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清代鎮(zhèn)江鮑氏家族文學(xué)成就探略
        ——以“京江前七子”之一鮑文逵為例

        2016-03-16 18:36:03高靜潔趙永源
        文教資料 2016年10期
        關(guān)鍵詞:鮑氏家族詩歌

        高靜潔 趙永源

        (江蘇大學(xué) 文法學(xué)院,江蘇 鎮(zhèn)江 212000)

        ?

        清代鎮(zhèn)江鮑氏家族文學(xué)成就探略
        ——以“京江前七子”之一鮑文逵為例

        高靜潔趙永源

        (江蘇大學(xué) 文法學(xué)院,江蘇 鎮(zhèn)江212000)

        摘要:清代鎮(zhèn)江鮑氏家族是江南地區(qū)著名的文化世家,其家族素為書香門第,家學(xué)薪火相傳。鮑氏家族“一門風(fēng)雅”,代有詩才,其中出色者如鮑文逵,詩歌作品嚴(yán)整清俊,在乾嘉詩壇以“性情”詩說獨樹一幟?;邗U文逵的詩歌作品內(nèi)容,深入研究其人生軌跡與詩風(fēng)流變,對于探討清代中期詩歌的學(xué)術(shù)史價值,探究京江地域隱逸狀態(tài)下世族文化的自身傳承特點,以及儒家的功名思想、禮法準(zhǔn)則與道家、禪宗的出世精神如何在清代江南地區(qū)自然傳承與融合有著重要意義。

        關(guān)鍵詞:鮑文逵野云詩鈔鎮(zhèn)江鮑氏乾嘉詩歌

        引言

        中國古代鮑氏家族著于春秋,顯于兩漢。新安鮑氏自晉新安太守弘公始,后子孫分遷。雖則分遷,但由古迄今,各支派鮑氏家族均信奉儒家思想,家族文化氛圍濃厚,文人墨客眾多,南朝宋時著名詩人鮑照就是其中之一。杜甫極力稱贊鮑照詩歌之俊逸,有名句“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廣為流傳,歷代詩歌評論家則將鮑照與謝靈運、顏延之并稱為“元嘉三大家”,由此可見其文學(xué)成就之高。

        清代鎮(zhèn)江鮑氏家族與鮑氏先祖一脈相承,為新安鮑氏承鳳派遷潤州支派,素為世家大族。鮑氏家族歷來重視對子孫后輩的文化教育,族中無論男女,均飽讀詩書,因此著稱鄉(xiāng)里,代以禮義傳家。清代鎮(zhèn)江鮑氏家族從新安鮑氏承鳳派遷潤州支派始于仲珍公,迄今已有十四世傳。有清一代,鎮(zhèn)江鮑氏家族共十一位知名詩人,先后經(jīng)歷了康、雍、乾盛世直到光緒年間國運衰亡,有大量詩作流存于世。一世祖鮑大儒于明末遷居鎮(zhèn)江,從二世祖鮑彝始,即以詩、書、畫名聞鄉(xiāng)里;三世祖鮑皋為清乾隆年間“京口三詩人”之一;其后的四世祖鮑之鐘和鮑之鏞、五世祖鮑文逵和鮑迥、六世祖鮑上悅和鮑上傳、七世祖鮑心增和鮑慶熙、八世祖鮑長敘和鮑鼎、九世祖鮑元凱和鮑智孫,等等,均以才學(xué)深厚、詩作眾多而知名鄉(xiāng)里,鎮(zhèn)江鮑氏家族可謂人才輩出。

        一、一門風(fēng)雅與坎坷生世

        清代鎮(zhèn)江鮑氏家族詩禮傳家,是江南地區(qū)屈指可數(shù)的文學(xué)世家。二世祖鮑彝醉心于畫,善丹青,擅長山水花鳥,尤工人物。他“為人誠實忠厚,有長者風(fēng)”[1],師法明代畫家唐伯虎和仇英,筆法古雅端秀。鮑彝奠定了鎮(zhèn)江鮑氏家族的繪畫傳統(tǒng),其畫藝成就被其子鮑皋所繼承。據(jù)《嘉慶丹徒縣志·書畫》記載,鮑皋“繼承家學(xué),善書畫,為詩名所掩”。

