俎婧婧(河南師范大學教育與教師發(fā)展學院,河南新鄉(xiāng)453007)
?
中英兩國教育督導制度的比較分析
俎婧婧
(河南師范大學教育與教師發(fā)展學院,河南新鄉(xiāng)453007)
摘要:英國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教育督導制度的國家之一,中英的教育督導制度存在著多方面的異同。從督學的權威性、督導的實質、督導機構體系的設置、督導制度的法制化進程以及督導人員的選拔聘用等方面來進行比較研究,有利于借鑒他國先進經驗,在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國情建立有自己特色的督導制度,從而更好地為教育服務。
關鍵詞:教育督導制度;中英;比較分析
170多年前,英國建立起了世界上最早并至今具有較大影響力的教育督導制度。我國現(xiàn)代教育督導制度發(fā)展比英國的現(xiàn)代教育督導制度晚了將近150年(從我國20世紀80年代恢復重建的督導制度算起),英國的督導制度體系在許多方面比我國的督導制度體系更加系統(tǒng)和完善,有許多我國可以借鑒的地方。
關于教育督導的概念,不同的學者對此有不同的定義。國內有學者認為,教育督導是指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對下級學校設施和教育行政機關進行行政視察、監(jiān)督與考核的公關活動。最初英國的教育督導制度就是這樣的一種行政視察。在1974年版的《改進督導之訓練》一書中,布里格斯認為:“督導,是鼓勵并引導教師自我成長和繼續(xù)努力的一種系統(tǒng),它促使教師更加卓有成效地貢獻于教學?!痹?974年版的《普通督導之訓練》一書中,卡曼指出:“督導,是學校系統(tǒng)所提供的專業(yè)和教學上的服務,以協(xié)助教師改善課程及教學背景。”我國在歷史上,也有“視學”一詞?!岸綄А币辉~在我國的正式使用,始于1926年。然而,在新中國的成立初期,我國對教育督導的認識與實踐,基本上是照搬蘇聯(lián)。在此,作者采用李帥軍和穆嵐編寫的《教育督導的理論與實踐》一書中的關于“教育督導”的定義:教育督導是教育督導組織及其人員對下級政府、下級教育教育行政機關和所屬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工作所進行的檢查、監(jiān)督和指導活動。[1]
教育督導是教育督導機構與人員對下級政府、下級教育行政機關和各級各類學校貫徹執(zhí)行教育方針、政策和教育法規(guī)情況的行政監(jiān)督。對教育工作的行政監(jiān)督,是政府監(jiān)督工作的一部分。[1]此外,教育督導對教育工作的行政監(jiān)督具有行政指令性、執(zhí)法性與權威性。
教育督導屬于教育管理領域,它是確保既定目標得以達成的控制行為。它與其他教育管理行為相比,有自己的特點。首先,教育督導屬于指導性行政,而不是指令性行政,這指的是在教育督導的過程中,督導機構和其人員無行政處置的權力。其次,教育督導還具有范圍廣泛性的特點。其督導范圍上至政府教育行政部門,下至各級各類學校;大至教育方針政策,小至學校辦學思想,由此可見督導范圍之廣。此外,教育督導還具有任務綜合性、作用間接性以及行為自主性的特點。[2]
關于教育督導的職能,國內不同學者有不同觀點,但主要思想還是趨同的。唐金石認為,教育督導機構是一個政府職能部門,它具有多種職能,主要包括監(jiān)督、指導、反饋和評估四個職能。[3]相類似,李帥軍認為,教育督導的職能有評價職能、監(jiān)督職能、指導職能、反饋職能以及推廣職能。[1]教育督導職能的良好發(fā)揮,有利于提高督導人員對教育督導必要性、重要性的認識;有利于正確處理相關政府部門的關系;也有利于教育督導機構工作人員正確、適度地履行工作職責。所以,正確履行教育督導的有關職責非常重要。
中英兩國的教育督導制度在多方面存在著差異,下文將從督學的權威性、督導的實質、督導機構體系的設置、督導制度的法制化進程以及督導人員的選拔聘用五方面來比較研究。
(一)中英教育督學的權威性比較
2010到2014年間,我國先后頒布了若干部與督學有關的政策法規(guī),比如《深化教育督導改革轉變教育管理方式的意見》,表明了我國對教育督導工作的重視。然而,我國督學職能的現(xiàn)實情況并不容樂觀。而對比英國,英國的督導制度發(fā)展較早,權威性也高于我國。
1893年,督學制度起源于英國。戴維·泰勒曾說過,英國政府的督學是“標準的守護者”,督學制度的最重要使命即確保每一所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相比之下,我國的督學制度始建于1991年的《國家教育委員會督學聘任暫行辦法》,它兼具了“督學”與“督政”的雙重職能,承載了國家教育決策的使命,然而往往被視為一種沒有實權的榮譽。
