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他者的侵凌與自我的毀滅
        ——張愛玲小說的拉康式解讀

        2016-03-18 13:43:53宋萍萍
        關(guān)鍵詞:拉康張愛玲建構(gòu)

        凌 晨,宋萍萍

        (安徽大學 文學院,安徽 合肥 230039)

        他者的侵凌與自我的毀滅
        ——張愛玲小說的拉康式解讀

        凌 晨,宋萍萍

        (安徽大學 文學院,安徽 合肥 230039)

        張愛玲小說中始終存在著“自我”與“他者”的二元對立結(jié)構(gòu),因受到他人的制約,其筆下的人物難以完成自我建構(gòu),個體甚至因他者的入侵而走向異化或毀滅,這與拉康哲學中關(guān)于自我與他者關(guān)系的論述相契合。借助拉康鏡像論、凝視論、他者論來解讀張愛玲小說中自我與他者的關(guān)系,可深入發(fā)掘其筆下人物的自我建構(gòu)過程,細致辨析張愛玲運用的“窺視”筆法,通過《傳奇》增訂版等具體個案分析他者欺凌與自我毀滅的二元構(gòu)成。從拉康式精神分析的視角觀照張愛玲創(chuàng)作,有利于多角度地深入思考張愛玲小說的精神內(nèi)涵。

        張愛玲;拉康;自我;他者

        張愛玲的小說有著極為精妙的心理刻畫及心理分析特征,人物的舉動、對話、背景的轉(zhuǎn)換,甚至連氣味、光線都能映射出人物的心理波動,如《心經(jīng)》中許小寒與母親同乘一輛車去找其父時,“油布上的泥垢的氣味”“水滴滴的頭發(fā)的氣味”,讓她“突然感覺到一種強烈的厭惡與恐怖”[1]67。張愛玲致力于對人無意識領域做深層描述,小說也帶有明顯的精神分析特質(zhì),本文從拉康的理論視角來解讀張愛玲小說中“自我”與“他者”關(guān)系的建構(gòu)過程,論析小說紛繁的人物關(guān)系下人與人之間最本質(zhì)的沖突,以及由此引發(fā)的迷惘與自我毀滅。

        一、鏡像自我:張愛玲小說中的自我建構(gòu)與異化

        鏡像理論的核心是探討自我建構(gòu)的本質(zhì),拉康認為個體的自我建構(gòu)與自我認同都是在他者的映射中完成的。鏡像階段對個體有重大意義,個體就此確立起自我與本體、自我與他人和自我與世界之間的關(guān)系。拉康將與現(xiàn)實中“我”相對立的鏡中之像稱作“他者”,個體的自我認同是通過他者來完成的?!皩Α摺幕睦斫鈱嶋H上是對‘自我’理解的一種延伸。”[2]拉康的鏡像理論是自我與他人、社會發(fā)生聯(lián)系的機制,他認為:“處于鏡子階段的功能主要在于建立起機體與他者之間的實在關(guān)系,以及內(nèi)在世界與外在世界之間的關(guān)系?!盵3]在拉康的精神分析體系中,自我建構(gòu)離不開對他者的認同,自我是通過鏡中的“我”與現(xiàn)實的“我”相聯(lián)系而形成的,他者對自我的塑造貫穿個體生命的始終。自我與他者體現(xiàn)的是一種社會性,他者并非現(xiàn)實中的他人,而是自我的一個影像或者投影。他者表示根本的另我性,因為它不能夠通過認同而同化。張愛玲作品中的人際交往關(guān)系中,他者是個體的對立面,個體與他者對應存在,同時又是互為他者的關(guān)系。主人公身邊的人物以及主人公因無法完成同化而自我分裂、自我放逐的異化形象成為影響力最大的他者。

