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鋒
(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法學院,湖北武漢430073)
?
法官責任制改革的地方實踐與思考
白云鋒
(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法學院,湖北武漢430073)
[摘要]在中國司法行政化的背景下,法官責任制改革包含“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雙重含義,改革進程中二者不可偏廢。各地法官責任制的改革實踐中,從這兩個方面出發(fā),采取了1.建立以審判團隊為形式的主審法官責任制2.規(guī)范裁判文書簽發(fā)機制3.限縮審判委員會討論案件的范圍4.成立法官懲戒委員會5.建立辦案質(zhì)量終身負責制6.建立信息公開制度等措施來保障法官獨立,明確審判責任。開始近一年半的地方改革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面臨著諸如監(jiān)督考評機制缺位,改革信息公開不充分,法官錯案責任終身追究制與結果追責模式之科學性等待完善之處。應該建立以人大常委會下的專門委員會為主體的第三方監(jiān)督考評機構;督促改革地方及時通過網(wǎng)絡等便民渠道發(fā)布改革信息;修正法官錯案責任終身追究制為錯案確定時效起算制,更新錯案結果責任模式為行為責任模式。
[關鍵詞]司法改革;法官責任制;地方實踐;錯案責任
The Local Practice and Thinking of Judge Responsibility system Reform
BAI Yun-fang
(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e and Law,Wuhan China 430023)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hinese administration of justice,the judge responsibility system reform contain"let the trial judge who""the referee is responsible for"double meaning,in the process of the reform of the two can be neglected.Around the judge responsibility in the practice of reform,from the two aspects of take 1.Establishment of the trial team for the form of the presiding judge liability of the normative documents referee issued mechanism.Limit shrinkage judicial committee to discuss the scope of cases 4.Set up disciplinary committee of judges.Investigators established the responsible for the quality of life of 6.The establishment of information disclosure system and other measures to ensure the independence of judge,a clear responsibility for the trial.Started nearly a year and a half of the local reform practice,and achieved certain results,but is also facing such as supervision and evaluation mechanism is absent,reform of information disclosure is not sufficient,judge misjudged case responsibility lifelong accountability accountability system and the mode of scientific waiting for improvement.Should establish the special committee under the Standing Committee of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for the main body of the third party supervision and evaluation mechanism;urge the reform of local in a timely manner through the network and convenient channels reform and information release;correction judge misjudged case responsibility lifelong accountability misjudged determined prescription starting system, update misjudged the responsibility model for behavior responsibility model.
