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義
(華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福建廈門361021)
谷文昌精神與福建精神的融合發(fā)展初探
秦義
(華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福建廈門361021)
谷文昌精神與福建精神是福建省寶貴的精神財富。推進這兩種精神的融合發(fā)展,以不斷適應社會發(fā)展要求,已成為一項非常緊迫的任務。在理論層面,這兩種精神具有不同的形成社會背景,不同的對象主體,不同的理論特質;而在深層價值取向上又相契合,并體現為基本內涵上的相似性和所承載的價值目標的一致性。在現實層面,共同的地域文化背景與愿景追求是這兩種精神融合發(fā)展的基礎,“一帶一路”建設則是這兩種精神融合發(fā)展的現實機遇。
谷文昌精神;福建精神;融合發(fā)展
谷文昌精神與福建精神作為福建省寶貴的精神財富,在不同時期為推動福建省經濟社會發(fā)展發(fā)揮了非常重要的引領作用。在當前全國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背景下,弘揚谷文昌精神和福建精神已成為福建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體而生動的體現。為推動福建文化強省建設,需要我們厘清谷文昌精神與福建精神兩者之間的關系,從而推動其融合發(fā)展以不斷適應新的時代發(fā)展要求。
(一)谷文昌精神
谷文昌同志生于河南林縣南灣村一戶貧苦農家。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他參加農民抗日救國會,投身革命工作。解放軍南下時,他隨大軍一起加入到解放福建的戰(zhàn)斗中;解放后,谷文昌服從組織安排,留在福建東山工作。他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畏艱難,實事求是,帶領東山縣人民苦干14年,終于把一個荒島變成了美麗富饒的生態(tài)海島。他用自己的言行贏得了老百姓的信任和敬仰。1986年東山縣委為了弘揚谷文昌精神,決定將谷文昌的骨灰安葬在當年他親手建起來的赤山林場,并為其樹立了一座“谷文昌同志萬古長青”的豐碑。此后,每逢清明節(jié)、春節(jié)等傳統(tǒng)節(jié)日,當地群眾都會通過各種形式來紀念谷文昌同志,“先祭谷公,后祭祖宗”業(yè)已成為當地的風俗。2003年2月20日原中共中央組織部長張景全的長篇文章《永遠活在人民心中的縣委書記——谷文昌》由新華社全文刊發(fā)。2003年2月23日中共福建省委發(fā)出了《關于進一步學習弘揚谷文昌精神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決定》,福建省乃至全國范圍內開始宣傳和學習谷文昌精神的活動。2015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與全國200多位縣委書記座談會上叮囑大家要做像谷文昌一樣的,“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的“四有”書記。谷文昌的光輝事跡在全黨上下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對于谷文昌精神的內涵理論界也展開了熱烈地討論。雖然不同學者在具體內涵歸納上具有不同的側重點,但是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執(zhí)政為民的宗旨意識,艱苦奮斗的優(yōu)良作風,求真務實的科學態(tài)度,致力于發(fā)展的進取精神。[1]
(二)福建精神
為加快福建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推動文化強省建設,2011年11月22日,福建省委書記孫春蘭在全省第九次黨代會報告中首次提出“愛國愛鄉(xiāng)、海納百川、樂善好施、愛拼會贏”[2]的福建精神。同時還指出“福建精神是福建區(qū)域人民在長期發(fā)展變遷中錘煉形成的歷史傳統(tǒng)、文化積淀、價值取向和精神風貌,是中國人的思維模式、智慧特點、民族性格、社會風俗等在福建本土情境中的民間演繹和社會詮釋”[2]。在福建廣大干部群眾中引起了強烈共鳴,大家紛紛表示要在工作與生活中踐行福建精神,為建設美麗福建,為福建發(fā)展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可以說福建精神極為凝練地概括和總結了福建人身上所具有的精神特質,同時又充分與福建地域文化傳統(tǒng)相結合,同時也符合福建人民新時代的價值取向和精神追求。福建特有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和歷史文化傳統(tǒng)孕育了“守望相助、情系桑梓、團結實干、敢冒風險、兼容并包、和諧共處”[3]的文化特質。福建精神也是在此基礎上結合適應時代發(fā)展要求而提出來的?!皭蹏鴲坂l(xiāng)”體現著熱愛祖國、家鄉(xiāng)的情懷,也成為建設家鄉(xiāng)的行動,報效祖國回報家鄉(xiāng)的責任;“海納百川”體現著開放包容的心態(tài)和兼收并蓄的氣度;“樂善好施”體現著助人為樂的美德和知恩圖報的涵養(yǎng)以及甘于奉獻的魄力和拼搏有道的方略??梢哉f,福建精神既源于現實又高于現實,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福建的時代表達,同時也必將成為促進福建更優(yōu)美、更和諧、更幸福的強大精神動力。