        張愛玲小說人物的自我建構(gòu)過程正是他者不斷入侵主體意識的過程,其筆下主人公在社會關(guān)系中總是受到他者的影響,行為舉止都烙上了他者的印記。在《沉香屑·第二爐香》中,由于蜜秋兒太太對女兒的過度保護致使其對性知識一無所知,在主人公羅杰的新婚之夜,妻子把丈夫的正常性要求竟然當做“變態(tài)的禽獸”行為,向校長、教務主任控訴羅杰的“禽獸”行為。此事傳得沸沸揚揚,幾乎香港中層階級以上的英國人都知道了。種種原因和壓力迫使羅杰辭去任職十五年的大學教職,最后羅杰在幽幽的煤氣中匆忙燒完了這爐短命之香。男主人公羅杰不堪忍受身邊眾人的非議,轉(zhuǎn)而引煤氣自殺以求解脫。在現(xiàn)實中強大他者的干擾下,妻子與丈夫既難達到和諧統(tǒng)一又難以割舍對方,主體只好舍棄自我并將自我放逐于永恒的虛無暗黑中,這正是主體意識被他者侵入直至摧毀的象征。自我不再是自己的主宰,被自身無法掌控的他者左右,從而陷入自身異化的境地。諸如《花凋》中鄭川嫦即是在身邊最親近他者的侵擾下導致主體的慘烈滅亡——精神上的漠視冷淡致使其因主體意識的喪失而毀滅以及因肉體病痛帶來的肉體毀滅;《多少恨》中虞家茵因周圍他者的強烈介入,在他者的介入下主體的自我意識難以持久便只好臣服,將自我意識進行徹底流放。

        家庭倫理關(guān)系是張愛玲訴諸筆端的另一重點,她筆下的家庭關(guān)系時常顯露出與現(xiàn)實世界中不同的一面,親人之間的溫情和包容在小說中蕩然無存,家庭成員之間只剩下無盡的窺視、猜忌、謾罵甚至是肉體上、精神上的戕害?!凹胰恕背闪穗x自我最近的他者,他們有力地介入主體的自我意識,將主體塑造成他們眼中的“理想自我”。在《天才夢》里,“我”(張愛玲)是一個天賦稟異的孩子,自小被目為神童,三歲寫詩,七歲寫了短篇的家庭悲劇小說。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的自理能力等同于零。母親黃素瓊一心想把張愛玲變?yōu)槲餮笫降氖缗?,而她卻連基本的生活自理都做不到。所以母親說:“我懊悔從前小心看護你的傷寒癥。我寧愿讓你小時候得傷寒癥死掉,也不愿看你活著使你自己處處受苦?!盵4]181來自母親的言語抨擊,深深地傷害了張愛玲的心,因而張愛玲在內(nèi)心始終否定自身,在某種程度上,這種否定使得張愛玲自我懷疑、自卑甚至自閉。張愛玲感到深深的挫敗和自卑。這在她的小說世界里也有所體現(xiàn),如《紅玫瑰和白玫瑰》中的孟煙鸝、《花凋》中的鄭川嫦等形象,她們都敏感美麗但卻都缺乏自信而又脆弱,都有并非很強烈的自我意識,但周圍的他者在這種情況下顯得極具侵略性,侵凌主體的自我意識。如《金鎖記》里長安和長白,主體的自我意識完全被籠罩在他者(其母曹七巧)的陰影下,窒息絕望,看不到主體的任何自覺,一舉一動都仿佛是他者的復版。張愛玲筆下主體的建構(gòu)總是在按照他者的意志不斷塑造自我,自我也因此帶有明顯的他者入侵過的痕跡。

