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亮
(宿遷學(xué)院外國語學(xué)院,江蘇 宿遷 223800)
?
【語言與文化】
否定類公示語的分類與翻譯
胡 亮
(宿遷學(xué)院外國語學(xué)院,江蘇 宿遷 223800)
否定類公示語是生活中常見的一類表達否定意義的公示語。根據(jù)否定的內(nèi)容,可分為信息告知型和行為禁止型。行為禁止型又可根據(jù)交際目進一步分為公德維護型、安全保障型和混合型。在翻譯時,譯者要順應(yīng)交際場合和譯文閱讀者的認知語境,才能讓譯文更加準確、貼切,易于受眾接受。
否定類公示語;分類;英譯
伴隨著我國經(jīng)濟水平的提高和對外交流范圍不斷擴大,來華工作、學(xué)習(xí)、旅行、生活的外籍人士逐漸增多。對他們來說,公示語是獲取在華開展各項活動所需信息的重要來源。陳新仁指出,凡在公共場合張貼或印刷的旨在為一般公眾或特殊群體提供指南、提醒、警示等幫助的宣傳性、服務(wù)性語言標牌或標語都可歸于告示語范疇。[1]在各類公示語中,否定類公示語作為一種在公共場所向公眾公開的特殊文體,具有對公眾進行建議、提示、警告、要求限制等特定功能,在公示語中占有較大比重[2]。否定類公示語對規(guī)范社會行為,維護社會秩序,防止大眾陷入麻煩或危險之中具有重要作用。翻譯的恰當與否關(guān)系到外國友人對我國社會行為規(guī)范的認知,對他們能否安全、順利地在華開展各項活動有直接影響。
否定類公示語是與肯定類公示語相對,不包含肯定意義的公示語。[3]漢語中,否定類公示語主要使用“不”“非”“未”“免”“莫”“無”“止”“謝絕”“請勿”“禁止”及“嚴禁”等字詞來表達否定意義。
從交際內(nèi)容看,否定類公示語包括信息告知型和行為禁止型。例如,“不出售”是為了告知大家此件物品只做展覽使用,不對外銷售。“免費開放”是為了告知大家進入此場所無需花錢購票,可直接進入。而“不得入內(nèi)”和“禁止穿越”則是提醒受話人,“入內(nèi)”和“穿越”這兩種行為是禁止的。
行為禁止型公示語的目的在于杜絕以下兩種行為。一是違反社會公共道德的行為。例如,“此處禁倒垃圾”是告誡受話人不要在此處傾倒垃圾。在非指定地點傾倒垃圾會污染環(huán)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不便,是違反公共道德的行為。二是影響自身及他人人身安全的行為。例如,“禁止酒后駕車”是要求汽車司機在飲酒之后不得駕駛汽車。若是發(fā)生酒后駕車的行為,發(fā)生交通事故的概率會大大增加,從而威脅駕駛者及路上行人的生命安全。據(jù)此,行為禁止型公示語可以進一步分為公德維護型和安全保障型兩類。從禁止的程度上看,安全保障型否定類公示語的禁止程度要明顯強于公德維護型否定類公示語。除此兩類外,還有一些行為禁止型否定類公示語,其在不同場合有不同的內(nèi)涵。根據(jù)場合的改變,這類公示語會分別起到維護公德和保障安全的作用。如“禁止吸煙”,在飯店、商場等室內(nèi)場合,吸煙會使室內(nèi)空氣質(zhì)量變差,影響他人呼吸,。而在加油站、林區(qū)等消防重地,吸煙有可能會導(dǎo)致發(fā)生火災(zāi)。對吸煙行為的禁止是對生命財產(chǎn)安全的保護。對這種行為禁止型否定類公示語,我們可以將其歸納為混合型。
(一)信息告知型
信息告知型否定類公示語是向受話人提供客觀信息,并非主觀強調(diào)或警示受話人的行為,不具有強烈的感情色彩。目的在于告知,而非要求。此類型公示語中的否定意義多與某件物品或某個機構(gòu)的狀態(tài)相關(guān),用來否認該物品或機構(gòu)具有某一屬性,或是否認與之相關(guān)的一個事實的成立、存在或真實性。
