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倩倩(北京師范大學 研究生院 珠海分院,廣東 珠海 519087)
中學英語實施任務型教學法存在的問題及折中策略
劉倩倩
(北京師范大學 研究生院 珠海分院,廣東 珠海519087)
起源于1983年的任務型教學法,至今已有30多年的歷史。但其在中國語境下的實施,仍存在不少問題?;趯θ蝿战虒W法的理解,本文梳理了任務型教學法在中學英語課堂上實施的主要問題及折中策略,希望能幫助我國中學英語教師更好地理解和運用任務型教學法,讓任務型教學具有“中國”特色。
中學英語任務型教學法解決策略
任務型教學法源起于交際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設計任務,讓學生通過完成任務習得語言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的方法。對任務教學法中“任務”的理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而且隨著時代的變遷,不斷地出現(xiàn)新的理解。
Richards認為任務就是處理和理解語言的一個行動。Nunan認為任務是指由教師控制和調(diào)節(jié),學生獲得信息,并經(jīng)過思維加工,最后輸出語言的學習活動。Skehan總結了前人對任務的理解后認為:(1)任務以意義為主;(2)首先要完成任務;(3)任務與真實世界的活動有類似之處;(4)任務中問題需要通過語言交際進行解決;(5)根據(jù)結果評估任務(方文禮,2003)。
總之,任務教學法中的“任務”首先要有意義,通過完成任務,學生的能力能有所提高;其次“任務”要具有可操作性,任務內(nèi)容能被學生理解,而且在現(xiàn)有條件下,任務可以順利實施;還有“任務”要具有真實性,教師設計任務時,要與現(xiàn)實情況相結合,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融入任務當中;最后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要使用交際語言,比如英語課堂上,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能通過相互溝通交流完成相應的任務。
2.1根深蒂固的“考試文化”阻礙任務型教學法的實施
雖然教學大綱提出要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使學生全面發(fā)展,但在“高考”和“中考”等眾多考試的重壓之下,許多學校的教學目的都與考試聯(lián)系起來,考試考什么,教師就教什么,學生就學什么。2016年,雖然高考迎來新的變革,但是以考試為中心的形式仍然沒有改變。在應試教育的環(huán)境中,提倡在交際中提高語言能力的任務型教學法無法滿足教師與學生的需要,導致任務型教學法在中國難以開展。
2.2班額過大阻礙任務型教學法的實施
目前,由于人口基數(shù)大及經(jīng)濟基礎的限制,中國很多學校的班額仍然在60人以上。這樣大規(guī)模的班級教學,教師很難保證每位同學都能積極參與“任務”。通常情況下,教師會以大局為重,這樣就會忽視小部分學生發(fā)展。比如進行小組討論時,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因無法兼顧每個小組的討論,就會出現(xiàn)部分學生使用母語進行交流或者一部分學生一直講,另一部分學生在有限時間內(nèi)沒有發(fā)言的機會等問題,很難達到任務型教學法預期的教學效果。
2.3教師能力不足阻礙任務型教學法的實施
任務型教學法要求教師有較高的語言熟練程度和社會語言把握能力,而很多中國英語老師尚不具備這樣的能力。比如一些鄉(xiāng)鎮(zhèn)學校的教師,由于不能熟練且標準地使用英語,他們在開展任務型教學時就會感到困難。
2.4傳統(tǒng)觀念阻礙任務型教學法的實施
中國語言教學傳統(tǒng)認為學生被要求“用心”學習知識,而不是被要求口語表達活躍,因此要使學生“不用功學習”而積極參與輕松愉快的學習活動,并在其中積極表現(xiàn)自我、交流思想,是比較困難的(吳文,潘康明,2012)。
2.5任務型教學法自身的問題
與傳統(tǒng)教學重視語言形式相比,任務型教學法的知識授受傾向有所改觀(重視語言意義),但卻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忽視語言形式的教學。語言形式猶如骨骼,是學生習得外語的框架支撐。忽略了語言形式,學生的語言能力就不能良好發(fā)展。
2.6小結
任務型教學法在中學英語課堂上難以實施,不僅有其自身的局限,最主要還是因為中國深厚的“考試文化”。由于考試文化的影響,相應的教學目標、教學計劃都會隨之改變,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重視傳統(tǒng)教學方式(教師教,學生學)的觀念,這種觀念一旦形成,就會阻礙任務型教學法的實施。
3.1靈活選用任務型教學的變體模式組織教學
中學英語教師要靈活選用任務型教學的變體模式組織教學。中國教師習慣于傳統(tǒng)的PPP教學模式(“呈現(xiàn)”(pre-sentation)、“練習”(practice)和“產(chǎn)出”(production)教學模式),在實施任務型教學法時,就應適時配合PPP教學模式組織課堂教學,這樣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也能通過練習強化記憶。
3.2任務更具“真實性”
教師在設計任務時更加注重“真實性”,模擬生活中人們使用語言的情景,通過各種有明確目標的活動,使學生能有意識地參與語言的交流,從而掌握語言。在“任務前、任務中、任務后”都可以運用真實的語境讓同學自主地融入進去,并且交流學習。比如英語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模擬現(xiàn)實生活中購物的情景。
3.3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
教師可以通過計算機媒體,了解時事熱點,并收集真實的語用語料,為學生提供真實的語言交流空間。比如新一輪的美國大選正在如火如荼地舉行,教師可以收集 “美國大選”的相關信息,給同學們講解美國政治文化。
同時,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資源,提高自身能力。教師語言能力和社會語言的提高有利于任務型教學的開展。
3.4小結
以上這些措施是對任務型教學法進行“本土化”改造,讓其更加適應中國的文化背景。我們不僅僅要發(fā)揮任務型教學的優(yōu)勢,但也不能忽視中國的文化大背景。所以這種“折中”的做法是相對可行的。
任務型教學法以具體的任務為學習動機,以完成任務的過程為學習過程,以展示任務成果的方式來體現(xiàn)教學的成就。它是來自海外的舶來品,在適應中國語境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問題。阻礙任務型教學在中國中學英語課堂實施的最主要原因還是根深蒂固的“考試文化”。既然這種“考試文化”暫時無法改變,那只能使任務型教學折中,使其適應中國教育環(huán)境。實施過程中要兼顧運用語言活動任務,同時應設計學習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的活動,將“意思”與“形式”結合起來。
[1]Richards,J.C.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6.
[2]Nunan,D.The impact of English as a global language on educational policies and practices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J].TESOLQuarterly,2002,37:589-613.
[3]Skehan,P.Task-based instruction[J].Language Teaching,2003,36:1-14.
[4]方文禮.外語任務型教學法縱橫談[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3(9):17-20.
[5]吳文,潘康明.亞洲語境下的任務型語言教學研究[J].廣東:現(xiàn)代外語(季刊),2012(3),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