        他者的存在是自我建構(gòu)的前提,“自我的本質(zhì)是一種挫折”[5]。在張愛玲的小說中,個體的自我建構(gòu)往往走向異化和變形。在拉康那里,人的主體意識的發(fā)展過程大致要經(jīng)歷實在界、想象界和象征界三個階段。其中象征界是主體建構(gòu)最重要階段,它代表著主體能否最終建立起完整的自我,而拉康對此是持否定態(tài)度的。他認為,在主體進入象征界之后,面臨的是社會意義上的“他者”的全面入侵?!白晕艺J知形成的來源很大程度上是對異己的他人形象的誤讀,個體不斷向外在的心像尋求與自我統(tǒng)一的整體風格與形象,并且把它誤認為是自我,從而瘋狂掠奪它的主人性?!盵6]現(xiàn)實社會中他者的影響下,小說人物既無法實現(xiàn)與他者的認同,也無法實現(xiàn)自我認同。帶有寓言性質(zhì)的短篇小說《沉香屑·第一爐香》中,上海女學生葛薇龍求學香港后寄宿在姑母家,在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下沉迷于聲色犬馬的生活,忘掉了自己曾經(jīng)的追求。薇龍最終嫁給喬琪,但卻成為喬琪和梁太太謀取錢財和男人的工具。故事的結(jié)局不言而喻:葛薇龍失去利用價值之后就被喬琪無情地拋棄。來到紙醉金迷的城市之后,葛薇龍卻無法融入到這里的生活,她感受到別人對她的排擠。而這些排擠她的人,也是梁太太手底下的交際花,她們住著華美的房子,而心和靈魂卻囚在黑暗的老屋內(nèi),她們安于黑暗,在這個小小的空間里逃避日光和世俗的眼光,這類人身上有著葛薇龍所不能理解的東西。她深知奢靡之誤,卻又不愿放棄這里的一切去過貧苦的生活,最終,葛薇龍和梁太太、喬琪一起沉溺于黑暗之中。倘若她不選擇臣服,個體便無法獲得他者的認同,也就無法完成自我建構(gòu)。葛薇龍最終成為了一個甘于黑暗、守著奢靡生活的交際花,尷尬地處在族群當中。所以葛薇龍打碎了曾經(jīng)的自我設定、自我追求,以另一種符合身邊他者的方式熔鑄自我以求得認同,這種自我異化的行為象征著主體意識完全被他者欺凌、霸占,從而喪失作為主體的自覺性。

        主體總是在具體的社會文化關(guān)系中進行著艱難的自我建構(gòu),然而張愛玲小說的主體總是無法實現(xiàn)與他者的認同,從而走向異化或毀滅,小說人物與社會中的他人相對立,無法與他人和諧共生,主體的“理想”也常常與他人的意愿相悖,并被人視為怪物、妄想狂、精神癥患者。張愛玲筆下的人物在面對具體社會文化關(guān)系時,無法實現(xiàn)與他者的認同,在現(xiàn)實世界中屢屢受挫,所以張愛玲的小說中有著相當一部分的精神癥群體。《茉莉香片》中的聶傳慶,患有“胡思亂想”癥,每天都是在想一些不著邊際的事,一事無成,由于他無法得到父母疼愛的幸福于是便想毀滅擁有這種幸福的言丹朱,在外人看來,他永遠是一副焦慮不安的模樣;《多少恨》中的主人公父親虞老先生有著破壞好物的怪癖,這是其受挫后壓抑的負面情緒集中爆發(fā)的結(jié)果,每次破壞之后他的心情都會獲得暫時的好轉(zhuǎn)……張愛玲小說表現(xiàn)出主體要想進行自我建構(gòu),就必須認同他者,并在他者的永恒影響下完成自我建構(gòu),而在主體進入具體社會關(guān)系之后,他者是占主導地位的?!八呒仁橇硪粋€主體,也是中介了與其他主體之關(guān)系的象征秩序?!盵7]因為在他者主導的象征界,即現(xiàn)實世界里,其筆下的人物無法認同他者,從而造成自我人格的缺失,主體有著普遍的人格結(jié)構(gòu)問題,并且直接導致小說人物始終陷于一種生存困境之中。