當與某件物品有關(guān)時,含有這類公示語的標識牌一般不會單獨出現(xiàn),而總是要伴隨著所指物品同時存在,或直接張貼在該件物品上。也就是說,公示語和物品同時出現(xiàn)在交際場景中。用漢語表達時,物品的名稱往往包含在公示語之內(nèi)。如此路不通、此門停用、非賣品、非飲用水、無購物通道及無障礙設(shè)施等。但在翻譯成英文時,若這些物品的名稱也出現(xiàn)在表達中,則會使譯文顯得臃腫,違背英語公示語簡潔、直接的特點。以“此門停用”為例,英譯為“Out of Use”,顯然比“The door is out of use”更加簡練。雖然“the door”沒有出現(xiàn),但譯文的閱讀者可以通過自身的認知能力,很容易理解“停用的”就是自己所看到的那扇門。漢語中之所以加入“門”這一物品的名稱,是為了順應(yīng)漢語的語言結(jié)構(gòu)?!按碎T停用”比“停用”讀起來更有節(jié)奏感。
當和某個機構(gòu)有關(guān)時,標識牌一般張貼在該機構(gòu)比較顯眼的位置,一般為進門處。漢語的公示語往往已將該機構(gòu)的名稱省略,只留下告知的內(nèi)容。比如,“全年無休”一般張貼在超市門口。人們看到這句話時,已經(jīng)身處超市附近。無需在公示語中明確指出“本超市”全年無休。在翻譯時,也無需用完整的句子“The supermarket is open all year round”來表達,只要用“Year Round”,便可傳達“全年無休”這條信息。
因此,在翻譯信息告知型否定類公示語時,可適當將具體的物品或機構(gòu)省略,重點在于用英文表達含有否定意義的信息。
(二)公德維護型
公德維護型否定類公示語中,否定的對象是有違社會公共道德的不文明行為。這些行為會給他人的社會生活帶來負面影響。若不加以禁止,則很難維護良好的社會公共秩序。在漢語語境中,用“禁止”“嚴禁”“請勿”等較生硬的字眼來維護社會公德是被大家廣泛接受的。然而,翻譯為英語時,需要考慮英語國家的語用原則和得體性。過于直露的、強加性的禁止用語不是很受歡迎。[4]對很多來華的外國人士,尤其是外國游客來說,他們對國內(nèi)的環(huán)境并不熟悉,本身就有一種約束感。既然此類公示語是從文明禮貌的角度出發(fā),那么在使用英語表達時,也要盡量做到禮貌得體,讓初到中國的外國友人能更好地接受這些善意的提醒,同時也能感受到中國人民的友善。
在這種語境下,“反話正說”是一種維護受話人負面面子的好方法。通過使用包含否定意義的肯定形式,實現(xiàn)積極肯定代替消極否定,可以營造和諧融洽的交流氛圍。例如,請不要在本店吃喝。譯文有兩種形式:(1)Please refrain from eating and drinking in this shop.(2)Please don't eat and drink in this shop.
譯文(1)和(2)分別使用了肯定句和否定句。對比兩者可以發(fā)現(xiàn),譯文(2)要求、命令的語氣更強烈,而譯文(1)通過委婉表達來實現(xiàn)對受話人的提醒,禮貌程度更高,維護了受話人的面子。
還有一些公德維護型否定類公示語的譯文已經(jīng)約定俗成地使用“No+Ving”或“No+N”的結(jié)構(gòu)來表達。名詞短語的表達法往往使敘述顯得客觀、公正,且語氣較為委婉[5]。如(1)不得入內(nèi):No Admittance.(2)不經(jīng)允許不得從后門上車:No Entry Unless Authorized.(3)禁止鳴笛:No Horn.(4)禁止拍照:No Photos.(5)禁扔廢棄物:No Littering.(6)禁止飲食:No Eating and Drinking.(7)嚴禁亂畫:No Graffiti.(8)請勿在車內(nèi)追逐打鬧:No Chasing,No Disturbing.(9)請勿隨地吐痰:No Spitting.(10)請勿攜帶寵物:No Pets Allowed.
