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蔚三
(中南民族大學(xué),湖北 武漢 430074)
?
【語言與文化】
淺談日本和歌中的“鹿”和“萩”
劉蔚三
(中南民族大學(xué),湖北 武漢 430074)
動物鹿和植物萩本是自然界較普通、常見的動植物,然后它們卻深受日本人,尤其是日本和歌歌人的喜愛,它們在《萬葉集》等和歌中常被吟唱、歌頌。本文嘗試從鹿、萩各自的特性以及兩者組合之后的象征意義等方面對這一現(xiàn)象進(jìn)行探討。
鹿;萩;和歌;特質(zhì);生殖
鹿作為一種可愛的動物,自古以來深受日本人的喜愛,奈良鹿更是因?yàn)榕c人和諧相處而聞名于世。在文學(xué)領(lǐng)域,例如和歌中,鹿常常被加以謳歌、詠誦。據(jù)統(tǒng)計(jì),僅在《萬葉集》中,與“鹿”相關(guān)的和歌就達(dá)68首之多。
與此相對應(yīng)的是,在常人看來非常樸實(shí)無華的萩*“萩”是中國常見艾草中的一種,從夏天到秋天,開紫紅色或白色的花,狀如蝴蝶。,卻是日本歌人筆下的愛物。作為“秋天七草”之一,萩格外受到日本歌人的喜愛與吟誦,僅在《萬葉集》中,就有大約140首和歌提及“萩”花,超越櫻花、梅花等,成為《萬葉集》中的花草之最。
然而,更有意思的是,“鹿”和“萩”之間不同尋常的關(guān)系,在為數(shù)較多的和歌中,它們往往形影不離、成對出現(xiàn)。日語詞匯中的“花妻”“鹿妻草”中的“花”“草”等,指的就是“萩”花。此外,“鹿”和“萩”出現(xiàn)的季節(jié)也多為秋季。
那么,“鹿”和“萩”在和歌是如何被表現(xiàn)的?我們通過欣賞《萬葉集》中的幾首和歌來一探究竟。第405首:
原文:春日野尓 粟種有世伐 待鹿尓 継而行益乎 社師怨焉(作者:佐伯赤麻呂)[1]
日文讀:春日野(かすがの)に、栗(あは)蒔(ま)けりせば、鹿(しか)待ちに、継ぎて行(ゆ)かましを、社(やしろ)し恨(うら)めし
第405首其實(shí)是作者佐伯赤麻呂對一位女子要求與之約會的回應(yīng)。在第404首和歌中,一女子表達(dá)了對作者的好感以及欲與之約會的意愿,大意是如果你家的那一位不在身邊的話,我就想和你待一起。佐伯赤麻呂則答復(fù)她,大意是如果我的妻子不在的話我當(dāng)然愿意像在“春日野”悠閑地躺著的鹿一樣每天等著你,不過,我的妻子一直就在我的身邊啊?;匦胖屑s帶著揶揄、嘲諷的口氣,既婉拒了女子,又從一個側(cè)面表明了他對妻子的喜愛。
又如第3 677首:
原文:秋野乎 尓保波須波疑波 佐家禮杼母 見流之留思奈之 多婢尓師安禮婆(作者不詳)
日文讀:秋の野をにほはす萩は咲けれども見る験なし旅にしあれば
此歌的大意是,盡管萩花將秋天的原野裝扮得十分漂亮,我卻不覺得有觀賞的價值,因?yàn)槲以诼猛旧稀?/p>
第3 678首:
原文:伊毛乎於毛比 伊能禰良延奴尓 安伎乃野尓 草乎思香奈伎都 追麻於毛比可禰弖
日文讀:妹を思ひ寢の寢らえぬに秋の野にさ雄(を)鹿鳴きつ妻思ひかねて
此歌的大意是,就在我想“她”而輾轉(zhuǎn)難眠時,聽到了秋野上雄鹿的鳴叫,(它/我)一定是耐不住思妻之情了吧。
在第3 677首中,讀者應(yīng)該會有一些不理解,為何作者無意欣賞沿途萩花裝扮的美景?不過,第3 678首為我們揭曉了答案。
