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明誠
?
為未知而教
●鄭明誠
《為未知而教,為未來而學》是哈佛大學教育研究生院資深教授、“零點項目”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美國大師級教育心理學家戴維·珀金斯的暢銷力作,其研究為我們思考真正的教育問題樹立了典范?!笆裁粗R最有價值?”這是19世紀中期教育家斯賓塞最先提出的問題,他給出的答案是:科學知識最有價值。到了21世紀的今天,珀金斯再度提出這個問題,并認為:知識必須能夠在某些場合實際運用,才值得學習;能夠在我們將來的生活中充分發(fā)揮作用的知識,才是最有價值的知識。
作者在書中坦誠:“也許,我們需要以一種全新的視角來看待教育,在教育中既關注已知,也關注未知。也許,我們需要一種更具有‘未來智慧’的教育視角,在復雜多變的世界中努力培養(yǎng)人的好奇心、啟發(fā)人的智慧、增進人的自主性和責任感,引導學生積極地,廣泛地,有遠見地追尋有意義的學習。”——即為未來而學,為未知而教。
為未來而學。此中的“學習”即“理解”,“真正的學習”即“全局性理解”。全局性理解能幫助我們保持方向、審慎思考和深入學習。正如作者所說:學習即理解,理解即思考,培養(yǎng)思考能力,等于加深學習的理解;學習即運用,要把理解和思考用起來;學習即注意,不是“過度聯想”而是“未曾聯想”(要學會用第三只眼看問題);學習即感興趣,全局性理解源于發(fā)自內心的渴求;學習即融會貫通,如能用歐姆定律解決供暖管道問題。知識不只是知識,學習中的實踐運用最關鍵。“為未來而學”最重要的是培養(yǎng)能力。其中最主要的是溝通能力、合作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這些都是幫助我們成為最好的自己所必須逐漸具備的,也正是我們通達智慧的必經之路。
為未知而教。我們要辨別和選擇具有生活價值的學習,建構具有生活價值的課程體系,為具有生活價值的學習而教。即設計“開放性問題”。所謂開放性問題,就是有生命力的、真正值得探究的、沒有固定的統一答案的問題,能點燃創(chuàng)造力的問題,作者主要指“涉及人性、世界、宇宙等特定問題”。開放性問題與全局性理解相伴而生,開放性問題通常能夠導向全局性理解,更進一步的開放性問題則能夠超越現有的全局性理解,激發(fā)更深入的探究。顯然,“什么知識最有價值”本身就是一個開放性問題,需要我們進行全局性理解,“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泵鎸Σ粩嗯蛎浀摹爸档脤W習的知識”,我們如何應對?作者建議我們:要“繞開教育中的‘兔子洞’”。即要處理好“廣博”和“精深”的問題,基礎教育要培養(yǎng)“業(yè)余的專家而不是嚴謹的學院派”。我們要努力拓展日常教學內容的邊界,實現“6大超越”:超越基礎技能,培養(yǎng)21世紀必備綜合能力與品質;超越傳統學科,創(chuàng)立新興的、綜合的、有差異的學科;超越彼此割裂的各學科,探究跨學科的主題和問題;超越區(qū)域性觀念,建構全球化的理念、問題與學習;超越對學術內容的掌握,關注學習思考與課程內容有關的現實世界;超越既定內容,幫助提供多元學習選擇。
“什么知識最有價值?”是一個沒有完善答案的問題,也是每一個教育者繞不開且必須思考和回答的問題。戴維·珀金斯在書中再次提出和強調了這個教育中的“真正”問題,作者并沒有給出直接的答案,而是創(chuàng)造性提出了“全局性理解”“開放性問題”等策略,引導讀者從多個層面、多種角度進行探討,讓讀者對這個“開放性問題”進行“全局性理解”,從而自己去尋找答案。
(作者單位:十堰市實驗中學)
(責任編輯周小益)