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人物大辭典》編寫組
?
【司馬遷與《史記》研究】
《史記》百名歷史人物(十九)
《〈史記〉人物大辭典》編寫組
《〈史記〉人物大辭典》主編:段國超、丁德科
副主編:李克讓、程正江、崔康柱、曹強
撰稿人(按照姓氏筆畫排列):丁德科、王東明、王忙有、王亞玲、王炳社、王麥巧、王曉紅、馬雅琴、韋愛萍、白建西、田曉榮、馮望岳、葉玲、仝梅菊、成榮強、李克讓、嚴安政、張曉明、張念紅、吳占文、何新國、杜振虎、岳慶華、段國超、黨藝峰、賈巨川、賈耀林、郭楚偉、崔康柱、梁建邦、曹永貞、曹書生、曹強、程正江等。
靳尚,戰(zhàn)國時楚國大臣。楚懷王時任上官大夫,當時屈原任懷王左徒,職位與之相當。靳尚嫉妒屈原才能,懷王命屈原制定國家法令,靳尚奪稿不得,反誣屈原借此居功自傲,致使懷王疏遠屈原。懷王十六年(前313),秦欲攻齊,而齊國和楚國合縱友好。秦惠王于是派張儀到楚國,以割讓商於(一作商于,又名於中、于口,在今河南淅川西南)之地六百里為誘餌,使楚國和齊國斷交。楚和齊斷交后,秦卻食言不割商於之地給楚。楚懷王怒而兩次伐秦,均大敗。懷王十八年(前311),秦國派使者向楚國表示友好,說愿歸還原所奪漢中地一半給楚國。懷王則言:“不愿得地,愿得張儀而甘心焉?!睆垉x聽說后,就請求到楚國去。秦王說楚王正懷恨張儀,去了怕很危險。張儀則說他和靳尚關(guān)系好,而靳尚又受到楚懷王寵姬鄭袖的信任,楚懷王則對鄭袖百依百順,所以他去了不會有危險。何況事情是他惹出來的,即使去了被殺,他也心甘情愿。于是秦王便讓張儀去楚國。張儀到楚國后,立即被懷王囚禁,欲將其殺死。張儀于是暗中賄賂靳尚。靳尚就對懷王說拘捕張儀而使秦國惱怒,就會被其他諸侯國所輕視。靳尚又對鄭袖說,秦王喜歡張儀,現(xiàn)在聽說楚國要殺張儀,打算把上庸(今湖北竹山縣西南)的六個縣和美人送給楚王。如果秦國美人受到寵愛,鄭袖就會失寵。最后,他勸鄭袖在楚懷王面前給張儀說好話,要懷王放掉張儀。鄭袖于是就勸懷王放掉張儀。當時屈原被疏遠,出使齊國,回來后勸告懷王,懷王后悔,再派人追趕時,張儀已回到秦國。(《楚世家》1725)
荊軻(?—前227),戰(zhàn)國末年刺客。荊軻祖上本齊人,遷居衛(wèi)國,衛(wèi)人稱他慶卿。后游歷燕國,燕人叫他荊卿,亦稱荊叔。荊軻喜讀書擊劍,曾以劍術(shù)游說衛(wèi)元君,沒有被任用。又曾漫游經(jīng)過榆次,與蓋聶談論劍術(shù),蓋聶怒目視之,荊軻遂出。有人勸蓋聶叫荊軻回來,蓋聶言荊軻懼,不敢再留此地。派人詢問其房東,荊軻果已乘車離開。荊軻漫游邯鄲時,與魯勾踐博戲發(fā)生爭執(zhí),遭到怒斥,荊軻遂逃去不復見。荊軻到燕國后,與屠狗者和善于擊筑的高漸離友善。荊軻嗜好飲酒,三人于是天天在燕國市上飲酒。酒喝到暢快時,高漸離擊筑,荊軻則和著節(jié)拍歌唱,以相娛樂,忽而又相對哭泣,旁若無人。荊軻雖混跡酒徒中,為人卻深沉穩(wěn)重,喜歡讀書。在他所游歷的諸侯國中,盡與其豪杰及德高望重者相交結(jié)。到燕國后,燕隱士田光知其非一般人,予以友好接待。不久,在秦國做人質(zhì)的燕太子丹因怨恨秦王嬴政而逃歸,欲報復秦國。但燕國弱小無能為力。此后秦國又不斷對三晉和齊、楚等國蠶食鯨吞,逐漸逼近燕國。太子丹恐,遂向其師鞠武請教,鞠武將田光介紹給他。田光言其友荊軻,稱可與之圖大事。便把荊軻介紹給太子丹。田光為保守機密自刎而死。