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徽州古道的現(xiàn)狀調查及價值研究

        2016-03-16 00:27:20洋,陳
        黃山學院學報 2016年4期
        關鍵詞:古道徽州

        周 洋,陳 琪

        (黃山區(qū)博物館,安徽 黃山242700;中國徽州文化博物館,安徽 黃山245000)

        徽州古道的現(xiàn)狀調查及價值研究

        周洋,陳琪

        (黃山區(qū)博物館,安徽 黃山242700;中國徽州文化博物館,安徽 黃山245000)

        徽州古道作為古代陸路交通的基礎,隨著時代變遷,特別是現(xiàn)代交通的建設已經逐漸消失,但是留存下來的古道依然具有獨特、珍貴的價值。徽州古道既是徽州文化的一部分,也是現(xiàn)代旅游經濟的重要資源。一條條徽州古道逐漸成為了踏尋徽州商人足跡、探索徽州文化、體驗古道風采的經典線路。在這些古道上,他們感受古道的原始古樸,享受古道的靜謐幽深,親歷古道的歷史滄桑,盡情享受徽州古道所帶來的快樂。

        徽州古道;文化價值;保護利用

        徽州古代道路多為翻山越嶺的羊腸小道,它們與“獸蹄鳥跡”相交,故又稱為“鳥道”。徽州古道,指古徽州境內通向山外的石板山路。據不完全統(tǒng)計,目前古屬 “一府六縣”境內現(xiàn)存的大小古道約124條(段),古橋近千座。其中保存較好的有徽杭古道、徽饒古道和徽青古道等50條,總長度442公里,而保持完整富有歷史價值的古道有20多條,這些徽州古道所承載的文化空間中,存在著一些具有徽州代表性的文化符號。

        徽州古道大多數(shù)地處省界、市界、縣界,人煙稀少,生態(tài)環(huán)境優(yōu)美。它們多順山勢、沿溪水而建,古時五里一亭、十里一廟,如今沿途依舊峰巒疊幛,竹海成蔭、森林茂密,流水淙淙,景色絕佳?;罩莨诺蕾橘朐谶B綿起伏的群山之間,猶如天梯直入云端,與自然緊密相連,和諧相融,構成了一幅幅獨特而神奇的風景畫。置身于徽州古道,山清水澈,心曠神怡。

        一、徽州古道的自然背景

        歷史上,徽州古道在物資交流、人員交往、信息傳遞等生產生活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而隨著公路、高速、高鐵等陸路交通的不斷升級,通往境外的道路已無需再翻山越嶺徒步各條古道了,這些古道的作用日趨減弱,古道的數(shù)量也日益減少。但是,近些年隨著文化旅游業(yè)的發(fā)展和戶外旅游健身運動的興起,一條條徽州古道逐漸成為了踏尋徽州商人足跡、探索徽州文化、體驗古道風采的經典線路。全國各地戶外游客來到這些古道,他們感受古道的原始古樸,享受古道的靜謐幽深,親歷古道的歷史滄桑,盡情享受徽州古道所帶來的快樂。

        右龍嶺古道位于休寧縣鶴城鄉(xiāng),走到這里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一片綠色的海洋。紅豆杉、銀杏、樟樹、楓香、馬尾松、石楠、狍皮樟、香榧等,如此多的古樹名木,徽州恐怕右龍當數(shù)之最,其中紅豆杉、香榧等樹種不乏千年古樹。翻過右龍嶺,嶺下第一個自然村就是浮梁縣界的汪湖村,這里儼然一座天然植物園。南山瀑、石花瀑、飛龍瀑、飄錦瀑連成一條線,形成一個全長400多米的瀑布群,一水四瀑,首尾相接,從大到小,先急后緩,若斷若續(xù),時隱時現(xiàn),景致不同。