通過以上論述,不難看出谷文昌作為人民的好公仆,干部的好榜樣,他不僅為當地的發(fā)展建設創(chuàng)造了不朽的功勛,而且“谷文昌精神”作為福建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必將永放光芒。福建精神是結合福建地域特點對本省精神的概括和總結,其必將指導和激勵一代又一代的福建人不斷取得更大的成功。兩種精神雖有不同之處,但也有內在深層價值的契合之處,需要進一步分析和總結,進而更好地指導福建社會的發(fā)展與進步。
理論來源于實踐,理論應當及時隨著實踐活動的發(fā)展不斷完善,進而來更好地指導實踐。從學理上來看,我們有必要對谷文昌與福建精神這兩種精神資源開展深入的理論辨析,以期更好地理解他們之間的深層關系,從而更好實現其進一步融合與發(fā)展。
(一)兩種精神資源各自形成的社會背景不同
谷文昌精神的形成與發(fā)展是同谷文昌同志的光輝事跡緊密聯系的,體現在他為國為民的具體工作當中。在新中國建立初期,我國各項事業(yè)百廢待興,谷文昌服從組織安排,到東山工作。面對當時艱苦的自然環(huán)境和各種社會矛盾,谷文昌迎難而上,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面對東山當時惡劣的自然條狀況,他不畏艱難,立下了“不治服風沙,就讓風沙把我埋掉!”的誓言,帶領東山人民經過十多年的不斷探索,最終使東山縣整體面貌恍然一新。面對國民黨軍隊抓丁當兵致使當地出現大量“敵偽家屬”的歷史遺留問題,谷文昌力排眾議,敢于擔當,將“敵偽家屬”變?yōu)椤氨鵀募覍佟?,從而使得新生的人民政權得到鞏固和發(fā)展。福建精神是中共福建省委在21世紀為推動全省經濟發(fā)展和建設文化強省而提出的。進入新世紀福建經濟社會發(fā)展進入快車道,人民生活水平相比較于建國初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特別是在黨十八大后,福建作為“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核心區(qū),迎來了更好的發(fā)展機遇和經濟環(huán)境。文化建設作為“五位一體”建設要求的一個組成部分,也應當跟上社會發(fā)展步伐。福建精神的醞釀和最終提出是福建省推動本省精神文化建設的重要舉措,其目的在于團結全省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為全省經濟發(fā)展提供強大精神動力。兩種精神形成與提出的時代背景和歷史階段不同,從而也就從根本上決定了兩種精神特質的差異。
(二)兩種精神各自的主體對象不同
谷文昌精神的形成與弘揚的目的很大程度上在于影響廣大黨員干部的言行,因此其學習的主體是廣大黨員干部。2015年1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同中央黨校第一期縣委書記研修班學員座談時,勉勵大家努力成為“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的好干部,同時指出福建省東山縣老書記谷文昌就是“四有”干部的榜樣和標桿。谷文昌不僅是新中國社會建設初期涌現諸多優(yōu)秀干部之一,而且也必將成為新世紀廣大黨員干部學習的楷模。谷文昌精神,以前是、現在是、將來仍然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當前,反腐任務依然艱巨,黨的自身建設仍需加強,各級官員思想意識淡薄,不作為,亂作為,以權謀私等不正之風依然存在。當前學習和弘揚谷文昌精神,其目的就在于使干部隊伍能夠向谷文昌學習,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更好地為地方事業(yè)發(fā)展發(fā)揮出應有的作用。福建精神顯然是號召全省人民,無論是黨員干部還是普通老百姓都應當學習和踐行的精神??梢哉f,福建精神的提出是福建省提升自身軟實力的重要舉措,全體福建人民也應當以此為參照,在工作、生活中不斷去踐行。福建精神接地氣,概括精準,能夠在全省形成一致的認同,也將有利于有效化解內部矛盾,向著共同的目標邁進。谷文昌精神有其特殊性意義,而福建精神具有普遍性意義,兩者這種特質需要加以區(qū)分和理解。
(三)兩種精神的理論特質不同
谷文昌精神充分體現和代表著中國共產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自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就本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堅持著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具有艱苦奮斗、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等品質。谷文昌精神也進一步證明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證明了中國共產黨始終是代表著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谷文昌精神所體現出來的內容都是中國共產黨始終貫徹和堅持的,同時是中國共產黨永葆青春活力之所在。福建精神則體現一種獨特的地域文化內涵。它是傳統(tǒng)與現代,歷史與未來的有機統(tǒng)一;“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跨時代的吸納與集成也是民族文化在福建特定地域的創(chuàng)造性實現”[4]。福建精神既包含這福建人民的品質特點,也是整個中華民族的精神體現;既有閩地傳統(tǒng)精神的總結,也有對現代社會精神的有效對接;既有歷史上福建人民精神的肯定,也有對未來福建發(fā)展進步的寄托?!案=ň竦奈幕瘍群w現了福建高度的文化自覺、自信和自強?!盵5]總的來看,二者在理論層面具有不同的側重點,也具有不同的歷史使命。
要實現谷文昌精神與福建精神的融合與發(fā)展就必然使二者在理論上相互接近,這就要求理論工作者挖掘出二者共同或相近的理論特質,有效說明二者之間本來就價值取向上的共通之處。
(一)兩種精神在基本內涵上存在一定的相似