        鮑皋(1708—1765),字步江,號海門。鮑皋與余京、張曾一起被沈德潛譽為“京口三詩人”,他一生未曾參加科舉考試,可謂“平民詩人”。鮑皋自幼聰穎,出口成章,有“奇童”之稱,劉大鏪《海門鮑君墓志銘》稱鮑皋“幼而攻詩,而不樂為應(yīng)舉之文”,王文治《海門先生傳》云:“(鮑皋)家貧無書,請人借讀,人或厭之,急索歸,而書已成胸中矣。”雍正三年(1725),十七歲的鮑皋隨父親參皖幕僚,登采石太白樓,才驚長老,后往來于皖江、荻港間,名赫一時。后又出游蘇杭,每至一處,唱發(fā)為詩歌。雍正九年(1731)至雍正十年(1732),鮑皋客居揚州,得兩淮都運使尹會一賞識,被尹公招致門下。乾隆元年(1736)開博學(xué)鴻詞科,尹公薦舉鮑皋,鮑皋托疾不就。晚年的鮑皋則更加恣意頹放,“多吟詩于茶寮酒肆,或謳吟道上”[2]。

        鮑皋一生著述甚豐,有《海門詩鈔》正集、外集十二卷行世,其詩作高古雄渾,富有氣韻。其夫人陳蕊珠及鮑皋子女皆有詩集傳世,陳蕊珠髫齡聰慧,婚后侍奉舅姑,以孝謹(jǐn)聞名鄉(xiāng)里。鮑皋??陀谕?,陳蕊珠除操持家務(wù),還親自教授子女詩書。在課教之余,亦作詩示范,其詩清雅自具性情,可惜多散佚,由子女搜存者僅四十九首,輯為《課選樓遺詩》。長子鮑之鐘,字論山,為乾隆年間進士,官至戶部郎中,在任期間,為官清正耿介,不阿權(quán)貴。其詩承父流風(fēng),但因閱歷更廣,交游更多,題材更豐富,有《論山詩選》存世。長女鮑之蘭,字畹芬,適太學(xué)生何澧為妻,諸子輯其詩為四卷,即為《起云閣詩抄》。十四歲與兄長論山中秋看月時,以“若非今夜月,虛度一年秋”之句為王文治等諸位名公廣為傳誦。次女鮑之蕙,字羅香,適張鉉(舸齋)為妻,夫婦二人詩才相當(dāng),時有唱和。之蕙為隨園女弟子,袁枚評其詩“五七古公然老手,今體音節(jié)清蒼,兼饒神韻,閨中之白傅也”[3],有《青娛閣吟稿》。季女鮑之芬,字浣云,適孝廉徐彬為妻,有《三秀齋詩抄》與《三秀齋詞抄》流傳于世。

        鮑皋之后,在京口詩壇影響較大的鮑氏詩人當(dāng)推鮑文逵。鮑文逵(1765一1828),字鴻起,號野云,乃鮑皋弟鮑翱之孫,鮑皋侄孫,鮑之鐘、鮑之蘭等兄妹四人的侄子。其祖父鮑翱、父親鮑瑚皆工畫,父早亡,其為遺腹子,由母周素貞苦節(jié)撫孤、親自授課而成材。周素貞(1740一1813),丹徒人,諸生周本女,《光緒丹徒縣志》記載:“(周素貞)幼聰慧,凡四書、《毛詩》、曲、禮、詩、古文詞皆能口誦”。鮑瑚多病,于二十六歲時棄世,當(dāng)時周氏懷著遺腹子文逵,歷經(jīng)艱苦,“教女弟子以自給,孝事翁姑,喪葬盡禮,布衣蔬食四十馀年,無怨色”[4]。周素貞生平亦寫詩,但秘不示人,在其棄世后,鮑文逵將其詩歌整理以《傳經(jīng)閣遺稿》問世,共有五十八首。周素貞雖常年布衣素食,但教子極嚴(yán),女淑、子文逵自幼從母學(xué)詩文。鮑文逵雖家貧居陋室,但敏而好學(xué),并助母授徒,教童蒙以道義自重。