        櫸根嶺古道和赤嶺古道坐落在牯牛降國家自然保護區(qū)中,自然風光秀麗,生態(tài)環(huán)境優(yōu)美,土壤肥沃富硒,野生資源豐富。沿途峰巒疊翠,古木參天,峽谷幽深,流泉飛瀑,為古徽道增添了一道道靚麗的風景線。徽饒古道浙嶺虹關村頭溪畔,兀然屹立著一棵1 000余年古樟,冠幅達三畝,“下根磅礴達九淵,上枝搖蕩凌云煙”,被譽為“江南第一樟”。廻嶺古道回嶺洞出洞口右側有一顆五谷樹,是安徽最古老的一顆五谷樹?;罩莨诺婪路鹗且环烊粓D畫,無論何時來,大自然的美景都在歡迎你。迤邐的古道、秀美的山水、古樸的鄉(xiāng)村、優(yōu)質的生態(tài)、天人合一的徽州被譽為“天然攝影棚”,在鏡頭的定格之下,在光影的輪換之間,徽州古道抖落千年的封塵,驚艷天下。

        徽州境內峰巒疊障、山谷縱橫、物華天寶、物產豐饒、資源豐富,馳名品牌眾多,既是黃山毛峰、太平猴魁、祁紅、屯綠、黃山貢菊、徽墨、歙硯等名特產品和傳統(tǒng)工藝品的原產地,也是華東木竹、蠶桑、水果、食用菌、中藥材的主產區(qū)之一。這些徽州特產在國內有著廣闊的市場,正所謂“民物繁伙,有漆櫧杉林之饒,富商巨賈多往”。

        赤嶺古道上歷口鎮(zhèn)生產的祁門紅茶,位列世界三大高山茶之首,為英國女王和王室的至愛飲品,有“群芳最好”、“紅茶皇后”之稱。谷雨嶺古道上的淳安縣鳩坑茶在唐時列為貢茶,名震東南,被稱為“睦州貢鳩坑茶”?;蘸脊诺狸艓X關腳竹鋪村生產的老竹大方是徽州傳統(tǒng)名茶,清代已入貢茶之列。櫸根嶺、逍遙嶺、昱嶺關、大連嶺古道等,所經山林不僅恩賜有白術、黃連、當歸、靈芝、石耳、石斛、厚樸、棗皮等名貴中藥材,還惠給有茶葉、筍干、香菇、木耳、毛栗、櫧栗、獼猴桃、山核桃、黃山貢菊等名優(yōu)野山珍。

        塔嶺古道上的硯山村是歙硯石材的產地,被評為全國四大名硯之首,唐宋以來的老硯礦山采石場遺址依然殘存。浙嶺古道上的虹關村是明清時代享譽全國的“徽墨”產地,墨鋪有百余家以上,僅詹氏一姓就有80余家。詹氏制墨不僅“銷售于二十三行省”,而且遠銷日本、東南亞各國?;罩葸@些大自然的豐厚饋贈成為古代山民的主要生活來源和徽商的主要貿易產品,養(yǎng)育著山民,滋潤著徽商?;罩萆倘俗畛蹙褪菑呢溸\本地特產,同時又將本地所需要的糧鹽絲等物品從外地輸入進來而起步的。

        二、徽州古道的歷史淵源與遺存

        徽州地處群山環(huán)繞之中,峰巒遮蔽,川谷崎嶇。四通八達的古道是古徽州與外界聯(lián)通的生命線,有著悠久的歷史沉淀和豐富的文化內涵,也是徽州古代人民勤勞智慧、開拓創(chuàng)新、謀求發(fā)展的歷史見證。