由前文中對兩種精神內涵的概述,我們不難發(fā)現二者存在一定的相似性。谷文昌精神中“執(zhí)政為民的宗旨意識”就與福建精神中“愛國愛鄉(xiāng)”、“樂善好施”存在一定的一致性。因為從根本上來說都體現著個人對他人、社會、國家的一種奉獻精神,一種關愛精神,一種集體意識。同時,這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福建的具體體現。谷文昌精神中“艱苦奮斗的優(yōu)良作風;致力于發(fā)展的精神”就與福建精神中“敢拼會贏”相一致,都體現著一種積極進取,不斷前行的精神面貌。面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無論是谷文昌還是千千萬萬的福建人始終沒有退縮,他們總是以一種樂觀積極的態(tài)度去面對各種挑戰(zhàn)?!笆虏槐茈y,知難不難”,這兩種精神也是對此最好的詮釋?!扒笳鎰諏崱焙汀昂<{百川”則體現為一種相同的工作、思維方法。若沒有“海納百川”之胸懷,何以吸尊重并吸收外來文化、新事物,何以實現相互交流和發(fā)展??梢哉f,“海納百川”之胸懷就是“求真務實”精神一個側面的具體體現?!扒笳鎰諏崱本竦暮诵木驮谟谀軌蚋鶕庠诃h(huán)境的變化,實事求是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可見,谷文昌精神與福建精神在基本內涵上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對于這種一致性的理解將有利于我們更加全面深刻地掌握和理解這兩種精神,進而更好地踐行與發(fā)展。
(二)二者所承載的價值目標的一致性
谷文昌精神所體現的是一個優(yōu)秀的中國共產黨黨員所具備的精神品質。中國共產黨的性質決定了其優(yōu)良品質的最終目的都是要致力于為全體人民謀福利。這種精神不是為某個個人、小團體獲得利益,而是要為廣大人民群眾謀福利。無論執(zhí)政為民的宗旨意識,艱苦奮斗的優(yōu)良作風,還是求真務實的科學態(tài)度,致力于發(fā)展的進取精神都是中國共產黨的工作路線方針的具體體現。谷文昌精神“揭示了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的價值取向和行為特征,其實質就是‘執(zhí)政為民’”[6]。“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堅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這是中國共產黨的能夠長期執(zhí)政的政治保障。福建精神是在福建第九次黨代會上首次提出,這一方面是福建人民精神特質的概括,另一方面也蘊含著中國共產黨的執(zhí)政理念,執(zhí)政思想。福建精神的提出對于福建建設文化強省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引領作用,其對于福建省未來的發(fā)展,特別是在對外開放和交往中更好地展現福建人的精神面貌具有指導性意義??梢哉f,谷文昌精神和福建精神統(tǒng)一于中國共產黨的執(zhí)政理念,即“發(fā)展為了人民,發(fā)展依靠人民,發(fā)展成果由人民共享”[7]。
(一)共同的地域文化背景與愿景追求是其融合發(fā)展的基礎
谷文昌精神與福建東山縣的發(fā)展歷程是緊密聯系的,谷文昌同志的光輝事跡不僅東山縣人民耳熟能詳,而且在整個福建省都具有重要的影響力。近年來,全省一大批機關單位、社會團體組織人員來到東山拜謁谷公,詳細參觀學習他帶領人民建設東山的歷程。谷文昌同志的光輝事跡,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他們可能不是領導干部,可能來自與各行各業(yè)不同的崗位,但是總會受其影響,有所觸動,能夠激勵他們在自己的平凡崗位上不斷發(fā)光發(fā)熱。福建農業(yè)自然條件相比較于我國其他沿海省份惡劣,自古就有“七山兩水一分田”之說,福建人民長久以來在與自然環(huán)境斗爭的過程中培育了他們艱苦奮斗,勇于拼搏的精神和實事求是,善于取舍的智慧。谷文昌同志身上也同樣具有福建人的那股“精氣神”。時隔幾十年,從中央到全省大力宣傳谷文昌精神,樹立鮮活典型去培養(yǎng)和造就一個又一個“谷文昌式”的好干部。只有不斷涌現一批又一批為民辦好事的好干部,才能使全省經濟發(fā)展;同樣只有全體福建人民不斷踐行福建精神,進一步凝聚力量,克難奮進,才能上下一心使全體福建人民走向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作為福建發(fā)展的兩種精神資源、缺一不可,從整體角度來看,兩者分別體現著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谷文昌精神的特殊性在于它是廣大黨員干部學習和踐行的。福建精神具有普遍性,是廣大每個福建人都應當具備的。兩者形成的地域文化特點與共同愿景決定了兩者能夠實現有效融合,在促進福建發(fā)展的過程中各有側重,但又是相互補充,共同發(fā)展的。
(二)“一帶一路”建設是谷文昌精神與福建精神融合發(fā)展的現實機遇
