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金超
(靈璧縣婁莊林業(yè)工作站,安徽 宿州 234200)
靈璧縣農田林網建設現狀與發(fā)展對策
何金超
(靈璧縣婁莊林業(yè)工作站,安徽 宿州 234200)
本文從靈璧縣農田林網建設的基本現狀入手,分析了當前農田林網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并立足實際,從規(guī)劃設計、樹種選擇、宣傳引導、科技營林等方面提出了進一步完善農田林網的對策和建議。
靈璧縣;農田林網;對策
農田防護林具有防風減害、調節(jié)農田小氣候、改善農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促進糧食穩(wěn)產增產,以及提供林產品、加快農村產業(yè)結構調整、帶動農村經濟發(fā)展和農民增收致富的作用,還可以加快城鄉(xiāng)綠化進程、改善農村人居環(huán)境。農田林網建設不僅是淮北地區(qū)林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加快美麗鄉(xiāng)村建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通過對靈璧縣近年來農田林網建設情況進行調查分析,提出相關對策,以期促進靈璧縣農田林網的完善提高。
1.1 靈璧縣林業(yè)基本情況
靈璧縣位于安徽省淮北平原的東北部,國土總面積2 054 km2,耕地12.20萬hm2,轄6鄉(xiāng)13鎮(zhèn)和1個經濟開發(fā)區(qū),總人口120.7萬。境內地勢低平,分為河間平原、黃泛平原和低山殘丘三大部分,其中平原面積占全縣國土總面積的98%。地形北高南低,呈西北東南傾斜,海拔27~18.5 m。全縣土壤分為砂姜黑土、潮土兩個土類,pH值為6.5~8.1。氣候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區(qū),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適宜多種農作物和林木生長。全縣林業(yè)用地面積41 206.2 hm2,其中有林地面積為37 234.3 hm2,灌木林地約173.6 hm2,未成林造林地面積約為429.8 hm2。
總體上講,靈璧縣森林資源發(fā)展不平衡,呈現北部資源相對豐富、南部資源匱乏的局面。尹集、澮溝等北部11個鄉(xiāng)鎮(zhèn)的森林覆蓋率平均達23.2%,南部8個鄉(xiāng)鎮(zhèn)和經濟開發(fā)區(qū)的森林覆蓋率僅為13.2%。
1.2 農田林網建設現狀
靈璧縣為農業(yè)生產大縣,歷來重視農田林網建設。20世紀90年代前,農田林網建設主要以選擇耐風沙、耐干旱、耐鹽堿的刺槐、柳樹等樹種為主。20世紀90年代以后,引進意楊69、72進行推廣,由于楊樹的速生性、適應性強,迅速成為靈璧縣農田林網和四旁植樹的主要樹種。尤其是2000年以來,靈璧縣依托農發(fā)治沙、長江防護林、退耕還林等林業(yè)重點工程,結合千萬畝森林增長工程和美麗鄉(xiāng)村建設,進一步完善了農田林網體系建設,促進了農業(yè)增產、農民增收。據調查,全縣現有耕地面積12.25萬hm2,適宜建網面積12.25萬hm2。截至2015年底,全縣已建農田林網面積11.04萬hm2,林網建網率達90%以上,網格面積一般在13.33~20 hm2之間。其中,縣北部鄉(xiāng)鎮(zhèn)的農田林網網格面積較小,而縣南部鄉(xiāng)鎮(zhèn)的農田林網網格面積相對較大。目前,全縣農田林網仍以楊樹為主,尤其是2013年以前建設的農田林網幾乎都是楊樹。最近幾年,由于受楊樹木材價格持續(xù)低迷及楊絮的影響,在新建農田林網中楊樹的使用大幅度減少,轉而以高桿女貞、欒樹、柳樹、法梧、銀杏等樹種為主。
2.1 農田林網體系尚不完善,現有林分結構不合理
靈璧縣農田林網建設情況總體上不均衡,北部鄉(xiāng)鎮(zhèn)整體農田林網建網率在99%以上,且林網相對完善;而南部鄉(xiāng)鎮(zhèn)農田林網建網率僅在80%左右,且基本是一、二級主干林網,主要分布在國道、省道和大溝河岸,普遍存在缺株、斷帶現象,實際防護效果差,樹種結構單一,病蟲害頻發(fā)。目前,全縣農田林網建設主要造林樹種為楊樹,其他闊葉樹種比重很小。近年來,春尺蠖、楊小舟蛾、草履蚧、美國白蛾等害蟲危害較重,存在病蟲害爆發(fā)等生態(tài)安全隱患。雖然局部新建或更新農田林網嘗試栽植高桿女貞、銀杏等樹種,但由于苗木規(guī)格偏小,生長速度慢,難以在短時期內發(fā)揮防護效益。
2.2 經濟效益低下,群眾積極性受挫
目前,靈璧縣大多數以楊樹木材為主要原料的木材加工企業(yè)普遍存在生產規(guī)模小,以初加工為主,林產品檔次不高,原料消耗量大,生產經營效益低等問題,企業(yè)效益差,造成了楊樹木材價格持續(xù)低迷;而楊樹木材價格的持續(xù)走低,又使得林糧差價比進一步擴大。農田林網建設地點均是在田間、地頭,樹木的生長尤其是高大的楊樹,具有脅地效應,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作物的生長,減少了莊稼的收入。楊樹經濟效益差,且5月份楊絮漫天飛舞,持續(xù)一個月之久,影響人們的生產和生活。而無絮雄性品種引種推廣較慢,難以滿足農田林網更新改造的需要,其他替代樹種供應不足,加上群眾認識不到位,忽視農田林網的綜合防護效益,嚴重影響了群眾建設農田林網的積極性。
2.3 管護難度大,林權制度改革有待深化
農田林網的樹木,極易受到人為、機械和火災的破壞,給管護工作帶來難題。雖然進行了集體林權改革,農田林網建設所栽植的樹木落實主體,但由于到戶承包、自主經營,管護措施和病蟲害防治難以落實到位,造成了部分林網不成林、不成帶,缺株、斷帶現象嚴重。
3.1 統(tǒng)一規(guī)劃,抓好協(xié)調
