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卓欣 陳為旭
?
高校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王卓欣 陳為旭
文章分析了現階段高校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狀況,針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從黨組織服務團隊的打造、服務人員素質的提升、服務機制的完善、黨組織結構的優(yōu)化、服務內容的深化、服務載體的拓展六個方面提出了建設對策。
高校;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問題與對策
高校是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接班人和建設者的重要陣地,高校黨組織為教育事業(yè)的科學發(fā)展提供思想保證、政治保證和組織保證。因此,高校的黨建工作至關重要。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要以“改革創(chuàng)新精神全面促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建設服務型、學習型、創(chuàng)新型的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并特別要求,“以服務群眾、做群眾工作為主要任務,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在全面踐行群眾路線背景下,加強高校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是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的內在需要及必然要求。
(一)出臺相關文件,明確任務要求
部分高校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fā)的《關于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意見》的精神,結合實際,出臺了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相關文件和黨員聯系師生、服務師生的相關舉措,設計了一系列擴大基層民主的服務項目和保障措施,奠定了黨的建設基礎[1]。例如,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探索建立以“學生與教師支部結對共建、創(chuàng)新支部聯系基層學生信息平臺、建立支部專題調研制度”為主的“三項制度” ;福州大學成立的黨員服務站、完善干部“四位一體”的考核評價機制等,受到了廣大師生的一致好評。這些舉措明確了高校黨組織要圍繞推動學校內涵發(fā)展和學科建設,著力抓好人才培養(yǎng),切實加強服務,把思想教育與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促進師生全面發(fā)展這一根本任務要求。
(二)構建服務新模式,加強基層組織建設
部分高校黨組織緊扣“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服務社會、文化傳承”的學校工作中心開展了“黨員志愿者”、 “三比三評”等活動,注重搭建學生主體性培育和發(fā)展平臺,構建“以人為本”的服務新模式,采取定期走訪學生宿舍、召開師生代表意見征求會等方式,加強與師生的聯系。為保障學校黨建工作的有序進行,部分高校設立了基層黨組織紀檢委委員會,督促并落實各項制度建設,在基層黨員中開展廉潔教育、治亂糾風、民主監(jiān)督等工作,提升了黨的純潔性、先進性,增強了黨同人民的血肉聯系。
(三)服務主體多元化,將人文關懷引入組織建設
部分高校黨組織服務主體趨于多元化,涵蓋了各單位黨委、黨總支、教工、學生黨支部等,設置了心理保健員等基層服務人員,實現了服務主體間的互補共進、相互監(jiān)督,促進了服務工作的全面化和優(yōu)質化。將人文關懷引進高校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在服務職工方面:制定解決教職工兩地分居、家屬就業(yè)、教職工投保等相關措施;在服務學生方面:制定幫助學生創(chuàng)業(yè)、提供實習與就業(yè)崗位、解決特殊學生困難等相關政策,通過政治上關心、思想上引導、事業(yè)上幫助、生活上關愛、心理上疏導等各項服務,充分發(fā)揮了黨內人文關懷在高校民主政治和內部管理中的保障作用。
(一)部分黨員價值觀混亂,先鋒模范作用不明顯
第一,隨著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fā)展和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人們的需求不斷增加,在功利主義、實用主義等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下,人們的價值導向出現偏差,部分黨員存在著價值觀混亂、組織觀念淡薄、政治立場不堅定等問題。第二,部分高校重入黨前培訓,輕入黨后教育,在黨員價值觀教育上,忽略發(fā)揮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未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到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乃至黨員的日常生活中去。第三,部分青年黨員中存在著“口詠其言,行違其道”的情況,服務態(tài)度有待改進[2]。