[Keyword]judicial reform;judge responsibility system;local practice;responsibility for misjudged cases.
自中共中央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開始新一輪的司法改革以來,在近兩年的時間里,司法改革由宏觀層面的頂層設計逐步推進到中觀、微觀層面的具體實踐。2014年6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次會議審議通過的《關于司法體制改革試點若干問題的框架意見》,公布了第一批上海、廣東、吉林、貴州、海南、青海和湖北7個司法改革試點地區(qū)。同時還提出了四項具體司改措施,即完善司法人員分類管理、完善司法責任制、健全司法人員職業(yè)保障、推動省以下地方法院檢察院人財物統(tǒng)一管理。其中,完善司法責任制可以說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司法責任制,從字面意義上很容易理解為有關追究司法責任的制度。但在當下中國司法現(xiàn)狀的背景下,其有更豐富的內(nèi)涵。司法責任制并不等于追究司法責任的制度。
“當下,在中國各級法院,院庭長審批案件的做法雖然沒有任何成文法上的依據(jù),卻已經(jīng)成為長期得到奉行的司法決策方式?!保?]由于法院內(nèi)部的行政化,使得案件雖由法官審理,但裁判結果卻須由庭長、院長或者審委會層層審批,這樣便使得責任主體變的分散,導致冤假錯案往往不易翻案,或者翻案之后也不易認定責任。
法官責任制之確立,意在解決我國審判實踐中的司法行政化、責任承擔不明、辦案質(zhì)效低下等現(xiàn)實問題,進而實現(xiàn)“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之目標。主審法官責任制本身所蘊含的法官獨立、權責一致、審判效率等要素無疑可有效回應實踐需求。[1]盡管學者表述因法官責任制在實踐中的貫徹差異而有所不同,但核心思想均是在現(xiàn)行法官整體素質(zhì)未達預期的情境下,為擺脫“案件審簽制度”所造成的法官不獨立的狀況,而由部分業(yè)務素質(zhì)較高的法官對其所主審的案件獨立把關,進而實現(xiàn)法官獨立。有學者就認為,主審法官責任制是指為實現(xiàn)“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目標,依據(jù)正當法律程序由中立機構選任優(yōu)秀的審判業(yè)務骨干為主審法官,主審法官負責審理具體案件、徑行發(fā)布裁判文書并由其承擔責任的一種案件辦理機制。[1]
綜上,本文認為法官責任制包括兩個構成要素:一是“讓審理者裁判”,二是,“由裁判者負責”。前者是指確立主審法官、合議庭成員在審判中的主體地位,賦予其獨立的審判權,解決目前審理權與裁判權分離的問題,同時取消院庭長的案件審批權,實行法院系統(tǒng)內(nèi)部的去行政化。而后者則要求明確主審法官、合議庭成員的主體責任,假如在案件審判過程中出現(xiàn)了違法裁判行為,其將成為責任追究的對象,以達到法官在審判中的權責統(tǒng)一。
通過對各地完善法官責任制改革實踐的分析整理,各項改革措施也大體可以分為保障法官獨立地位和強化法官主體責任兩個方面。
(一)讓審理者裁判——保障法官獨立地位方面
1.建立以審判團隊為形式的主審法官責任制
各試點法院改革原有架構,組建以主審法官為核心,各類人員分工協(xié)作,相對固定的新型審判團隊,實行扁平化管理。據(jù)匯川區(qū)法院院長趙正新介紹,改革后匯川區(qū)法院的19名一線裁判法官按照“1名主審法官+1名法官助理+1名書記員”的辦案團隊管理模式,組建了19個審判團隊,分別負責審理刑事、民事、商事和行政等案件。[2]當然,各個地方根據(jù)自身人員及業(yè)務需要,并不局限于這種1+1+1模式,審判團隊除了這種1+1+1的模式,還有江蘇江陰等地的1+N+1的模式和深圳等地的1+N+N+N模式。[3]但無論怎樣構成,一名主審法官是不可少也不能多的。具體而言,其與改革前的審判人員組成模式有以下三點區(qū)別:(1)組織形態(tài)不同:舊的審判長模式只是為了某一個案件組成的一個臨時性的審判組合,而新的審判團隊模式則是在案件之前就已經(jīng)確定下來并不隨案件審結而解散的固定團隊;(2)地位不同:舊的審判長只是庭審的組織者,新的主審法官是審判團隊的實質(zhì)管理者。舊的審判長參與合議,但受庭室領導,新的主審法官不受庭長領導,具有案件的決定權。(3)職業(yè)保障不同:舊的審判長與普通法官相同,新的主審法官公開選任,并進行績效激勵。
另外,新型審判團隊將法官從繁雜的事務性工作中解脫出來“,庭前送達、擬寫法律文書等與判斷無關的事務均不參與,由法官助理完成。法官回歸審判工作本質(zhì)?!霸瓉矸ㄔ和乱娒?,會問‘你是哪個庭的’,現(xiàn)在都問,‘你是哪個團隊的?’”[4]