        嘉慶年間,鮑文逵與應(yīng)讓、吳樸、顧鶴慶、王豫、錢之鼎、張學(xué)仁等七人因詩結(jié)緣,被后人稱為“京江前七子”。還與前輩張鉉、張肶、郭坤、茅元輅等五人因文字相結(jié)識,號稱“松溪五友”。鮑文逵科舉考試府試第一名,嘉慶六年辛酉(1801)拔貢,入京師任武英殿校錄官。嘉慶九年(1804),魁京兆榜。嘉慶十五年庚午(1810),選授山東海陽縣令。在任期間,鮑文逵慎刑勵守,廉能有為,蔬食如初。任上兩年,輒有政聲,因母老官貧不能迎養(yǎng),鮑文逵力請得解組歸。歸里授徒為生,逾年母疾逝。其后,鮑文逵在丹徒城東桃花塢一角,構(gòu)筑“澹存堂”棲居,后同里鄒氏延請鮑文逵教其弟子。

        鮑文逵工詩,喜交游,與京口眾多文人交游甚密。著有詩集《野云詩鈔》十二卷,文集《舞鶴山房集》。嘉慶初年,丹徒太守修縣志未峻,鮑文逵后來參與了《丹徒縣志稿》的編纂工作。鮑氏家族一門風(fēng)雅,家中眾人皆能為詩,然而鮑文逵獨特的身世遭遇與豐富的交游經(jīng)歷,令他在詩歌領(lǐng)域另有一番造詣。

        二、詩風(fēng)流變與人生軌跡

        鮑氏家族信奉儒家思想,儒家文化中濟世安民思想、功成名就觀念根深蒂固;乾隆己丑科(1769),鮑皋之子、鮑文逵伯父鮑之鐘中二甲第三名進士,其后頗受寵信,為官數(shù)載,故而鮑文逵在早年懷有一腔報國之志,筆底不時流出豪邁之言,其詩《題魯子山西華記事詩后》云:

        談兵自古笑書生,誰料奇功一夕成?;⒀í毺缴硎悄?,鳥巢全?夜無聲。

        鐃歌自擬長楊賦,花縣翻為細(xì)柳營。安得如公三五輩,西南妖焰掃俱清。

        雖是一介書生,鮑文逵亦有建功立業(yè)的凌云壯志。其詩作中,多有懷古慷慨之句:“誰寫精云如素縑,眼角猶看淚橫血。昔公首議倡勤王,十三戰(zhàn)捷如驅(qū)羊。東京留守勢益振,貔貅百萬環(huán)其疆。”(《題宗忠簡公遺像卷子》)

        在項羽墓前題詩曰:

        一炬咸陽王氣終,五年血戰(zhàn)霸圖空。世間成敗無非命,天下英雄獨有公。

        落日松楸重系馬,深山叱咤儼生風(fēng)。漢家事業(yè)今何在?寂寞長陵白露中。

        其對西楚霸王的贊賞、向往之情溢于言表。

        他自號“野云”,少年時代有長詩《野云行》曰:

        野云孤飛何所止,一去無端忽千里。少微真人舉手招,竟入千山萬山里。山中何有有白云,朝飛暮返何紛紛。野云徘徊傍巖壑,白云騰笑非其群。吁嗟處州何可處,夕畏長蛇朝畏虎。野云之來亦良苦,寥落終年竟誰語。有時痛哭還放吟,邊人只謂云無心。世間閑云亦自有,野云不愿空山守。愿隨甘霖潤枯槁,愿為劍氣干南斗。奈何郁郁居此間,不敢高飛出林藪。噫吁嘻,

        野云亦自有故山,胡為朝出暮不還。逝將乘風(fēng)破巨浪,影動紫金浮玉間。故人焦先有茅屋,門對蓬萊云滿目。江山大好不歸來,野云野云何處宿。

        野云不愿自守于空山之中,并趁著江山大好不想歸來,正是鮑文逵此時躊躇滿志、意欲成就一番事業(yè)的內(nèi)心剖白。

        但其中年詩作《題蔣夢峨太守梅花草庵紀(jì)夢圖二首》中則說:

        出岫無心是野云,梅花茅屋悵離群。浮生擾擾成何局,前路茫茫欲問君。

        “無心出岫是野云”,中年鮑文逵的功名之心仿佛逐漸消散,詩作多為游湖登高酬和之詩,詩中便滿是悠然閑適之意,不復(fù)見早年的豪言壯語:

        靄靄春云過,萋萋芳草生。人閑知鳥樂,風(fēng)靜識花情。

        池影虛含閣,山光半入城。遙憐京口渡,江水接天橫。

        (《東齋遣興》)