        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徽州府志》有“自睦州青溪縣界至歙州皆鳥道縈紆”[1]58的記載。三國賀齊,出守新都,始鑿連嶺,以通江浙;隋末汪華起兵保州,又鑿等嶺,以通太平;唐代官郵發(fā)達,除一般道路外,還有一種郵路,叫驛路,又稱官道。北宋時一赴京官道出東門,經界牌嶺出境,可至京城開封;南宋,赴京官道改出南門,經昱嶺關出境,可至京城臨安。自此以歙縣為中心,逐步形成九條出境古驛道,俗稱“九龍出?!?。明清時,徽商鼎盛,商運繁忙,商賈捐資,陸續(xù)修筑,有東至蘇杭,西抵四川,南到閩廣,北達兩京的商運道路。同時,徽州民間自發(fā)集資修建府縣鄉(xiāng)村道路,使徽州古道繁榮通達。

        古代沒有發(fā)達的交通和通訊設施,徽州人與外界的一切交流來往,除了被譽為“黃金水道”的新安江以及青弋江、閶江等河道水路外,進出互通的道路更多的則是許多翻越崇山峻嶺、由徽州府治通往轄境屬縣(歙縣、黟縣、績溪縣、休寧縣、祁門縣、婺源縣)及溝通周邊相鄰的杭州府、寧國府、宣州府、安慶府、池州府、饒州府、衢州府等地的古道。一代代徽州先人們篳路藍縷,開山劈石,憑借自己的剛毅、勇敢和智慧,于是有了這一條條交通要道——徽州古道。據《黃山公路志》記載,黃山市原有主要古道100多條,近千公里,古橋近千座[2]388。

        無論是官道、棧道、樵路,他們都是依山傍水。只要你仔細走走就會發(fā)現(xiàn),每每一個大的徽州村落都是徽州古道的匯集點,他們是古道上一個個天然的驛站。而承載徽州人邁出大山腳步的就是這一條條翻山越嶺、蜿蜒曲折的山間道路?;罩莨诺啦粌H供徽州村民上山下田勞作,更是兩地經商往來、人員交流的主要通道。這些崎嶇的山路大大縮短了出山的路程,一批批徽州土產經過古道源源不斷運往全國等地,一代代徽人也從古道走出大山,走向江浙,走向湖廣,走向全國,去尋找更為廣闊的天地。

        可以說,徽州古道是徽州人民的生存之路、創(chuàng)業(yè)之路、經貿之路,也是人生之路、文化之路、尋夢之路?;罩莨诺莱休d了無數(shù)徽州人的夢,是徽州文化向周圍地區(qū)輻射的神經脈絡,徽州文化也因此澤被神州。它們不只是一條條山路,還代表了一種徽州文化的突圍和一段徽州先人創(chuàng)業(yè)的辛酸歷史。

        這些古道所建年代有早有遲,各不相同,唐、宋、元、明、清各個時期皆有?;罩莨诺雷钤缡冀ㄓ谒逄浦H,但絕大多數(shù)是在明清兩代形成,其歷史可謂源遠流長。隋大業(yè)十三年(615),汪華起兵,開箬嶺古道,一通旌德,一入太平,統(tǒng)管徽、宣、杭、睦、婺、饒六州[1]9。休寧縣右龍嶺古道,又稱“徽州大道”,始建于唐代,是徽饒古道進入景德鎮(zhèn)的一條重要道路。

        唐乾寧四年(公元897年),賊夏章假道櫸根嶺,寇祁門[3]卷十二。唐代前后,櫸根嶺古道早已是一條行人來往不絕的繁華古道。西武嶺古道連接黟縣與祁門,危巔削壁,過者難之。唐代鑿石為盤道,宋朝黟人黃葆光繼而開拓,始有石磴。清乾隆年間古筑村人孫洪維“捐資群險,躬身省督,閱五年竣工”[4]1415?;蘸脊诺狸艓X關始建于五代,為皖浙交界的第一緊要關口,被譽為“歙州第一處緊要墻壁”。宗武穆王飛提兵過郡境,至則溪水大漲,軍不可前,王命大眾伐山開道,由三嶺出。[1]15可見此地為歷代戰(zhàn)略要地。浙嶺古道位于休寧與婺源之間,相傳五代時有位姓方的老嫗,一個人在嶺頭常年為商旅免費施水供茶。[5]152