荊軻見到太子丹,丹請荊軻上座,跪著陳述天下大勢,言諸侯畏秦,已無人再敢談合縱。并說自己欲得一勇士去秦國,像曹沫劫持齊桓公那樣劫持秦王,強迫他歸還各國土地,如果不能達到目的,就殺掉他,然后各國趁機擊敗秦國。最后,他請求荊軻承擔這一重任。荊軻說自己才能低劣,不能勝任此事。太子丹以頭叩地堅決請求,荊軻于是應允。丹就拜其為上卿,讓他住進上等驛館,自己則天天到其住處拜望,衣食珍寶,車馬美女,一任荊軻所欲。許久之后,荊軻仍無行動表示。此時,秦已破趙到達燕國邊界。太子丹益恐,督促荊軻盡快行動。荊軻就說如能得到因秦王懸賞捉拿而逃到燕國的樊於期將軍的頭顱和燕國督亢(今河北冒縣、涿縣、固安一帶)地區(qū)地圖,使得秦王高興地接見,才能有機會劫持秦王。太子丹說自己不忍心傷害樊將軍,請荊軻考慮另外的辦法。于是荊軻私下會見樊將軍,說樊如果把頭交給他,他即可為樊報仇雪恨。樊將軍于是自刎。這時,太子丹已準備好用毒水淬過的匕首,派燕勇士秦舞陽為助手,準備送荊軻出發(fā)。荊軻想等待另一人同去,而其人路遠未至,太子丹認為他是拖延時間,遂再次催請,說要讓舞陽先行,荊軻怒向太子丹說明緣由,遂訣別出發(fā)。此年為燕王喜二十八年,秦王政二十年(前227)。太子丹以及知道這件事的賓客,皆白衣冠為荊軻送行。到易水邊餞行后上路時,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其聲凄婉,送行的人都一邊走一邊流著淚歌唱著:“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其聲又由凄婉而慷慨激越,人們都怒目圓睜,頭發(fā)直豎沖冠。荊軻遂上車而去,連頭都沒有回。到秦國后,荊軻先以千金重禮厚贈秦王寵臣蒙嘉,讓他代向秦王致意,說明燕國獻上督亢地圖及樊於期首級歸順秦國,只求能奉守其宗廟。秦王政聽了非常高興,就穿上禮服,設九賓禮在咸陽宮召見荊軻等人。荊軻捧樊將軍首級,秦舞陽捧著地圖匣子,按正、副使的次序前行。走到殿前臺階下時,秦舞陽因恐懼變了臉色,渾身發(fā)抖。秦國大臣均感到奇怪,荊軻回頭朝舞陽笑了笑,上前道歉道:“北藩蠻夷之鄙(粗野)人,未嘗見天子,故振懾。愿大王少假借之(予以寬容)。使得畢使于前(讓其完成使命)。”秦王讓荊軻遞上地圖,荊軻取過地圖獻上,并展開給秦王看。圖窮而匕首現(xiàn),荊軻趁機左手抓住秦王衣袖,右手拿起匕首直刺秦王。秦王大驚,抽身跳起,掙斷衣袖,慌忙中想抽劍抵抗,因劍長,劍套又緊,急忙中不能拔出。荊軻追趕秦王,秦王遂繞著柱子奔逃。事出意外,秦國大臣們驚慌失措,秦國法律又不準攜帶武器上殿,侍衛(wèi)人員沒有國君命令則不準進殿,危急間又來不及傳喚侍衛(wèi)官兵,因此荊軻能夠追趕秦王。秦王和大臣則只能赤手空拳和荊軻搏斗,侍從醫(yī)官夏無且(jū)匆忙之間只好用藥袋投擊荊軻。正當秦王圍著柱子奔跑,倉促慌急不知如何是好之時,侍從喊著提醒秦王,秦王于是把劍推到背后抽劍進攻荊軻,砍斷了荊軻的左腿。荊軻殘廢,就舉起匕首投向秦王,卻擊中了柱子。秦王趁勢接連攻擊荊軻,軻被刺傷八處而死。燕王殺太子丹,以其頭獻秦。五年后,燕國還是滅亡了,荊軻亦被夷滅七族(據(jù)《魯仲伸連鄒陽列傳》)。(《刺客列傳》2526)