根據溝、渠、田、林、路統(tǒng)一規(guī)劃,綜合治理的原則,首先要解決好農田林網植樹用地和脅地的問題。本著讓利于民、積極鼓勵的原則,通過脅地帶不納入農戶承包責任田或者給予一定經濟補償等優(yōu)惠政策措施,平衡協(xié)調好各方利益,解決處理好各方面的矛盾。農田林網樹木可按照“樹隨地走”的原則,靠近誰的地頭就承包給誰,承包戶包栽包管,利益獨享,出現病蟲害問題自行解決,充分調動承包戶的積極性。要按照“誰栽、誰管,誰有、誰收益”的基本原則,正確協(xié)調和處理好責、權、利三者之間的關系,堅決不栽無人管的樹,做到責任明確。同時,要及時頒發(fā)樹木林權證,進一步鞏固農田林網建設成果,切實保護林木所有者的合法權益。
3.2 因地制宜,選好樹種
在樹種選擇問題上,堅持適地適樹、喬灌搭配、合理混交,既要考慮到防護效益,又要考慮經濟效益。利用高速公路、國道、省道、大中河流營造農田林網的骨干主林帶,利用縣鄉(xiāng)道路、大中溝建設二級林網,應以速生、高大的喬木樹種為主,如雄性楊樹、欒樹、法梧、柳樹等。利用田間生產路、溝渠建設三級林網,在主栽1~2行喬木的基礎上,再點綴栽植一些灌木,達到調節(jié)農田小氣候的目的。喬木樹種應以雄性楊樹、法梧、欒樹、柳樹等為主;灌木可以選擇紫穗槐、杞柳、紅葉石楠等樹種。在農田林網建設中要選擇使用大規(guī)格苗木,以減少路邊雜草的侵害和人畜的破壞。創(chuàng)新營林機制,要將農田林網建設的樹木全部落實管護主體,明晰產權,提高管護主體的積極性,提升農田林網建設成效。
3.3 宣傳引導,樹好典型
做好群眾的宣傳引導工作,通過算帳對比、效益分析,讓老百姓認識到建設農田林網的生態(tài)效益和經濟效益,讓群眾親身感受農田林網在抗干熱風、倒春寒、夏季龍卷風時發(fā)揮的重要防護作用。在此基本上,抓好典型引路和示范指導,由點到面逐步推廣、穩(wěn)步推進,從而推動全縣農田林網建設的健康快速發(fā)展。同時,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大膽改革創(chuàng)新,吸引民間資本投入造林綠化,在國、省道兩側發(fā)展林苗兩用林,建設森林長廊。造林主體通廣發(fā)展東方杉,使之與鄉(xiāng)土樹種混交,可以豐富綠化樹種,形成更加穩(wěn)定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減少或預防森林病蟲害的發(fā)生。
東方杉是遠緣雜交選育的杉科新品種,具有極強的雜交優(yōu)勢,非一般樹種所能比擬。多年來,安徽省引進東方杉并進行了生產實踐;同時結合東方杉的多點分布考察,深入研究東方杉生物、生態(tài)習性,及在省內的適應性,為推廣發(fā)展東方杉打下了基礎。東方杉是適合安徽省栽植的城市園林綠化新樹種,是適合在長江、淮河、巢湖沿岸栽植的護堤林,是適合濕地公園發(fā)展,及農村地區(qū)、小城鎮(zhèn)建設的適生綠化樹種。過實施林苗兩用林,培育綠化大苗,可以在獲取短期經濟收益的同時,加快了當地的造林綠化步伐,有效地調動了廣大干群造林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責任編輯:楊婷婷)
3.4 科技營林,提升水平
加強與科研設計部門和高等院校聯系,依靠科技興林,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把一些先進的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應用于實踐,從而提高全縣農田林網建設水平。針對目前楊樹飛絮等問題,加快引進和推廣無絮楊樹品種,大力推廣種植皂莢、楸樹、刺槐、香椿、楝樹等鄉(xiāng)土樹種,既可恢復樹種多樣性,還可以增強農田林網自身的抗病蟲害能力。
(責任編輯:楊婷婷)
Analysis on Actualities of the Farmland Shelter-forest Network Construction in Lingbi County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HE Jinchao
(Louzhuang Township Forestry Station of Lingbi County,Suzhou 234200,Anhui,China)
In this paper,based on basic actualities of the farmland shelter-forest network construction in Lingbi County,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were analyzed and according to reality,some coping strategies and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for further improving the farmland shelter-forest network from such aspects as planning and design,tree species selection,publicity and guidance and scientific forest management.
Lingbi County;Farmland shelter-forest network;Strategies
S731.8
A
2095-0152(2016)06-0052-02
2016-06-08
2016-10-31
何金超(1971-),男,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基層林業(yè)生產工作。Email:lbywgzcj@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