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新年, 華 堅
(無錫職業(yè)技術學院 學生處,江蘇 無錫 214121)
?
大學生“非理性”學習拖延的心理動因與應對探析
余新年,華堅
(無錫職業(yè)技術學院 學生處,江蘇無錫214121)
摘要:學習拖延現(xiàn)象在大學生中普遍存在,且對大學生的學習成績、自尊和情緒具有消極影響。本文針對“非理性”學習拖延行為產(chǎn)生的心理原因作以心理動力取向理論為主的探析,并探討進一步改善這種行為方法,以期使該領域的理論研究更為多元,也希為深陷其中的大學生們提供啟發(fā)和實踐指導。
關鍵詞:非理性; 學習拖延; 心理動因
1問題提出與其理論基礎
已有研究指出當前我國不同區(qū)域、不同類別高校中有39.7%的大學生存在明顯的學習拖延現(xiàn)象[1],學習拖延對大學生的學習成績有消極影響,同時易導致學生焦慮、抑郁等消極的情緒。
當代心理學家對“拖延”的界定是: “自愿推遲開始或完成某一計劃好的行動,盡管預見到該行動會因推遲而變糟”[2]。學習拖延作為拖延行為在學習中的表現(xiàn),是指學習者有意而無必要地推遲啟動或推遲完成學習任務的行為。學習拖延具有三個特征:自愿、回避和非理性。首先,是自愿決定而非他人逼迫;其次,客觀出現(xiàn)的拖延行為;再次,主觀上不想拖延,但還是表現(xiàn)出拖延行為,體現(xiàn)非理性。本文著重探討這種“非理性”的動因。
國外在該領域有大量研究成果。近年來,研究者分別從個性特質、任務特質、角色沖突、自我調節(jié)等角度對學習拖延的原因進行了分析[2-3]。結果顯示,學習拖延與大學生的沖動性、缺乏自律和盡責性等個性特質密切相關。學習任務的重要性、吸引力、難度等特征,都對學習拖延有直接影響。大學生的人際角色與學習者角色之間的沖突,以及對學習自我調節(jié)能力的缺乏,也是導致其學習拖延的重要原因。另Solomon和Rothblum對學習拖延的研究表明,“失敗恐懼”和“任務厭惡”是影響大學生學習拖延的兩個最為重要的變量。
我國在該領域的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以往研究對學習拖延行為的成因進行了探討,而對學習拖延的深度心理動因分析的研究較缺乏。對于“痛定思痛一定提早動手,但還是一如既往的拖延,讓人不禁思考到底是什么在發(fā)揮作用?”這種“不想拖延而身不由己”的心理動因問題沒能做到有力的解釋。因此,本文希望對這種“非理性”拖延產(chǎn)生的原因作以動力取向為主的深入分析,以試圖解釋并解決該問題。
2“非理性”學習拖延的動因探析
2.1恐懼心理
學習拖延者,往往在面對能證明自己能力大小的任務時可能會拖延,造成任務完不成是因為沒有努力而不是能力問題。 這里造成拖延的核心是恐懼心理——恐懼失敗、恐懼成功、恐懼被控制等??謶中睦碇饕幸韵聨追N心理動因,當然這些大多數(shù)是潛意識的,未必能自己意識得到。
2.1.1恐懼失敗——恐懼是對熱愛的掩飾學習拖延癥者,經(jīng)常有這樣的體驗:某困難任務非常重要,但面對甚至想到該任務時就會異??謶趾徒箲],導致無法自控的拖延??謶制鋵嵤菍釔鄣难陲?。就拿考證(英語四六級或技能證書)、寫學術論文舉例,個體認為考證和寫論文非常重要,因為這關乎找工作的籌碼和自己在班級中的地位,但個體對該任務異??謶趾徒箲],可能是一方面把任務看得太高大、太神圣,個體會產(chǎn)生無力感;另一方面把這些任務的成敗看得過于重要,認為它關乎自己的前途成敗,以及別人對自己的評價、自尊心、地位、價值等,可能對潛意識中追求的高價值感造成破壞,因此產(chǎn)生大量的防御。這兩方面會導致恐懼、無力且不敢輕舉妄動。所以恐懼的背后其實是熱愛,恐懼是對熱愛扭曲的表達,如果將恐懼轉化成正面的熱愛,那么熱愛的程度與恐懼的程度就會一樣深。意識到這一點很重要,比如之前對《高等數(shù)學》很恐懼的同學,恐懼情緒蕩然無存,留下的是對高等數(shù)學的親切和熱愛的情愫,就不會再有痛苦的拖延出現(xiàn)了。
