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勛
張家口機械工業(yè)學校
關于中職學校法律教學效果的提高
王建勛
張家口機械工業(yè)學校
中職學校應該認識到法律是一門社會學科,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是解決我國現(xiàn)實社會存在問題的,所以理論必須與社會的實際問題相結合,才能夠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實踐能力,使得學生將來踏入社會成為很有幫助且實用的課程。
法律課程; 教學效果;
1. 中職學校的法律教學上重理論輕技能
中職學校在教學上由于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并沒有在培養(yǎng)學生上講究實用性,應用型,技能型方面去培養(yǎng)學生,導致在學生不能很好的去應用法律知識。其根本目的是教師在教學中采取滿堂灌或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忽視了對學生法律知識的實踐訓練和技能的培養(yǎng),這離國家要培養(yǎng)素質性人才也是背道而馳的。大多數(shù)中職教師只是在課堂上,進行對所講授的法律條文以及各門學科的體系和基本理論進行照本宣科,只要求學生進行重點的勾畫,其這樣做的目的是引導學生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但對技能性,教師是沒有講解的。一方面說明教師自身的水平有限,對技能方面的講解不太深入。另一方面是教師的懶惰,不愿花功夫做事情,導致在課堂上就是看書,整節(jié)課下來,學生學起沒有意義,也很反感,沒有學習的興趣。使得這些知識在課本中出現(xiàn)過,學生也是不能很好的利用的,如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條文的分析必須與事實的認定、人際關系的處理、利益的沖突、特定的文化和道德風尚以及種種社會狀況相聯(lián)系,學生對于這些實際的問題,條款是沒有處理的能力的,也不知道該如何處理。
2. 課程結構單一
法律知識是一個抽象性,技術性比較強的專業(yè),并且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這些知識也在不斷的隨著社會的變化而變化,但是在課程的設置上,中職學校并沒有因此而改變,始終只是在課本上,羅列些條款,簡單歷史文化,簡單案例,并顯得沒有可以操作性,對國家的歷史,國際政治經(jīng)濟形勢人文,社會學、文學、心理等方面涉足很少,達不到拓展領域的過程,并不能增加人文素質的作用。如在《勞動法》的教材中,這部法律并沒有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而進行改變,顯得很陳舊落后,導致學生不能通過對《勞動法》學習起到作用,不能對新出現(xiàn)的大量勞動問題起到指引、教育、預測,這樣根本無法滿足教學和社會實際的需要。
3. 教學方法落后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教師在講授法律課程上,仍然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在教學方法上是:“一張嘴、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教學模式”,其教學效果是可以想象的。一方面是中職業(yè)學校的教師素質不高。另一方面,學校沒有更好的教學設備條件,或者是對教師的培訓不夠重視,導致教師仍然采用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手段在課堂上面教授。
1. 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果教師只是一味地按照教學參考書上的內容來授課,很容易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不能主動參與課堂互動。學生都正處于喜歡聽別人故事的年齡和心理階段,教師可從教學目的出發(fā),針對某些具體問題精心設計,讓法律課堂案例如同一個個短小精悍的哲理故事。以例說法,以法釋例,很容易把學生引入課堂學習中去,既講活了課堂,又提高了學生的法律學習興趣。
2.有利于教師組織課堂教學
教學中引入案例教學法之后,有利于教師組織自己的課堂教學,更能夠突出教學重難點。課堂開始可以使用一個醒目的案例,將學生引入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間講到某個法律法規(guī)條文,而又難以理解時,教師可以使用案例來詮釋法律和法規(guī)條文。結尾可以使用案例達到意猶未盡的效果,讓學生對本節(jié)課做出總結,加深印象,鞏固所學知識。
3.更方便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使用案例教學可以方便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和記憶,特別適用于一些相近法規(guī)的區(qū)別理解上。比如:故意犯罪和過失犯罪、正當防衛(wèi)和防衛(wèi)過當。教師可以使用這樣的案例:一個人在山上用火藥槍打獵,當他發(fā)現(xiàn)一只野兔在一個拾柴的小孩身邊跑過時,舉槍朝野兔射擊,結果沒有打中野兔,卻將拾柴的小孩打成重傷,這屬于故意犯罪。汽車司機王某駕駛汽車經(jīng)過人行橫道時與副駕駛熟人聊天,結果分散了注意力,將橫過馬路的行人劉某和周某軋死,這屬于對工作不負責任,疏忽大意,屬于過失犯罪。
4.有助于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精選適合教學內容的案例,慢慢引導學生思考、分析案例,再進行交流討論,所使用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要潛移默化地滲入學生的心田。學生在模仿教師分析案例的過程中,積極動腦,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法律問題,提高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效增強了他們的是非觀念。教學中引入案例教學法的弊端,主要體現(xiàn)在:案例選擇不恰當、案例分析不透徹、案例偏離課堂目標等等。如此一來,不但沒有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反而嚴重干涉了正常的課堂教學。因此,我們提倡“巧用”案例教學法,優(yōu)化課堂教學效果。
5.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法律課程的能力與習慣
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很重要,要想學生學好知識,必須由學生們主動去學習,主動去接受知識,只靠上課的時間去把知識學好學通是很難的。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對于學生來說,應課前預習,課后復習。一方面,教師應當要求學生在上法律課程前主動預習教材,了解相關的內容。上課時針對自己不理解,不懂的地方著重聽。這樣學生的聽課效果會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另一方面,課后還應當復習,不要說自己的記性有多好,聽一遍就足以記住,法律課程本來就是需要反復記憶、反復理解的一門課,因此,課后的復習是很有必要的。有時間應擴展一下自己的知識面,多查閱相關書籍,不懂的地方就翻閱相關參考書,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沒事時也不要總想著看電視,可利用網(wǎng)絡平臺查閱與自己學習相關的文章或資料,擴展自己的知識面,學習他人在法律案例中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多培養(yǎng)一些興趣愛好。
新的時代、新的教育、新的觀念,作為法律課程教師,應樹立素質教育的理念并不斷強化自身的教師職業(yè)素質和從教能力,以滿足素質教育對教師提出的更高要求。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法律課程課堂教學,教師必須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成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習方法的傳授者。
[1]張洪生.簡論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J].中國校外教育,2011(23)
[2]張淑文. 案例教學法在法律學科教學中的運用[J]. 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10, (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