福建作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核心區(qū),其未來發(fā)展將大有可為,面臨著許多的發(fā)展機遇,但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即將到來的各種挑戰(zhàn)。這其中包含市場經濟條件下,物質利益關系對傳統(tǒng)社會關系的沖擊,多元文化價值的影響和滲透。如果自身沒有一個強大的精神作為支撐,那么,福建社會發(fā)展的軟實力必將受到嚴重削弱,社會“空心化”危機也將日益明顯。谷文昌精神與福建精神的引領作用將越發(fā)明顯,同時也將使其融合發(fā)展提供有利契機。在“一帶一路”戰(zhàn)略實施過程中,我們必然會面對更高開放的程度,意味著越來越多的人將卷入到市場化、全球化的洪流中。在這股強大的洪流的沖擊下,作為領導干部能否保證自己不變色、不忘本、不變質;廣大人民群眾能否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活下來”,搶占先機,同時在對外交流中樹立良好的形象就顯得非常重要。谷文昌精神的弘揚就是要廣大黨員干部能夠抵制各種不良誘惑、思想的沖擊,不忘初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真正為人民服務,做到“先天下之憂而優(yōu),后天下之樂而樂”。福建精神的提出也進一步體現著福建人民的傳統(tǒng)精神和時代精神。在國家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過程中進一步弘揚和踐行其“愛國愛鄉(xiāng),海納百川,樂善好施,愛拼會贏”的精神。只有這樣,才能有利于福建人民美好生活的夢想早日實現,同時也有利于整個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的穩(wěn)步實施?!耙粠б宦贰睉?zhàn)略的實施,對于福建的發(fā)展既有許多機遇,同時也將面臨許多的挑戰(zhàn),而谷文昌精神與福建精神的進一步融合需要我們在這個大的戰(zhàn)略背景下切實的實踐和探索。
谷文昌精神和福建精神融合發(fā)展具有其可能性和現實性,并對推動福建經濟社會發(fā)展具有重要現實意義。但是,如何尋找到一條谷文昌精神與福建精神融合發(fā)展的現實路徑,如何從理論層面不斷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需要我們進一步探索。
[1]中共福建省委關于進一步學習弘揚谷文昌精神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決定[N].閩西日報,2003-02-18(01).
[2]孫春蘭.堅持科學發(fā)展跨越發(fā)展為建設更加優(yōu)美更加和諧更加幸福的福建而奮斗[N].福建日報,2011-11-21(01).
[3]易向農.福建精神的歷史探析[J].福建黨史月刊,2012(21):36-38.
[4]劉淑蘭,葉飛霞.弘揚福建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J].福建農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06):73-77.
[5]劉淑蘭.弘揚福建精神與建設文化強省[J].山西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5):528-533.
[6]李烈滿.試論谷文昌精神的內涵及實質[J].福建理論學習, 2014(10):38-40.
[7]胡錦濤.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N].人民日報,2007-10-25(01).
(責任編輯:陳果)
On Gu Wenchang Spirit with the Spirit of Fujian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QIN Yi
(School of Marxism,Huaqiao University,Xiamen,Fujian 361021)
Gu Wenchang spirit and the spirit of the Fujian Province Fujian precious spiritual wealth.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both the spirit to continue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social development,it has become a very urgent task.At the theoretical level,the two have different spiritual formation of social backgrounds,different objects subject,different theoretical qualities;and in the underlying value orientation and fit,and reflected the similarities and the carrying value of the target on the basic connotation consistency.In reality level,the common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geographical vision is the basis for the pursuit of the spirit of integration of these two development“along the way”is a real opportunity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both the spirit of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Gu Wenchang spirit;the spirit of Fujian;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G412
A
1674-2109(2016)10-0011-05
2016-05-09
秦義(1990-),男,漢族,在讀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社會發(fā)展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