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紅霞, 康香閣,周冰毅,郭麗娜
(1. 邯鄲學院 學報編輯部,河北 邯鄲 056005;2. 叢臺小學,河北 邯鄲 056005)
教育教學研究
教育公平基礎上的義務教育資源配置
——基于羅爾斯的《正義論》
蘇紅霞1, 康香閣1,周冰毅1,郭麗娜2
(1. 邯鄲學院 學報編輯部,河北 邯鄲 056005;2. 叢臺小學,河北 邯鄲 056005)
我國教育發(fā)展的現(xiàn)狀表現(xiàn)為不斷增長的教育需求與教育資源相對短缺和教育公平與教育資源非均衡性矛盾,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育公平的實現(xiàn)。羅爾斯在《正義論》中提出階級之間的溝壑應通過學校體系的設計填平。根據(jù)義務教育公共產品的性質,在義務教育資源配置中,政府角色定位和學校本位需求有助于實現(xiàn)教育資源的最優(yōu)配置。
教育公平;《正義論》;政府定位;學校本位
一
追求教育公平的理念具有漫長的歷史。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在《理想國》中論述教育時提出:“未出生比未受教育好,因為愚昧是災患的根源?!眮喞锸慷嗟聫恼螌W出發(fā),也極為重視教育。他認為個人作為國家的一部分,應該接受教育,這樣才能成為合法的公民。我國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在《論語·衛(wèi)靈公》中提出“有教無類”,《論語·季氏》提出“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強調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權利。教育公平是一個歷史范疇,不同的國家在不同的發(fā)展時期對于教育公平的認識也有所不同。
2007年11月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OECD)協(xié)助其成員國制定基礎教育政策等目的而制定的《沒有更多的失?。航逃降氖畟€步驟》中界定了教育公平?!敖逃绞嵌S的。首先是公平(fairness),這意味著確保個人和社會環(huán)境——例如性別,社會經濟地位和種族起源——不應是實現(xiàn)教育的潛在障礙。二是涵蓋(inclusion),這意味著確保一個基本的最低教育標準為所有人享有,如每個人都可以讀,寫和做簡單的算術?!边@兩個維度緊密交織在一起,即教育公平既要能使人充分發(fā)展,也要保證每個人接受最基本的教育。公平涵蓋教育是可取的,這是因為:人們有權要求發(fā)展自己的能力和參與社會的能力。聯(lián)合國《世界人權宣言》提出: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權利,正如艾德勒所言:“作為人,我們都是平等的。我們作為個人是平等的,在人性上也是平等的?!盵1]200同時,教育失敗使那些沒有能力參與社會和經濟在健康、收入、兒童福利和安全方面產生的社會和經濟成本高。當今世界,接受一定的教育是滿足現(xiàn)代人的基本生存和發(fā)展的需要。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教育事業(yè)正逐步實現(xiàn)由數(shù)量增長向內涵發(fā)展的轉變。高質量地普及義務教育的水平,應是未來基礎教育的重要任務。《〈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解讀》明確提出,要在鞏固義務教育普及成果的基礎上,實現(xiàn)義務教育質量的提高。均衡發(fā)展是義務教育的戰(zhàn)略性任務。同時,《教育規(guī)劃綱要》提出具體的要求:“建立健全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保障機制。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均衡配置教師、設備、圖書、校舍等資源?!睂ⅰ翱s小校際差距、城鄉(xiāng)差距、區(qū)域差距”作為實現(xiàn)均衡發(fā)展的重要措施。[2]822016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發(fā)展更高質量更加公平的教育。公共教育投入要加大向中西部和邊遠、貧困地區(qū)傾斜力度。這次的《政府工作報告》向整個社會傳遞出——教育公平是發(fā)展教育基石,推進教育公平是政府部門的首要責任,表示發(fā)展教育的責任回歸到政府部門。[3]
教育公平包括教育權利、教育機會和教育成就的平等。教育權利平等指在法律上任何人都有受教育的權利,政治、經濟、社會地位、民族、信仰等不應成為接受教育的限定;教育機會平等是現(xiàn)代教育政策上的一個具體目標,并不僅僅是起點意義上的投入平等,還包括使學生取得同等的學業(yè)成功機會。在我國構建和諧的現(xiàn)代社會過程中,教育公平是實現(xiàn)社會公平和民族振興的基礎。
二