鞠武,戰(zhàn)國末年燕國貴族,并太子丹之太傅。丹謀求報復秦王政,遏止秦軍攻勢,曾與鞠武商議,鞠武說秦國土地遍天下,北有甘泉、谷口之險固,南有涇、渭流域之沃野,占有巴郡、漢中富饒之地,右有隴蜀之山為屏障,左有殽山、函谷關(guān)做要塞,人口眾多而士兵訓練有素,武備綽綽有余。它威脅韓、趙、魏三國,如有意向外擴張,那么易水以北、長城以南就沒有安穩(wěn)地方了。最后,他勸太子丹不要因為個人怨恨而觸動秦王逆鱗。丹問如何對付秦國,鞠武說讓他好好考慮一下。過了一段時間,秦將樊於期因得罪秦王逃到燕國,太子丹收留讓他住了下來。鞠武勸丹不要這樣做,說秦王本來就很兇暴,早已積怒于燕國,使人害怕,又何況現(xiàn)在樊將軍又住在這里?他把這叫做“委肉當餓虎之蹊”(把肉放在餓虎經(jīng)過的路上),禍患不可挽救。并說如果這樣,即使管仲、晏嬰復生,也不能為丹出謀劃策。鞠武建議太子丹一方面趕快將樊於期送入匈奴,以消除秦國攻打燕國的借口;另一方面西與三晉結(jié)盟,南與齊聯(lián)絡,北與單于和好,然后想辦法對付秦國。太子丹說鞠武的計劃需時太久,自己不能迫于強暴而拋棄朋友,請鞠武另想辦法。鞠武說為了一個朋友而不顧國家禍患,叫作“資怨而助禍”(積蓄仇怨而助禍患),秦國如對燕國發(fā)泄怨氣,結(jié)果不言而喻。最后,他說田光智謀深邃,勇敢沉著,讓太子丹和田光商量。太子丹說希望通過鞠武認識田光,鞠武應允,遂介紹田光去拜訪太子丹。(《刺客列傳》2528)
嫪毐(?—前238年),戰(zhàn)國末秦國宦官。秦王政初立,年幼,國事盡委托于太后和丞相呂不韋。太后與呂不韋私通。及政成人,不韋恐懼被察覺自己與太后的私情,想割斷與太后的往來,而太后卻情欲難禁。因此,呂不韋招致大陰人嫪毐(1ǎo ǎi)為自己門客,經(jīng)??v其倡樂。嫪毐以其陰關(guān)桐輪而行,以為樂。呂不韋故意將這個消息傳給太后,太后即希望能把嫪毐蓄養(yǎng)于后宮與自己淫樂。后來,嫪毐被人以該用腐刑的罪名告發(fā)到官府。在行刑時,主刑官員受了太后的好處,僅拔去嫪毐的鬢毛。然后以宦官的身份送到宮中侍奉太后。不久,太后有身孕,假裝卜日,需要隱避,即遷到上雍宮住,嫪毐隨侍于身邊。從此,嫪毐因太后寵幸而受到很多賞賜,豢養(yǎng)門客達千人,同時干預政事。此后,太后寵幸不衰,與嫪毐連生二子。秦王政八年(前239),嫪毐被封為長信侯,食邑山陽(今河南焦作東南),再賜河西、太原兩郡。嫪毐權(quán)勢越來越大,以至于國家大政盡由他來決定。嫪毐經(jīng)常與太后居于上雍宮。在那里盜用皇帝的冠服、儀仗、車騎等。九年(前238),秦王政至雍,發(fā)現(xiàn)嫪毐跡同造反,但隱忍不發(fā)。嫪毐恐其被殺,即借秦王政在蘄年宮舉行冠禮,準備親政之機,以皇帝和太后名義調(diào)兵遣將,企圖殺死皇帝,立自己與太后所生之子。這一陰謀被秦王政發(fā)現(xiàn),即命丞相李斯、昌平君、昌文君等率軍平息。雙方戰(zhàn)于咸陽,嫪毐兵敗逃走,秦王政懸賞百萬錢緝捕嫪毐。嫪毐即為人所捕,“車裂以徇,滅其宗”。其門客重者殺戮,輕者奪爵,被遷往蜀郡者有四千余家。(《秦始皇本紀》227)
李兌,戰(zhàn)國時趙國大臣。據(jù)說梁人唐舉曾給李兌相面,言其“百日之內(nèi)持國秉(柄)”。趙武靈王二十七年(前299),武靈王傳位所寵惠后之子趙何,是為趙惠文王,武靈王自稱“主父”?;菸耐跞?前296),武靈王又封長子趙章為代地的安陽君。趙章平素放縱,對弟弟被立為君心中不服。主父又派田不禮輔佐趙章。李兌于是去見相國肥義,說公子章正當壯年且心志驕狂,黨徒眾而野心大,田不禮則殘忍而傲慢,兩人互相結(jié)合,定會陰謀作亂。并說據(jù)他看,禍亂很快就會發(fā)生。