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文斐(義烏工商職業(yè)技術學院,浙江義烏322000)
?
高職院校民族音樂教育現(xiàn)狀及對策分析*
諸葛文斐
(義烏工商職業(yè)技術學院,浙江義烏322000)
摘要:隨著經(jīng)濟社會建設進程加快,民族音樂在社會中的影響和作用越發(fā)的重要。在我國的音樂發(fā)展中有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音樂教育如此快速發(fā)展的今天,我們首先要解決在高職音樂教育中所存在的問題,以民族音樂教育為首要,為我國民族文化重要的部分,當代大學生的民族音樂素養(yǎng)是我國民族教育歷史在當代的真實展現(xiàn)。本文首先簡單介紹當下普通高職院校中的民族音樂教育現(xiàn)狀,繼而闡述了在高職院校中開展民族音樂教育的意義,最后針對民族音樂教育在實際應用時出現(xiàn)的問題提出一些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民族音樂;高職音樂教育;研究
Abstract:With accelerating economic and social construction,the influence and role of the national music in society is increasingly important,which ha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s music.Nowadays,music education develops so fast,so we first need to solve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higher vocational music education,and view national music education as the first and the important part of national culture,for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quality of ethnic music is thepresence of Chinese national education history in contemporary era.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national music education in general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and then elaborates the significance of carrying out the national music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and at the end,it puts forwards som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national music education.
Keywords:national music;higher vocational music education;research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數(shù)千年以來,傳統(tǒng)文化里積累了大量的精華。作為高職學生,我們有責任有義務保護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并且將民族音樂發(fā)揚光大,扭轉我國近年來文化實力屈居人后的局面,這是時代賦予給高職青年的艱巨任務,因此,當下最重要的是分析如今高職音樂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并作出相應的改良策略。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提升高職音樂教育質(zhì)量,讓高職大學生感受文化、認識音樂并更好的體驗音樂。
(一)民族音樂的概念
民族音樂可以從廣義和狹義兩個角度分別分析,廣義的民族音樂是各個民族的音樂,是民族音樂和一些文化所共有并被繼承的音樂總體。狹義的民族音樂是在各個民族的日常生產(chǎn)勞動中扎根的民族音樂形態(tài)。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特性,在本民族是具有共通性,對于外來民族而言又具有一定的個性,這是因為在各個民族的歷史傳承和發(fā)展中所形成的一種獨特文化。每個民族的生活習慣、宗教信仰和思維方式都是有著一定的區(qū)別,正是因為這些因素形成了民族音樂的特性。我們可以將民族音樂這樣理解,具有民族特色,并且具有一定的價值體系。
民族音樂是人類的財富,是音樂藝術最偉大的成就之一。民族音樂的文化中囊括了本民族的生活氣息、人性內(nèi)涵、個性的民族形象。我國的古代音樂和民間音樂都屬于民族音樂的范疇,在現(xiàn)如今,民族音樂逐漸發(fā)展成為一個約定俗成的概念,泛指一些世代流傳的、被中國人民所喜愛的傳統(tǒng)音樂。