在這套機制下,審判長們“像一名職業(yè)化法官那樣去戰(zhàn)斗”,多數(shù)案件均由本團隊審判長決定,不再需要層層審批。審判團隊的權責明晰,有利于落實“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的主審法官負責制。當前,取消案件審批制和審判庭建制,完善主審法官、合議庭辦案責任制,是多地試點解決審判運作中行政化問題的主要舉措。
2.規(guī)范裁判文書簽發(fā)機制
在改革之前司法文書的層層審批不僅使得辦案效率低下,更使得司法責任落實困難。若不改變文書簽發(fā)制度,司法內(nèi)部的行政化便無法真正祛除。
除了以上以審判團隊的實際形式在組織上規(guī)避院庭領導批示干預司法之改革舉措。各地也從規(guī)范上直接對相關現(xiàn)象予以規(guī)制。如從2015年1月起,福建龍海法院在總結角美法庭辦案責任制試點成效基礎上,制定出臺了《法律文書簽發(fā)管理規(guī)定》,以下放文書審簽權限,并落實裁判文書個人草簽制度。文件規(guī)定,法庭適用簡易程序?qū)徖淼陌讣晌臅山?jīng)辦法官簽發(fā);適用普通程序?qū)徖淼陌讣?,法律文書均由主審法官簽發(fā)。另外,上海、廣東等地都出臺了類似的改革措施。[5]《廣東省法院健全審判權運行機制、完善審判責任制改革試點方案》中就明確規(guī)定,建立并推廣以主審法官和合議庭為核心的審判權運行機制。主審法官對其獨任審理的案件自行簽發(fā)裁判文書,承擔辦案責任。強化合議庭負責制,院長、庭長原則上不再簽發(fā)本人未參加審理的案件的裁判文書。
3.限縮審判委員會討論案件的范圍
審委會討論案件的程序缺乏公正性,它違反了一些基本訴訟制度或訴訟原則,如與審判公開、直接審理原則相悖。回避制度對審委會委員形同虛設。割裂了審理權和裁判權,出現(xiàn)“審而不判”和“判而不審;不利于錯案責任追究制的落實。
《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司法體制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方案》中明確,制定《審判委員會工作規(guī)則的規(guī)定》,改進和完善審判委員會運行機制。合理定位審判委員會職能。明確審判委員會的職能主要為總結審判工作經(jīng)驗、討論決定審判工作重大事項的宏觀指導職能。縮限審判委員會討論案件的范圍,減少審判委員會討論案件數(shù)量。明確除法律規(guī)定的情形和涉及國家外交、安全和社會穩(wěn)定的重大復雜案件外,審判委員會主要討論案件的法律適用問題。完善審判委員會議事規(guī)則。建立審判委員會決議事項的督辦、回復和公示制度。完善審判委員會委員直接參與審理重大、疑難、復雜案件的機制。
湖北省的司法改革方案著重推行主審法官和合議庭辦案責任制,同時對審判委員會制度進行改革,不但限制縮小審委會討論案件的范圍,同時要求審委會通過觀看庭審錄像、展示證據(jù)、查閱案卷等方式增強討論案件的親歷性。[6]
審判委員會存在的法律基礎源于《人民法院組織法》第10條的規(guī)定。其具體的職能權限則見諸于《刑事訴訟法》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的詳細規(guī)定。可以說法律的規(guī)定是非常明確的,并沒有給予太寬的權限。實踐中會出現(xiàn)審判委員會權限擴大的問題,規(guī)范層面的范圍大小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怎樣在組織上完善審判委員會組成人員的選任,在程序上設置科學化的工作機制,以防止審委會成為“大佬會”,表決機制成為一言堂也許是中央與地方更應該改革的地方。
4.禁止領導干部插手案件審理
為防止領導干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審理,確保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職權,2015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了《領導干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規(guī)定》,中央政法委印發(fā)了《司法機關內(nèi)部人員過問案件的記錄和責任追究規(guī)定》,明確了干預、插手、過問案件的具體情形以及登記通報和責任追究。這為各地的改革實踐提供了較為具體的指導。
在中央文件的指引下,貴州等地區(qū)相繼建立了領導干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制度。