        一嘯高崖萬木風(fēng),秋聲先到此山中。歸帆破浪爭飛鳥,急雨橫江截斷虹。

        千里有懷同極目,半生吾道尚飄蓬。茅庵佳處如容借,擬向滄洲作釣翁。(《立秋前一日同錢鶴山登焦巖絕頂》)

        已是傷遲暮,斜暉又滿巖。亂鴉非不斷,片片掛征帆。

        江遠(yuǎn)寒潮瀉,峰危古寺銜。樵人歸欲盡,獨醉倚松杉。

        (《課選樓即事,同畹芳姑母分韻二首》選其一)

        荻葦蕭疏護石欄,樓開一角海門寬。竹搖斜日經(jīng)秋薄,松雜驚濤入夜寒。

        絕頂追攀盤鶴路,滄州浮動釣鱉竿。醉來欲喚焦先起,月上藤蘿且共看。(《焦巖海門庵》)

        由此可見,鮑文逵的詩歌創(chuàng)作從早年的豪邁慷慨,到中晚年的閑逸自適,詩風(fēng)前后有別。仔細(xì)分析其生平、詩作,我們不難找到其詩風(fēng)變化的緣由。

        鮑文逵于嘉慶六年辛酉(1801)以明經(jīng)科拔貢進京,入京師任武英殿校錄官,其后居京師十年。嘉慶九年甲子(1804)中順天經(jīng)魁,直到嘉慶十五年庚午(1810),才被選授山東海陽縣令。自嘉慶六年(1801)進京伊始,鮑文逵在京師長達(dá)十年的求官生涯并未有詳細(xì)記載。在海陽縣令任上兩年后,鮑文逵以母病為由乞歸。歸故里后,授徒為生,其后再也不曾出仕。鮑文逵的辭官歸鄉(xiāng)與其恪守孝道、眷戀家園的性格相關(guān),亦與其仕途艱難的經(jīng)歷、飽受挫折的心境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他在《?廠圖題贈錢三》中,如是描繪京城十年求官生涯:“我嘗潦倒羈長安,缊袍屢傲嚴(yán)霜寒。遇君高歌酒家市,憐予客久衣裳單”,其內(nèi)心深處的辛酸與凄涼令人側(cè)目。間或又以杜少陵在長安的潦倒歲月自憐:“凄愴江潭心獨苦,飄零京洛數(shù)尤奇。長卿有壁貧非甚,杜甫無家興可知?!?/p>

        甚至是在歸鄉(xiāng)多年以后,每每憶起京師歲月,鮑文逵仍難以自制,忍不住黯然神傷。當(dāng)表弟張稼村亦因選貢即將入京時,他用自己的坎坷經(jīng)歷告誡表弟,字字傷懷:“鸞鶴翔青冥,垂翅寧不恥。言旋已無計,潦倒歌燕市。幸邀京兆薦,兼覽石渠史。蹉跎八九年,晨昏曠盤?。”仕途艱難、生活潦倒,凡此種種,困苦不堪,早已摧垮了他此前建功立業(yè)的人生理想。在給法式善的詩《呈法時帆先生,即和寄顧子余元韻》中,他自陳坎坷生世、思鄉(xiāng)之苦,以及對前途的無盡憂慮,全詩沉郁低落,頗有少陵遺風(fēng):

        讀書得聞道,憂患亦自適。家貧身復(fù)賤,安免為人役。逵生類趙孤,齠齔遭困?。煢煢依母氏,學(xué)道豈干澤。耕無二頃田,居僦?jǐn)?shù)椽宅。宗工忽見賞,貢廷教對策。垂翅墮青冥,霜毛更誰惜。先生敦夙好,苦慰風(fēng)雨夕。豈有孔融才,居然李膺客。故鄉(xiāng)渺千里,良友傷睽隔。況復(fù)白頭人,倚閭盼長陌。百憂積中夜,俯首自鐫責(zé)。層冰交霜雪,凝結(jié)何能釋。

        旅居京師十年之久,求官不得,日夜飽受煎熬,鮑文逵的內(nèi)心早已是“層冰交霜雪,凝結(jié)何能釋”,在寫給友人和兒子的詩中,屢屢提及自己的疲憊厭倦:“清華仙史宜高詠,羈旅王孫已倦游”,“波瀾宦海常生畏,竟欲乘流獨泛槎”。