“正義”(justice)一詞的使用由來已久。在亞里士多德那里,它主要用于人的行為。然而,在近現(xiàn)代的西方思想家那里,社會制度的首要價值就是“正義”。休謨在他的《論道德原理論人類理智》中指出“正義對于維持社會是必要的,這種必要性是正義之德的唯一根據(jù)?!盵4]34羅爾斯則在他的《正義論》中明確地提出,“正義是社會制度的首要價值……每個人都擁有一種基于正義的不可侵犯性,這種不可侵犯性即使以社會整體利益之名也不能逾越?!盵5]3“為了平等地對待所有人,提供真正的同等的機會,社會必須更多地注意那些天賦較低和出生于較不利的社會地位的人們。這個觀念就是要按照平等的方向補償由偶然因素造成的傾斜。”[5]101羅爾斯的論述揭示了平等對于社會正義的意義。依據(jù)羅爾斯倡導的“公平的正義”的原則,調節(jié)主要的社會制度中存在的不平等,盡力消除社會和自然的偶然因素對人發(fā)展前景的影響?!胺乐巩a業(yè)和財富的過度積聚以及堅持所有人受教育的機會平等的重要性。獲得文化知識和技藝的機會不應當依賴于一個人的階級地位,所以,學校體系都應當設計得有助于填平階級之間的溝壑。”[5]74
(一)義務教育資源配置中政府責任的角色定位
教育公平是人類教育的理想追求。隨著社會不斷發(fā)展,教育在社會階層流動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長期以來,由于經濟和社會的原因,我國教育發(fā)展的現(xiàn)狀表現(xiàn)為不斷增長的教育需求與教育資源相對短缺和教育公平與教育資源非均衡性矛盾,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育公平的實現(xiàn)。在義務教育資源配置中,政府應承擔怎樣的角色?我國經濟學家厲以寧認為義務教育具有純公共產品的性質,并認為這些教育服務由政府提供,同時,受教育者不用付費。義務教育資源作為一種公共產品應依賴政府機制實現(xiàn)最優(yōu)配置。
不同的國家由于受經濟發(fā)展水平、歷史文化傳統(tǒng)等方面的影響,在實現(xiàn)教育均衡的途徑上表現(xiàn)多樣,但離不開經費、師資、地區(qū)差異的保障等政策。一些發(fā)達國家,如美國、英國等,以及義務教育發(fā)展較好的發(fā)展中國家,如新加坡、韓國等已經實現(xiàn)了免費的義務教育,這些國家的義務教育經費全部來自財政撥款。國家政府財政提供義務教育經費是發(fā)達國家普及、發(fā)展義務教育的成功經驗,可以作為發(fā)展中國家發(fā)展義務教育的方向。義務教育是公共產品,政府并且高層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應該承擔主要的義務教育財政責任。這樣,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就不會受到地方經濟發(fā)展水平的影響,同時,“這也符合我國義務教育外溢性逐漸增強的特征。在我國不斷城鎮(zhèn)化的過程中,大量的人口從農村流向城市,隨著人口流動范圍的擴大,義務教育的全國性公共產品特征越來越突出,高層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承擔更多的義務教育財政責任,才能更好地保證流動人口子女接受基本的教育,糾正地方公共產品的外溢,實現(xiàn)公共投資的社會效益最大化。”[6]166同時,由于我國經濟發(fā)展水平的地區(qū)差異,許多地方政府缺乏充足的財政資源支持義務教育的發(fā)展,因此,采取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和省內財政轉移支付是增加貧困地區(qū)義務教育投入和實現(xiàn)教育公平的一種重要的手段。
(二)確立以學校需求為本位的義務教育資源配置
政府進行教育資源配置需要一定時間的累積,信息傳輸渠道相對狹窄,從而使教育資源配置低效運行。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以學校需求為本位的精神就逐漸成為世界教育改革的趨勢。需求本位補助公式(need-based grant formula),指的是一種特別的經費分配公式,該公式的設計是分析學校為了提供每一位學生特定的教育品質所需要的經費。由于提供給每一位學生特定的教育品質,是需求本位補助公式的重點,因此,這樣的公式設計也比傳統(tǒng)的公式復雜,因為它必須對學生學習需求的各種可能方案及所需要的經費非常清楚?!敖涃M分配主要原則包括:1、教育考量優(yōu)先(Preeminence of educational consideration):教育是公式指標及權數(shù)計算的優(yōu)先考量對象;2、公平原則(Fairness):教育資源的分配首先考慮相同需求的學生;3、決策下放政策(Decentralization of decisionmaking):除學校無法負責的支出、預期之外的支出等,教育資源分配的使用權應盡量下放給學校。20世紀90年代后期,美國州政府通過特許學校計劃、教育券、學校本位管理等措施重視學生需求和學校的資助管理?!盵7]159實施學校本位配置教育資源是教育改革的一個重大的進步。對于學校來說,實施學校本位需求就使學校更理性的評估自身的教育資源投入。學校的自主管理成為教育資源配置未來發(fā)展趨勢。
結語