(三)安全保障型
與公德維護型否定類公示語相比,安全保障型否定類公示語對行為的禁止程度明顯要高。此類公示語否定的對象是有可能給受話人自身或他人帶來生命危險的行為。對此類行為若不加以禁止,不僅僅會對社會秩序造成影響,還會造成生命財產(chǎn)損失。來華旅行、訪友、出差的外國人士更不想因為不到位的公示語譯文影響自己返程的計劃。因此,在將此類公示語翻譯成英文時,要順應(yīng)原文的語境和禁止程度,使用明確表示禁止意義的詞匯。從禮貌角度看,雖然語氣嚴厲強硬的表達會威脅受話人的面子,但在這種情況下,安全比面子更加重要,外國友人也要遵循我國的安全制度。
在漢語中,此類公示語往往會含有“危險”兩字,以此來進一步警示受話人。對應(yīng)的英語表達為“Danger”。有些漢語公示語中雖然不含“危險”,但綜合考慮話語語境,可采用增譯法,在英語的譯文中加入“Danger”等詞。同時,筆者認為,翻譯過程中,可盡量使用帶有動詞短語結(jié)構(gòu)的英文表達,從而強調(diào)動作性。如在翻譯“禁止穿越”時,在“Do Not Cross”和“No Crossing”中,可選擇前者。此外,在禁止有可能帶來非常嚴重后果的行為時,可通過使用“Never”來加強譯文的語氣。例如,“火災(zāi)時,禁止使用電梯”,可譯為“Never use the elevator in case of fire.”
(四)混合型
混合型否定類公示語所起的作用會因場合的改變而有所不同,其禁止程度會發(fā)生變化,因而對應(yīng)的譯文也不應(yīng)是唯一的。翻譯時,要考慮公示語張貼的場合,明確其目的是維護公德還是保障安全,之后再采用合適的翻譯策略。以“請勿觸摸”為例。在危險場合,如建筑工地,設(shè)備上張貼“請勿觸摸”,目的在于保護人們的人身安全。因此,譯文宜采用直接的表達方式:“Danger!Do Not Touch.”而在普通場合,如博物館,張貼“請勿觸摸”的目的在于提醒人們不要有不文明的行為,此時可采用禮貌委婉的表達方式:“Hands Off”。常見混合型否定類公示語可作如下翻譯:
(1)禁止吸煙。在普通場合,如餐廳,可譯為Thank you for not smoking.在危險場合,如林區(qū),可譯為Smoking strictly prohibited.(2)禁止使用手機,在普通場合,如教室,可譯為No Cellphone.在危險場合,如加油站,可譯為Do Not Use Cell Phone.
否定類公示語中的否定意義可以代表不同的目的指向,反映出來的禁止力度也有所不同。在對否定類公示語進行翻譯時,首先要順應(yīng)語境,理解其內(nèi)在含義,分辨其所屬類型,進而在分析譯文閱讀者認知語境的基礎(chǔ)上,選用合適的翻譯策略和語言結(jié)構(gòu),避免出現(xiàn)照字翻譯的情況。
[1]陳新仁.漢語告示語的語用研究[J].暨南大學(xué)華文學(xué)院學(xué)報,2001,(4):59-65.
[2]董攀,盧衛(wèi)中.否定類公示語英譯:基于禮貌原則和泰特勒翻譯原則的研究[J].外國語文,2014,(2):134-137.
[3]石冠輝.英語公示語種類及翻譯[J].遼寧科技大學(xué)學(xué)報,2010,(3):325-329.
[4]卞正東.論標示語的翻譯[J].上海翻譯,2005,(1):27-31.
[5]王芹,左偉.公示語漢英翻譯技巧與實例[M].成都:四川大學(xué)出版社,2014.9.
【責任編輯:王 崇】
2015-11-25
胡亮(1984-),男,江蘇宿遷人,講師,主要從事語言學(xué)與應(yīng)用語言學(xué)研究。
H315.9
A
1673-7725(2016)02-016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