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曉菲
【摘要】通過觀看第十屆全國初中英語教學大賽的課堂視頻,筆者獲益匪淺。其中,來自湖南長沙市長郡實驗中學的黃湘峰老師的寫作課給筆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本文將用一分為二的觀點,對黃老師的課進行客觀評價。
【關鍵詞】教學目標 活動創(chuàng)新 學習激情
一、本節(jié)課的亮點
通過反復研磨黃老師的講課視頻,筆者從以下三個方面總結了本堂課的亮點。
1.確立明確的三維教學目標,循序漸進完成有效的課堂教學。本節(jié)課的任務是讓學生寫一篇關于自己或他人習慣的作文。圍繞該任務,在寫作前,黃老師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方面做了非常充分的鋪墊。首先,黃老師從自己的生活方式引入到教材中女主人公的生活方式,讓學生自己找出課文中描述人物習慣的短語詞組,并進行分類,區(qū)分好習慣與壞習慣。隨后由教材中的主人公聯(lián)想到學生本身,用頭腦風暴的方式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盡可能多的寫出自己的好習慣與壞習慣。至此,寫作所需要的語言知識已大體復習和掌握。其次,在老師的引導寫,學生自己動腦完成一張表示因果、轉折和并列關系關聯(lián)詞的表格,并運用填寫流行歌曲歌詞的方式加以鞏固。至此,寫作相關的知識儲備已大體完成。接下來,進行技巧方法的引導講解。黃老師用形象的“漢堡理論”解釋了文章的一般結構:漢堡第一層為文章開頭第一段,第二層是文章內容最多也是最重要的主體部分,第三層則是文章的結尾。用完整的“漢堡理論”分析教材中的文本。至此學生已基本掌握了主要的寫作技能和方法。與此同時,在整個的鋪墊過程中,時刻透漏著情感態(tài)度的熏陶。小組合作探究,提高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在頭腦風暴環(huán)節(jié),有同學寫“never wash face”或“never do homework”,黃老師采用詼諧幽默的方式讀出聲來,讓學生進行自我反思,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情感的升華。
2.采用豐富多樣的教法學法,大膽創(chuàng)新,活用教材。本堂課主要采用了任務型教學法,從收集寫作素材,分析教材的篇章結構,到最后文章展示,是一個完整的從輸入到輸出的學習過程。黃老師善于運用比喻,使枯燥無味的知識變成大家喜聞樂見的,容易理解的知識。比如,在講到關聯(lián)詞時,黃老師把之前收集的詞組短語比喻成一顆顆珍珠,要想把珍珠串成漂亮的項鏈,必須有一根線,而這根重要的線就是我們作文中要用到的關聯(lián)詞,如此讓學生能夠“樂中學,樂中用,樂中求進步”。最后總結部分,黃老師大膽創(chuàng)新,改編神曲“小蘋果”,換上寫作技巧的歌詞,學生不僅讀起來朗朗上口,更是能夠大聲唱出來,在歡快的音樂聲中把基本的寫作要領掌握于心。整節(jié)課中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學習,并且能夠通過小組內合作,小組間競爭,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斗志和學習熱情,學生能夠在把握教材的基礎上,在老師的引導下,有梯度的掌握寫作的步驟和技巧。
3.教師獨特的人格魅力,點燃學生學習熱情。整堂課中,黃老師始終熱情洋溢、激情澎湃,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高漲,在愉快歡樂的學習氛圍中,點燃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本節(jié)課從幽默詼諧的師生問好開始(“l(fā)adies and gentlemen” and “sir”),該老師是把自己的角色定義為一個平等的參與者和合作者,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活動的主人。黃老師積極參與到學生的小組活動當中,認真及時的解答學生的疑惑,對于表現極好的小組適當的給予物質的獎勵和表揚。此外,黃老師毫不吝嗇自己的贊美夸獎之詞,除了“very good, excellent, good girl...”,老師還用到 “I think you have really wonderful pronunciation and intonation”,當同學們發(fā)揮想象完成文章的結尾時,老師用了這樣的話 “Ladies and gentlemen, you are really impressed me.”雖然黃老師在課堂中表現的極為隨和親切,但是當學生問,能否用漢語回答問題時,黃老師極為堅定的回答“Try to speak in English, OK? Just a English word!”其實課堂中老師應該清楚的知道自己什么時候該堅持,如果老師堅持使用英語,那么學生也會跟著使用英語,久而久之,學生的英語口頭表達會潛移默化的提高。
二、本節(jié)課的不足
雖然這是一堂成功的寫作課,但是同樣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就像是本堂課要寫的作文,每個人都會有好習慣和壞習慣一樣。
首先,“拋物線”似的導入過于冗雜。本單元的主題是“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本節(jié)課圍繞“good habits and bad habits”的主題開展的一堂寫作課。上課伊始,黃老師展示了兩張自己9年前和4年前的照片,并且讓同學們描述其變化,然后猜測產生變化的原因是什么。整個過程的目的即引出“habit”一詞。這個導入有一些冗長,類似一條拋物線,拋出去兩張照片讓同學們各抒己見,大部分同學們的猜測是“handsome,naughty, knowledgeable, …”這些詞與主題詞“habit”相差甚遠,直到最后有同學從“heavy”一詞引出了“habit”,導入活動到此結束。該導入可以直接表明寫作的主題,可以讓同學們用“頭腦風暴”或“思維導圖”的方式寫出或者說出與“habit”有關的內容,然后根據這些引出有關寫作的相關內容,最后寫一篇文章。
其次,寫關于Grace姐姐的一篇文章,通過學生最后的作文展示可以看出,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非常了解Grace的生活習慣,所以很多學生存在胡編亂造的可能。
三、總結
總之,沒有任何一節(jié)課堂是完美無瑕的,都會或多或少的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黃老師的這節(jié)寫作課從教學目標的達成和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展開實施以及教學方法的運用方面是非常成功的,基本能夠達到教學設計的有效性和教學實施的規(guī)范性。筆者在今后的學習和教學實踐中,一定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