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智勇
(四川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四川 江油 621709)
?
【文化視點】
文學在文化強國進程中的軟實力作用
廖智勇
(四川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四川 江油 621709)
以文興國,更添一份的智慧。近年來,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競爭日漸激烈,以文化強國的重要性突顯。文化強國進程中,文學是一種軟實力,能發(fā)揮特殊的力量,助推國家文化發(fā)展。文學除了具有文藝美學的價值外,還具有較強的政治功能?;诖耍疚闹饕治鑫膶W在政治文化社會進程及強國戰(zhàn)略中的作用。
文學;文化強國;軟實力
2013年12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中指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關系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笨梢姡岣邍臆泴嵙?,實現綜合國力的均衡穩(wěn)步發(fā)展,成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目標。文學是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學的文化軟實力作用與國家發(fā)展關系密切,文學通過政治文化與文學意識形態(tài)等多個載體,可以產生具有特殊意義的文化推助力。因此,分析文學在文化強國進程中的軟實力作用,對國家政治文明發(fā)展而言,具有極其重要的歷史反思作用和現實指導意義。
文學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要了解文學的軟實力,要首先明確文化軟實力的內涵。對于文化的定義,多年來學術界有眾多的解釋與說明。而一般認為文化是一種包含語言、意識形態(tài)在內的人類社會的精神現象。文化軟實力以意識形態(tài)及精神財富感化思想,并且能夠實現國家強大。此外,文化軟實力是相對于硬實力而言,其本質上是一種精神性的力量,是無形的力量。[1]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認為,文化軟實力實際上是一種能力,而該能力能借助利誘、感染、吸引等,影響他人的想法,達到自己的目標。[2]優(yōu)秀、進步的文學作品可以感染讀者心靈,使其得到凈化與升華,進而使全社會的精神面貌發(fā)生改觀。腐朽、頹廢的文學作品則可以使人性腐化、墮落,從而敗壞社會的道德風氣。由此可見,文學是影響文化軟實力進步與否的關鍵,通過優(yōu)秀、進步的文學作品,可以樹立正確的思想,傳播社會正能量。
(一)國外文學在社會進程中的意識形態(tài)作用
文學是時代面貌體現,是宣揚時代精神的重要工具。古往今來,眾多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無一不同所處時代的政治、經濟與文化密切相關,對推動社會的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3]如美國女作家斯托夫人,通過其作品《湯姆叔叔的小屋》,充分暴露了美國黑奴制度的殘忍與血腥,極大地強化了美國民眾的廢奴意識,為美國社會的進步及黑奴制度的廢除起到了宣傳作用。而匈牙利詩人裴多菲的《自由與愛情》一詩,更是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各國年輕人追求自己國家的獨立與解放。[4]英國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威廉·戈爾丁的代表作哲理小說《蠅王》通過對人性的原善與原惡、人性與獸性、理性與非理性、文明與野蠻之間等一系列矛盾沖突,反映缺乏正確的管理制度或正確的管理制度被邪惡摧毀后的不良惡果,引發(fā)了人們對人性以及制度發(fā)展的深思。這些國外的文學作品通常是在具體的社會發(fā)展狀況下而創(chuàng)作出來的。然而,無論是資本主義社會,還是社會主義社會,其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都具有共性,因此這些國外文學對本國社會進行中的意識形態(tài)作用,于我國而言也有其效用。[5]由此可見,文學對推動社會進步、宣傳進步思想有積極的意義。因此,借助文學作品的影響,可增強我國文化軟實力。
(二)國內文學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中的意識形態(tài)作用