2.1.2恐懼成功——恐懼成功帶來的懲罰某些個體在努力追求某個目標時,在快要成功時,突然停止努力或突然出現(xiàn)無法勝任的現(xiàn)象,這在潛意識上可能是恐懼成功。如某同學在班級中公開發(fā)言時是自信滿滿,表現(xiàn)很好;但當他被推選為某學生社團協(xié)會的會長之后,面對全體會員需要公開發(fā)言時,就表現(xiàn)得異常緊張,發(fā)揮失常。這說明不是他的公開演講水平有問題,而是他潛意識覺得自己不配當這個會長,換句話說就是害怕自己成功??謶殖晒Φ脑蛴卸喾N,例如小時候父母教育非常專制,小孩會不敢做自己喜歡的或讓自己享受的事情;或者父母都沒有達到這么高的成就,小孩不敢超越父母;或者害怕自己成功后,會被父母或同伴拋棄;或者害怕自己成功后會承擔以前所不熟悉的無限大的責任和壓力或某種懲罰等。
比如有個有趣的實驗:把跳蚤放在桌上,跳蚤能跳起的高度是其身高的100倍以上!然后在跳蚤頭上罩一個玻璃罩,再跳就碰到了玻璃罩,連續(xù)多次后,跳蚤就改變了跳起的高度以適應環(huán)境,每次跳躍總保持在罩頂以下高度。接下來逐漸改變玻璃罩的高度,跳蚤都會在碰壁后被動改變自己跳躍的高度。這時候如果把玻璃罩拿走,跳蚤仍然只能跳很低的高度。其實人與跳蚤在這點上有相似之處,多次碰壁后,就不敢追求成功了,主要原因是害怕碰壁和懲罰。而這無形的玻璃罩往往是在個體的潛意識中,可能我們根本沒意識到這一點。
2.1.3適應不良的完美主義是一種病理性自戀傾向完美主義傾向者由于給自己制定了過高、過于完美的目標,在沒有完全把握成功地完成某任務之前,不愿著手去做,這會導致拖延行為。很多拖延癥者苦惱于自己為何會形成適應不良的“完美主義”人格特性?孩童過早地不做讓父母不高興的事,容易形成完美主義。而適應不良完美主義的內心需求與病理性自戀相似。精神分析中病理性自戀是指在童年時代,父母過分貶低孩子,損害了孩子的安全感,孩子會采取自我膨脹(自戀傾向),即用幻想的自我意念代替他受損的自尊,從而帶來補償性的滿足[4]。因此,病理性自戀者會對無限的成功、權力、榮譽、美麗或理想愛情有非分的幻想;渴望持久的關注與贊美;有很強的嫉妒心;過分自高自大;對批評或失敗的反應是憤怒、羞愧或羞恥(盡管不一定當即表露出來)等。
非適應性的“完美主義”者其心理動力實質與病理性自戀相同點是,內心感到自己沒價值,所以超乎尋常想證明自己來維持虛假的自戀、保護脆弱的自尊,因此帶來無比的壓力和焦慮,無法輕松地按計劃做事,導致惡性拖延。
2.1.4尋求控制感對控制感比較敏感的個體被指派任務時,傾向于用拖延任務的方式應對,不在指定的時間完成任務而是根據(jù)自己的時間安排,給自己一種一切盡在掌握的感覺。嬰兒是通過控制他人來緩解自己的焦慮的[5]。而拖延所帶來的恐懼感,其實是重復嬰兒般的無所不能,是一種對控制的極端尋求。比如事業(yè)不成功,體驗那種瀕臨絕境的緊張、焦慮,最終沒有死掉,這是一種高明刺激的控制。
也有研究指出,那些生活中長期感受著壓力的人可能會對腎上腺素產(chǎn)生依賴,他的身體會自然地分泌腎上腺素[6]。學習拖延者大多是不同程度的焦慮癥者,他們時刻緊張地活著,或許這種焦慮緊張感是個體身心都熟悉和需要的,因此他們可能在主動尋找事端(拖延)。
2.1.5能力不足羞于請教學習拖延癥者在學業(yè)上自尊非常高,當遇見不理想的成績時,又導致自尊降低。個體面對自己做不到的任務時,脆弱的自尊使得他們無法坦然地去請教別人,導致潛意識只能選擇不及時完成任務進行應對。
困難與挑戰(zhàn)人人都會遇到,羞于請教才是問題關鍵所在。比如一位大學生必須上臺做口頭報告。他一向沒有朋友,因為他總是過于“自大”,藏在驕傲背后的,其實是缺乏安全感、信任感。所以,他沒有想到可以向同學打聽一下應該怎樣做口頭報告,或將自己的報告和其他同學的比較一下,這對他來說太尷尬了,其實他不知道這再平常不過了。他們拙于人際交往,然而他們只會退縮起來自行建立一個封閉的自我世界,不需要別人參與,進而在日常生活中平添了很多無謂的困擾??墒撬麄儏s一直看不清,自己的根本問題在于人際層面,而非能力不夠。
2.2抵制心理
2.2.1價值觀抵制由厭惡任務導致的“抵制心理”,源自學生對某項工作或布置工作的人存在不喜歡的心理。只有符合我們價值觀的事,我們才會積極地去做,一個人如果需要去面對一些他自認為不值得的事情,往往會持冷嘲熱諷、敷衍了事的態(tài)度。因此,如果大學生認為當一件事既麻煩又不值得去做的時候,如某門課程學習對將來沒有價值,或認為寫論文等考核方式不合理,就會身不由己地拖延下去。
2.2.2對死亡焦慮和權威的抗爭有研究指出[7],拖延可視為個體對死的本能的抗爭和回避無意識死亡焦慮的一種方式。拖延通過忽略鐘、表、日歷等時間儀器的方式來超越死亡,因為這些儀器不斷地提醒他們時間在流逝。并且鐘表對時間的管制被無意識視為權威形象的象征,拖延者通過與其對抗來發(fā)泄自己的憤怒,如表現(xiàn)對過于嚴格或過于放縱的父母的反抗。