英國督學是一種專業(yè)性很強的職業(yè),有著嚴格的選拔、培訓與考核制度。英國法律賦予了督學行政權威性去保證督學的權威性,比如,英國法律允許督學進入各種辦學機構。專業(yè)權威性也是英國督學的重要屬性,體現(xiàn)在督學是通過專業(yè)問責模式來進行督導的。英國督學還可以對教育教學機構進行評判,評判結果將會影響該機構的未來發(fā)展。此外,督學還可以參與到國家及地方教育政策的制定工作。英國督導有固定的督導對象,可以對日常教育、管理方面等進行督導。督學的身份是專業(yè)人員,該職業(yè)強調專業(yè)性,淡化行政性與權威性。[4]
反觀我國,督學的行政屬性很強。我國教育督導機構往往與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有關系,因此,督學職權的履行,會受到有關行政主管部門的影響。而且擔任督學的人往往也兼具行政職務(經常是政府相關部門的處長、中小學校長以及幼兒園園長)。我國法律賦予督學具有強制性權威,其非強制性權威不強。我國的督學也主要是兼職督學,專業(yè)業(yè)務能力不足。相較于英國,我國督學對于某一教育機構的影響往往也不是決定性的。我國督學也不能直接參與教育政策的制定。我國的督導類型也往往是臨時和突擊性的,不是日常性的教育督導。我國督學的身份法律規(guī)定是公務員,但是在實際過程中他們往往不是公務員。
綜上所述,可以得出中英兩國督學在權威性上的差異。因此,兩國督學在實際工作中督導的效果是不一樣的。
(二)中英教育督導的性質比較
中英兩國都有教育督導制度,但其實質在兩國是不一樣的。
英國的教育督導體制屬于服務型,有監(jiān)督和指導雙重的性質,但是以指導為主。英國的女皇督學最初以監(jiān)督的性質為主,后來女皇督學在教育督導過程中逐漸重視對有關部門或人員的幫助和指導,此外還涉及教師的在職培訓等工作。英國的地方督學則更關心教師的個人成長,直接給予幫助與指導;他們還幫助和支持改進學校的工作。
而我國的教育督導體制則是典型的監(jiān)督型體制。督導部門通過行政權力,監(jiān)督并檢查下級政府、教育行政部門以及學校的教育工作是否嚴格按照中央的政策行使。長此以往,雖然教育督導有監(jiān)督和指導兩種功能,但是以監(jiān)督為主,形成了一種居高臨下的感覺,缺少對受監(jiān)督的對象充分的指導與幫助。[5]
(三)中英教育督導的機構體系設置比較
英國教育督導機構的體系主要分為三個層次,分別是中央的教育標準局、地方的地方視導處以及學校的基層督學。具體來說,第一層是中央教育標準局(下設21個部門),其主要職責是制定政策計劃,并建立高效評估機制;監(jiān)督督導工作的質量和發(fā)布督導報告;加強自身建設等。第二層是地方視導處,它直接受到中央教育標準局的領導,主要負責對所管轄片區(qū)進行教育督導工作并提供償視導服務。第三層是基層督學,它是一種在注冊督學領導下的私立督導小組,并與中央標準局是合同關系,其主要職能是組織、管理和實施實際的督導工作,具有較強的專業(yè)性與盈利性,這一級機構的設置有利于提高資源整合度與資源利用效率。
我國現(xiàn)行的四級教育督導體制,是由中央、省,市、縣四級教育督導機構組成,并與義務教育“地方負責,分級管理”的體制相呼應。第一層是國家教育督導團辦公室,其主要職能是組織實施全國教育督導工作和制定工作計劃,指導地方開展教育督導工作、培訓督導人員、總結推廣工作經驗等。第二層是省級教育督導室,主要工作職責是貫徹執(zhí)行國家有關工作規(guī)定、制定本省教育督導工作計劃、組織協(xié)調本省和下一級教育督導工作、組織全省督導人員的培訓。第三層是市級教育督導室,其主要職能是制定本市教育督導工作計劃和評估方案并對所轄縣級教育工作進行督導;組織本市及下級教育督導人員的培訓工作。第四層是縣級督導室,其主要職能是制定本縣教育督導工作計劃并督導所轄鄉(xiāng)鎮(zhèn)和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將情況及時向同級和上級有關部門反映。
(四)中英教育督導的法治建設比較
英國教育督導在法治建設方面比較健全。具體表現(xiàn)有:有關教育的根本性大法比較健全,及時更新;有主干法律,也有比較完善的、全面的和具有很強操作性的子法律條文與之配套;關于督導和評估的一系列法律依次出臺,法令制定周期不算太長。
在我國,教育督導制度還沒有徹底法治化,立法進程緩慢。首先,我國教育督導立法進程在新中國成立前仿日仿美,新中國成立后仿俄,之后又開始“批俄批修”,反復動搖,督導立法具有滯后性和低效性的特點,比如說從1977年鄧小平同志提出重建教育督導構想到第一個督導暫行法規(guī)出臺,這其中居然用了14年;其次,有關教育督導的配套法規(guī)缺失,目前我國教育督導領域的主干法只有一個——《教育督導暫行規(guī)定》,而與主干法相配套的子法律少且表述籠統(tǒng)、不具體、操作性比較差,對具體的工作帶來很多不便。最后,立法不規(guī)范,行政色彩太重,弱化了法律法令固有的權威。