文化軟實力逐漸成為我國社會中的重點方針,在此基礎上,黨和國家開始日益重視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建設,以及如何讓傳統(tǒng)文化更好地服務于現代建設。文化軟實力一方面被國家所關注,另一方面也影響著國家發(fā)展,而黨和國家的發(fā)展也是社會政治性活動的基礎。由此可見,文化軟實力在促進國家發(fā)展的過程中能起到一定的政治作用。文學有很多衍生形式,將文學精神細分,可以使文學精神與社會建設的各個領域相融合。從我國的傳統(tǒng)文學作品看,也不乏大量能對我國社會建設起到一定推動作用的優(yōu)秀作品。如北宋司馬光所著的《資治通鑒》,按時間先后次序對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到五代后周世宗顯德六年(959)的軍事政治進行描述,以政治、軍事和民族關系為主要撰寫內容,其撰寫目的就在于警示后人,防止歷代君王重蹈覆轍,進而也使其成為歷代王子皇孫必讀之經典。再如《禮運大同篇》中提到的“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以著其義,以考其信”等,千百年來一直都是中華兒女為之奮斗的目標,而現階段我黨在十八大中提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的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其有異曲同工之妙,不得不說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提出的社會建設和發(fā)展方向與我國古代傳統(tǒng)文學中的理想有很大的聯系,即我國古代的文學作品對我國現代的社會主義建設發(fā)展起到了一定的促進和推動作用。[6]
自古文學與教育是不分家的,很多文學作品都走進了學生的教材,成為學生學習的重要內容,而這些文學作品中所蘊含的人生哲理、社會理想也逐漸被學習者所接受,成為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理想、共同價值觀,而這些有志青年也正是國家建設的中堅力量。魯迅的作品在我國中小學語文課文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而他的革命文學作品《祝?!贰犊滓壹骸贰端帯贰栋正傳》也教育中國人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堅定地與舊勢力進行頑強抵抗,雖然現今社會舊勢力已經不復存在,而魯迅的精神卻深入這些為社會建設而努力的年輕人身上。由此可見,無論是傳統(tǒng)文學作品,還是近現代文學作品,都可以在社會發(fā)展中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這種推動作用可以是直接作用于社會意識形態(tài),也可以是直接影響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建設者。[7]
文學在文化強國進程中的軟實力作用是不容忽視的,要想在文化強國的發(fā)展過程中使文學力量得到最大發(fā)揮,筆者認為,應將文學與文化相結合,主要從校園和社會兩方面入手。前者是與文學相關的教育,而后者是與文學相關的社會力量積攢。[8]
(一)校園內的文學教育
在校園內對學生進行文學教育可以達到對社會主義建設者的直接教育,而具體的文學教育策略可以從如下方面著手。一方面,借助文科類院校的文學專業(yè)教育教學實現,對高校學生的思想進行啟發(fā)。例如,在課程設置方面,開設文學相關課程,提高學生的基本文學素養(yǎng),包括國內外文學名篇的欣賞,古代文學作品分析,文學大家的認知等。定期開展文學討論會,鼓勵專業(yè)學生與非專業(yè)學生之間就文學知識進行探討與交流。邀請名家就文學作品開展專題講座,給學生提供與作家接觸和交流的機會,使學生能更進一步地了解作品中的精神素養(yǎng)。
(二)社會文學宣傳模式
從社會角度進行文學教育宣傳,能為社會發(fā)展與建設帶來很多益處。在社會中進行文學作品的宣傳,不僅可以豐富大眾的業(yè)余文化生活,還可以使公民的文化素養(yǎng)不斷提高。在社會中進行文學宣傳的形式比較多,文學號召力較大,且形成的文學影響力也比較大。如國內文學愛好者及作者聯手共建的中國原創(chuàng)文學網,其開放式的運營模式及嚴格的文品審查制度成就大批當代優(yōu)秀文學作品,而著名紅學家周汝昌、劉心武等大師則走上了央視的《百家講壇》及各類網絡直播平臺,以通俗易懂的方式為廣大觀眾解讀《紅樓夢》,使復雜而又嚴謹的文學研究及評論以綜藝的形式在各類媒體上迅速傳播。這些新型的文學宣傳形式對我國文學的弘揚與傳承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1]鄧雪英.試論文化軟實力在建設社會主義強國中的重要作用[A].廣東省民俗文化研究會.2015年10月(上)民俗非遺研討會論文集[C].廣東省民俗文化研究會,2015.3.
[2]蔣光燈.淺析文學在文化強國進程中的軟實力作用[J].凱里學院學報,2016,(1):102-104.
[3]張傳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fā)展道路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4.
[4]劉德定.當代中國文化軟實力研究[D].開封:河南大學,2012.
[5]徐穩(wěn).中國共產黨引領先進文化能力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2.
[6]王文強.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文化理論創(chuàng)新研究[D].天津:南開大學,2013.
[7]劉瓊.歷史唯物主義視域下中國文化軟實力建設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5.
[8]周璐銘.中國對外文化戰(zhàn)略研究(2000-2015)[D].北京:中共中央黨校,2015.
【責任編輯:王 崇】
2016-09-10
廖智勇(1966-),男,四川綿陽人,副教授,主要從事文學研究。
G122
A
1673-7725(2016)11-0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