2.2.3對枯燥生活的挑戰(zhàn)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如果不拖延的話,絕大多數(shù)時間會被學習任務完全占據(jù),這勢必會損失其他如交友、戀愛、旅游、游戲等生活體驗。因此拖延者對這種單調生活的不滿和反抗借拖延學習來實現(xiàn),進而拖延學習者們的生活廣度也會比非拖延者更寬廣豐富,其后果是學業(yè)被拖延。
2.3能量喚醒和依賴僥幸心理
2.3.1尋求能量喚醒心理Caroline和Ferrari等人的研究都有提到喚醒型拖延,即他們拖延學習任務是為了享受短時高效的任務結果帶來的巔峰體驗和高自尊。如很多學生平時學習散漫,考前突擊復習,由平時拖延積攢的學習動力在最后時刻爆發(fā),達到注意力高度集中,學習效果非常高效,這樣的能量喚醒帶來的巔峰體驗和高自尊會導致形成拖延的習慣模式,當然這樣的思維模式往往是潛意識的,個體沒有意識到的。進而導致其他負面效果,如英語或專業(yè)知識基礎不扎實、論文無法突擊完成、只會應付考試、考完就忘等惡果。
2.3.2依賴心理及逃脫懲罰的僥幸心理學習拖延可能與他們的依賴或僥幸心理有密切關系。面對困難的學習任務,此類大學生潛意識可能會認為,拖延一下,也許任務會被減少或消失,或者是期待有人主動來幫忙解決的依賴心理。另一方面,對于不得不完成的學習任務,即使自己在規(guī)定期限內未完成,也有可以在事后補救解決等僥幸心理。
3學習拖延的干預方法
3.1宣泄和認清自己的焦慮恐懼情緒
帶著焦慮和恐懼情緒,我們要花費更多的努力才能達成我們的目標。因此我們第一步需要釋放“時刻緊張地活著”的消極情緒和壓力,釋放的方法和途徑很多,例如網(wǎng)絡上有各種“拖延吧”,各類拖延癥“患者”都在上面發(fā)泄自己糟糕至極的癥狀,這樣的“小巫見大巫”,會讓很多學習拖延癥者焦慮恐懼以及罪惡感減了一大半。再或者找一個值得信任的人,和他談談你的壓力和感受,會幫助自己很好地宣泄壓力和焦慮等情緒。
接下來,個體要認清自己的這些焦慮恐懼或沮喪的情緒從何而來。前文對心理動因探析較詳細,當然本文的分析對不同的個體來講肯定不可能詳全,學習拖延者可以結合其他途徑來自我分析。當潛意識的動力被意識化之后,原來扭曲的動力就會自動消失或減弱。因此認清自己之所以產(chǎn)生拖延的潛意識動因非常關鍵。
3.2習得有效的方法指導
美國穆來納森(Sendhil Mullainathan)的研究指出,拖延癥者的思維與窮人的思維很類似,在長期資源(錢、時間、有效信息)匱乏的狀態(tài)下,智力和判斷力已經(jīng)全面下降,導致進一步失敗。即長期的資源稀缺培養(yǎng)出了“稀缺頭腦模式”,導致失去決策所需的心理——“帶寬”不夠。因此拓寬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跳出思維陷阱,增加自己應對的“帶寬”很重要。
另外,Paden和Stell指出,學習任務過于復雜、工作量大、完成任務的要求不明確,都會增加任務難度,這讓學生感到自己難以完成,或者會遭受失敗,進而增加學習拖延的可能性。再者,Ackerman和Gross的研究顯示,如果學習任務有趣,需要多種技能,教師對此提供清晰的指導,學生知道任務的完成規(guī)范并且若及時完成會得到獎賞,就較少引發(fā)學習拖延;同時教師把繁雜的長期作業(yè)分解成若干相互依賴的小作業(yè),也可有效減少學生的作業(yè)拖延。
因此,大學生個體可以通過請教老師、同學、互聯(lián)網(wǎng)或自學等方式,習得應對困難任務的有效方法,這是克服相應任務拖延癥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提高自我效能感后,剩下的只是一步步完成小任務而已。毫無方法情況下就是“抓瞎”,必然焦慮拖延。
3.3充分主動地體驗自己最害怕的“失敗感”“無能感”“羞恥感”等
既然過分地恐懼失敗,那么個體需要做的是直面自己的恐懼心理,給自己情緒脫敏。方法即是主動尋求一切機會讓自己充分長時間地停留在“失敗、沮喪、否定自我、無能、羞恥”等等情緒中,直到自己能平和地看待它們?yōu)橹埂>拖瘛八酪孀印钡娜?,就務必要主動體驗“丟面子”的感受,直到能丟得起面子,才算脫敏,才是人格的成長。
3.4巧妙利用結構化拖延