        由此可見,鮑文逵在海陽縣令任上兩年,輒有政聲后,便因母病乞歸不過是他內(nèi)心疲倦、想要就此棄官而去的一個契機罷了。自嘉慶六年(1801)拔貢入京,至嘉慶十五年(1810)授官山東海陽縣令,鮑文逵十年蹉跎在京師求官,他的心中早已萌生了歸隱的念頭,在贈予的友人的詩中早有流露,如《贈汪懌堂》云:“才調(diào)如君仍偃蹇,買舟江上早垂綸?!边@首詩在為朋友感到惋惜、鳴不平的同時,也包含了內(nèi)心深處的苦痛與無奈。當(dāng)一腔熱血都成空,所有抱負(fù)皆化為水中月、鏡中花,鮑文逵心中的傷痛與悲愴必然需要得到撫慰。在借母病乞歸后,他頓覺一身輕松,有詩《解歸》云:

        韜解身輕病亦仙,呼兒裹藥好歸田。今朝消得坡翁福,掃地焚香閉閣眠。

        他由此徹底走向自在閑適的隱逸生活。從躊躇滿志到悠然自在,鮑文逵的人生軌跡發(fā)生了巨大轉(zhuǎn)變,轉(zhuǎn)變的過程是漫長的,也是迅速的;是痛苦的,也是愉悅的。他剔除和超越了現(xiàn)實苦痛,傳承和進一步發(fā)揚了鮑氏家族乃至整個京江地區(qū)半隱逸半入世的文化情調(diào)。

        道家的虛無縹緲與禪宗的清明空靈讓鮑文逵逐漸擺脫了傳統(tǒng)儒家文化中報國情懷的羈絆,令其開始思索人生,其有詩《寄槎歌為張五作兼送之山陰》云:“世間萬物皆如寄,況是浮生去尤易。百歲光陰彈指過,當(dāng)場都作侏儒戲。所以古之達(dá)者倫,寄身一事全其真。”浮生易去,萬物如寄,百歲光陰彈指而過,世間種種仿若過眼云煙。既然如此,何必執(zhí)著?為何不寄身一事、以全其真?他自此著力追求心靈超越、人生參悟。那么其所寄托者為何?無非是“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隱逸自得,如《贈種菊胡可陶居士》所云:

        廉名胡質(zhì)本傳家,貧寄東籬譜菊芽。人澹霜愁千種色,晴多秋與十分花。

        半生辛苦全清節(jié),晚圃芳菲托絳紗。安樂有窩容此老,門前車轍任橫斜。

        禪宗思想亦對其影響甚深,在與諸多友人前往招隱山中慶祝五十歲生辰時,留下詩句:“五十年如指一彈,家山猶得共追歡。鸝音未老詩人耳,樹色初濃古佛壇?!彼麑⒌兰业某鍪谰衽c禪宗的高深莫測融為一體,構(gòu)成了自己的悠閑自適,吟出了“風(fēng)濤隨意涌,魚蛤識名稀。云暝鐘初動,天空雁一飛”及“尚有名山容笑傲,無田也合買扁舟”等詩句,正是在這樣立身行事的框架下理解、把握鮑文逵詩歌創(chuàng)作的獨特風(fēng)格。

        三、詩歌理論與深遠(yuǎn)成因

        經(jīng)歷了宦海沉浮之苦的鮑文逵,因母病乞歸后,便開始嘯傲山林、參禪訪道,醉心于尋覓山水和詩酒風(fēng)流。這也奠定了其詩歌的整體基調(diào):清雅而悠遠(yuǎn),諸如以下兩首:

        籬落秋花半可傷,更看婀娜兩三行。搔頭低壓黃金鈿,垂手輕翻碧玉裳。

        照影頻年憐瘦盡,含毫鎮(zhèn)日費端相。飄搖尚爾多情甚,棄舍芳姿送夕陽。(《秋葵》)

        云斂空山月欲流,寒蛩高下語僧樓。五更鐘動孤峰曉,一澗泉鳴百谷秋。

        磐石暫留今夕影,長松曾見昔人游。醉來試問明僧紹,仙藥漫山孰可求?(《棲霞征云庵》)