教育是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的根本途徑。人的全面發(fā)展是人類對自身發(fā)展的最高追求。人類很早就萌發(fā)了對人的完美、和諧發(fā)展的追求。中國古代教育家孔子在《論語·憲問》提出:“若臧武仲之知,公律之不欲,卞莊子之勇,冉求之藝,文之以禮樂,亦可以為成人矣?!奔匆笈囵B(yǎng)“智、仁、勇”全面發(fā)展的人。我國的教育水平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取得了巨大的發(fā)展,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義務教育是國民教育,義務教育資源應實現(xiàn)均衡發(fā)展,這體現(xiàn)了義務教育發(fā)展的公平及普及原則。由于中國各地的經濟發(fā)展不均衡,導致了義務教育發(fā)展在地域、城鄉(xiāng)、校際之間發(fā)展的不平衡,這違背了教育公平的要求。羅爾斯《正義論》中強調了機會的公正平等原則和差別原則,強調了補償教育是公平原理的必要條件,對我國實現(xiàn)教育公平具有一定的理論借鑒意義。
[1][美]艾德勒. 六大觀念[M]. 陳德中,譯. 重慶:重慶出版社,2005.
[2]顧明遠,石中英.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解讀[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3]李克強. 政府工作報告[EB/OL].(2016-3-17) http://news.xinhuanet.com/20 16-03/17/c_1118364353_6.htm.
[4][英]大衛(wèi)·休謨. 論道德原理論人類理智[M]. 南京:鳳凰出版?zhèn)髅郊瘓F譯林出版社,2010.
[5][美]約翰·羅爾斯. 正義論[M],何懷宏,何包剛,廖申白譯.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
[6]瞿瑛. 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政策問題研究:教育公平的視角[M]. 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0.
[7]顧佳峰. 中國教育資源非均衡配置研究——空間計量分析[M]. 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0.
(責任編輯:蘇紅霞 校對:賈建鋼)
The Equity of Basic Education on the Resource Allocation of Compulsory Education——Based on Rawls’s “ A Theory of Justice”
SU Hong-xia, KANG Xiang-ge, ZHOU Bing-yi, GUO Li-na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Journal, Handan College, Handan 056005, China)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ina Education Development for the education demand and the growing shortage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educational equity and educational resources imbalance contradiction, which affects the realization of educational equity in a certain extent. Rawls in the A Theory of Justice in the class should be designed by the gap between the school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nature of public products in compulsory education,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the role of government and school based demand helps to achieve the optimal alloca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education fair;a theory of justice;government function;school- based
G632.4
:A
:1673-2030(2016)03-0098-03
2016-07-01
河北省教育科學研究“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義務教育資源配置標準問題研究——以羅爾斯《正義論》為基礎,課題編號:1407004;2014年邯鄲市社科聯(lián)“城鄉(xiāng)差距背景下公共教育資源優(yōu)化配置問題——以邯鄲市為例”立項課題
蘇紅霞(1975—),女,河北邯鄲人,邯鄲學院學報編輯部講師,碩士;郭麗娜(1984—),女,河北邯鄲人,叢臺小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