        績溪縣遙遙嶺古道,“宋寶佑間,有大石門胡旦者,乃隨其勢之,高下屈曲,窒者鑿之凸者平之,凹者補之,峻者削石以為磴,如是凡五里余行旅甚便?!盵6]310,宋初通往休寧黃茅的驛道是由婺源大畈的中平寨,經大畈達休寧之黃茅,由于道路是沿澗前行,十分曲折,洪水暴發(fā)時,經常橋塌路毀。后來婺源人汪紹捐資開路,從芙蓉、對鏡、羊斗、塔嶺、新嶺,俗稱“徽州五嶺”,直抵黃茅,這便是婺源塔嶺古道。元末,汪同又出資復開拓,塔嶺古道基本成型。永豐鄉(xiāng)斜山嶺古道:地處黃山區(qū)最北端與青陽縣接壤,最早修筑于北宋末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

        徽州古道也是歷史遺存的集中地。如今徽州古道沿途至今還殘存一些歷史古跡,有牌坊、廊橋、亭、古民居、古祠堂等,讓后人依然可以感受當?shù)氐臍v史氣息。逍遙嶺古道關口有清同治年間書寫的眉額“江南第一關”和“徽杭鎖鑰”、民國二十年重修的拱亭、“二程廟”和石經幢。箬嶺關古道在明代天啟年間(1620-1627)設箬嶺巡檢司。清順治四年(1647),于嶺頭建關,關門刻“天險重開”4字,古樸滄桑。

        櫸根嶺古徽道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沿途倚道而建的 “繼保亭”“古稀亭”“玉泉亭”“啟源亭”“杠梁橋”遺存及佛教遺址 “無上庵”“圓通庵”“密巖庵”等明清時期石構建筑清晰可見;古道旁的“重修櫸根嶺路碑記”“圓通庵建庵碑記”“圓通庵茶亭碑記”等數(shù)十塊石碑拂塵可鑒。特別是曾國藩為抵御太平軍在古驛道嶺頭筑起的櫸根關,被譽為“江南第一關”,連綿起伏14公里,氣勢宏偉壯觀,防守堅固嚴緊,有“一夫守關,萬夫莫開”之勢[7]88。

        昱嶺關古道位于皖浙交界,建于五代,用大小不等的花岡巖壘砌而成,是杭徽交通要道,也是研究古代防御建筑的重要實例和皖浙兩地經濟、貿易往來的歷史見證,浙江省和安徽省先后將其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大連嶺古道始建于唐代,有屢廢屢修的山門洞,中線為古徽州與睦州的碑界,也是現(xiàn)今安徽與浙江的省界,素有“一腳跨兩省,雞鳴醒三縣”之稱。

        徽饒古道浙嶺,在驛道之側立有繼志亭,乃乾隆年間用青麻石壘徹而成,迄今堅固。嶺脊右側有“吳楚分源”古碑一塊,碑旁有“堆婆冢”古墓、石砌萬善庵、同春亭、一線泉、半嶺庵等勝跡遺址,以及《奉縣正堂示禁》等十余塊碑刻。石門嶺古道上步云庵墻上鑲嵌著明清時期村民與商號捐資修造的古道碑刻“萬善同歸”等5通之多。白際嶺古道沿途有明代辛峰塔、清代節(jié)孝坊和民國初期廊亭街等標志性建筑,都保存完整。

        徽州古道,因了歷史的久遠而尤顯得厚重,因了古老的傳說而尤讓人觸動心弦?;罩莨诺?,猶如一本飽經滄桑的厚重史書,記錄著徽州昨日的輝煌和滄桑,承載著無數(shù)徽州人的夢想與辛酸。