(五)中英督導人員的招聘比較
在英國,教育督導人員采用的是公開招聘法,英國對教育督導人員有一套專業(yè)的管理制度,包括對督導人員的選拔、培訓、管理。英國的督導人員錄選工作是由教育標準局來組織進行的,入選條件極為嚴格,入選率較低,尤其是皇家督學的入選率約為1%。在中國,“任命制”是我國教育督導人員的主要選拔方式。為了有效地開展教育督導工作,中國的督導人員主要從教育行政管理部門的干部、中小學校長、高級教師及教育研究部門的人員中選拔。教育督學一般是兼職人員,因此專業(yè)化程度較低、他們通常缺乏系統(tǒng)訓練且年齡較大,因而工作能力較弱,其工作時間和工作質量也難以保證。
從以上幾方面的比較分析可以看出,英國的督導制度起步早,而我國的則處于起步階段。教育督導是提高教育質量和學校良性發(fā)展以及國家教育策略實施的一個有力保障,一味盲目地模仿他國經驗是不可取的,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在借鑒吸收他國經驗的同時,結合本國國情,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教育督導制度,從而提高中華民族的教育質量,這才是我們立足國內、放眼世界、借鑒他國經驗的意義所在。
參考文獻
[1]李帥軍,穆嵐.教育督導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檔案出版社,2003:6,15,40.
[2]李帥軍.教育督導行為的基本特點與基本關系論析[J].教育科學,2003,19(4):30-31.
[3]唐金石.淺析教育督導的職能和任務[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2,23(11):117-120.
[4]王璐.英國教育督導與評價[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109-113.
[5]廖啟良,盧雷.中英教育督導制度的比較及原因探析[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2,29(6):39-40.
Abstract:Britain is one of the earliest countries who established the national educational supervision system,supervision system of education ha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Kingdom. The comparative study has be done from the authorityofthesuperintendent,the essence ofsupervision,setting of system of supervision institution,legal process of supervision system and selectionand employment of supervision personnel and other aspects,it is propitious to draw lessons from advanced experience of other countries,and base on taking the essence and discarding the dross,it can better serve our education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China's conditions to establish supervision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Keywords:supervisory system of education;China and the United Kingdom;comparative analysis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16)11-0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