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原日前在一個以“小說技巧”為話題的講座中談到他所理解的好小說的特質(zhì)。他說:可能很多人對小說都有自己的標準。過去都說“文無第一”,小說肯定是“文”之一種,很難能有統(tǒng)一的標準,對好小說的認定因人而異。我個人以為好的小說最重要的特質(zhì)是一定要有一個好故事。沒有一個好故事,一定不會是一個好小說。一個好的故事,就是這個故事至少有一點是不一樣的,有某一個點是不一樣的。你想寫好小說,你如果能抓住一個好故事,這是一個穩(wěn)賺不賠的不二法門。你先找到一個好故事,一個好故事就能叫你立于不敗之地,但是好故事肯定不是好小說的唯一標準。把一個好故事稍微細化一點,分解一下,大家都愿意問講故事特別重要的一個東西是什么?是懸念嗎?就是說故事拋出來的時候,已經(jīng)讓聽故事的人對于你的故事前情,對你故事的結(jié)尾有某種期許,對前邊發(fā)生的起伏跌宕有某種期待,讓你能夠在你自覺自愿的前提之下繼續(xù),讓故事繼續(xù),讓講故事的行為繼續(xù),讓你聽故事的狀態(tài)繼續(xù),這個才能讓一個故事真正稱之為好故事,讓一個故事能夠被最終完成。一個是講,一個是聽。實際上在有懸念之后,一個好故事還要具備另外一個東西——玄機。為什么他的故事你聽完后轉(zhuǎn)身,故事就不再存在了,而另外一個故事卻能夠在你心里逗留?一定是你在一個好的故事里邊感悟到了懸疑,你自愿留在里邊,愿意去跟故事里邊的人物、跟故事里邊的人物遇到的情景去糾纏。我是有這種體會的。去電影院看電影,電影演完了,觀眾噼里啪啦起來把椅子一掀就退場,但是有時候我愿意一個人坐在影院里邊,我就覺得那時候我還沒出來,我還在故事當中。那么我就把這種故事里的,這種能把人、把讀家、把觀眾留住的力量稱之為懸疑——你愿意在故事里邊徜徉,在故事完成的時候還去回味。當然,更好的故事在結(jié)尾的地方它一定要給讀家、要給觀眾一把開悟的鑰匙,要讓讀家、讓觀眾在故事結(jié)束的時候,會有一點恍然大悟,會有一點如夢方醒,這種時候好故事就成為好小說的一個最基本的前提。這樣,那么你已經(jīng)具備一個好的小說家的素質(zh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