(二)服務機制不健全,監(jiān)督體系不完善
第一,高校黨組織中的黨員流動性、獨立性強的特點要求進一步完善黨組織內部機制,然而,部分高校黨組織的服務機制不健全,難以確保服務的科學長效、務實管用。第二,部分高校黨組織在服務工作中缺乏規(guī)范的工作流程和考核標準,評價任務的完成情況無據可依,無法激發(fā)黨員的創(chuàng)造性和主動性。第三,部分高校監(jiān)督體系不完善、監(jiān)督的重點不突出、監(jiān)督的渠道單一,導致了貪污腐敗、濫用權力等不良現象的滋生,無法實現群眾的有效監(jiān)督,無法保障群眾的參與權和知情權。
(三)學校重視程度不高,行政化辦學氛圍濃重
第一,部分高校對建設服務型黨組織的重視程度不夠,黨組織存在資金不足、服務設施設備不完善、群眾滿意度低等問題。第二,部分高校行政機構龐大、行政化氣息濃、人浮于事、官僚化行為與日俱增,黨員忙于業(yè)務、忙于應酬,無法靜下心來服務,行政人員多忙于行政業(yè)務,從事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精力被大大占用,缺乏高水平的服務隊伍和鮮明的服務特色,黨組織服務功能有待進一步開發(fā)。
(四)黨組織生活簡單,內部管理松懈
第一,部分高校黨組織生活仍采取傳統(tǒng)的、單一的活動模式,活動陣地主要為辦公室和單調的會議,活動內容多為組織解讀相關文件、學習把握政治形勢,較少開展專題講座、工作交流會,以灌輸為主,缺乏趣味性。枯燥老舊的組織生活無法激起黨員參與組織生活的積極性,部分黨員未意識到黨組織生活的極端重要性,對于組織活動基本上是采取被動接受的態(tài)度。第二,部分高校黨組織內部管理松懈,缺乏長效管理機制,管理沒有動態(tài)化、分類化推進實施,部分黨員黨風不正、工作態(tài)度懶散、在其位不謀其職。
(一)打造高校黨組織品牌服務團隊
1.優(yōu)化高校黨組織結構,重視隊伍建設
第一,在選拔黨員上要層層把關,要選擇專業(yè)水平高、服務意識強的人員,對其進行定期的培訓與考核,重視隊伍建設,夯實組織基礎。第二,學生有學業(yè)任務,教師也有教學、科研任務,黨組織要合理安排黨員服務工作時間,營造一個輕松、和諧的工作氛圍,從而提高服務效率,培養(yǎng)勤政務實、作風優(yōu)良的好干部。第三,建設骨干隊伍,發(fā)揮黨員的示范作用,挖掘身邊的先進事例,鼓勵向先進典型靠攏,把善于服務基層、熱心黨務的人員調配到基層黨組織書記崗位上來。
2.加強對黨員的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
第一,激烈的社會競爭給基層黨員帶來了生活、工作上的壓力,高校黨員有著就業(yè)、擇業(yè)、家庭生活、感情上的壓力,學校應充分了解基層黨員,加大對黨員的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第二,定期舉辦心理講座,讓黨員了解、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識,幫助黨員調整心理上的不適,更好的服務大眾。第三,組織聯誼活動,擴大黨員交際圈,拓寬活動范圍,豐富活動內容,不斷接觸新鮮事物,吸取新鮮血液。
(二)建立健全服務機制,完善服務保障機制
1.建構制度體系,完善保障機制
第一,建立系統(tǒng)的考評、激勵、獎懲、管理、經費保障等各項機制,完善群眾訴求提取、創(chuàng)新爭優(yōu)、監(jiān)督機制,健全師生利益保障機制及矛盾糾紛排查制度。第二,健全民主集中制,使決策機制科學化,保障黨員的知情權、監(jiān)督權、參與權和選舉權。健全黨內基層選舉制度,規(guī)范差額提名,合理擴大差額比例,促進構成多元化,創(chuàng)造良好的服務氛圍。第三,明確各部門分工,建立黨員服務站等基層服務組織,完善校領導掛點聯系制、黨員掛牌制、黨建導師制等制度來構建溝通反饋新渠道。
2.制定評價標準,規(guī)范評定流程
建立以下服務評價標準,規(guī)范服務評定流程:第一,群眾滿意度標準。工作完成是否到位,最權威的評價來自于群眾,高校服務型黨組織必須把師生滿意程度視為評價尺度和價值導向,定期利用網絡搜集建議或通過設立“群眾意見箱”等渠道獲得信息。第二,發(fā)展性標準。發(fā)展性標準重點考察的是基層黨組織實施具體工作的情況,有效進行監(jiān)督,將服務落實到實處[3]。第三,指標性評價標準,是指基層黨組織在年初就做出當年的工作計劃,詳細制定各計劃條目,形成指標,到年底按照這些指標進行考核和評價,檢驗其工作是否達到要求,通過工作的不斷規(guī)范化、標準化、科學化來提高群眾滿意度。
(三)明確各層級分工,提高重視度
1.增大資金投入力度,建設校園服務文化
第一,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建設服務設備和場地,設立黨員資料室、活動基地、實踐基地。第二,以教育熱點、難點問題為切入點,注重頂層設計,出臺相關指導性意見,堅持上下聯動,強化典型帶動,加強督導跟蹤和考核,明確領導責任、層層分解任務,確保教職工政治經濟待遇得到落實[4],通過領導示范,轉變命令式為服務式的工作方式,將服務群眾落到常態(tài),上級領導要悉心聽取民眾的意見,通過實踐和群眾的反饋意見檢驗工作效果。,第三,建設校園服務文化,黨員要銘記校訓,積極踐行校園精神,內化服務理念,注重校園服務文化建設和輿論引導。注重對基層黨員師生的服務和關懷,杜絕官僚主義作風,要抓住黨員領導干部這個龍頭,制定書記三進(進課堂講堂、進宿舍食堂、進科研院所)等制度,強化領導責任制,健全基層書記配備,進一步建設基層組織[5]。