原來上面的兩首是“引津亭舶泊之作歌七首”中的兩首,細(xì)細(xì)讀罷,就可明白原來作者是因?yàn)樗监l(xiāng)、思妻而無心觀賞美景。值得一說的是,歌尾中的“一定是耐不住思妻之情了吧”,其主體在此并沒有明說,它給了讀者想象的空間,也許是雄鹿,也許是歌的作者,或者兩者兼有??傊?,此歌讓我們真切地品嘗到了那濃濃的“旅情”和淡淡的“愁緒”。與此同時,上下兩首歌中所表達(dá)出的情愛間贈答的情趣也讓人回味不已。這種“旅情”纏綿于中的和歌在《萬葉集》的后期較為多見。
在此,有必要簡單說明第502首,此歌的作者是歌人柿本人麻呂。
原文:夏野去 小<壯>鹿之角乃 束間毛 妹之心乎 忘而念哉
日文讀:夏野行く、牡鹿(おじか)の角の、束の間も、妹が心を忘れて思へや
大意是:(飛馳在夏天原野上的)小鹿的角是如此的短小,然而就在這短短的一瞬間,卻讓我想起來我鐘愛的女子,不能忘懷。
這首和歌最大的特色就在于,人麻呂筆下的鹿不是一般歌人筆下的與“萩”成雙出現(xiàn)的“秋”鹿,而是“夏”鹿;同時,歌中吟誦的重點(diǎn)也不是常見的“鹿鳴”,而著重給人以視角上的效果。歌中對“鹿角”的贊詠在和歌中極為罕見。
(一)鹿的特質(zhì)
首先,從整體來說,鹿的外表非常招人喜愛,它剛?cè)岵⒋?,對敵人機(jī)敏而無畏,對所愛卻溫順至極。[2]其次,就局部而言,鹿的角在日本具有特殊的含義,它象征男性的生殖器,也是權(quán)利、力量的體現(xiàn)。在中國,民間對于鹿的喜愛程度也達(dá)到了極致,在最古老的詩集《詩經(jīng)》中就已被吟詠歌唱?!度f葉集》和歌中,歌人對鹿的喜愛多少也受到了《詩經(jīng)》的影響。
(二)萩的特質(zhì)
首先需提及的是,“萩”字的出現(xiàn)是在《萬葉集》之后,例如我們熟知的《古今和歌集》。下面即是其中幾首帶“萩”語的和歌:
(1)秋日胡枝子,新花發(fā)舊枝。見花仍念舊,心事不忘悲。
(2)秋日胡枝子,色衰下葉貧。從今寒夜夢,難遇獨(dú)居人。
(3)萩葉露珠玉,貫穿即敗殘。游人慎勿取,留在樹枝看。
(4)試折胡枝子,萩花盡落英。惜哉枝折后,白露也同傾。
(5)曠野萩花落,途邊霜露生。夜深霜露重,衣濕也前行。
而當(dāng)初在《萬葉集》中沒有“萩”字,其漢文名為“胡枝子”“胡枝花”。在《萬葉集》的前半部里多用“芽”“芽子”的稱謂,而“芽子”在日本自古以來被認(rèn)為是女性生殖器的象征。后半部則常用“波疑”兩字,“波疑”來自于日語“生芽”發(fā)音的諧音(「生(え)芽(き)」),無疑“生芽”之中暗含了它與“生命”“生殖”的關(guān)系。據(jù)說因?yàn)槠浠ò昱c女性的生殖器相似而被人膜拜,并被賦予神秘的色彩,使之成為具有女性美的花卉:她的美柔弱而不夸張,更是迎合了日本人的審美情趣。她雖然被賦予“秋”的特色,卻從春天發(fā)芽開始就受到關(guān)注,令人與之親近。從她剛剛發(fā)芽開始,到她的枝條伸展,再經(jīng)歷花開、花落,葉子變黃,到最后的黃葉散落……萩的每一段重要經(jīng)歷都恰當(dāng)?shù)仄鹾先藗兊纳罟?jié)奏,因此獲得人們對她長時間的關(guān)注、欣賞和親近。
(三)鹿萩組合的特質(zhì)
前面已提及,在和歌中,鹿往往和萩成雙出現(xiàn),正如日本畫中有梅花就必定配上黃鶯,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xiàn)象。
