設置應該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求,并且使每一個學生的潛力都能在課堂上充分發(fā)揮.適應現(xiàn)代化教學必須要因材施教,對不同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即分層教學,直面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它不僅是教學策略,而且還是值得推崇的教學思想.
高中化學與初中化學的學習有所不同,其難度有所增加,不僅在深度、廣度上有很大的變化,而且對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對于剛踏入高中校門的學生,他們的學習狀態(tài)以及基礎知識不盡相同,學習中容易出現(xiàn)兩極分化.如果這種現(xiàn)象不加以改變,學生對于化學的熱情就會消失殆盡.故而實施因材施教,并進行分層教學在高中化學課堂中尤為重要.筆者認為教學中應該全方位貫徹課前、課內、課后的分層策略,滿足不同學生的要求,各個擊破,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掌握全方面的學習能力.
備課過程是實施分層教學策略的最初環(huán)節(jié).教師需做好以下工作,即備教材、備學生.在該環(huán)節(jié)的實施中,要考慮安撫學生的敏感心理,讓其冷靜地直面差異性,并使學生明白這樣的分層是動態(tài)的、暫時的,只要付出努力,每個人都可以改變這種分層.這樣相當于采取了競爭機制,促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對學生進行分層后,教師需吃透教學大綱,依據學生的分層情況,對其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對于暫處第3層次的學生設定起點目標,要求其能基本完成課堂的學習任務并能掌握基礎知識點;對于第2層次的學生設定基礎目標,要求其具有獨立思考以及分析解決化學問題的能力;對于第1層次的學生設定提高目標,對該層次的要求比較高,主要側重于如何發(fā)展他們的思維并且提升能力與擴展視野.
如在教學“認識原子核”時,主要設計了以下4層次的教學案: 1) 知識準備:原子是由什么粒子構成的,構成物的電性及質量是怎樣的?2) 自學點撥:對構成原子核的基本微粒及其結構進行了解,了解基本概念.3) 粗讀淺探:質量數(shù)是什么?核素、同位素之間有什么區(qū)別?4) 精思深究:思考一些數(shù)量概念之間的因果關系.
在教學中要求第1層次的學生對以上4點全部完成,第2層次的學生完成前3點,而第3層次的學生僅需完成前2點即可.
又如在教學“常見物質的檢驗”時,對于教學目標的設定,筆者采取分層的策略;第1層的學生需具有進行探究性實驗的能力;第2層的學生可以進行一些簡單的實驗設計,掌握如何對干擾離子進行排除;第3層的學生只需掌握基本知識點,明白常見離子如何檢驗及如何操作焰色反應.這樣在講授該課程的時候,就會有的放矢,目標明確.
在課前進行分層準備,對教師是一種考驗,它要求教師對每個學生進行深入了解,對課本內容要融會貫通.課前做好分層,對于一節(jié)質量優(yōu)秀的課堂教學來說,相當于是未雨綢繆.
課堂教學是教師授課的主要環(huán)節(jié),在該環(huán)節(jié)進行分層教學是“分層策略”實施的重中之重,需認真對待.
1) 授課分層.該分層主要是以優(yōu)化學習過程、減輕不同層次學生之間負擔為目標.其實施策略一般是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案:對第1層次的學生進行點撥,引導他們討論、自學并且歸納出方法;對第2層次的學生著重進行講解;而第3層學生則著重進行講解及反饋.講解的時候貫徹由簡到難的原則,保證每個學生不落隊,最終完成學習目標.
2) 提問分層.在授課中,教師須與學生進行互動,以增加知識的記憶性,而提問是主要的互動形式.在提問中,教師應遵循的原則是層次性,并力求每個層次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對第1層次的學生提問一些探究性及運用性的問題,對第2層次的學生提問一些需仔細思考的問題,對第3層次的學生提問一些基礎概念性的問題.
3) 做題分層.實施過程中,教師需把握習題設置的層次性及指導的層次性,保證第1層的學生學得好,第2、3層的學生勝任得了,以此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如在教學“氯水的化學性質與用途”時,筆者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了不同的問題.第3層次的學生:氯氣有顏色嗎?氯水成分都有哪些,它的顏色有什么變化?第2層次的學生:如何檢驗氯水?氯水可以長時間放置嗎,為什么?第1層次的學生:舉出具有漂白性質的物質,如果把該種物質通入氯水中,氯水的漂白能力會有怎樣的變化,寫出化學反應式.
運用分層教學,就是客觀地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讓每個學生各有所長,這樣可以使第1層的學生舉一反三,培養(yǎng)探索精神,使第2層的學生明白事物的來龍去脈,使第3層的學生基本掌握大綱要求.
課后的練習與作業(yè)批改以及對學生的輔導、測試同樣是實施分層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 作業(yè)分層.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布置的家庭作業(yè)要有層次性,以適應各層學生的學習目標:第1層次的學生做一些偏重能力提升的題目;第2層次的學生做一些鞏固基礎知識,并且鍛煉能力的題目;而第3層次的學生則做一些偏重基礎型的題目.
2) 課后輔導與活動分層.化學是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學科,教師要對學生多加引導讓其更多地感悟生活中的化學.對于高層次學生鼓勵其進行化學調查,培養(yǎng)化學特長,而低層次的學生主要在于培養(yǎng)愛好.此外,對于分層輔導,應以集中輔導為主,然后輔之以個別及小組輔導,增強低層次學生的自信心并調動起所有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
3) 測試分層.測試分層的目的是在之前的基礎上使每個學生都取得進步,而不是學生之間的相互比較.一般測試分層的方法是教師擬一份復合型試題,同一份試題中題目具有層次性,且具有交叉性,這樣既減少浪費,又可以激勵學生做一些與自己層次不符的題目.
如在教學“化學反應速率”時,筆者為同學們出了一套分層次的專項練習卷,試卷分為基礎訓練、提高訓練和能力訓練3個部分,每個部分都有對應層次的習題.例如,“用鐵片與稀硫酸反應制取氫氣時,哪些措施可使反應速率加大”這樣的題目會出現(xiàn)在基礎訓練的部分.“反應2A(g)2B(g)+C(g),在未用催化劑的條件下達到平衡,現(xiàn)要使正反應速率降低,B濃度減小,應采取什么措施?”這類題目可作為同學們的提高訓練.要求學生們大膽想象、自主探究的題目則放在能力訓練部分.
因而,在課后進行分層教學,既要鞏固課堂知識,又要減輕學生負擔,完成相應的教學目標,最終使一堂完整成功的化學課堂開花結果.
總之,分層教學對于教師來說雖然加重了其教學負擔,卻實現(xiàn)了教學中以學生為主,一切為了學生的思想.既讓基礎比較好的學生滿足,又使基礎比較差的學生不掉隊,真正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成功,讓其能自覺主動地學習化學.可以說,分層教學使化學課堂更加精彩,也揚起了課程改革的風帆.
江蘇省江安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