貴州省在《關于貫徹落實〈領導干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規(guī)定〉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中明確提出,對領導干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情況,司法人員應當全面、如實記錄,對相關信息要依法提取、介質(zhì)存儲、專庫錄入、入卷存查,做到全程留痕,有據(jù)可查。對違法干預司法活動情節(jié)惡劣的,司法機關可立即報告同級黨委政法委和上級司法機關。《實施意見》對領導干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分析通報制度、調(diào)查和責任追究程序等作出了具體規(guī)定,明確將領導干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情況納入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和政績考核體系,作為考核干部是否遵守法律、依法辦事、廉潔自律的重要依據(jù)。另外,山西也出臺了同樣性質(zhì)的《領導干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實施細則》。對領導插手案件進行追責,實際上就是在增強法官獨立審判的地位。但具體實施成效如何,還有待觀察。
(二)由裁判者負責——強化法官主體責任方面
1.成立法官懲戒委員會
落實司法責任制,必須建立和完善法官、檢察官違法違紀行為懲戒制度,強化對司法活動的制約監(jiān)督。自司法改革要求完善司法責任制和法官員額制以來,山東、上海、吉林、寧夏等多省市都相繼成立了法官遴選委員會和法官懲戒委員會。前者主要是對法官的選任進行審核,后者主要是對法官的違法違紀行為進行管理。
上海作為司法改革試點方案最早獲批的城市,其于2014年12月通過了《上海市法官、檢察官遴選(懲戒)委員會章程(建議稿)》《上海市法官、檢察官遴選(懲戒)委員會人選名單》以及法學學者專家?guī)斐蓡T建議名單,并向15位委員頒發(fā)聘書,成立了全國第一個法官檢察官遴選(懲戒)委員會。受聘的15名委員包括7位專門委員和8位專家委員,其中專門委員由市委政法委等單位的分管領導組成,專家委員由資深法學專家、業(yè)務專家、律師代表組成。遴選(懲戒)委員會附設專家?guī)欤少Y深法學專家、律師代表等組成。寧夏等地的懲戒委員會組成結構與上海類似。
法官、檢察官懲戒委員會是相對中立的第三方,負責受理對法官違犯司法紀律和職業(yè)道德的投訴進行核查,組織聽證,對涉事法官所應承擔的責任進行確認并提出懲戒意見建議。這不失為一種可以繼續(xù)探索的制度。
2.建立辦案質(zhì)量終身負責制
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明確規(guī)定:“明確各類司法人員工作職責、工作流程、工作標準,實行辦案質(zhì)量終身負責制和錯案責任倒查問責制,確保案件處理經(jīng)得起法律和歷史檢驗?!睘榱吮WC辦案質(zhì)量終身負責制的貫徹落實,海南省的各級法院創(chuàng)新推出每個案件都設定終身識別二維碼,推行每案一個二維碼后,當事人通過掃描二維碼,立案時間、案號、辦理流程和相關負責人、審判長、審判員、書記員姓名,判決時間、判決文書等相關信息就會全面呈現(xiàn)。[7]
以一案一個二維碼的形式“捆綁固定”案件相關內(nèi)容,不僅利于將來追責的方便,更有利于避免法官濫用權力或無視司法程序嚴肅性,是值得推廣的創(chuàng)新舉措。但學界也對辦案質(zhì)量終身負責制提出了自己的質(zhì)疑,對此,本文將在第四部分中探討。
3.建立信息公開制度等
隨著信息網(wǎng)絡的快速發(fā)展,近幾年通過網(wǎng)絡建立自媒體的案件信息發(fā)布平臺,從而使法官的庭審和判決接受公眾的監(jiān)督已成為全國各級法院普遍采取的方式。據(jù)新浪網(wǎng)2014年國家憲法日發(fā)布的《全國法院新浪微博運營報告》顯示,自2010年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級人民法院開通全國首個法院官方微博至2014年11月10日,在全國3558家法院中,已有3322家法院開通了官方微博,占整個法院總數(shù)的90%以上。而通過微博直播庭審更是成為法官接受公眾監(jiān)督的常態(tài)。
另外,還有案件隨機分配、裁判文書上網(wǎng)、辦案過程全程錄音錄像、制定權力清單等其他完善司法責任制的舉措。
司法改革已經(jīng)進行了兩輪(2003、2007年分別啟動),兩輪司法改革措施的推行,都是在既有的司法體制框架下的工作機制改革,由于體制上的問題,實際成效并不盡如人意。應該說,十八屆三中全會開啟的是第三輪司法改革。與前兩輪經(jīng)驗主義的司法改革不同,新一輪司法改革的深化具有明顯的強制性制度變遷的特征。[8]開始了近一年半時間各地的改革試點在辦案效率、文書簽發(fā)率、法官責任心等方面初見成效。[9]但無論是各地法官責任制改革實踐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方面,還是法官責任制背后所應遵循的建構邏輯方面,都有一些值得繼續(xù)分析探討之處。
(一)改革本身缺乏考評機制
法官責任制改革要求對法官履行職責的情況進行監(jiān)督考評,但改革本身也是一項應該被監(jiān)督的工作。但到目前為止,尚沒有明確的針對司法改革的外部考核機制建立。雖然中央自2003年以來就成立了司法改革領導小組,但其只是對全國的司法改革進行政策方向上的引導,并不而且也不可能對各地改革實踐進行實時考評監(jiān)督。外部人員得知的改革成效都是來自于改革者自身的描述,其科學性和真實性缺乏足夠的公信力。沒有監(jiān)督,無法保證改革司法腐敗的過程會不會演變?yōu)楦母锔瘮 ]有考評,就不能對改革的成效進行有效的分析,從而為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提供指導。