        大洪嶺古道上有“不老山”中的梅道士與張?zhí)鞄煻贩ê兔魅f歷年間大坦鄉(xiāng)湘源村鄭節(jié)婦捐金辟新路的傳說。徽杭古道遙遙嶺有“二程廟”的傳說。《水滸全傳》第118回“盧俊義大戰(zhàn)昱嶺關”,就是北宋末方臘義軍在昱嶺關與宋軍大戰(zhàn)的記載。浙嶺古道上有方婆施茶遺風;有塔嶺客棧老板汪源和遙遙嶺胡雪巖“還珠里”的故事;赤嶺古道上有目連戲故事;塔嶺有十八擔金銀財寶的故事;有岳飛手握梨花槍選定箬嶺古道走向的傳說。在羊棧嶺古道上,方臘起義曾幾經扁擔鋪,并留下了“大刀石”的傳說以及“大青石,獻寶刀,方臘起義志更豪”的民謠。翚嶺古道上流傳著乾隆皇帝南巡改翚嶺為“羽嶺”的故事。

        古道附近的鄉(xiāng)村還保留著徽州最傳統(tǒng)的民俗活動,昱嶺關古道上有三陽坑村“打秋千”、葉村“疊羅漢”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動,谷雨嶺古道的街源璜蔚還與徽劇有著不解的淵源。歷溪村也是目連故里之一,目連救母故事在這里可謂是家喻戶曉,歷溪目連戲班更是古徽州有名的目連戲班之一。白際嶺古道榆村的端午跳鐘馗、中秋舞香龍、“得勝鼓”已成為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右龍嶺古道宋代的板凳龍,每逢重大節(jié)日都有演出活動。

        三、徽州古道的商業(yè)見證

        徽州,實際上不僅僅是一個地理概念,還是由舊徽州府所孕育出來的、經過長時間歷史積淀而最終形成的一個泛地域的文化?;罩菹騺碛小捌呱揭凰环痔铮环值缆泛颓f園”的說法,農耕環(huán)境比較惡劣。人口與土地的矛盾使徽州人不得不將目光投向大山之外,徽州人不無感傷地說:“天下之民,寄命于農,徽民寄命于商”,于是有了“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歲,往外一丟”的徽州民謠。

        明清時期的300多年間是徽商發(fā)展的鼎盛時期,也是徽州古道發(fā)展的鼎盛時期。徽州古道成就了徽商事業(yè),徽商知恩圖報信念豐富了徽州古道的內涵,他們聯(lián)合地方紳士或倡議官府百姓等積極捐款捐物重修或續(xù)修古道,使得徽州及周邊地區(qū)出現(xiàn)了上百條合計數(shù)千里長的“通衢”古道。這些遍布境內的徽州古道,讓古徽州通往池州、安慶、景德鎮(zhèn)、浮梁、上饒、杭州、宣城等地的道路暢通無阻。這些徽州古道是當時的“國道”,主要用以運送食鹽、大米、茶葉和糧食等外來商品及土特產品?;罩莨诺朗腔罩萆倘送ㄍ饨绲纳痰?,一塊塊被磨平的青石板是對徽商盛極一時最好的說明。

        徽州古道由于各自所處地形地貌不同,也就有了“路有起止、長短之別,道有難易、寬窄之分”的說法。有的古道需要幾年、幾十年的努力,有的則需要幾代人、十幾代人的奮斗,才能建成修通,工程巨大,耗資無法估量,可與當今高速公路論比。倘若沒有眾多徽商的鼎力贊助,這些徽州古道的建成是難以想象的。

        大洪嶺古道自明萬歷年間開辟修建到道光年間,歷經二百多年蒼桑,水沖石剝,道路損壞嚴重,成為危道。道光年間,為重修和維護大洪嶺通道,商人、官宦及祁黟等商號紛紛捐款,耗資數(shù)萬金,歷經六載,終使危途成坦道。當年在嶺頭8塊青石上記載了大量捐款人名單、商號、數(shù)量[8]795。黟縣西遞商人胡貫三早年販糧在西武嶺古道上,且形成了集收購、運輸、服務、出售的一條龍服務。有一首詩云“西武嶺頭新米到,擔夫羼土碓羼糠”,就是描繪胡貫三雇傭上百人的騾馬隊,從江西運糧到祁門、黟縣一帶出售的情景。[9]

