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霞
華誠博遠(北京)建筑規(guī)劃設計有限公司
青海古建筑遺產保護情況調查與思考
劉永霞
華誠博遠(北京)建筑規(guī)劃設計有限公司
古建筑作為傳承和積累下來的有形文化遺產,是文化傳承和延續(xù)的重要載體。保護好青海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古建筑遺產關系到進一步增強全省各地文化影響力和文化吸引力的實際問題。本文分析了青海古建筑保護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并從完善古建筑保護制度、合理利用古建筑資源、增強古建筑保護意識等方面提出建議。
青海;古建筑;遺產保護;調查研究
(一)地域性
青海古建筑體現(xiàn)了西部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社會和文化發(fā)展,大部分古建筑均以藏式建筑為主,兼容漢、回建筑風格,這些因素與青海是個多民族聚居的社情緊密聯(lián)系。具有六百多年歷史的塔爾寺就是漢藏回融合的典型,民族性和地域性在青海省的古建筑風格中得到充分反映。
(二)歷史性
古建筑遺產的最根本特征就在于其見證歷史,不同歷史時期的建筑面貌體現(xiàn)著不同歷史時期人們建造和利用的實踐,古建筑的歷史特征是形成古建筑遺產歷史價值的重要因素,有助于幫助后人以古建筑作為載體,還原歷史過程中呈現(xiàn)出來的重要歷史信息。
(三)藝術性
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特色建筑以物質形態(tài)的方式表達其文化內涵,其建筑技術、裝飾藝術及宗教信仰必然通過建筑文化體現(xiàn)出來。青海流傳下來的古建筑設計匠心獨運,形成了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獨特的建筑體系,其中宗教信仰對建筑風格有很大的影響,不同民族由于信仰不同,宗教建筑也呈現(xiàn)出不同的特色。
(一)歷史價值
(二)信息價值
(三)情感與象征價值
在本次青海古建筑保護現(xiàn)狀調查中,筆者采取選取部分古建筑保護單位以及訪談相關文物管理部門工作人員的調研方式,了解當前青海古建筑保護現(xiàn)狀。"青海現(xiàn)存的古建筑多與各類宗教文化有關,在819處古建筑中,以寺觀塔幢數(shù)量最多,共321處,占古建筑總量的39.2%;其次為壇廟祠堂230處,占古建筑總量的28.1%。各民族的建筑相互影響、相互融合,漢藏回結合的建筑樣式有很多,創(chuàng)造出了色彩紛呈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新建筑。目前,青海古建筑遺產保護中存在的問題如下:
(一)保護體系不夠健全
1、注重發(fā)展,忽視保護
2、注重開發(fā),忽視監(jiān)管
(二)保護規(guī)劃不夠合理
1、注重眼前,忽視長遠
(三)保護資金不夠充裕
1、注重回報,忽視投入
2、注重撥款,忽視自籌
(四)保護宣傳不夠到位
1、注重形式,忽視行動
破壞的原因可以分為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兩個大的方面。
(一)自然因素
(二)人為因素
(一)出臺和完善有利于古建筑保護的法規(guī)
1、制訂更加具有操作性的古建筑保護與管理條例。盡管國家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指導下,青海省也相應制定了文物保護管理條例,但條例內容過于宏觀,對古建筑的保護也欠缺詳細規(guī)定,對古建筑的破壞行為也難以有效制止,因而,制訂并頒布更具有微觀操作層面古建筑保護條例顯得十分重要。
2、研究制定古建筑保護的一系列配套政策。在文物管理部門對古建筑進行評估的基礎上,對古建筑進行分級保護,一經被列入保護單位的古建筑就不能隨意拆毀,在古建筑周圍的建設控制地帶進行工程建設,其工程的結構布局、建筑風格應當與古建筑的歷史風貌和周邊環(huán)境相協(xié)調。
(二)合理規(guī)劃和利用古建筑遺產
1、要強調規(guī)劃的重要性。各級政府要將古建筑遺產保護事業(yè)納入本級經濟社會發(fā)展規(guī)劃,制定和落實文物保護事業(yè)發(fā)展目標、任務和措施。在經濟建設和開發(fā)中,要有長遠的目光,注重規(guī)劃保護,把古建筑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資源適度開發(fā)出來,為文化建設服務,也促進經濟發(fā)展,努力達到文物保護與經濟建設的和諧發(fā)展。
2、要重視合理利用。在保護古建筑完好的前提下,重視合理利用,并在利用中促進古建筑保護和管理。眾多文物保護實踐證明,古建筑的保護是利用的基礎,沒有保護就不可能談利用,古建筑依法得到有效的保護才能合理被利用,被納入旅游發(fā)展規(guī)劃或者辟為參觀游覽場所的,所在地政府應當加強環(huán)境整治,落實和改進保護措施,在確保古建筑安全的前提下合理開發(fā)利用。
(三)加大保護資金投入和多募集資金渠道
1、加強各級財政投入。當前,我國文物保護工作主要依靠政府保護為主,政府在文化遺產保護中的資金投入雖然呈逐年遞增的趨勢,但是單就眾多的古建筑遺產保護來說,無法全面有效保護。那么,在政府財力允許的情況下,應該盡可能增加遺產保護經費。
2、多渠道籌措資金。我國古建筑保護的資金主要依靠政府投入,但這部分資金只能解決少量古建筑保護的維護問題,對于大量分布于鄉(xiāng)野的古建筑則是杯水車薪,因此擴展資金的籌集渠道是十分必要??梢圆扇≡O立古建筑保護資金、接受社會各界捐贈、吸納市場運作等進行籌資。
(四)加強宣傳和教育,提高保護意識
1、大力宣傳古建筑的價值。保護文化多樣性的客觀規(guī)律,建設文化遺產保護體系,有利于增強城市文化整體競爭力。保存至今的古建筑都是十分珍貴的文化遺產,廣泛地發(fā)揮古建筑遺產在國民素質教育、豐富人們精神生活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充分意識到古建筑所蘊含的價值和對當?shù)亟洕l(fā)展所起到的推動作用。
2、糾正單純依靠政府的觀念。古建筑保護不僅是政府部門的事,而且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要充分調動廣大群眾參與的積極性,利用一切可能的途徑進行宣傳和教育,宣傳政府古建筑保護的各項方針政策,提高群眾的保護和參與意識,讓全社會都認識到古建筑的價值和保護的必要性,形成全社會共同關心、參與文物保護的良好氛圍。
青海省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古建筑遺產具有鮮明的文化特色,其歷史價值不容忽視,這些歷史悠久的古建筑承載著當?shù)氐拿袼罪L情,傳承著少數(shù)民族文化。因此,做好古建筑保護工作,制定有效的保護措施,充分利用古建筑資源,以新的姿態(tài)對城市文化遺產的傳承與弘揚,不僅有利于改善民生,也可極大帶動當?shù)亟洕l(fā)展,是一項意義深遠的遺產保護任務。
[1]陳振明.公共管理學[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