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午集團創(chuàng)始人,現(xiàn)任大午集團監(jiān)事會監(jiān)事長。現(xiàn)受聘為中國農業(yè)大學農民問題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北京大學民營經濟研究院特邀研究員。
目前很多企業(yè)老板都是董事長、總經理、會計一肩挑的能人,這屬于組織不健全,也意味著企業(yè)做不大,做大了也后繼無人,會很累也很危險。但有了健全的組織,也未必有強有力的領導班子;班子必須是和而不同的,能考慮企業(yè)發(fā)展大事的,有不同意見的
曾有人說:“沒有完美的個人,只有完美的團隊?!钡拇_,企業(yè)是臺大機器,攤子大了,必須有一個團隊,有健全的機構??梢哉f,組織健全是企業(yè)運作的第一步。
打個比方,所謂組織健全,就好比一把手是大腦,還得把胳膊腿配齊。在企業(yè)高層、中層、基層的比例配比上,我認為首先要有一個3-5人的高層領導班子,中層干部要占15%-20%。中層干部是企業(yè)先鋒和中堅力量,會帶出70%的優(yōu)秀員工,剩下的10%正常流動。
我當兵的時候,一個連隊是100人,連隊的干部不會少于10人,連長、副連長、指導員、副指導員,排長、司務長等。這100個人中,能上戰(zhàn)場的有多少?三個排長、副連長能上去,炊事班不能上,能上戰(zhàn)場的就是70-75人,但這樣的戰(zhàn)斗力就已經很不錯了。
目前,很多企業(yè)老板都是董事長、總經理、會計一肩挑的能人,這屬于組織不健全,也意味著企業(yè)做不大,做大了也后繼無人,會很累也很危險。也有很多企業(yè)組織很健全,但是沒有完全履行組織職能,腦袋干手的活,手干腳的活。比如本色集團吳英的諸多經營理念都很超前,開洗衣店,每天前百名顧客免費洗衣,很多人都去排隊;開洗車店,投資1000多萬免費洗車,靠賣配件、修車來盈利;她提出的概念酒店,每個房間都有各自的特色,營造了不同的居住環(huán)境,直到現(xiàn)在,很多酒店都在模仿她的模式。吳英做生意敢于“先予后取”,又有這么多創(chuàng)意,確實很有魄力,這么年輕就把事業(yè)做得很大。從這個角度上說,她是個商業(yè)奇才,但很難說她是個企業(yè)家。因為吳英的本色集團涉及行業(yè)過多,卻沒有相應的管理團隊和經營人員,這本身就是不穩(wěn)定因素。從這個角度看,即使資金鏈不斷裂,本色集團衰敗也是早晚的事。
網上有人拿吳英案和孫大午案做類比,我的結論是:吳英被抓后,她的資產迅速消亡,是因為她沒有一個像樣的團隊,被抓后只是她父親在為她申冤。如果吳英手下有一個組織健全的團隊的話,即使吳英被捕了,她的本色集團也能夠照常經營,創(chuàng)造效益。當然,現(xiàn)實生活也不允許假設,但我自信大午集團各種機構齊全,組織管理比較到位,想亂都亂不起來。2003年我們這個組織就抵抗住了狂風暴雨的襲擊。
在大午集團規(guī)模還很小的時候,我兩個弟弟剛加盟,那時公司還沒有多少職工,但公司就有了財務科、生產科、總務科、銷售科等組織機構。有兩個人的地方,提拔一個帶班長;有10個人,還得再提拔一個副帶班長;如果有30個人,就得配備主任、副主任了?,F(xiàn)在的集團總經理劉平是從飼養(yǎng)員一步一步成長起來的,當她還很不成熟的時候,集團就把她提為種禽公司經理,后來提為集團副總。集團副總這個職位給得很早,讓她分管宣傳和種禽。2003年集團出事后,這個僥幸留在外邊的副總真起到了總經理的作用。如果當時不提前把集團的組織結構明確下來,比如說我既當董事長又當總經理,那么我被抓以后,集團可能就會和其他企業(yè)一樣,樹倒猢猻散了。
有了健全的組織,企業(yè)將受益無窮,但有了健全的組織,未必有強有力的領導班子。
比如楚漢之爭中,論個人能力,劉邦是失敗者;但是團隊之爭,劉邦是勝利者。劉邦什么都不能干,但是他能整合班子,打仗是韓信,謀劃是張良,后勤是蕭何,而且這個班子很有凝聚力,劉邦不用韓信,蕭何追回來,反復勸說劉邦要用韓信。楚霸王項羽可以說是軍事天才,政治蠢材。他和劉邦打仗總是勝利,可惜沒有班子,就他一個人說了算,雖然有個亞父范增,還被他氣走了。作為企業(yè)老板如果像楚霸王一樣,絕對不能持久。
再看三國時期,蜀漢吳三足鼎立幾十年,原因是曹操、孫權和劉備都有自己強大的班子,但這三個班子又有很明顯的不同。曹操的班子陣容最強大,戰(zhàn)將千員,謀事百員,自不必說;劉備整合班子的能力很強,關羽和張飛是他早期的班子隊伍,但是把諸葛亮請來之后,通過火燒新野關羽張飛都拜服了諸葛亮,這個班子就不復存在了。諸葛亮可以說是楚霸王的一個翻版,發(fā)揮的是個人聰明才智。蜀漢吳三足鼎立有諸葛亮的功勞,但是后來六出祁山寸功未立,也埋下了他失敗的禍根。所謂領導班子是指要有三五個可以商量事情的人,可以有一個老大,但要聽取別人的意見。比如魏延想兵出子午谷,諸葛亮不聽;劉備說馬謖‘書生氣’,不可重用,諸葛亮不聽……結果諸葛亮死后,蜀國也就完了。民間俗語講“三個臭皮匠賽過一個諸葛亮”,就是講要注意團隊建設。其實諸葛亮不是好的領導,真正好的領導人是唐僧,但大多數(shù)企業(yè)都是諸葛亮式的領導人。
相對劉備和曹操而言,執(zhí)政東吳的孫權是個弱者,但孫權也有一個班子,而且這個班子在他哥哥孫策死前就已經形成了。孫策臨死前囑咐孫權:外事不決問周瑜,內事不決問張昭。事實上,著名的赤壁之戰(zhàn)并不是諸葛亮舌戰(zhàn)群儒的結果,而是因為東吳的班子特點已經形成了,打不打仗由周瑜說了算。其實赤壁之戰(zhàn)根本就沒有劉備、諸葛亮什么事,只是東吳以弱勝強的戰(zhàn)爭。曹操號稱八十萬大軍被打敗以后,劉備、諸葛亮撿便宜,才有了華容道之說,但蜀國并沒有出一兵一卒參加赤壁之戰(zhàn),這才是真實的歷史。
總之,在我看來,班子的成員都聽一個人的,不叫班子!班子的核心力在于團隊精神。要是下屬都戰(zhàn)戰(zhàn)兢兢,不敢抬眼看領導,那么不管手下有多少人,都不是一個班子。班子是和而不同的,能考慮企業(yè)發(fā)展大事的,有不同意見的。能夠一起爭論,但又能一起共事的成員組織,才叫班子。機構建立起來了,還得用得上用得好。要允許手下把什么不同意見可以放在桌面上來議,形成整合力,達成一個統(tǒng)一的目標。蕭何月下追韓信就做到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