        浙嶺是一條古徽州通往饒州的驛道,素有七省通衢之稱。它南通湖廣,北連江浙。景德鎮(zhèn)的瓷器、鄱陽湖的魚蝦、樂平的稻米、豬肉從這里運往屯溪以及蘇州、杭州和上海;江浙出產的布匹、食鹽又從這里運往江西。清康熙年間,婺源漳溪籍木商也是常州木商業(yè)鼻祖王啟仁被浙嶺方婆事跡所感動,花巨資共修建經休寧至浙嶺茶亭36座,并修繕萬善庵,長年請僧侶為病死途中的商旅安葬立碑。

        箬嶺古道是一條聯(lián)接古徽州府、安慶府和寧國府的千年古官道,也是目前古徽州保存最長的古道。徽商興起后,更是成為重要的糧食、鹽和山產的運輸要道。千百年來,官員進省入京,秀才舉人鄉(xiāng)試會試,商人運輸貨物,百姓親情往來,皆由此經過,更是徽州學子、商儒們通江達海北上進京的必經之路。

        古徽商稱雄商界300余年,贏得了 “無徽不成鎮(zhèn)”的美譽,成為中國經濟發(fā)展史上一道獨特的風景。遙想當年,徽商從徽州古道上走出來一個個傳奇,成為徽州文化上的一道獨特風景。一代代徽商最初大多從徽州古道走出皖南的深山老林,走向山外的大千世界,創(chuàng)造了一個時代的神話。

        四、徽州古道的文化旅游價值

        徽州古道隱行于神奇靈秀的群山茂林修竹之中,無處不透視著其神秘的色彩。徽州古道上流傳著一些神秘的傳說,譬如逍遙嶺古道在明代胡宗憲巡撫浙江時,用一條黑犬往來績溪與杭州之間傳遞書信,所走的山路是諸多道路中最近的一條。于是胡宗憲就命人沿線勘修了一條便道。明代朱元璋在翻越連嶺古道時,看到連嶺沒有樹木乘涼,于是從山腳弄來一楓樹枝,對蒼天說:“蒼天有眼,我今天在此栽下一枝,如果我興國愿望能實現(xiàn),體諒天下百姓甘苦,就讓它生長下來。如果我興國無望,那就讓它干枯了,望蒼天明鑒。①”說著就將樹枝上粗下細倒栽在山頭上。上天沒有辜負朱元璋的愿望,這棵楓樹不僅頑強地活下來了,而且枝葉茂盛,雄偉強壯。朱元璋與陳友諒展開一場鏖戰(zhàn),因寡不敵眾,而被元軍打散,朱元璋也被追殺得落荒而逃,一氣逃到璜坑口,躲入汪公大帝廟內的汪公大帝像后,蜘蛛立即結好網如同原樣,元兵追到廟內,只見汪公大帝雕像,蛛網完整,兩旁判官、小鬼像眼珠猙獰,形似怒斥元兵樣,嚇得元兵只好掃興而去②。

        話說鄭寡婦在祁門的燕窩村新開了大洪嶺,有人說新開的大洪嶺為蟒蛇形,蛇頭正對著自己的湘源村。鄭寡婦又在燕窩至湘源開了一條大嶺,名字就叫“棍子嶺”,以橫在大洪嶺前,形成棍子打蛇之勢,湘源村化險為夷了。[10]200

        徽州古道不僅是文化與商品古道,同樣也是革命古道。在中國革命漫漫征途中,中國共產黨人歷經艱難險阻,在徽州這塊土地上播下了紅色的種子,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跡和戰(zhàn)斗故事。