        二、主體被凝視:張愛玲小說的窺視主題

        “窺視”不再是書寫對象,而成為書寫本身,張愛玲將自我和他者的對立關(guān)系高調(diào)引入其小說的話語系統(tǒng)中。從拉康的凝視觀點來看,“窺視”一詞本身包含著外界(他者)對個體無時無刻且不合時宜的注視,并且外界注視個體時,個體并不能用眼睛或耳朵來感知他人的存在,但同時個體又都會在無意識中虛構(gòu)出一個凝視著自我的他者,其行動皆無形中為他者所牽引。張愛玲小說中的人物很多都是“被看”的主體,被自己的女兒看、被自己的父母看、被鄰居看,等等。在《傾城之戀》中,白流蘇的行為一直被身邊的家人窺視著、嘲笑著,這使她感到厭煩又恐懼。白流蘇在家中不斷收拾的抽屜以及她所憧憬的婚戀,實際上都隱喻著主體的自我追求和建構(gòu),而家人則是時刻注視并試圖入侵其自我世界的“他者”,小說的結(jié)局無疑宣告了主體頗有疑義的勝利。《茉莉香片》中屏風上褪色的鳥不僅僅是裝飾,而是時常化身為聶傳慶想象中的母親,“她”不時指引抑或干擾著主體的言行,此時個體被自我無意識虛構(gòu)出來的他者所影響。

        早在拉康之前,凝視觀點就被薩特、梅洛·龐蒂等人提及,拉康十分推崇梅洛·龐蒂關(guān)于凝視的觀點,他認為:“梅洛·龐蒂為我們指明了一些道路,沿著這些道路前進,我們到達的不僅只是視覺現(xiàn)象學,因為這些道路的目的是要向我們指出,可見的東西依賴于那使我們受制于觀看者的眼睛的東西,借助他向我們指示的道路,我們必須確定的是凝視的先在性——我只能從某一方位去看,但在我的生存中,我被全方位地觀看?!盵8]拉康在梅洛·龐蒂關(guān)于凝視理論的基礎上,對“凝視”觀點做了進一步拓展:“凝視”具有多重性,既包括自我對他者的觀看,又隱含著他者對自我的觀看,這樣一來,來自他者的凝視便深刻影響著主體的自我建構(gòu)。主體將他者作為凝視的對象,在自我凝視他人的過程中,自我也不知不覺成為他者凝視的對象,拉康的凝視就是這樣一種注視和被注視的共生現(xiàn)象。

        這種注視和被注視相交織的共生現(xiàn)象在《金鎖記》中被書寫得淋漓盡致。曹七巧對兒子長白的窺視和掌控簡直到了令人發(fā)指的程度。她在兒子的新婚之夜強行留住他,讓他給她燒大煙、捶腿,長白婚后的生活里也是這般行事。不僅如此,曹七巧還窺探兒子與媳婦的婚姻生活,并且將這種探來的消息在麻將桌上公之于眾。這些行為直接導致了媳婦芝壽和后來扶正的絹丫頭不堪其辱轉(zhuǎn)而尋死的悲慘結(jié)局。曹七巧無休止的窺探,說到底就是對子女個人私密空間的粗暴闖入與肆意破壞。長白不敢再娶、長安不敢論嫁與芝壽與絹丫頭之死,均是因為主體不堪身邊他者的注視與侵擾而失衡。而長白、長安也是其母曹七巧由個性潑辣的小市民逐漸淪為黃金奴隸的見證者。他們直接目睹了曹七巧“一級一級上去,通入沒有光的所在”[1]231。注視與被注視相互構(gòu)成也相互消解、相互糾纏地綿延在文本之中。在張愛玲自傳體小說《小團圓》中同樣有這類書寫。“我”(九莉,即張愛玲)是母親復雜糜亂生活的見證者,蕊秋(對應其母黃素瓊)是“我”日常生活的監(jiān)控者?!拔摇睂τ诒槐O(jiān)視感到羞恥憤懣、厭煩,而蕊秋卻以此為家長的職責并且樂此不疲。二人是彼此生活的關(guān)照者、監(jiān)視者。他者與主體互相注視也互相被注視,且主體在他者的侵擾下,只能選擇妥協(xié),即自我意識的屏蔽和喪失,亦或自我放逐、走向毀滅。這是他者與自我戰(zhàn)爭的永恒話題與必然結(jié)果。