如果禍亂發(fā)生,就會從肥義那兒開始,災禍也會在那兒集中。因此,他勸肥義稱病不去,將政事移交公子成,以免成為怨恨集中的地方和禍亂發(fā)生的階梯。但肥義說自己受主父重托輔佐惠文王,不能為保全自身而退避。李兌只好勉勵他努力行事,并說他能看到肥義只有這一年了。說完就痛哭流涕而去。李兌又幾次去見公子成,以防田不禮作亂。次年,主父和惠文王到沙丘游覽,公子章和田不禮趁機作亂,殺死肥義。公子成和李兌從國都趕來,調(diào)集四邑軍隊平亂,殺死了公子章和田不禮,安定了趙王室。惠文王于是任命公子成為相,李兌為司寇。公子章被打敗時,曾逃到主父住處,公子成和李兌因而包圍了主父的宮室。公子章被殺死后,惠文王年少,公子成和李兌掌握政權(quán)。二人怕因包圍主父宮室被滅族,于是繼續(xù)包圍主父宮室達三個多月,待主父餓死其中,才解圍并發(fā)布訃告。(《趙世家》1814)
李克(前455—前395),戰(zhàn)國初期魏國大臣。他曾在魏文侯支持下在魏國主持變法。主張以富國強兵為目的,經(jīng)濟上推行“盡地力”“善平糴(dí)”的政策,鼓勵農(nóng)民精耕細作,增加產(chǎn)量;同時主張播種多種糧食作物以防災荒;國家豐年以后平價收購余糧,荒年平價售出以平糧價。政治上則實行法治,廢除維護貴族特權(quán)的世卿世祿制度,獎勵有功于國家的人。這一切,使魏國成為戰(zhàn)國初期強國之一。李克善于識別并敢于大膽推薦人才。魏文侯曾問他魏成子和翟璜兩人誰擔任國相更合適。李克未直接回答,只是提出在不同情況下鑒別一個人德才的五條標準:“居(平常)視其所親(親近的人),富視其所與(交往的人),達(官居高位)視其所舉(推薦的人),窮(仕途不順利)視其所不為(不做哪些事),貧視其所不取(不求取哪些東西)?!蔽暮钏鞗Q定以魏成子為相。李克歸途路過翟璜家,璜問李克薦何人為相,李克直言魏成子。翟璜怒,認為自己推薦西河守、西門豹、樂羊、屈侯鮒和李克本人,均可謂為國薦賢,為君解憂,沒有趕不上魏成子的地方。李克于是責問翟璜推薦自己是不是就是為了結(jié)黨營私提高自己地位?并在向翟璜重申了他向魏文侯所講的識別人德才的五條標準之后說,他由此得知魏成子將為相。最后,他反問翟璜說魏成子俸祿千鐘,十分之九用于別人,十分之一用于自己,所以從東邊得到了卜子賢、田子方、段干木三位賢人。這三個人,國君皆以之為師。而您所推薦的五個人,國君皆以之為臣。您怎么能和魏成子相比?翟璜被說得心悅誠服,一再道歉,表示愿以李克為師。又,文侯向李克詢問吳起為人,李克言其雖貪婪好色,但用兵則司馬穰苴不能超過他。于是文侯以吳起為將擊秦,攻克秦城五座。為適應其變法要求,李克還匯集當時各國法律編成《法經(jīng)》,這是我國古代第一部比較完整的法典,惜今已失傳。其著作,《漢書·藝文志》著錄有《李子》32篇,惜今亦佚。其言論見于《漢書·食貨志》《晉書·刑法志》等。李克,“索隱”以為即李悝,待考征。(《魏世家》1840)
李牧(?—前228),戰(zhàn)國末年趙國良將。亦稱武安君。李牧長期駐守趙國北部邊境代地雁門郡防備匈奴,趙王給予他根據(jù)需要設置官吏的權(quán)力,防地內(nèi)城市稅收也都送入他的幕府作為軍隊經(jīng)費。牧厚待士兵,每天都要殺幾頭牛犒賞軍士,教士兵練習騎馬射箭,小心看守烽火臺,并多派人員偵探敵情。牧規(guī)定士卒如遇匈奴入侵,馬上收兵退入營壘堅守,膽敢擅自捕殺敵人者斬首。因此,每逢匈奴入侵,烽火傳來警報,趙兵即進入營壘固守。