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世超
(山西省游泳運動管理中心,山西 太原 030021)
我國優(yōu)秀女子中距離自由泳運動員年度負荷特征研究
夏世超
(山西省游泳運動管理中心,山西 太原 030021)
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觀察法、專家訪談法等研究方法,以國家游泳隊隊員曹玥在備戰(zhàn)第12屆全運會的年度訓練負荷為研究對象,運用運動訓練學理論,對運動員全年訓練負荷的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探究其不同時期訓練負荷量和負荷強度的變化,并結合生理生化指標綜合分析。結果顯示,曹玥在全運會年度的備戰(zhàn)訓練中,無氧閾代謝水平的訓練量占全年訓練的比例最高;這一年采用了年度雙周期的訓練模式,其中全運會專項提高期是全年競技能力提升的關鍵時期;賽前調整恢復的時間決定了最佳競技狀態(tài)出現(xiàn)的時間;中、低強度有氧代謝水平的訓練貫穿全年各個時期,體現(xiàn)出中距離自由泳運動員訓練的一般特點。
女子中距離自由泳;年度訓練;負荷特征
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觀察法和專家訪談法等研究方法,以曹玥在2013年度訓練的負荷安排及其量度特征為研究對象進行研究。曹玥的個人基本情況及身體形態(tài)見表 1。
表1 曹玥的基本情況及其身體形態(tài)
2.1 冠軍賽周期負荷特征分析2.1.1 冠軍賽一般準備期負荷特征分析
這一時期從2012年10月15日—12月31日,共11周,包括4周的高原訓練。這一時期整體相關負荷特征見表2。
對于負荷量的度量,本文主要對“游距”進行統(tǒng)計;對于負荷強度的度量,本文用能量代謝的基本原理進行闡述,采用的是澳大利亞游泳能量訓練分類標準進行劃分,見表3。因此在“能量訓練內容”中,本時期不同能量代謝訓練內容的種類主要有低強度有氧、中強度有氧和無氧閾。其相關負荷量占據(jù)總量比例大致為:低強度有氧(A1)25%、中強度有氧(A2)30%、無氧閾(AT)15%、其他(技術游、準備活動及放松等)30%,見圖1。由圖1可以看出,中低強度有氧(A1&A2)代謝的負荷量占據(jù)總量的一半以上;最高強度的能量訓練在無氧閾(AT)水平;技術練習是“其他”部分的主要方面。
表2 冠軍賽一般準備期負荷特征總表
表3 澳大利亞游泳能量訓練分類
2.1.2 冠軍賽專項提高期負荷特征分析
這一時期從2013年1月7日—3月10日,共9周,相關負荷特征見表4。這一時期不同強度能量代謝的訓練比例大致為:低強度有氧(A1)20%,中強度有氧(A2)30%,無氧閾(AT)20%,最大攝氧量(VO2max)5%,非乳酸能(SP)5%,其他(技術游、準備活動及放松等)20%。相關組成見圖2。由圖2可以看出,本時期的最高強度達到最大攝氧量(VO2max)代謝水平,說明負荷強度有所增加;同時,無氧非乳酸能(SP)的出現(xiàn)代表了水上快速力量和速度性的練習;與一般準備期相比,無氧閾(AT)代謝訓練的比例增加,而低強度有氧(A1)和“技術游”比例相對下降。
2.1.3 冠軍賽賽前期負荷特征分析 在距離冠軍賽還有21天時進入到賽前訓練,有效訓練時間從2013年3月11日—3月29日,共19天。相關負荷特征見表5。整體負荷量比上一時期又有所下降,“能量訓練內容”的組成沒有變化,但不同強度之間的比例發(fā)生了調整:低強度有氧(A1)25%,中強度有氧(A2)15%,無氧閾(AT)約25%,最大攝氧量(VO2max)10%,非乳酸能(SP)10%,其他15%。相關組成見圖2。
由圖3可以看出,與專項提高期相比,最大攝氧量(VO2max)和非乳酸能(SP)的比例進一步增加;中強度有氧(A2)比例降低而低強度有氧(A1)比例卻有所增加。本時期無氧閾(AT)代謝的比重最高(25%),同時也達到第一周期訓練的最高值。
2.2 全運會周期負荷特征分析
2.2.1 過渡期(全運一般準備期)負荷特征分析 冠軍賽過后,經(jīng)過幾天放松休息后進入到一個調整性訓練時期(過渡期),從4月16日—5月12日,共4周。相關負荷特征見表6。
2.2.2 全運專項提高期的負荷特征分析
圖 1 冠軍賽一般準備時期負荷強度比例特點
圖2 冠軍賽專項提高期負荷強度比例特點
圖3 冠軍賽賽前期負荷強度比例特點
圖4 全運會專項提高期負荷強度比例特點
表4 冠軍賽專項提高期負荷特征總表
表5 冠軍賽賽前期負荷特征總表