        在《連環(huán)套》中,張愛玲更是創(chuàng)造了一個完全窺視的世界,敘述主體遭遇的是全方面的,且敘述主體無法從看不見的他者處觀看自身,這是一種讓主體不可見的凝視,“‘凝視’的不可見,卻能讓敘述者感到它的存在,視覺敘述主體在完成誤識后便進入自身觀看的想象之中” ?!爱敗豢础f話時,主體在凝視與被凝視之間的想象將看似虛構(gòu)的觀看體驗再現(xiàn)?!盵9]拉康認為看與被看作為一種自我建構(gòu)和自我認同的方式,是一個從主體出發(fā)、回到并最終改變主體的內(nèi)部心理過程,而這個過程則受到他者的深度影響,主體在有意識或無意識的狀態(tài)下受到他者的入侵,成為他者的欲望客體。在小說中,各種窺視輪番上演,伴隨窺視而產(chǎn)生的,是各種流言的橫行。小說中人物所處的環(huán)境可以說是產(chǎn)生各類流言的垃圾場,人們生活在流言之上,制造和傳播流言是生活的一部分。窺視和流言暗合了拉康凝視理論中他者影響下自我對他者的想象,小說中的“窺視”與“反窺視”具有精神分析的特征。張愛玲在這篇小說中建構(gòu)了一個雙重窺視的結(jié)構(gòu),小說中每個人物在窺視他人的同時也在被他人窺視著。拉康認為自我建構(gòu)很難離開自我的對應物,即來自于鏡中自我的影像。自我通過與這個影像的認同而實現(xiàn),我們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如一面鏡子,自我身份的建構(gòu)與周圍環(huán)境聯(lián)系緊密,通過他者,自我才得以認同和構(gòu)建,人永遠被外部力量所主宰,我們所要追求的自我,始終建立在他者之上。拉康關(guān)于“凝視”的論述強調(diào)他者對自我建構(gòu)的決定性,“我”始終具有去主體性,而張愛玲小說中所描寫的人物,正是由于無法抵抗現(xiàn)實存在著的他者的入侵而變得扭曲異化,他們的生活已經(jīng)習慣于以他者的目光來觀照自身,張愛玲用無處不在的“窺視”和“反窺視”證明了他者的強勢和自我本質(zhì)的虛無。

        三、甘于欺凌的主體

        張愛玲小說中他者對自我的侵占還體現(xiàn)在人物于窺視中選擇的自我禁錮,以及人物在反抗窺視過程中導致生活方式的扭曲變態(tài),包括小說人物的感官失靈和人物之間對話的失效?!秱髌妗吩鲇啽镜姆饷娉鲎詮垚哿岬暮糜蜒讬阎?,“借用了晚清的一張時裝仕女圖,畫著個女人幽幽地在那里弄骨牌,旁邊坐著奶媽,抱著孩子,仿佛是晚飯后家常的一幕??墒菣跅U外,很突兀地,有個比例不對的人形,像鬼魂出現(xiàn)似的,那是現(xiàn)代人,非常好奇地孜孜往里窺視。如果這畫面有使人感到不安的地方,那也正是我希望造成的氣氛”[4]274。欄桿外,高大、裸露、神秘的現(xiàn)代人探進頭來,是在好奇地窺視,還是大膽地誘惑,抑或不滿地質(zhì)詢,主婦對此都全然不顧,只是全神貫注地沉迷于自己的游戲天地。我們可以看到由于對“窺視”的極端迷戀和面對“被窺視”的無畏,這些人物變得對外界一無所感,他們喪失了視覺之外的其他感官功能,他們對惡心不潔的事物甘之若飴——即在窺視與反窺視中選擇自我禁錮,對外在的一切充耳不聞,恍若無視。無處不在的“窺視”導致張愛玲筆下人物的感官失靈,他們在被人窺視中轉(zhuǎn)而又窺視他人,由此構(gòu)成張愛玲小說中“窺視”與“反窺視”這一內(nèi)在結(jié)構(gòu),并進而導致這些人物之間的對話失效。張愛玲筆下也摹畫了這樣一幅尷尬的場景——彼此充滿刻骨仇恨的人們時刻廝守并面面相覷。人物之間的對話空洞無物,早已失去了交流的效果,即使是親人之間最私密的對話,也是曖昧不清、各說各話,令讀者云里霧里。