(二)民族音樂的內(nèi)容
縱觀中華上下五千年,民族音樂包括了在歷史長河中所形成的傳統(tǒng)音樂文化,在五四運動之后所形成的優(yōu)秀民族音樂也包含在內(nèi)。我國有五十六個民族,這么多的民族所發(fā)展形成的民族音樂文化也是民族音樂的內(nèi)容,一些民族音樂文化與外來音樂元素所結合形成的新型民族音樂為民族音樂增添了活力。從地域的角度來看,民族音樂包涵了我國領土之內(nèi)的在中華民族文化基礎上創(chuàng)作的音樂文化。在人們?nèi)粘I钪校瑹o論因為什么原因而創(chuàng)作的或使用的音樂都可以納入民族音樂的范疇之內(nèi)。
(一)當代高職大學生崇洋媚外
據(jù)有關調(diào)查顯示,如今在絕大部分包括師范類的高職院校中,高職大學生更傾向接觸西方音樂文化的教育,對民族音樂文化的重視遠遠不夠,在學習過程當中,以西方音樂為主,很多高職學生支持高價學習西洋音樂,愿意投入大量資金,而對于宛轉悠揚、扣人心弦的民族音樂卻是不聞不問。在器樂方面同樣如此,心甘情愿高價購買西洋樂器,組建樂隊,對于二胡、古箏、琵琶等民族樂器很少有人能夠舍得進行投資。
(二)高職院校中音樂教育崇洋媚外
相對高職大學生而言,高職院校中的師資隊伍同樣也存在弊端。如今多數(shù)高職院校因受西方文化長時間的熏陶,在其內(nèi)心深處便傾向于西方音樂,表面上看似日日強調(diào)的民族音樂也只是形式而已,由于教師自身在學生時代期間,學習階段接觸的音樂教育也大多以西方音樂為主,對于民族音樂并不熟悉,更不能妄想讓他們在課堂上給學生講解民族音樂了,對于兩種音樂文化的學習,大多數(shù)教師自己本身便存在差異,因此,不可避免的會在授課過程中出現(xiàn)西方音樂與民族音樂比例失調(diào)的現(xiàn)象。
(一)有利于高職院校復合型人才的培養(yǎng)
眾所周知,“為社會培養(yǎng)職業(yè)型人才”是各大高職院校的辦學宗旨。據(jù)了解,現(xiàn)如今的各大高職院校似乎不再重視學生的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而是學生更加注重專業(yè)技能的學習,老師更加注重專業(yè)知識的教學。而高職院校若是展開民族音樂的教育,便有利于高職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的培養(yǎng),利于高職院校培養(yǎng)出復合型人才。
(二)有利于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
經(jīng)濟學家的研究分析表明,信息產(chǎn)業(yè)和藝術產(chǎn)業(yè)是21世紀最大的產(chǎn)業(yè),信息技術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顯而易見。我們平時所用的互聯(lián)網(wǎng)和手機等高科技產(chǎn)品都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反觀藝術產(chǎn)業(yè),并未真正的形成規(guī)模,科技與藝術是不能分割的,在科技高速發(fā)達的今天,藝術產(chǎn)業(yè)也將逐漸崛起,工業(yè)產(chǎn)品的生產(chǎn)也在高科技和藝術的影響下朝著藝術產(chǎn)品的方向發(fā)展著。經(jīng)過五千年的歷史文化沉淀,民族音樂的文化資源是極其豐富的,但是在經(jīng)濟發(fā)展中并未對其充分利用。在21世紀,藝術產(chǎn)業(yè)將成為一個新的增長點,民族音樂可以為科技的發(fā)展和數(shù)字化時代提供精神動力。民族音樂的教育可以促進藝術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在促進經(jīng)濟增長的同時不能忽視對民族音樂的教育,只有二者相輔相成才能形成一個良性循環(huán)的過程,有利于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
(三)有利于構建學生的多元音樂文化價值觀
在對我國學生的早期音樂教育中,不能將我國傳統(tǒng)音樂文化的精髓過早的傳授,避免在以后的學習和成長中讓學生進入對民族音樂學習的盲區(qū)。對高職學生的民族音樂教育能促進民族意識的融合,增進對高職學生的民族文化教育。民族音樂知識的教育能加強大學生對民族音樂的了解,為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和傳播提供保障。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精神也能在民族音樂的教育中逐漸培養(yǎng),通過對音樂知識的學習可以形成發(fā)散性的思維,這樣可以讓高職學生在學習民族音樂的同時吸收外來的音樂元素,提高思維的靈活性,也能在創(chuàng)作音樂方面得到提高。多元文化價值觀和民族音樂知識的學習并不是排斥的,相反,二者能夠相輔相成,讓高職學生逐漸認同各民族音樂文化。對高職學生的民族音樂文化教育可以提高音樂文化交流的機會,同時也能形成民族文化凝聚力,促進現(xiàn)代化建設的進程。在進行音樂知識的學習過程中,需要避免以自我文化為中心的現(xiàn)象,應該幫助學生樹立多元音樂文化價值觀,以正確的態(tài)度面對多元的音樂文化知識。