表6 過渡期和全運會準備期負荷特征總表
5月13日—6月21日是全運周期的專項提高期,根據(jù)訓練的需要,這5周半的訓練是在澳大利亞進行的。相關負荷特征見表7。這一時期不同強度能量代謝的訓練比例大致為:中低強度有氧(A1& A2)代謝共15%,無氧閾(AT)30%,最大攝氧量(VO2max)15%,耐乳酸(LT)和乳酸峰值(LP)5%,非乳酸能(SP)10%,其他25%。相關組成見圖4。由圖4可以看出,本時期出現(xiàn)了無氧乳酸(LT&LP)代謝的訓練,說明負荷強度非常高;同時,30%的無氧閾(AT)比例與15%的最大攝氧量(VO2max)比例也達到了全年最高峰;這一時期的技術訓練保持了較高的比例(25%),其中包含著中低強度有氧(A1&A2)和非乳酸能(SP)的訓練。
表7 全運會專項提高期負荷特征總表
2.2.3 全運賽前期的負荷特征分析 曹玥6月23日從澳洲回國,經(jīng)過4天的調整后進入到賽前期的訓練,全運會賽前訓練期可分為2個階段:第1階段是賽前訓練階段,從6月27日—8月7日(6周);第2階段是賽前調整階段,從8月8日—9月2日(3周半)。賽前訓練階段的相關負荷特征見表8~表9。
表8 全運會賽前訓練階段的負荷特征總表
表9 全運會賽前調整階段的負荷特征總表
3.1 曹玥在2013年備戰(zhàn)重大比賽年度的訓練負荷總量約240萬米,周訓練平均54 500m,課訓練平均6 000m。依照能量代謝訓練的分類,無氧閾(AT)代謝水平的訓練占曹玥全年訓練的比例最高(23%)。以上反映出我國優(yōu)秀女子中距離自由泳運動員年度訓練負荷量與負荷強度的特點。
3.2 曹玥在該年采用了年度雙周期的訓練模式,其中全運會專項提高期(5周)是全年競技能力提升的關鍵時期。競技能力的提升表現(xiàn)在全運會比賽的成績上,其200m與400m自由泳成績與原先最佳成績對比分別提高了3.35%與3.60%。
3.3 賽前期調整階段的“恢復”過程是年度訓練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曹玥全運會賽前恢復時間所占調整階段的比例為42%,遠遠高于冠軍賽(16%),這保證了身體各項機能充分的恢復,且調整時機的安排決定了最佳競技狀態(tài)出現(xiàn)的時間。
3.4 中、低強度有氧(A1、A2)代謝水平的訓練貫穿全年各個時期,這既是專項訓練的基礎,又是調整恢復訓練的主要手段;科學的有氧耐力素質訓練是機體出現(xiàn)超量恢復的關鍵。
[ 1 ]陸一帆,方子龍,張亞東.游泳運動訓練生理生化及運動醫(yī)學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5.
[ 2 ]李希明.近十年競技游泳技術與訓練理論創(chuàng)新.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08,23(3):115-117.
[ 3 ]尋紅星,劉建紅,胡楊.我國長距離游泳項目青少年運動員訓練復合結構研究[ J ].中國體育科技,2011,47(6).
[ 4 ]溫宇紅.游泳(教學和訓練雙語教材)[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9.程燕,許琦.游泳運動訓練科學化理論及方法的研究[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6.
[ 5 ]姚俊,陳武山,甘清瑛.不同負荷因素對游泳運動員負荷后血乳酸、心率的影響[ 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3(6):112-116.
[ 6 ]趙少平,薛文敏. 高原訓練對游泳運動員的影響[ J ].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1,45(4):78-82.
[ 7 ]賈文娟,緱祖新,王婧寧. 高原訓練對游泳運動員血液常規(guī)指標的影響[ J ].凱里學院學報,2009,27(6):72-75.
G861.1
A
1674-151X(2016)11-023-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6.22.012
投稿日期:2016-10-08
夏世超,教練員。研究方向:游泳教學理論與訓練方法。
doi:10.3969/j.issn.1674-151x.2016.2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