2.抓牢黨支部建設,發(fā)揮組織服務功能
第一,要重視學生黨支部的作用,作為高校黨的最基層組織,應全方位服務全體學生黨員、共青團員和普通大學生[7],積極在課題組、實驗組、國(境)外留學生及研修教師、實習試驗基地中設置、完善黨組織。第二,建立網絡黨組織,通過擴展服務視野,促進黨建帶團建,落實好黨代表任期制,加強團隊建設、凝聚力建設。第三,充分應用學生組織創(chuàng)造性強、積極性高的特點,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各展其才,讓大學生在豐富的活動中感到身為中國人、身為共產黨員的自豪感、榮譽感和責任感[6]。第四,通過學生帶動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積極調動黨員積極性,形成整合力。牢牢抓住學生黨員這個基礎,規(guī)范組織生活,在校團委直屬的相關學生部門、校學生會、校學生社團、校學生社團聯合會中建立黨員服務站,密切聯系群眾。
(四)豐富高校黨組織服務內容,提高綜合服務能力
1.加強民意調查,幫助困難及特殊群體
第一,高校屬于思想的前沿,師生需求多、服務要求高,尤其喜歡新生事物,高校黨組織要不斷改革創(chuàng)新、滿足新時期師生的需求,通過民意調查,盡可能的幫助師生解決經濟上、心理上、思想上的困難。第二,黨員要定期走訪調研,與師生談心談話,建立合理的班級管理制度,黨組織要嚴格查處、矯正侵害員工權益的行為。第三,重視少數民族師生獨特的心理特征和民族信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為其提供生活和學習上的便利,引導其樹立正確的宗教觀。
2.優(yōu)化資源配置,打造服務品牌
第一,高校黨組織可根據黨員擅長的服務領域分專項進行服務,定期進行黨內業(yè)務交流、學術科研交流、職業(yè)發(fā)展交流,搭建創(chuàng)業(yè)平臺,以就業(yè)為導向,培養(yǎng)有能力、能擔當、有責任的人。第二,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高校黨組織服務品牌,立足學校特色,深入挖掘高校自身文化內涵,服務社會發(fā)展。第三,堅持需求導向,加強服務創(chuàng)新,開展溫馨服務工程,定期舉辦主題服務活動,讓服務走進學生生活,設立黨員示范崗、創(chuàng)建基層服務型黨組織示范點等。
(五)創(chuàng)新服務載體,完善網絡服務流程
第一,設立黨務熱線,拓寬黨員服務師生渠道,結合時代背景和需要,帶領師生參觀紅色旅游基地。第二,整合校內外資源,創(chuàng)立特色服務品牌,營造服務氛圍,建立并發(fā)揮黨員教育基地的作用。 第三,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體,搭建綜合信息化服務平臺[7]。第四,通過綜合性的信息化平臺,加大教育政策的宣傳力度,引導輿論導向,以網絡推動服務,做好便民服務工作。第五,完善網絡服務流程,以群為基礎,形成搜集問題、整理問題、上報問題、解決問題的完整網絡流程。
建設服務型黨組織是高校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保證,是我黨所作出的正確選擇?,F階段,為促進我國高等教育發(fā)展,黨組織建設要把服務落到實處,建立一支專業(yè)素質高、黨性觀念強的基層組織隊伍,將基層黨組織的每一項服務工作都落到實處,以促進和諧社會建設,推動“中國夢”的實現。
[1]趙鳳,陳曉梅.高?;鶎臃招忘h組織建設的三個維度[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高教版),2014 (11).
[2]鐘鈦申.論高校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現實路徑[J].創(chuàng)新與創(chuàng)業(yè)教育,2015 (2).
[3]王濤,劉秀峰.高校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思考[J].沈陽工程學院學報,2015(4).
[4]馬乙玉.高校服務型黨組織建設路徑探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普教版),2014 (9).
[5]柯婷.新時期高校服務型黨支部建設的實證調查及對策研究[J].青年科學,2014 (8).
[6]萬奎.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科學內涵與策略探析[J].湖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4 (2).
[7]李俊濤.以創(chuàng)先爭優(yōu)為抓手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J].東方企業(yè)文化,2014 (13).
[福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責任編輯:盧彩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