(一)重視對高職學生民族音樂的教育
對高職學生的民族音樂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促進經(jīng)濟建設,經(jīng)濟建設的好壞直接影響我國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在日常教育中必須重視對民族音樂的教育,確立民族音樂教育的地位,高職的領導人應認識到民族音樂教育的重要性。在其他國家有很多成功的音樂教育方法,確立了民族音樂文化教育的地位,然而在我國教育中對音樂的重視度不足。應試教育還是當今主要的教育方式,重視對高考科目的學習,忽視了音樂教育的重要性。首先是國家政府部門應重視民族音樂教育,強制相關機構增加民族音樂教育的課程,提高高職民族音樂教師的經(jīng)費,將撥款用到實處。只有重視了對高職學生的民族音樂教育才能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音樂知識。
(二)增加民族音樂教育課程
高職音樂課程的設置應立足于民族音樂教育,在此基礎上增加民族音樂教育課程,構建較為完整的民族音樂體系,將所有的音樂門類、形式和風格囊括,這樣才能保證高職學生在校學習期間能夠接受系統(tǒng)化的民族音樂教育。民族音樂文化的教育不僅僅是在音樂方面的教育,還應該增加藝術性課程的設置,通過對藝術的欣賞讓高職學生對民族音樂文化有全面的了解,在增加民族音樂文化知識的同時,增強了高職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熱情。民族音樂文化知識的教育能夠提高高職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逐漸建立自信心,對一些民族樂器的演奏和一些唱法都能有一定的了解。
(三)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民族音樂教育在高職教育中還是作為一門輔修課程,在教學過程中高職教師應該注意知識性、互動性、趣味性的結合,單一的教學模式會讓學生感到乏味,不利于學生音樂興趣的激發(fā)。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模式,增加師生互動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造愉悅的課堂氣氛,這樣才能提高民族音樂課堂教學效果,促進高職學生民族音樂文化修養(yǎng)。創(chuàng)新模式可以借鑒現(xiàn)在微課的模式,微課在教學課堂中的作用是明顯的,減少在教學內(nèi)容上的翻新,將一些適合民族音樂教學的視頻在課堂上播放。其次是在對學生的考核方式上,不僅僅局限于期末考試,可以用一些課程設計的方式,充分發(fā)揮學生自己對音樂知識的想法和創(chuàng)意,從整體上提高對高職學生民族音樂教育的效果。
(四)將民族音樂融入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
對高職學生的民族音樂教育不僅僅局限于課堂教育,更應該將其融入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民族音樂教育對學生情操的陶冶,審美能力的提高都是具有一定效果的,在德智體美各個方面都能讓學生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重要的是復合型人才,愛國主義高素質(zhì)的人才是前提保障。良好的民族音樂學習環(huán)境是學生學習的基礎,根據(jù)學生不同的特點建立不同的興趣小組,定期舉行一些民族音樂文化競賽,為學生學習民族音樂文化創(chuàng)造條件。
總而言之,民族音樂是國人子孫的驕傲,是中華民族藝術文化的傳承,民族音樂教育是大學生素質(zhì)發(fā)展健全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應當在存在諸多問題的高職音樂教育中融入民族音樂,引導高職學生正確、客觀地認識音樂文化的多樣性,同時,高職音樂教師積極學習先進的教學經(jīng)驗,探索適合高職學生的學習方法,引導民族音樂的跨越性發(fā)展,保證高職音樂教育的高效實施。
參考文獻
[1]何巍.音樂人類學視野下的民族音樂教育研究[J].大舞臺,2012(3).
[2]梁爽.高校民族音樂教育之創(chuàng)新與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3(32).
[3]文哲.高職院校音樂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4.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16)12-0236-02
*基金項目:基于民族音樂知識視角的高職音樂教育研究(編號:201625)
作者簡介:諸葛文斐(1977,11-),女,漢族,浙江金華,學位:學士,職稱:講師,研究方向: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