        如果把這種由“窺視”和“反窺視”之“惡之花”而開出的“惡之果”加以詳細觀照,就會發(fā)現(xiàn)其基于這樣的本質(zhì)關(guān)系:這種內(nèi)在結(jié)構(gòu)里的他人實際上是另一個自我,而這也恰恰說明自我與他者之間是一種想象的主體間關(guān)系。“自我一開始就是一個他人,他借助他人而誕生?!盵10]自我無法獨立存在,他人永遠是想象關(guān)系中不可或缺的一方。這是自我對他人根本上的依賴。他者被認可的過程,就是主體與之進行象征認同的過程。而自我認同處于一種永恒的危機狀態(tài)中,這在《紅玫瑰與白玫瑰》中得到極致書寫,佟振保與王嬌蕊在電車上相遇,他從電車的鏡子中審視自己,“當從鏡子中看到的是與自己的想象相反的圖象時,他陷入了自我認同的危機”[11]。主體與他者就像天平的兩端,一方強大勢必導致另一方的萎縮。他者的強大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主體的內(nèi)在薄弱性。主體意識薄弱亦或主體無意識是致使他者過于強勢的主要內(nèi)因?!缎“肪褪沁@類書寫的典型?!缎“芬婚_頭出場的是五太太,一個雖有丈夫卻要守活寡的可憐女人。她得不到丈夫的愛,甚至她的丈夫都不愿多看她一眼。五太太的心里充滿著恨,她恨她的父母、夫家的人、丈夫,等等,她卻不知道為何而恨,在恨之中她選擇的是默默的忍受,隨著時間的流逝她也只能接受守活寡的現(xiàn)實。主體意識的自我迷失,周圍他者的強勢干預,使得主體徹底將自我進行割裂、分化以求妥協(xié)。自我的不爭和放逐也使得他者凌駕于主體之上且擁有絕對權(quán)威。主體有時又會有意識或以殘存的意識進行抗爭,但這種抵抗又常會產(chǎn)生無法消除的焦慮狀態(tài)。

        以此來反觀張愛玲筆下的人物,會發(fā)現(xiàn)其正是出于防范他人對自己精神世界窺視的焦慮,才放棄了人與人之間的正常交流,他們選擇這種無效對話,或者主體以怪異的行為來表示其不滿和憤懣。人們的內(nèi)心世界和日常活動都背負了“窺視”和“反窺視”的沉重任務,生活成為了枯燥而痛苦的負重之旅。“反窺視”的行為是主體為反抗他者對自我的入侵而做的努力,然而最終主體總會淪為又一個窺視者,即自我淪為了另一個他者,如此一來,張愛玲小說便構(gòu)成了一個龐大的“窺視”與“反窺視”的競技場,人人皆陶醉于窺視之所見,執(zhí)著于碎片式的窺視印象,導致小說中永遠流言橫行、人物內(nèi)心世界和日常生活被窺視者全盤占領,人與人之間關(guān)系也是扭曲異化的,自我已經(jīng)失去了存在的本質(zhì),徒留他者侵凌之后的破敗軀殼?!都t玫瑰與白玫瑰》之中,周圍他者的監(jiān)視場域中孟煙鸝的薄弱自主性消失得無影無蹤,沒有自我意識的主體猶如沒有靈魂的玩偶,最終成為佟振??谥械酿ぴ趬ι系娘埩W?。

        張愛玲以其卓越的精神分析特質(zhì),在小說中揭示了自我與他者根本性的對立,顯露其寫作的現(xiàn)實訴求。張愛玲無比精準地刻畫出了進入現(xiàn)代文明以來,現(xiàn)代人始終面臨著的巨大的人性廢墟,以及由此造成的精神頑疾,隨著現(xiàn)代人精神病灶的日漸顯現(xiàn),張愛玲小說也越來越顯出其經(jīng)典化的特質(zhì)。

        [1] 張愛玲.張愛玲文集[M].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1992.

        [2] 戶曉輝.自我與他者:文化人類學的新視野[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22(2):14-15,26.

        [3] 拉康.拉康選集[M].褚孝泉,譯.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1:93.

        [4] 張愛玲.張愛玲散文集[M].香港:中國文學出版社,2009.