        1934年8月2日就在羊棧嶺古道的際村暴發(fā)了驚心動魄的際村暴動。9月24日為掩護紅七團主力部隊在離大連嶺腳2公里之遙的送駕嶺迎戰(zhàn)圍追紅軍的國民黨陸軍第四十九師和補充第一旅共5個團,創(chuàng)造了敵軍傷亡150-160人的戰(zhàn)績,史稱“送駕嶺之戰(zhàn)”。

        1936年春,中共閩浙贛省委在鄣公山召開省委擴大會議,將閩浙贛省委改為皖浙贛省委,成立了皖浙贛獨立團,建立了皖贛等5個特委。方志敏、邵式平、粟裕等老一輩革命家都在平鼻嶺古道這塊土地上戰(zhàn)斗過,這里也是閩浙皖贛革命根據地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浙嶺古道徐源村旁光緒十六年建的飲泉亭,墻體上還留有四幅標語,其中的“國共兩黨合作萬歲”清晰可見,經考證,為抗戰(zhàn)前夕熊剛、劉毓標領導的紅軍獨立團戰(zhàn)地服務隊所寫,是一處珍貴的歷史遺跡。

        1949年4月下旬解放軍橫渡長江,追擊國民黨殘余軍隊,沿徽池古道進入祁門,在櫸根嶺一帶,取得了殲敵3 000余人、炸毀偽碉堡27座、剿匪864人的輝煌戰(zhàn)績,并于4月26日一舉解放祁門縣。4月29日,又由祁門經西武嶺古道解放黟縣。解放軍還沿休龍古道等徽州古道追殲國民黨殘余軍隊,直至歙縣、績溪、屯溪、婺源等徽州全境解放,為徽州古道及其所在的山山水水增添了新的光彩。在革命戰(zhàn)爭的崢嶸歲月,正是在徽州古道上添寫了“紅色文化”,而使徽州歷史更顯豐富多彩和光彩奪目。

        四通八達的徽州古道是古徽州與外界聯(lián)通的生命線,有著悠久的歷史沉淀和豐富的文化內涵,也是徽州古代人民勤勞智慧、開拓創(chuàng)新、謀求發(fā)展的歷史見證。徽州古道是徽州社會變遷的歷史見證,是徽州淳樸民風的展現(xiàn)窗口,是徽州生態(tài)發(fā)展的鮮活典范,是徽州文化研究的重要載體,是徽州文旅休閑的嶄新平臺,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社會公德教育的生動場所。徽州古道本身作為古代徽州人民智慧與意志的結晶具有極高的文物史料價值,沿途風貌古樸的村莊以及村中豐富的徽州建筑,也是不可多得的文物寶藏。鑒于古道不斷被蠶食和日益減少的現(xiàn)狀,我們一定要把古道古街作為稀缺資源加以保護,讓古道原生態(tài)的風貌永續(xù)存留。黃山市作為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qū)和徽州文化旅游生態(tài)保護區(qū)的核心區(qū),應把徽州古道申報非遺。同時文物保護單位的工作應迅速啟動起來,從縣、市、省到國家級,逐級申報,使徽州古道納入法制化保護軌道。

        注釋:

        ①中國淳安縣委宣傳部編《紅色古道大連嶺》,2011編印。

        ②朱祝新編《黃蔚志》,黃山學院徽州文化研究所2007編印。

        [1](清)丁廷楗,盧詢修,趙吉士,等,纂.徽州府志:卷二[M].合肥:黃山書社,2010.

        [2]黃山市公路史志編審委員會.黃山公路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1996.

        [3](清)陸延齡,修,桂迓衡,等,纂.光緒六年貴池縣志·武備志·兵事:卷十二[M].臺北:學生書局影印本,民國五十九年.

        [4]黟縣地方志編制委員會.黟縣志[M].合肥:黃山書社,2012.