        鮑文逵身為鮑皋侄孫、鮑之鐘從侄,為詩自然而然地師法鮑皋父子,詩風(fēng)深受其父子二人影響。

        鮑皋總體詩風(fēng)繼承六朝遺風(fēng),而折中于盛唐,俊逸之處與其先祖鮑照相類,如《題園友先生秋林按劍圖》一詩:“迅商激高林,廓處寡歡怡。結(jié)纓佩長劍,策影下林陂。萬匯肅已凝,慘淡余秋姿。君子乘金氣,勵鈍當(dāng)及期。繁霜侵我條,凄露封我枝。惟此堅貞性,歷久而不衰”,與清朝詩壇學(xué)宋詩的主流詩風(fēng)大相徑庭。他“得乎溫柔敦厚之遺迥,異浮華放浪之習(xí)。”[5](王文治《海門公詩傳》)力糾詩壇“以饾饤為博,纖巧為新,力勍氣孱,詞富情索”[5](王文治《海門公詩傳》)之弊端。其詩集《海門詩鈔》多為即興、感懷、酬唱之作,尤愛京口山水名勝,極具地域色彩。桐城派“三祖”之一劉大鏪稱贊鮑皋詩“天才鴻麗,山峙泉涌,放恣飄搖,極馳騖之能,不勞紀(jì)律部伍而自中于法度”[5](劉大鏪《海門鮑君墓志銘》),乾隆二十五年探花王文治則說:里中學(xué)詩者 “為詩多仿鮑家格律,皆皋之流派云”[5](王文治《海門公詩傳》),可見鮑皋詩對后世深有影響。其子鮑之鐘曾云,平生有四愛好:花、月、酒、茶,故其詩集中吟詠風(fēng)月、歌頌壯麗河山之作較多。因為官多年,鮑之鐘較其父而言更關(guān)心民瘼,有擬樂府三章:《官平糶》、《借口糧》、《借籽種》,揭露時弊更增特色。其懷鄉(xiāng)思親之作,情真意切,譬如《棠棣鋪懷舍弟鏞》:“昨日濠梁上,含?覺汝癡。今來棠棣鋪,揮淚望君時。”朝署詩友唱和之作,則雅興幽趣尤富,譬如《雨后南郊,次荊南韻》:“郊原前夜一尺雨,山色溪流相映鮮??鞌y笠屐尋舊侶,漫對緇流談苦禪。秋氣中人獨瀟灑,道心遇物多幽偏。寄奴泉畔竹林院,笑問別君今幾年?!逼渌娮魅纭肚G門州》:“楚岫歇微雨,泄云猶未收。天低連夢澤,野曠見昭邱。靄靄漁村出,依依原樹浮。平生笑王粲,不擬登樓賦”,則輕靈空幽、意味深遠(yuǎn)。

        鮑文逵詩則“承海門、論山遺教,而有非海門、論山所能牢籠者焉”[4],其“論詩出入唐宋,不名一家,然必洗滌明凈,不使一俗字”[6](張學(xué)仁《野云詩鈔·序》),與友人賦詩時,鴻篇巨制,洋洋灑灑,繼承與超越鮑皋父子的脈絡(luò)十分清晰。同時鮑文逵極愛少陵、東坡,作詩字斟句酌,力求精益求精。

        然而,僅僅參悟一家或幾家的入門之學(xué),尚且達(dá)不到能創(chuàng)造出獨特藝術(shù)風(fēng)格的高度。鮑文逵“遺腹子”的特殊身世,令他缺乏來自父系血脈的直接關(guān)照,他早年對于四書五經(jīng)、詩詞歌賦的學(xué)習(xí),皆由其母親自傳授。其母周素貞是清代鎮(zhèn)江鮑氏家族中繼鮑皋夫人陳蕊珠之后,又一位能極有詩才的奇女子。她幼年聰慧,青年夫死守節(jié),孝順翁姑,撫遺腹孤,詩歌以雄壯明快著稱:

        命窮不礙樂清幽,霽月名花那解愁。自計展眉何處是,白云鄉(xiāng)里待遨游。(《命窮》)

        小窗初暖綻盆梅,掃地圍爐對舉杯。只為暗香燈畔發(fā),引將清夢嶺頭回。

        塵埃滾滾都難道,風(fēng)雨瀟瀟不受摧。多謝嚴(yán)寒堅瘦骨,讓他占斷百花開。(《盆梅》)

        母親的安貧樂道與堅貞守禮,在不知不覺中影響了鮑文逵的行為習(xí)慣,令他性敏修潔,舉止嚴(yán)謹(jǐn),進而深深影響了其詩歌創(chuàng)作習(xí)慣與追求:字斟句酌,不著俗語,帶有濃厚的儒家禮法色彩。