這樣好幾年后,人馬物資皆無損失,但匈奴及趙國守邊士兵都認為李牧膽小怯戰(zhàn)。趙王也因此責備李牧,但牧依然如故。趙王怒,把李牧召回京城,派人代他領兵守邊。此后一年多,匈奴每入侵,趙兵必出迎戰(zhàn),但屢次失利,損失傷亡慘重。趙王只好再次起用李牧,但李牧推說有病,閉門不出。趙王一再強迫,李牧要求仍像以前那樣做才應召,趙王應允。李牧到邊境后仍按舊法治兵,匈奴好幾年一無所獲,但始終認為李牧膽怯。邊境將士每天得到賞賜卻沒有報國機會,因之人人思戰(zhàn)。李牧見時機成熟,于是精選戰(zhàn)車1 300輛,戰(zhàn)馬1.3萬匹,敢于沖鋒陷陣的勇士15萬人,善射士兵10萬人訓練作戰(zhàn)。同時讓大批牲畜在邊境到處放牧,百姓漫山遍野以誘敵。匈奴小股入侵,李牧就假裝敗逃,故意丟棄幾千人給匈奴。單于聽到這種情況,即率領大批人馬入侵。李牧布下奇兵,張開左右兩翼包抄反擊敵軍,結(jié)果大敗匈奴,斬殺匈奴騎兵十萬余,消滅了襜(dān)襤(1án),打敗了東胡,收降了林胡,單于逃跑。此后十余年,匈奴不敢接近趙國邊境城鎮(zhèn)。趙悼襄王二年(前243,此據(jù)《趙世家》《六國年表》,《廉頗藺相如列傳》則言上年),趙以李牧為將,攻打燕國,占領武遂、方城。另據(jù)《秦始皇本紀》,此年,李牧為趙相,入秦約盟,秦送在秦做人質(zhì)的趙太子回趙。趙幽繆王二年(前234),秦將桓齮(yǐ)率兵攻趙,在平陽(今河北磁縣東,此據(jù)《六國年表》,《趙世家》則言為武城,即今山東武城縣西)攻殺趙將扈輒,斬首10萬。三年(前233),桓齮又攻趙赤麗、宜安(今河北石家莊東南),趙王于是以李牧為大將軍,率兵在肥下(今河北晉縣西,此據(jù)《趙世家》,《廉頗藺相如列傳》則言在宜安,即今河北石家莊東南)大破秦軍,桓齮(一說即樊於期)逃奔燕國。趙封李牧為武安君。次年(前232,此據(jù)《趙世家》?!读H藺相如列傳》則言“居三年”),秦又攻打趙國番吾(今河北靈壽西南),李牧擊破秦軍,并向南抵御韓國和魏國。趙幽繆王七年(前229),秦將王翦攻趙,下井陘,楊端和率河內(nèi)兵攻趙邯鄲。趙國派李牧和司馬尚率兵抵抗。秦國用重金買通趙王寵臣郭開,使之離間趙王和李牧等的關(guān)系。郭開于是對趙王說李牧、司馬尚想反叛。趙王遂派趙將趙蔥(cōnɡ)和齊將顏聚代李牧為將。李牧拒絕接受命令,趙王便派人暗中乘其不備逮捕并將其殺害,司馬尚則被撤職。三個月后,趙國即被秦滅亡。(《廉頗藺相如列傳》2449)
【責任編輯 馬小俠】
渭南師范學院社科重大研究項目:《〈史記〉人物大辭典》編纂與研究(15SKSZ04)
編者按:地處司馬遷故里的渭南師范學院是“史記學”研究重鎮(zhèn),學校研究團隊編纂的《〈史記〉人物大辭典》將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史記〉人物大辭典》涉及歷史人物6814人,總計130萬字。辭典的出版,將向廣大讀者通俗易懂地展示精彩紛呈、生動鮮活的《史記》人物畫卷,為做人識人提供借鑒,也將為研究者提供借鑒。最重要的是,能夠為《史記》的普及、弘揚中華人文精神、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fā)揮現(xiàn)實作用,充分體現(xiàn)《史記》的現(xiàn)代價值。本刊摘百余詞條,以饗讀者,并請教于大方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