而另一方面,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在法官責任制改革中卻是被動缺位的。人大基于其權力機關的性質(zhì)與地位,理應在法治建設中起主導作用:事先的司法改革方案必須經(jīng)由作為民意代表機關的人大通過才能獲得合憲性,事后司法改革的實施狀況也需要有常規(guī)的機關進行監(jiān)督保障。從各地改革的舉措來看,大多綱領性文件都是由中央或地方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或政法委來通過,而具體改革文件則是由法院、檢察院自己制定。從改革步驟及措施的具體設計到改革方案的審議批準幾乎都沒有人大的參與。首先,這與人大作為立法機關、權力機關的地位是不相符的,不利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健康發(fā)展。其次,人大在司法改革中作用有限,司法改革的實質(zhì)是改革司法,而現(xiàn)階段改革的對象成為改革的推動者,當改革遭遇利益博弈,無中立的機構居中裁判,這明顯有違現(xiàn)代法治的原則。再次,由幾輪司法改革的經(jīng)驗可知,要使改革穩(wěn)步推進并獲得長遠的成效,必須改變運動式、政策化的改革思路。而且與經(jīng)濟領域的改革不同,司法領域的改革基于改革對象自身的司法機關或組織的性質(zhì),其必須更加重視改革本身的法治化。最后,現(xiàn)階段司法改革主要靠地方黨委或法院出臺規(guī)范性文件加以推進,隨著領導的職位更迭或者注意力轉(zhuǎn)移,改革的方向會飄忽不定,也會影響到處于改革風口浪尖的司法人員對司法改革的信心??梢?,如果沒有人大的參與,中國為了法治化的司法改革從一開始便脫離了法治的軌道。
基于此,本文主張在改革中建立監(jiān)督考評機制,突出人大在司法改革中的地位。具體而言,目前司法改革多在各省市級政府領導、政法委指導下由法院、檢察院和司法行政部門等具體完成。為了保證考核的公正性,考核機制應建立獨立于司法改革領導組的外圍。人大作為相對獨立于這兩方面的機關,具有類似中立第三方的優(yōu)勢,另外,人大作為權力機關也有對其進行監(jiān)督的法理基礎??梢栽诟鞯氐娜舜蟪N瘯略O立司法改革委員會,或者在其法制委員會下成立司法改革考核辦公室等機構。并且制定具體的監(jiān)督考核標準以及工作流程,對監(jiān)督司法改革進程及成效進行常態(tài)化的主動性質(zhì)的監(jiān)督。
(二)改革信息公開不充分
信息的公開,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是法治政府在當代的應有之義。本輪司法改革作為十八大全面深化改革以來一項重大的工程,理應在便民、高效等法治原則的指導下,讓廣大公民知曉。但在筆者對各地的改革實踐進行查閱時,各試點地區(qū)的信息公開情況并不樂觀。
關于官方政策文件,除了《上海市司法改革試點工作方案》之外,各地的司法改革試點方案均不能在網(wǎng)上查閱到全文,而只有相關新聞中的只言片語。關于司法改革動態(tài),以第一批試點改革地區(qū)而言,在各地人大、政府、政法委、法院、檢察院以及司法行政機關的官方網(wǎng)站上辟有司改專題實時公開試點工作進程的省份只有廣東?。◤V東省政法委官網(wǎng))、海南?。êD鲜≌ㄎ倬W(wǎng))、青海?。ㄇ嗪J≌ㄎ倬W(wǎng))。而其他省份司法改革的官方信息幾乎只有通過第三方的網(wǎng)站并不完整的新聞報道中得來。
雖然政府信息公開不止有網(wǎng)絡一種渠道,但當下,從便民性、受眾廣泛性、及時性等三個角度進行綜合考量,網(wǎng)絡可以說是進行政府信息公開最該被運用的渠道。但現(xiàn)實情況卻并不令人滿意。公開信息不充分,公眾不知曉,失去了一條成本低且效果卓著的監(jiān)督渠道——社會監(jiān)督,改革的質(zhì)量失去一定的保證力;公開信息不充分,公眾沒有參與感,而法制建設卻是一個上下互動前進的過程,改革的附加值失去一定的保證力;公開信息不充分,理論界獲取研究材料途徑減少,不利于理論深入化,改革的科學性失去一定的保證力。
就此,本文認為各改革地區(qū)應該通過官方網(wǎng)絡媒體,及時、充分公布司法改革相關政策文件,實時公開司法改革進程信息,以此來接受社會監(jiān)督,保障公民參與司改權利,促進理論實踐互動發(fā)展。
(三)對法官責任制內(nèi)容的質(zhì)疑——錯案標準是否應該更新
長期以來,我國以結果責任為標準來進行法官責任制模式的建構。一些地方法院對“錯案”的線索來源作了一些歸納為兩種類型:一是程序內(nèi)的來源,二是程序外的來源。前者是指上級法院通過二審或再審程序推翻了原審法院的裁判結論,尤其是二審法院或再審法院因事實不清、證據(jù)不足而作出改判或者發(fā)回重審的裁定。后者則是指法院在外部因素的干預或者影響下認定法官辦錯案件的情況。[10]例如,海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就將“檢察機關提起抗訴的案件”、“上級領導機關批示的案件”、“列入人大常委會監(jiān)督的案件”以及“來信來訪中反映存在問題的有關案件”列為發(fā)現(xiàn)錯案的重要線索。[11]在司法實踐中,這種根據(jù)程序外的標準所發(fā)現(xiàn)的“錯案”可能還包括新聞媒體予以報道的案件、社會高度關注的案件,等等。