        對于詩歌創(chuàng)作,鮑文逵并沒有上升到一定理論高度或進行系統(tǒng)闡述,因而未能立起門派。與他亦師亦友的法式善在《梧門詩話》中記載道:“隨園論詩專主性靈,余謂性靈與性情相似而不同遠(yuǎn)甚,及門人鮑鴻起辯之尤力,嘗云:取性情者,發(fā)乎情、止乎禮義,而澤之以風(fēng)騷漢魏、唐宋大家,俾情文相生、辭意兼至,詩人之詩也;若易情為靈,凡天事稍優(yōu)者類,皆枵腹可辦,由是街談俚語、無所不可,蕪穢輕薄流弊,不可勝言矣。”乾隆中期,袁枚因不喜詩壇擬古之風(fēng),主張“性靈”,即自由抒寫,不拘格套,語言通俗,他有《自題》一詩云:“不矜風(fēng)格守唐風(fēng),不和人詩斗韻工。隨意閑吟沒家數(shù),被人強派樂天翁?!逼湓姼铻⒚摱滞ㄋ?,閑適之詩諸如《煙景》,立意甚為別致:“天然煙景足清幽,底事齊梁鬧不休。文士鐫碑僧鑿佛,萬山無語一齊愁?!币粫r之間“性靈派”獨領(lǐng)風(fēng)騷,聲勢浩大。袁枚本人才高八斗,《遣興雜詩》:“老妻怕我開書卷,一卷書開百事忘。手把陳編如中酒,今人枉替古人忙”等閑適之作,語雖近俚,但情趣不凡,能使“性靈”理論得到全面實現(xiàn)。然而“性靈”派的末流作家所寫詩歌往往輕薄、油滑,甚至粗鄙。

        鮑文逵從儒家“發(fā)乎情,止乎禮義”的禮教角度,易袁枚的“性靈說”為自己的“性情說”,即不用詩歌表達(dá)不雅的情感,防止詩歌滑向粗俗丑惡的深淵。這種期待情感合乎雅正禮義、能夠恰如其分表達(dá)的詩歌理想的最初來源,無疑是其母周素貞的堅貞守禮。其次來源于鮑氏家族三位閨閣女詩人。鮑文逵詩歌作品中多有與鮑之蘭、鮑之蕙、鮑之芬等三位姑母的酬和之作,鮑之蘭詩請和婉麗洵天性,抒寫性情,且有深識;鮑之蕙詩沖和渾雅,律細(xì)神超,情深意煉;而鮑之芬則格律謹(jǐn)嚴(yán),聲情溫雅清淑,幾近中唐。鮑氏家族幾位閨閣詩人的整體詩風(fēng)對鮑文逵產(chǎn)生的影響不可謂不大。此外,“取性情者”的詩歌理論亦來源于鮑文逵的人格志趣。在宦途失意之后,鮑文逵既未自怨自艾、妄自菲薄,又未狂放不羈、張揚恣肆,反而自發(fā)轉(zhuǎn)向山林田園、詩書歌酒,尋求別樣的人生樂趣。這無疑彰顯了其性格中悠然豁達(dá)、隨遇而安之處,與東坡相類似。鮑文逵的“性情”寫詩,是隱跡詩書的閑適自得,是參禪論道的空靈出塵,是詩如其人、恰如其分的情感表達(dá),正如張學(xué)仁對鮑文逵一生詩歌作品的總結(jié):“清新綿邈不越正軌,則少年寄興之詩也;其天風(fēng)海濤奔騰激蕩,則中年感懷之詩也;其空山無人水流花開,則晚年自然流露之詩也?!保◤垖W(xué)仁《野云詩鈔·序》)[6]。

