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平國
初中英語趣味教學探究
●范平國
在教學實踐中,筆者發(fā)現(xiàn)很多初中生學習英語主動性不強,興趣不高。他們有的是為了不讓父母失望而學習,有的是為了學習而學習,學習壓力大,總擔心學不好。這就要求英語教師在教學時多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積極運用和創(chuàng)新使用知識的能力。
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選擇那些能有效激發(fā)學生興趣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如采用游戲、猜謎語、唱歌、表演等方式熱身,用多媒體展示豐富的教學內容,拓展學生視野等,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大家一起探究、表演、展示等,讓他們在快樂中學習,在快樂中探索。有了不斷學習的興趣,學生的學習效率就會翻倍。
此外,教師還可引導學生收集和了解英語國家的風土人情、生活習慣和文化習慣,創(chuàng)設學習英語的氛圍,讓學生用英語交流,以此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如果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tài),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tài)度,而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币虼?,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應用填灌式教法,單純以灌輸語言材料為目的,而應通過創(chuàng)設各種貼近生活實際的情境進行教學,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氣氛,消除他們的焦慮情緒,使他們處于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
在教學中,教師應盡量用真實的物品來構建真實情境,嘗試把學生帶入到創(chuàng)設的學習情境中,讓學生在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學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質疑所學知識。在小組合作中,教師要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和同伴共同探索,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的辦法,以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教師要引導學生創(chuàng)造新的話題,促使他們主動交流,在不斷學習實踐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如在教學“問路”內容時,教師可以利用本地的街道、店鋪等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生如何問路、指路。可以讓一名學生扮演外國人,然后把教室里的桌凳擺成街道的樣子,讓學生用英語進行交流。其他學生踴躍參與,紛紛給這位“外國人”指路。這樣,學生的積極性就被調動起來,感覺自己學的知識很有用,學生的成就感會大大增強,學習的興趣自然被激發(fā)。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多創(chuàng)建一些讓學生展示語言交際能力的平臺,讓學生大膽交流,大膽用英語表達思想。如,教師可以帶領全班一起讀,鼓勵小組分角色朗讀等,先讓學生熟悉語言結構、句型結構,再鼓勵他們進行角色表演。如學習怎么制作Milk shake。教師可以帶攪拌機、牛奶、水果到教室,在學生掌握如何制作Milk shake的方法后,給他們提供展示平臺,讓學生到講臺上一邊演示,一邊用英語介紹。這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學會了如何表達,如何和伙伴們交流,比較容易培養(yǎng)學生運用英語思維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能力。
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編寫短劇、組織表演、講英語故事等,為學生提供展示平臺,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熟練運用知識的重要性,增強他們學習英語的信心。
(作者單位:南漳縣九集鎮(zhèn)九集初級中學)
責任編輯 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