結構化拖延是指當我們拖延一件重要的大任務時,我們會積極地做一些小事情。不少大學生也深有體會,他們可以積極有效地處理一些有難度、時效性強的學習任務,只要他們可以借此逃避去做更重要的事。因此,我們可以巧妙地利用這一點,給自己制定一個非常重大的高目標的學習任務,雖然這個任務被一直拖延著,但是我們帶著補償?shù)膭恿梢詰獙芏嘤须y度的重要學習任務。
3.5適當降低目標,留有余地
很多才華出眾的成功人士也容易患拖延癥,他們可能有十倍于他人的才能,但有百倍于他人的高目標,因而更容易脆弱,導致出現(xiàn)拖延現(xiàn)象。因此,如果拖延癥較輕,目標壓力就可以逐漸減輕,如100分減為90分或80分;如果拖延得特別厲害,一見學習就害怕,那可能需要先把包袱徹底放下,然后再以10分為籌碼累積往上加,直到能達到勝任的上限為止。另外要留有彈性空間,切忌再給自己制定無法完成的超高目標。
參考文獻:
[1]龐維國. 我國大學生學習拖延的現(xiàn)狀與成因研究[J].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 2009(12):59-65.
[2]龐維國. 大學生學習拖延研究綜述[J]. 心理科學, 2010(1):147-150.
[3]蒙茜, 鄭涌. 拖延研究述評[J]. 西南師范大學學報, 2006(4): 9-12.
[4]秦向榮. 心理學中自戀理論研究述評[J]. 四川精神衛(wèi)生, 2004(4):248-249.
[5]弗里茲·李曼. 直面內心的恐懼[M].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7:57.
[6]柯云路. 焦慮癥患者[M]. 重慶:重慶出版社, 2007:183.
[7]蒙茜, 鄭涌. 拖延研究述評[J]. 西南師范大學學報, 2006(4): 9-12.
責任編輯俞林
The psychological reason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undergraduates′ irrational academic procrastination
YUXinnian,HUAJian
(Studem affairs offrce Wu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uxi214121, China)
Abstract:Academic procrastination is prevalent among undergraduates and has negative influence on undergraduates' academic performance, self-esteem and emotions. In this paper, we explore the psychological reasons of irrational academic procrastination behavior in their study and try to explore the way to solve this, in order to make the field of the theory more diverse and provides the students who are trapped in it with inspiration and practical guidance.
Keywords:irrational; academic procrastination; psychological motivation
中圖分類號:B 8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1-7880(2016)01-0072-04
DOI:10.13750/j.cnki.issn.1671-7880.2016.01.023
作者簡介:余新年(1982—),女,江蘇興化人,講師,研究方向:大學生心理健康、心理咨詢;
收稿日期:2015-11-16
項目來源:無錫職業(yè)技術學院校級哲社課題(SK201306)
華堅(1959—),男,江蘇無錫人,副院長,副教授,研究方向:學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