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德勝
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夏津縣供電公司
10kV及以下電網線損精細化管理
趙德勝
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夏津縣供電公司
線損就是指電能輸送過程中所發(fā)生的損耗。隨著電力需求的不斷增長,我國的電力體制也在不斷完善和發(fā)展中,由此出現的電網線損問題也日益引起各相關單位的高度重視,尤其是存在問題更多的10KV及以下電網線損問題的出現。因此,有必要找出造成電網線損問題的因素并及時對其進行管理。從這兩方面著手,提出了精細化電網線損的改進方法,以期對電網線損的降低起到一定的作用,同時完善現有電網體制。
10KV及以下;電網線損;精細化管理
電網線損是一個與電力企業(yè)經濟效益相掛鉤的技術指標,它包括電能在從發(fā)電站產生到傳輸到用戶的整個過程中所產生的額外的功率損耗,這部分功率損耗所造成的電能損耗就稱為線路損失。從線損的來源進行研究分析,發(fā)現線損主要有以下五類,它們都是從不同的角度和方向去反應線損程度的指標,分別是以生產端和消費端數據差值為準的統(tǒng)計線損;以理論方法計算相關設施的運行損耗,并且兼顧電網具體的運行狀況得出一個相對準確的線損數值稱之為理論線損;理論線損和統(tǒng)計線損之間必然會存在一個誤差,那么這個誤差通常會用管理線損來進行表示;通常在進行理論計算的時候,得出的理論線損不會是一個固定的數值,而是一個數值區(qū)間,因為有一些不同的因素被計算進去,那么這個理論計算的最小值是非常有價值的,這就是所謂的經濟線損;那么,另外一個指標則是表示電網在整個輸送和分配過程中的實際電能損耗,這就是定額線損。
2.1 技術因素
技術線損作為影響10KV及以下電網出現線損主要因素之一,一方面,主要產生于線路的損耗,變壓器和消弧線圈的損耗以及其中介質的損耗、電暈損失等;另一方面,由于技術線損的控制存在問題,比如電氣設備陳舊、老化,電氣設備的絕緣失效造成漏電損耗,設置的電源點不足,已經老化、高耗損的配電變壓器仍繼續(xù)運行,電線路徑的不合理以及用戶實際使用電量的不斷加大,用電負荷快速增長,配電變壓器無法滿足供電要求,區(qū)域配電網補償不足。因此,在對10KV及以下電網線損精細化管理的過程中,應該重視上述問題,并予以合理處理和解決。
2.2 管理因素
管理線損是計量設備誤差、管理工作不到位導致的電力設備漏電造成的損失,這一類損失無明顯規(guī)律,測算工作也十分困難,一般都和日常工作失誤有關。
2.2.1 抄表工作失誤。一些供電企業(yè)存在著抄表工作人員缺乏責任心、超表錯誤、估抄、漏抄等問題,這些工作失誤會導致抄表電量數據不準確,使線損數據失真,給線損數據分析和控制策略的制定造成了間接影響。
2.2.2 竊電。竊電會給供電企業(yè)帶來巨大的損失,并且竊電丟失的電量會被算進線損中,也會導致線損數據失真?,F階段,竊電行為出現了更加隱蔽、技術含量更高的新趨向,供電企業(yè)需要格外警惕。
2.2.3 表計誤差。居民用電量迅速增長,很多計量表量程已經不滿足需求,一些抄表人員甚至沒有及時發(fā)現一些計量表以及損壞,計量誤差偏大。
3.1 基礎檔案管理
建立10kV及以下配電網詳細設備臺賬,并定期更新客戶檔案,采用對臺賬的閉環(huán)控制管理保持臺賬和配電網實際情況的一致性,動態(tài)管理、閉環(huán)控制資料檔案,保證基礎檔案資料的準確性與完整性。
3.2 建立線損指標責任制
將降損指標層層落實下去,為每一個部門乃至個人都給出明確的降損指標,通過嚴密的線損指標責任體系,明確劃分每個人的降損責任,定期對相關部門和下屬分公司進行降損指標考核,分公司和部門內部也要進行降損目標分解,將工作任務下發(fā)到具體班組個人,進行內部考核,將考核結果和員工的薪酬績效直接掛鉤。
3.3 完善線損管理機制
在線損精細化管理體系中,從數據采集到數據分析計算,都要嚴格控制誤差率,同時對安全監(jiān)控、綜合管理等其他難以預測的環(huán)節(jié)進行嚴格控制,制訂一套科學可行的管理方案,確保線損精細化管理工作高效完成。明確電網運行管理的目標,圍繞線損的精細化管理,采取有效的管理策略。強化用電檢查和營業(yè)稽查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反偷查漏機制,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提高反偷查漏的工作效率。從電力企業(yè)發(fā)展的實際出發(fā),有效控制電網線損,并且將企業(yè)經濟活動與線損精細化管理有效地結合起來,以此來減少經濟損失,促進電力生產和經營的有效發(fā)展。
3.4 引入信息技術
在10KV及以下電網線損管理過程中,通過對線損的形成原因進行精細化分析,找出影響線損率升、降的因素,引進多功能電子表、遠程智能化抄表系統(tǒng)等先進技術,避免人工失誤,及時發(fā)現異常的線損情況,同時進行分析處理,有效降低電網的線損。對于工作人員,需要加強電力抄核收管理,利用營銷信息系統(tǒng)加強抄表例日管理,提高計量自動化系統(tǒng)自動抄核電量覆蓋率,減少因抄表不同步造成的線損異常現象;完善電網運行環(huán)境,保證電網設備、線路良好的運行性能,以此來提高計量和管理效率,減少由于傳統(tǒng)手工抄表造成的錯抄、漏抄等問題。此外,定期對電能計量裝置進行檢查測試及更換,盡可能地人工失誤,做到異常線損及時發(fā)現,及時處理,從而有效降低電網線損。
總而言之,本文通過對影響我國電網線損管理因素進行了分析,進而對精細化線損管理的具體要求和重難點進行了研究和闡述,并且依據其進行了具體方法的研究,最后根據具體要求和方法設計提出了線損精細化管理的系統(tǒng)結構,對于電網的線損精細化研究和具體實施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1]何曉露.10kV及以下電網線損精細化管理[J].科技與創(chuàng)新,2016,23:56-57.
[2]王鵬,陳瓊.10kV及以下配電網線損精細化管理及降損措施研究[J].科技創(chuàng)新與應用,2016,11:183.
[3]方匯中.10kV及以下配網線損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6,21:19-20.
[4]劉道新,胡航海,曹占峰,高媛.淺談10kV配電網線損精細化管理及計算模型研究[J].科技資訊,2016,17:37-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