        [5] 馬元龍.主體的顛覆:拉康精神分析學中的“自我”[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43(6):48-55.

        [6] 馬元龍.雅克·拉康:語言維度中的精神分析[M].北京:東方出版社,2006:73.

        [7] 馬元龍.作者和/或他者:一種拉康式的文學理論[J].外國文學,2006(1):72-79.

        [8] LACAN J.The four fundamental concepts of psychoanalysis[M]. SHERIDAN A, trans.London: Penguin,1979:72.

        [9] 席藝洋.當“被看”說話的時候:博爾赫斯《鏡子》中的凝視敘述[J].文學界,2011(4):169-171.

        [10] 黃作.從他人到“他者”:拉康與他人問題[J].哲學研究,2004(9):64-70.

        [11] 王瑩.來自生存的悵惘威脅:從精神分析學看張愛玲小說的心理刻畫[J].思想戰(zhàn)線,2003,29(5):115-118,123.

        Bullying of the Other and Destruction of the Self: A Lacanian Interpretation of Eileen Chang’s Novels

        LING Chen,SONG Pingping

        (School of Literature, Anhui University, Hefei 230039, China)

        In Eileen Chang’s novels there is always a binary opposition of “the Self” and “the Other”. Due to the restriction of the Other, characters in her novels always have difficulties in completing self-construction and some individuals even move towards alienation or destruction because of the invasion of the Other, which accords with the discussion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lf and the Other in Lacan’s philosophy. If Lacan’s theories of mirror stage, gaze and the Other are used to interpre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lf and the Other, the process of characters’ self-construction can be easily figured out, Eileen Chang’s “peeping” writing technique be carefully analyzed, and binary structure of bullying of the Other and destruction of the Self be studied through the case of the novelLegend(revised and enlarged version). Analyzing Eileen Chang’s writ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can’s psychoanalysis is beneficial to gain a deep understand of spiritual connotation of Eileen Chang’s novels.

        Eileen Chang; Lacan; the Self; the Other

        2016-05-24

        凌 晨(1979-),男,安徽潛山人,安徽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 宋萍萍(1992-),女,安徽樅陽人,安徽大學文學院碩士研究生。

        I712.074

        A

        1009-2463(2016)05-0099-05

        猜你喜歡
        拉康張愛玲建構(gòu)
        九月雨
        消解、建構(gòu)以及新的可能——阿來文學創(chuàng)作論
        阿來研究(2021年1期)2021-07-31 07:38:26
        殘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構(gòu)和救贖
        Inevitability of Willy’s Tragedy as Seen from Lacan’s Mirror Stage
        建構(gòu)游戲玩不夠
        “天下之言性也”
        ——拉康對《孟子》的誤讀?
        緊抓十進制 建構(gòu)數(shù)的認知體系——以《億以內(nèi)數(shù)的認識》例談
        張愛玲在路上
        山東青年(2016年1期)2016-02-28 14:25:29
        精神分析批評中存在的幾種對拉康的誤讀
        九九久久国产精品大片| 成人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电影|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芒果 | 亚洲精品有码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毛片大尺度激情|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在线视频播放| 麻豆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无码| 丰满五十六十老熟女hd| 成人免费无码视频在线网站| 久久综合激情的五月天| 又大又长粗又爽又黄少妇视频 | 日韩精品av在线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av一区二区| 日韩成人无码| 无码久久流水呻吟| 亚洲精品av一区二区日韩| 邻居少妇张开腿让我爽了一夜| 中文字幕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无码免费久久99| 加勒比av在线一区二区| 领导边摸边吃奶边做爽在线观看 | 色老板美国在线观看| 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 无码91 亚洲| 亚洲第一黄色免费网站| 国产成+人欧美+综合在线观看 | 成熟妇女毛茸茸性视频| 亚洲人成色7777在线观看| 狠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激情| 亚洲国产线茬精品成av| 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 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AV无码网址|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一区| 日韩精品久久久肉伦网站| 99精品热6080yy久久| 国产激情小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99果冻传媒| 美女黄18以下禁止观看| 亚洲中文有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