據(jù)說,其成對出現(xiàn)的原因之一可能是鹿愛吃萩花(在中國也有這樣的看法,2013年中國作家徐魯出版了他的散文作品《小鹿吃過的萩花》)。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可能與上面提到的生殖器象征有關(guān)。即鹿的角與男性生殖器相似,而萩的花瓣與女性生殖器相似,鹿和萩的組合正象征了人類繁衍的強(qiáng)大生產(chǎn)力,因此,我們不難理解為什么“萩”又別名“鹿鳴草”“鹿妻草”“鹿之花妻”。也不難理解它們?yōu)楹蝹涫苋藗冇绕涫歉枞说闹幐琛①澝懒恕?/p>
不過,需說明一點(diǎn)的是,“萩”成為“鹿妻”應(yīng)該是在《古今和歌集》之后了。例如:
(6)秋日胡枝子,凋零已可哀。如何山下鹿,又送此聲來。
(7)秋日胡枝子,編成作柵欄。鹿鳴空入耳,欲見鹿姿難。
(8)秋日胡枝子,秋花意外開。高山山頂上,應(yīng)有鹿鳴來。
上面這幾首和歌讓讀者深刻感受到了“鹿”和“萩”的形影不離。
(四)來自中國的影響
“鹿”和“萩”在和歌中獲得青睞應(yīng)該與受到中國的影響有關(guān)。
“萩”實(shí)則是在中國常見的艾蒿草的一種,一般稱作“艾草”。在中國的《詩經(jīng)》時代,艾草就已經(jīng)是很重要的民生植物,眾所周知,中醫(yī)“針灸”術(shù)中的“灸”,用的就是艾草。它的作用強(qiáng)大,與民生的關(guān)系十分密切,最被人熟知的就是用于治病。可能正是因?yàn)榘菖c民生關(guān)系密切,受到了人們的關(guān)注和喜愛,并詠之歌之?!锻躏L(fēng)·采葛》曰:“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詩歌通過采“艾”表達(dá)了作者對自己心儀姑娘的思念。
日本的和歌創(chuàng)作深受中國文化尤其是《詩經(jīng)》的影響,《萬葉集》也因此被譽(yù)為日本的《詩經(jīng)》?!度f葉集》無論在詞匯的使用、表達(dá)內(nèi)容的豐富性上,還是在詩歌創(chuàng)作與社會、政治的關(guān)聯(lián)上,都顯示出與《詩經(jīng)》的高度共性:它們針砭社會,諷喻假惡丑、贊頌真善美。[3]因此,我們就不難理解兩者之間存在這相近似的審美情趣和內(nèi)心表達(dá)的方式。
總之,“鹿”和“萩”在日本和歌中大量出現(xiàn),是非常有趣的一個現(xiàn)象,至少讓看似晦澀難懂的《萬葉集》增添了許多情趣,也讓讀者感到親近,吟誦后回味無窮,愛不釋手。
[1]王曉平.《萬葉集》對《詩經(jīng)》的借鑒[J].外國文學(xué)研究,1981,(4):54-58.
[2]李芒.日本古典詩歌《萬葉集》發(fā)展論述[J].日本學(xué)刊,1997,(3):94-106.
[3]伊藤博.萬葉集釈注[M].東京市:中央公論社,2005,(9):228-233.
【責(zé)任編輯:王 崇】
I313.06;I206.2
A
1673-7725(2016)11-0178-03
2016-09-10
劉蔚三(1968-),女,湖北武漢人,副教授,主要從事文學(xué)和比較文學(xu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