        [5]劉清光.“茶攤、茶庵、茶亭及其文化內涵與價值”[J].農業(yè)考古,2006(5).

        [6]績溪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績溪縣志[M].合肥:黃山書社,1998.

        [7]桂盈滿.石臺縣櫸根嶺古徽道初探[J].池州學院學報,2013(1).

        [8]祁門縣地方志編制委員會.祁門縣志[M].合肥:黃山書社,2008.

        [9]王昱涵.打破規(guī)矩,用人情味把典當行做成百年生意[N].新商報,2014-02-12.

        [10]陳琪,等.祁門民間故事[M].合肥:合肥工業(yè)大學出版社,2011.

        責任編輯:曲曉紅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Value of the Ancient Roads in Huizhou

        Zhou Yang,Chen Qi
        (Museum of Huangshan District,Huangshan242700,China; Chinese Museum of Huizhou Culture,Huangshan245000,China)

        With the change of the time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transportation in particular, the ancient roads in Huizhou,as a basis for land transport in ancient time,have gradually disappeared. But those that have survived are still of unique and precious value.They are not only part of Huizhou culture,but also important resources for modern tourism economy.They have gradually become a classic tourism route for tracking the footprints of Huizhou merchants,exploring the Hui culture and experiencing the splendor of the ancient trails.On the trails,tourists can feel a sense of primitiveness and simplicity, enjoy a sense of deep quietness,experience the historical vicissitudes of the trails and enjoy the pleasure brought by them.

        ancient roads in Huizhou;cultural value;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G127

        A

        1672-447X(2016)04-0006-05

        2016-05-15

        2014年安徽省社會科學知識普及規(guī)劃項目(14GH059)

        周洋(1962-),安徽太平人,黃山區(qū)博物館文博館員,研究方向為徽州文博;

        陳琪(1962-),安徽宣城人,中國徽州文化博物館研究員,研究方向為徽州文獻與徽州民俗。

        猜你喜歡
        古道徽州
        走古道
        東方少年(2022年25期)2022-10-18 06:52:46
        高山仰止處 幽密跌宕地——徽州大峽谷
        中老年保健(2022年5期)2022-08-24 02:36:38
        徽州春雪
        江淮法治(2022年3期)2022-03-16 06:54:26
        金色徽州
        江淮法治(2022年15期)2022-02-04 19:13:47
        茶馬古道的前世今生
        云南畫報(2021年10期)2021-11-24 01:06:54
        徽州人
        攝影世界(2021年6期)2021-06-18 09:33:44
        徽州綠蔭
        古道雞鳴
        五十都 古道上的古村落
        溪邊橋下,春里徽州
        火花(2016年7期)2016-02-27 07:45:42
        亚洲精品123区在线观看| 中国老熟女重囗味hdxx| 1000部夫妻午夜免费| 青草网在线观看| 日美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看女人毛茸茸下面视频| 色天使综合婷婷国产日韩av| 精品丝袜人妻久久久久久|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芒果| 国产一级内射一片视频免费| 国产极品视觉盛宴| 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 日本道免费精品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人妻av四季| 中文人妻av久久人妻水蜜桃| 亚洲国产韩国欧美在线| 性做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超碰在线91观看| 九九影院理论片私人影院| 亚洲av无码av日韩av网站| 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中文| 亚洲综合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疯狂三人交性欧美| 理论片87福利理论电影| 精品国产1区2区3区AV| 国产三区三区三区看三区| 欧美成人看片一区二区三区尤物| 国产精品后入内射日本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 在线播放国产自拍av| 丰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视频53| 午夜一级在线|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ay| 18禁裸体动漫美女无遮挡网站| 国产免费av片在线观看播放| 亚州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 亚洲丰满熟女乱一区二区三区| 色先锋av影音先锋在线| 国产女在线| 国内人妖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999zyz玖玖资源站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