        縱觀鮑文逵一生的詩學(xué)成就,堪稱“詩品醇厚”。這首先應(yīng)歸功于京江地域多隱逸之士的文化意境與鮑氏家族詩書傳家文化意蘊。京江地區(qū)的隱逸之風(fēng)源遠(yuǎn)流長,從漢末的焦光、晚唐的許渾,到宋末的米芾、清初的冷士湄,隱逸名士的悠閑身影仿佛隨處可見。而鮑氏家族除其堂伯父鮑之鐘曾官至戶部郎中,其余均未宦游官場,與同為京江名門望族的張玉書家族“一門六進士”、“政事與文學(xué)兼之”的盛況截然不同。家族與地域悠閑不羈的精神狀態(tài)深深植根于他的血脈之中,念念不忘,必有回響。其次應(yīng)歸功于與其交游的文人團體,如“京江前七子”、“松溪五友”等人。與友人共同游覽江南美景、追求風(fēng)流蘊藉,鮑文逵的詩歌作品逐漸如美酒般愈發(fā)醇厚,閃爍著獨特的“性情”光輝。此外,還應(yīng)歸功于鮑文逵自身的學(xué)識氣魄?!靶郧椤痹娬摬⒎侵煌A粲谠姼鑴?chuàng)作手法方面,更重要之處體現(xiàn)在詩人的精神志趣層面。他以博古通今的深厚文學(xué)功底,悉心揣摩各家詩風(fēng),敢對袁枚的“性靈說”提出質(zhì)疑,并撥亂反正,最終融會貫通,自成一家。

        結(jié)語

        鮑文逵所倡導(dǎo)的“性情”,歸根結(jié)底是率真靈動、圓潤通透、閑適但不放縱、隨意卻不泛濫的“雅正”之情,這是清人對中國古典詩歌自誕生以來其所能寄托的情感的一次總結(jié)。通過對鮑文逵詩歌創(chuàng)作的梳理和論析,清代鎮(zhèn)江鮑氏家族的文學(xué)成就即可見一斑。從明末遺民至民國初年,清代詩人群體龐大,詩歌數(shù)量眾多,目前學(xué)界對清詩的研究不過冰山一角,可謂一大憾事。

        參考文獻:

        [1]馬德涇,主編.鎮(zhèn)江人物辭典[M].南京: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2.

        [2]江揚仁.揚州名勝詩選[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0.

        [3]袁枚.隨園詩話·補遺[M].上海:上海中華圖書館,1913.

        [4]何紹章,馮壽鏡,修.呂耀斗,纂.光緒丹徒縣志[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1.

        [5]鮑皋.海門詩鈔/八卷/外集四卷/補錄一卷/附錄一卷[M].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刻本.

        [6]鮑文逵.野云詩鈔/十二卷/補遺一卷[M].民國二十四年(1935)澹存堂鉛印本.

        [7]鮑之鐘.論山詩選[M].清道光十二年詠真堂(1832)刻本.

        [8]周素貞.傳經(jīng)閣遺稿一卷[M].清同治二年(1863)刻本.

        猜你喜歡
        鮑氏家族詩歌
        詩歌不除外
        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HK家族崛起
        “新”“舊”互鑒,詩歌才能復(fù)蘇并繁榮
        中華詩詞(2019年1期)2019-08-23 08:24:24
        《小偷家族》
        電影(2019年3期)2019-04-04 11:57:18
        重癥監(jiān)護室患者感染鮑氏不動桿菌的耐藥性及預(yù)后分析
        皿字家族
        鮑氏不動桿菌醫(yī)院感染的耐藥性分析
        詩歌島·八面來風(fēng)
        椰城(2018年2期)2018-01-26 08:25:54
        家族中的十大至尊寶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美女污污网站| 精品黑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级黄色片在线播放| 欧美成人www在线观看| 午夜一区二区三区观看| 无码va在线观看| 四虎影永久在线观看精品| 一级无码啪啪| 国产三级黄色大片在线免费看| 少女韩国电视剧在线观看完整| 久久免费看少妇高潮v片特黄| 98精品国产高清在线xxxx| av免费观看在线网站|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三区四区精品| 中文字幕亚洲乱码熟女在线| 亚洲aⅴ无码国精品中文字慕| 免费人成网站在线播放| 久久综合九色欧美综合狠狠| 亚洲av之男人的天堂网站| 国产日本在线视频| 亚洲精品在线97中文字幕| 日本天堂免费观看| 乱码午夜-极品国产内射| 果冻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欧美做受又硬又粗又大视频| 最近日本中文字幕免费完整| 久久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综合| 国产一区二区三免费视频| 国产麻豆精品一区二区三区v视界 妺妺窝人体色www看美女 | 欧美自拍视频在线| 久久综合给合久久狠狠狠9| av毛片亚洲高清一区二区| 久久亚洲欧美国产精品| 人与禽交av在线播放| 日韩成人精品日本亚洲| 日韩中文字幕乱码在线| 妺妺窝人体色777777| 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免费无码 |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