本質(zhì)上,我國當代的結果責任追究制是一種對法官的行政控制,是司法行政化的必然產(chǎn)物。根據(jù)案件的裁判結果來追究法官法律責任的制度,從根本上破壞了法官的良心獨立,消解了改革者為解決司法行政化問題所做的一切改革努力。[10]有些批評者明確指出,法院將上級法院作出改判和發(fā)回重審的案件都列入“錯案”的范圍,根據(jù)裁判的社會效果來確定錯案責任,這種做法違背了司法規(guī)律,導致追究范圍過寬,而真正的錯案卻得不到有效追究。[13]有些批評者認為,將錯案結果作為追究法官責任的根據(jù),造成了法院內(nèi)部人人自危、轉(zhuǎn)移辦案責任風險的后果。[13]還有些批評者則認為,一個案件往往不是由法官獨立作出裁判的,而要經(jīng)過合議庭審理,庭長、院長批示,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的流程,結果責
任模式會造成無人真正對案件質(zhì)量負責的后果。[14]
基于保證司法公正、獨立的需要,以及法官自由心證空間的切實存在,本文認為,在進行法官責任制改革之時,首先要從規(guī)范上明確法官責任制的責任認定標準,由過去的“結果主義”更新為“行為主義”:根據(jù)“有行為才能承擔責任”的基本原則,如果法官在審判過程之中并不存在違法裁判等司法行為,其就應該擁有無需對任何裁判結果負責的職業(yè)豁免權。
參考文獻
[1]梁平.主審法官責任制論析[J].山東社會科學, 2015,10:105-112.
[2]王念,胡星,閆起磊.貴州:司改讓法官成為審判“主角”[EB/OL],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15-08/25/c _134552796.htm.最后訪問日期:2015年11月24日。
[3]陳堅.江陰首創(chuàng)“1+N+1”破解案多人少[EB/OL].http://www.jsfy.gov.cn/fyyw/fydt/2013/08/05081850792.html.最后訪問日期:2015年11月24日。
[4]劉長,張寶丹,胡馨以.深圳福田審判長負責制改革:不審案的人,不能判案了[EB/OL].http://www.infzm.com/content/88777.最后訪問日期:2015年11月25日。
[5]參見《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司法體制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和《廣東省法院健全審判權運行機制、完善審判責任制改革試點方案》。
[6]彭波上海等7試點省市司法體制改革方案均已開始實施[EB/OL]http://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5/01/id/1538625.shtml.最后訪問日期:2015年11月24日。
[7]傅勇濤,劉歡.海南試水司法改革“二維碼”確保法官終身負責[EB/OL]http://news.xinhuanet.com/legal/2015-01/07/c_1113908066.htm.最后訪問日期:2015年11月24日。
[8]蘭心宇.展望第三輪司法改革[J].南風窗,2014,04:26-28.
[9]李想.司法體制改革:8家法檢試點經(jīng)驗成司改鮮活樣本[EB/OL]http://www.legaldaily.com.cn/index_article/cont ent/2015-10/27/content_6324297.htm.最后訪問日期:2015 年11月24日
[10]陳瑞華.法官責任制度的三種模式[J].法學研究, 2015,04:4-22.
[11]參見2000年5月發(fā)布的《海南省高級人民法院貫徹執(zhí)行<人民法院審判人員違法審判責任追究辦法(試行)> 和<人民法院審判紀律處分辦法(試行)>若干規(guī)定》。
[12]參見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研究室理論研究小組:《法官辦案責任制的健全和落實》,《人民司法(應用)》2014年第7期,第63頁。
[13]魏勝強:《錯案追究何去何從?—關于我國法官責任追究制度的思考》[J],《法學》2012年第9期,第56頁。
[14]胡夏冰:《法官辦案責任制的理論邏輯》[N],《人民法院報》2014年5月22日第2版。
[責任編輯:吳蓮]
[作者簡介]白云鋒,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研究生。
[收稿日期]2015-12-01
[文章編號]1008-8628(2016)01-0007-05
[中圖分類號]DF82
[文獻標識碼]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